第12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果不是苔所里有畫像,他甚至會以為這位老者便是教宗要見的唐老太爺。

  這位老者的境界著實有些深不可測。

  陳長生等人並不知道,這位是唐家碩果僅存的三名老供奉之一,當年天書陵之變,在那般重要的時刻,這位老供奉一直隨在唐家二爺身邊,可以想見他在唐家的地位和實力。

  然而,這位境界已經半步神聖的老供奉,今天在唐家老宅只是位引路者。

  汶水唐家的隱藏實力到底有多深?

  到了此刻,凌海之王才發現,世人對唐家的想像哪怕再如何誇張,似乎都依然不及事實那般驚人。

  他生出很多警惕,很擔心陳長生此行的安全。

  然而,無論是他還是折袖、南客都沒能跟著陳長生走進唐家老宅。

  因為那位老供奉面無表情地看了他一眼。

  然後,陳長生搖了搖頭。

  第835章 老宅古井,鹹菜清粥

  迎面是一道很簡陋的木門。

  但門上的石檐卻修的極為講究,而且誇張,甚至要比門本身的高度還要高,從上到下排著無數道匾。

  陳長生抬頭望去,隱約看到了很多眼熟的落款。

  那些落款屬於歷代皇帝陛下以及歷代教宗。

  有周朝的皇帝,有前朝的皇帝,還有更久遠的、他只在書里讀過的皇帝陛下的名諱。

  那些教宗的名諱他更熟悉,發現最下面的那位教宗陛下,正是自己的師祖。

  排在最下方的那位皇帝陛下是太宗皇帝。

  沒有天海聖后,也沒有前代教宗。

  很明顯,在唐家老宅里那位老人逝去之前,作為同代人的前代教宗以及他不喜歡的天海聖后尚無資格留下印跡。

  那位唐家老供奉站在一旁,沒有什麼神情變化,也沒有催促的意思。

  對唐家的這些老人們來說,這樣的場景在過去的無數年裡,已經發生過無數次。

  這便是唐家真正的底蘊,因為這些都是看得見的歷史,無比真實,甚至顯得有些真切。

  天空里忽然落下雪來,雪勢並不大,在老宅四周飄舞著。

  陳長生不知從哪裡拿出一把舊傘撐開,向院子裡走去。

  看著那把舊傘,那位唐家老供奉的神情終於發生了些變化,眼睛微眯,卻看不出到底在想什麼。

  老宅的正門很簡單,正院也同樣如此,平整的青石鋪在地面,被無數年的風雨洗過,被無數人的腳踩過,光滑的仿佛鏡子一般,當你走在上面時,很難不聯想到當年太宗皇帝也在相同的地方走過,你此時踩著的那塊青石周獨夫可能也踩過,你看到的那口老井,或者王之策也喝過裡面的水,那蘇離當年走進小院時,有沒有打傘呢?

  唐家老供奉停在了院門處。

  陳長生撐著舊傘走上石階,來到屋前,望向裡面。

  屋裡屋外隔著一道高高的門檻。

  他站在檻外。

  老人在檻內。

  事實上,那人頭髮已然全白,但看著其實並不老。

  只不過他的眼神仿佛院裡的老井,似乎世間任何事情都無法掀起波瀾。

  這便是唐老太爺嗎?

  ……

  ……

  千年來,整個大陸最神秘的當然是魔族軍師黑袍。

  對很多人來說,汶水城裡的唐老太爺也同樣神秘。

  世人只知道唐老太爺是大陸最有錢的人,即便天機老人在世時,也遠遠不如他。

  世人也知道唐老太爺是大陸最有權勢的人之一,即便是天海聖后拿他也沒有什麼辦法。

  世人還知道唐老太爺是大陸最長壽的人,遠在太祖皇帝年間,便已經有人見過他。

  但沒有人知道,唐老太爺到底有多少錢,到底掌握著多麼可怕的力量,以及到底多少歲了?

  而且直到今天,也沒有人知道唐老太爺的真實境界實力到底如何。

  當年天機閣都沒能查到,當然,就算查到了也不敢說。

  當上家主之後,唐老太爺便再也沒有與人交過手,至今已有數百年。

  有人分析,唐老太爺必然早就已經踏入神聖領域,只不過不在意也不需要俗世浮名,故而世人不知。不然,他憑什麼撐得起汶水城頭頂這片天,憑什麼與聖人分庭抗禮,八方風雨里的大多數遇著他都要執晚輩禮?

  當然也有很多人反對這種看法,認為唐家是靠著難以想像的財富與根深脈遠的勢力才能在大陸上擁有如此超然的地位,而唐老太爺只不過擅於治家罷了,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般強大。

  無論是哪種猜想,終究都是猜想,而且看起來,永遠都不會得到證明。

  依然沒有人知道唐老太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除了汶水城裡的一些老人和唐家老宅的少數後人,甚至沒有人知道唐老太爺的模樣。

  在京都國教學院的時候,陳長生曾經聽唐三十六說過很多次唐老太爺,在唐三十六的敘述里,他的祖父是一個慈祥的、有趣的、喜歡把獨孫抱在膝頭給他講過去的故事的老頭兒。

  魔族的月亮在棉花般的雲朵里穿行,風兒吹動船帆在夜裡看著就像星星連成繩索。

  風景時刻在變,人自然也有很多面,而且也會變。

  唐三十六眼裡的祖父自然不可能是真正的唐老太爺,或者說不可能是全部的唐老太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