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破來京都,當然是件大事。

  以往他即便來京都,也來的悄然無聲,很是低調,比如荀梅死的那個夜晚。

  現在的情形與當時已經完全不同,他就是想要低調入京,都沒有辦法做到。

  那夜在天書陵,朱洛重傷未愈,強行出手,開啟了這場舉世戰天海的壯闊戰役,付出身死魂消的代價,就是為了換取以商行舟為代表的新朝做出的承諾——讓王家永世不得翻身。

  王家,就是王破。

  如果王破留在天南,靜守槐院,有離山劍宗等諸山門勢力守望相助,同聲連氣,朝廷不可能向他下手,因為南北合流的大背景下,總要維持一個表面的和平,但如果他離開槐院,單身入京都,朝廷絕對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他再強,也不可能是大周朝廷的對手。

  如果他在京都出現,朝廷有無數手段,可以殺死他。

  所以沒人理解,他為什麼要來。

  陳長生理解,因為他與王破在潯陽城裡共過風雨。

  他非常欣賞這位強者,這兩年行事,隱隱有向對方學習的傾向,這也是唐三十六當初曾經非常擔心的地方。

  除了陳長生,還有一個人也非常清楚王破的來意。

  那就是周通自己。

  所以他在得知這個消息後,第一時間入宮,求見商行舟。

  就在他入宮之後不久,京都的局勢再次變得緊張起來,從軍部到刑部,從清吏司到城門司,無數高手與刺客開始在街巷裡搜尋。

  陳長生有些擔心,思考一夜之後,冒險請國教里的人幫著尋找,沒有任何收穫。

  朝廷方面也沒有任何收穫。

  沒有人能夠找到王破。

  他就這樣消失了。

  ……

  ……

  時間緩慢地流逝,秋意越來越濃。

  南北合流的慶典將要到來,大周朝廷做了很多的準備,京都各著名建築都被整修一新,就連天書陵也被清理了一番。

  京都里的氣氛卻並不是全然歡快輕鬆,因為天書陵之變的餘波還無法完全散盡,國教學院依然不肯交出聖后娘娘的遺體,王破還沒有找到。

  這時候,國教學院收到了兩封信,一封來自聖女峰,徐有容親書。

  她回到了南溪齋,按道理應該召回南溪齋的弟子,在信里也提到這一點,但還是給陳長生留下了十八名少女。

  陳長生很清楚,這些女弟子掌握著南溪齋劍陣的神魄,如果全力施展,只要不是神聖領域的強者或者大軍來攻,他便是安全的。

  還有一封信來自汶水,唐三十六親書。

  除了陳長生,沒有人知道這封信的內容,蘇墨虞也不知道。

  蘇墨虞和國教學院的師生,只知道陳長生在看過那封信後,情緒非常低落,沉默了很長時間。

  金黃色的銀杏葉,鋪滿了北新橋的地面。

  不遠處便是皇宮,有燈光從裡面散出來,落在地面上,仿佛落日重新回到了人間。

  站在樹下,看著這幕畫面,陳長生默然想著,太陽下山不會再回來,離開的朋友,好像也沒有機會回來了。

  整個世界仿佛都是金黃色的,於是那口井的顏色便顯得更加幽深。

  當皇宮裡的光線微微黯淡的那一瞬,陳長生的身影從樹下消失,井沿處捲起一陣微風,金葉飄卷而起,很是好看。

  皇城外的銀杏葉,是京都很著名的風景。

  很少有人知道,在京都外有座叫潭柘的道廟,那裡也有相似的風景,甚至更加美麗。

  道廟後方的庭院中央,種著一根極老的銀杏樹,相傳是太宗皇帝親手所栽,到了秋時,古樹上滿是金黃的樹葉,仿佛金雲,也像是煙火,樹下也滿是樹葉,厚厚地堆著,仿佛金雲落地,如果隔得遠些去看,就像是一片金色的瀑布。

  在金黃色的銀杏葉深處,有個石桌,桌旁有個石凳,這時候凳上有個人,他沒有喝茶,而是在悟刀。

  整個大陸都知道他來京都了,無數人在京都里搜尋他的蹤跡,卻一無所獲,因為他雖然來了京都,卻沒有進城。

  如果讓世人知道這件事情,一定會很吃驚,因為這與他往常的行事作派都不同。

  在人們想來,他既然來了京都,便一定會進京都,因為他的人就像他的刀道一樣,都是直的。

  周通也是這樣想的,結果也錯了。

  王破在潭柘廟已經住了十一天。

  他每天都會來銀杏樹下靜坐。

  他悟刀而不練刀,那把鐵刀始終在鞘中,鞘在膝上。

  古樹不停地落著樹葉,將大地覆蓋,顯得格外純淨,美麗奪目,以至於很難想像樹葉下面的模樣。

  那些金黃色的樹葉當然也會落在他的身上,堆積在他的衣衫里,漸漸掩住刀鞘,以至於很難想像鞘中刀鋒的模樣。

  王破的刀道,在這滿天黃葉里,隱隱發生著變化。

  第692章 秋有雨

  時間流逝,秋意愈深,滿天黃葉落盡,潭柘廟裡的古樹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樹幹與樹枝。

  入山的道路上還鋪著落葉,只是被昨夜開始的一場秋雨打濕後,不剩半點美麗,只是像濕透了被褥般令人心煩。

  濕漉的落葉,總歸還是有些好處,那就是行走在上面,不會發出什麼聲音——借著陰暗天色與雨絲的遮掩,數十名大周軍方高手,還有數量更多的清吏司刺客及密諜,踩著濕漉的落葉,悄無聲息地穿過山道,潛入山腰間的秋林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