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京都最高的甘露台上,聖后娘娘負著雙手,看著天空里的某一處位置。陽光很是刺眼,但她眼睛眨都不眨,從很多年前,太宗皇帝陛下把她趕出皇宮,貶到百草園的那一天開始,她就再也不憚於直視太陽。今天她看的也並不是太陽。莫雨在後面看著她的背影,有些不安地想著,娘娘先前究竟看到了什麼,竟然沉默不語了這麼長時間?

  在雪老城最巍峨壯觀也最森嚴恐怖的那座宮殿裡,魔君坐在椅子上,聽著最忠誠的下屬報告著最近魔帥的異動以及王公貴族與軍師黑袍的勢力之間的那些衝突,沉默不語,他還是當初在寒山時的中年書生模樣,只是臉色要蒼白很多,那片山水已然殘破。他有些厭倦地揮手讓那名下屬滾走,忽然間感應到了些什麼,抬頭向著宮殿上方看了一眼,沉默片刻後,起身走到一株青植的前面。

  這是他從寒山溪畔帶回來的一顆杮子樹。

  他看著樹梢上沉甸甸的杮子,皺眉說道:「居然這麼快就要熟了?」

  第592章 他的星空一直在那裡

  計道人和餘人在原野里行走。

  他們沒有走官道,沒有乘舟經洛水,只是在人跡最少的地方、野草最深的地方行走,道袍上滿是草屑,拐杖的下方有隻被碾死的螳螂。

  因為不良於行,餘人走的很慢,計道人要照顧徒兒的速度,自然也無法太快,然而明明前些天他們還在寒山北的雪原里,為何現在卻會出現在這裡,出現在能夠望見那座雄城的原野里?

  那座城沒有城牆,但在今天這樣碧空如洗的日子裡,隔著數十里地也能看見,因為城裡有高台,城外有高陵,還有無數高聳入雲的建築。

  時隔很多年前,再次回到這裡,計道人的臉上卻沒有感慨的神情,依然平靜淡然,或者可以說是麻木,餘人對京都沒有任何印象,也沒有任何感情,但臉上還是露出了些好奇嚮往的情緒,只是下一刻,他臉上的那些情緒,便變成了凝重與不安。

  他望向碧空里的某個位置,看了很長時間。

  原野里微悶的風拂動他額前的黑髮。

  他只有一隻眼睛能夠視物,這般盯著遠處看,很容易酸澀。他揉了揉眼睛,不禁有些懷疑,先前自己是不是眼花了。

  「你沒有看錯,那是你師弟的命星。」

  計道人不知何時也望向了天空,向來平靜無緒的臉上終於浮現出了一抹極淡的笑容,笑容雖淡,裡面隱藏著的情緒很濃。

  已經過去了太多年,甚至他都已經快要忘記太宗皇帝陛下回歸星海前和自己說那番話時大明宮裡在吹著哪個方向的風。

  聽到計道人的話,餘人的情緒變得更加不安。

  「不用擔心,這是好事。」

  計道人說完這句話,繼續向前走去。

  餘人看著他的背影,張嘴想要喊什麼,卻喊不出聲音,伸手比劃著名手勢,卻無法讓他看到,只好搖了搖頭,跟著向前走去。

  風吹拂著原野上的野草,草地分開一條道路。

  師徒二人便在野草里的這條道路向前走去,一者以喜,一者以憂。

  這條道路的盡頭,京都隱現。

  ……

  ……

  寒山峰頂,天池湖畔,很多人現在已經猜到陳長生在做什麼,或者說他在經歷什麼。無數震驚的議論聲響起,變成仿佛野蜂飛舞般的嗡鳴,然後在極短的時間內消失,變成絕對的靜止。

  望著盤膝坐著的陳長生,人們的臉上滿是震驚的神情。

  他……在聚星!

  當初在大朝試對戰里,陳長生當場破境通幽。難道說今天他也要當場破境聚星嗎?這個已經創造過太多奇蹟的國教天才,難道又要再一次震驚整個大陸?那麼他能不能成功?

  選擇在這樣的時刻破境,本身就是一件足夠震撼的事情,但這件事情的真正關鍵還是在於,他最終能不能做到。

  如果能,這就是奇蹟。如果不能,這就是笑話。

  而且僅僅能做到,也不夠。

  什麼是聚星?不懂修行的人們如果看過一些相關的書籍,或者會以為聚星就是更高層次的洗髓,可以藉助破境聚星那一瞬星海賜予的萬千星輝,直接將身體的強度提升到一個難以想像的程度……這種看法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人族的聚星強者即便不凝結星域,也能在身體強度與力量上與魔族的高手正面對戰,便是這個原因。

  但聚星真正的重點就在於凝結星域四字。

  修道者藉助狂暴的星輝,直接打開體內的諸多經脈循環,儘可能多的點亮三百多處氣竅,從此便擁有了源源不斷、生生不息,在普通狀態下堪稱永不消竭的真元數量,星輝外顯,自成世界,直至此刻,才可以說進入了真正強者的行列!

  問題在於,如何分配星輝數量?如何選擇點亮氣竅的先後順序與數量?這是非常複雜的問題,即便是擁有極深底蘊的名門大派弟子,在聚星之前,也要由師長幫助進行長時間的準備,如果稍有不慎,聚星便極有可能失敗,甚至有可能星輝倒逆,導致修道者重傷,修為就此大減,甚至此生再也沒有破境聚星的希望。

  修道的數道門檻里,聚星雖然不像通幽那般兇險,但也不能等閒視之,尤其需要破境者擁有足夠的經驗與感悟。

  陳長生就算再如何天才,但終究十七歲未滿。而且他不像秋山君擁有真龍血脈,自幼便在道海里沉浮感知,至今修行不足兩年時間,怎麼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來感知領悟與體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