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一顆曾經在甘露台邊緣照亮京都的夜明珠,因為歲月風雨的緣故漸漸變淡,所以被取了下來,擱在皇宮一座宮殿裡做照明之用,雖然這顆夜明珠已經不像最初那般光彩奪目,但對書桌上的奏摺來說,依然無比光明。

  聖后娘娘正在批閱奏章,同時聽著殿裡迴蕩的那些語句。

  那名蒼老的太監首領躬身站在下首,用很輕柔的聲音,把上午奈何橋一戰的具體細節講了一遍。

  陳長生和徐有容的奈何橋之戰,發生在清晨之後不久的時間,然而無論是教宗陛下還是聖后娘娘,都是快到傍晚的時候,才讓人來仔細匯報此事,這說明與整個大陸的看法不同,這兩位聖人其實並不怎麼在意這場戰鬥,雖然陳長生和徐有容是他們最信任的晚輩,從某個角度上來說,是他們的繼承者,但在他們眼裡,這依然是小事。

  「……齋劍出於劍池,小陳院長想必留著後手,聖女事先就應該清楚此事,有所準備,但不知為何,依然沒有一擊制敵,陳長生用左肩受傷的代價,強行奪走齋劍的控制權,又出乎意料地擋住了聖女的靈犀指,若只是論劍,應該算是勝了半招,但如果是真正的戰鬥,再持續下去,他應該沒有勝利的機會,只是……聖女直接就那樣走了。」

  說完這段話後,太監首領小心翼翼地抬頭看了一眼,然後退到了後方。

  聖后的神情沒有變化,太監首領沒有抬頭看的大多數時候,她也是如此,奈何橋一戰里,陳長生和徐有容展現出來的天賦與智慧,足以震驚絕大多數人,但不包括她,只有當她聽到徐有容領悟了大光明劍的時候挑了挑眉,似乎有些沒想到。

  「真是個倔強的丫頭。」

  她將奏摺扔到桌上,起身走到殿門處,負手望向遠處夜空里隱約可見的光明,那裡應該便是離宮。

  便在這時,莫雨匆匆而至,神情顯得極為凝重,將剛剛發生的那件事情稟報給了她。

  聖后靜靜看著離宮的方向,唇角微有笑意,眼神卻一片漠然:「越來越有意思了。」

  ……

  ……

  奈何橋一戰已經結束,事後引發的議論卻很難在短時間內平息,光明正殿裡的大人物們交談時的主要內容,還是圍繞著這件事情,以這些大人物們的眼光與境界,事後冷靜下來,稍一回想便明白,徐有容沒有動用天鳳真血,就是刻意要把自己壓制在正常人的程度,想要堂堂正正地憑藉實力面而不是天賦戰勝陳長生,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會認為陳長生是勝之不武,因為他們也很清楚,陳長生也沒有動用最強大的手段,比如當初在潯陽城雨戰里,他受了朱潯一劍而不死的方法。

  便在這時,光明正殿裡忽然響起莊嚴仁慈的音樂聲,最深處的石壁緩緩開啟,光線四處溢散,大殿兩側的石雕泛著光澤,殿內眾人趕緊整理衣裝,肅容排列,對著從石壁里走進光明的教宗陛下謙卑行禮。

  教宗陛下在大騎士長與數位大主教的簇擁下,緩步走上高台,司源道人和凌海之王自然也在其間,英華殿大主教茅秋雨站在最後方,令人們有些吃驚的是,那根代表著國教權柄的神杖,這時候被他捧在雙手裡。

  沒有任何繁複冗長的程序,茅秋雨平靜地開始宣讀陳長生替國教立下的功勳,從大朝試到天書陵,從周園到今晨的奈何橋,甚至就連國教學院的新生——這件本來是國教禁忌的事情——也成為了他功績簿上的一筆。

  本來就是國教的慶功宴,慶的當然就是陳長生的功跡,茅秋雨宣讀這些,是所有人都提前想到的事情,只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除了茅秋雨和教宗大人之外,沒有一個人想到。

  茅秋雨在宣讀完陳長生的功績後,沒有如人們以為的那樣,直接宣布國教對他的獎賞,而是平靜地走到了教宗陛下的身旁,便在所有人震驚的目光里,教宗陛下伸手接過神杖,說道:「以此賜福於他。」

  光明正殿裡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說話,因為人們太震驚了。

  現在陳長生是國教學院的院長,在很久以前他就是教宗陛下的師侄,只不過沒有人知道,天書陵之後,整個大陸都知道了教宗陛下的安排,知道陳長生會成為下一代的教宗,但那終究只是猜測或者說是推論。

  今天是猜測得到證實、推論變成現實的一天。

  教宗陛下把象徵著國教權柄的神杖交給了陳長生,這也就是向整個世界宣布了他就是自己的繼承者。

  光明正殿裡的寂靜持續著,不是詭異也不意味著會發生什麼波瀾,沒有人敢在這裡違逆教宗的意志,只是人們不知道應該做出怎樣的反應,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比人們想像的要早了很多,沒有辦法不震驚。

  陳長生才十六歲。

  曾經被整個大陸認為,最有希望接過這根神杖,繼承教宗之位的司源道人和凌海之王,臉色異常難看,他們本以為自己至少還有十幾年的時間可以用來改變教宗的意志,卻沒有想到,教宗陛下根本沒有給他們留任何時間。

  他們很清楚,為何教宗陛下會選擇在此時確定陳長生的繼承者之名。

  如果是以往,國教新派比如他們和他們的支持者,或者還可以用陳長生太過年輕,需要再被觀察一些年頭作藉口,拖延教宗作出決定的時間,但現在大陸已經有了一位十六歲的南方聖女,再多出一位十六歲的候選教宗又算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