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人認為並且暗中不停宣揚,數百年前聖后娘娘被太宗陛下逐出皇宮,在百草園裡悽苦度日,與教宗陛下和前國教學院院長相識,了解了逆天改命的秘密,她對星空起誓此生寧願血脈斷絕,以此換此逆天改命,昭明太子的死亡,便是她當年逆天改命的詛咒,或者說是天譴,甚至……有可能是她為了完成逆天改命主動做的事情!

  在那些陰暗的傳聞里,講述者們仿佛親眼看到了皇宮裡那幕血腥可怕的畫面,說的是栩栩如生——聖后娘娘的手如何穿過襁褓,伸向那個哭嘀不停地嬰兒,美麗端莊的臉上沒有任何神情,眼角卻滑下了一滴眼淚,然後哭聲漸靜,夜宮安靜的令人心悸。

  如果是聖后娘娘當年逆天改命所引發的天譴,導致她斷子絕孫,孤家寡人到死,這天道與星海未免也太冷酷可怕了些。如果是聖后娘娘為了完成當年的逆天改命,親自動手殺死了自己唯一的親生兒子,就要做這片大陸的孤家寡人,那麼她未免太冷酷可怕了些。

  無論是哪種說法,昭明太子已經死了,死在冷酷可怕的原因下,死的很無辜可憐。此後再也沒有人敢提起這件事情,無論是陳氏皇族還是國教中人。只有那位瘋了的欽天監胡大人,哪怕被周通拔掉了所有的手指甲,依然用滿是血污的嘴不停地告訴這個世界,昭明太子……沒有死。然後,就當周通準備拔掉這位胡大人的舌頭的時候,聖后娘娘施予了自己的仁慈,讓胡大人回鄉靜養。

  但在很多人看來,這不是仁慈,是心虛,或者是一種自我的心理安慰。當年皇宮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昭明太子究竟是怎麼死的?娘娘為什麼會心虛?於是,那個殘忍可怕的說法,流傳愈廣,當然,依然還是在深夜裡。

  ……

  ……

  夜裡的皇宮很安靜,初夏的夜晚卻有無限寒意。

  太監首領低著頭,根本不敢看聖后娘娘一眼。

  安靜的庭院,瞬間變成了寒冷的雪原,看不到一片雪花,但池塘表面卻漸漸凝出了片片薄冰。

  聖人一念動天地,心情激盪,便有驚濤駭濤,心情黯然,便有夜幕臨空,情緒低沉卻又暴郁,自然風雪連天。

  就在太監首領覺得自己的識海都快要被凍裂的時候,聖后娘娘的聲音終於再次響了起來。她的聲音很平靜,很淡,就像薄冰下的池水:「世間萬民,都是我的兒子,相王,象王也都是我的兒子,昭明的生死,從來都不重要。」

  從來都不重要,那麼,以前也可能不重要。

  太監首領的頭更低,仿佛要觸到寒冷的地面,向後漸漸隱入夜色之中。

  園外緩緩行來一隻黑羊,皮毛光滑漆黑如玉,從夜色里走出,仿佛就帶出了夜色里的一部分。

  被夜色掩蓋的都是真相嗎?那麼夜色本身呢?

  聖后娘娘看著它面無表情問道:「那麼你呢?你為什麼願意親近他?他究竟是誰?」

  ……

  ……

  今夜是陳長生回到國教學院的第一個夜,就像以前的那些夜晚一樣,吃過晚飯、沿湖散步之後,他很自然地走進了藏書館裡。落落回了離宮,唐三十六還在天書陵中,軒轅破在砸樹,折袖還在周獄裡,他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那麼繼續修行就好。

  星光穿過琉璃,雪片穿過疏葉,沒有停留在他的衣衫與皮膚上,而是直接進入了他身體深處,原野上的雪層越來越厚,靈台山外的湖水雖然遠未變成汪洋,但水勢已經大了不少,山間斜斜石階盡頭的幽府石門已經完全開啟,寧柔的光線從洞府里透出,在水中散的到處都是,給人一種很安寧的感覺。

  現在的他自然不會再像從前那般惘然,以為引來的星光都去了別處,他靜靜地感知著遙遠星空里自己的那顆星星,感知著身體裡的變化。時間緩慢地流逝,不知何時,他睜開眼睛,醒了過來,開始梳理這段日子的收穫。

  離開天書陵里的時候,他已經是通幽上境,經過周園之行,南歸途中又遇著那麼多強敵,劍心漸趨圓融,境界更加穩固,甚至隱隱然已經快要攀到通幽境的巔峰。加上跟著蘇離這麼長時間,他在劍法上的進步更是極大,二者相加,他可以說是聚星境以下無敵,就算遇著那些初入聚星境的強者,也有戰勝對方的機會。這個事實讓他有些欣慰,但不會有任何放鬆,因為他始終不曾忘記那片夜色。

  他的時間真的不多,就算他現在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快修到通幽境巔峰的人,可是距離遙遠的神隱境界,還有無限遠的距離,那還需要多少時間?所以他必須珍惜時間——結束冥想洗髓與坐照自觀演算之後,他毫不停頓開始練習劍法。

  他身體裡的雪原與那片湖水,表明他現在積蓄的真元已經極多,遠超同齡的普通修行者,問題在於,他的經脈是斷裂的,沒有辦法完全利用那些真元,蘇離教他的燃劍也只能解決一部分,而且燃劍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以他現在的境界修為,最多也只能出三劍而已。

  而且燃劍是無法練習的,傷身。慧劍也是無法練習的,傷神。他只有練習笨劍。他站在地板上不停地抽劍、橫劍、不停地重複這個簡單枯躁的過程,看著確實有幾分笨拙。

  做完一千次後,他再次盤膝坐下,將神識度入劍鞘里。

  劍鞘的世界裡,有萬把殘劍,安靜地懸浮在空間中,互不相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