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長生根本無法抵抗這道氣息,在這道氣息面前他就像是最卑小的螞蟻,根本反應過來,甚至就連抵抗的勇氣都提不起來。

  那道氣息在他的身體內外流轉數周,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傷害,但只是這種接觸,便讓他的神識開始劇烈地不穩定起來,如果時間持續的再長些,他的識海便會崩潰,會被這道氣息直接碾碎成粉末。

  好在這道氣息並沒有停留太長時間,將傾的巨廈在快要接觸地面的時候,忽然變成了一縷清風,輕輕柔柔地離開他的身體,消失不見。

  只是瞬間,陳長生的衣衫已然全部被汗水打濕。

  他定了定神,繼續抬步行走,好在第二步落下時,再沒有什麼奇怪的事情發生,不像先前那樣,仿佛置身於慘烈的戰場之中。

  光線依然熾烈,他眯著眼睛往最明亮處、最熱烈處走去,隱約在視野里看到一束如花般怒放的光線,明白這大概便是源頭。

  他伸手向那束怒火的光花伸去,指尖觸及,卻並熱燙,而是冰涼一片,很是舒服,手指順之而上,最終用手緊緊握住。

  一握之下,光線驟斂,白熾一片的樓閣漸漸變暗,他眯著眼睛,勉強能夠看清楚一些畫面,直到最後,一切變得正常。

  他這才發現自己手裡握著一枝火把。

  火把的材質非金非玉,更像是琉璃,卻不透明,乳白色的表面里有無數晶晶亮的微粒,那些微粒里仿佛蘊藏著很多能量。

  這枝火把便是先前那束怒放的光花,被他握住之後,光線漸斂漸集,變成了現在的模樣,只剩下頂端還有一道白色火焰。

  那道火焰不旺盛,卻很美麗,就像白日裡的焰火,不容易看清楚,卻能給灰暗的天空多出一道乾脆又凜厲的擊破感。

  陳長生看著火把,隱約想起自己曾經在道藏里看過一些記載,很久以前的百器榜里,魔族有件神器就叫做白日焰火。難道這枝火把,那就是那件傳說中的神器?當年戰爭的時候,被太宗皇帝的將領們取回了京都?

  一念及此,他覺得手裡的火把變得非常沉重,才想起自己現在已經站在了凌煙閣里,站在了人類最榮耀的歷史之中。

  他下意識里向四周望去,只見閣內空無一物,無桌無椅,只有最中間有個蒲團,顯得格外空曠,甚至有些冷清。

  這座樓不像是給人來居住的。事實上,凌煙閣也不是用來給人住的,而是用來供奉畫像的——灰白色牆壁上的那數十幅畫像。

  陳長生舉著火把向牆邊走去,站到第一幅畫像的前面。

  那幅畫像是位中年貴族,三絡濃須,眉眼間滿是笑意,眉眼相距卻有些稍遠,給人一種淡漠的感覺,正是英冠人傑趙國公。

  看著這名聲名赫赫的太宗皇帝的妻兄,陳長生沉默片刻,行了一禮,卻沒有停留太長時間,繼續向下看去。

  第二幅畫像是河間王陳恭。第三幅畫像是萊國公杜如雨。第四幅畫像是大名鼎鼎的魏國公,第五幅畫像是夫人更出名的鄭國公……

  在這些畫像前,陳長生分別尊敬行禮,卻沒有停下腳步,直到他來到第八幅畫像之前,他臉上的神情終於發生了些變化。

  第190章 歷史裡的那抹光亮

  凌煙閣第八幅畫像是王之策。

  對歷史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很清楚王之策是真正的傳奇,他出身貧寒,全無修行資質,卻能成功地進入天道院學習,在太祖年間一直在朝中擔任普通書吏,直至四十餘歲忽然一夜悟道,星光投影落在整座長安城上,直接由洗髓而通幽,繼而成為一代強者。

  更令人讚嘆的是,王之策學貫南北,猶擅軍事籌謀布陣之學,跟隨太宗陛下數次北征,最終成為聯軍的副統帥,率領大軍連破魔族主力,甚至帶著一隻精騎突破雪原,殺到了距離雪老城不足八百里的賀蘭山下!

  如果只計算軍功,或者只考慮對當年那場戰爭的重要性,王之策是那些璀璨群星里最耀眼的一顆,唯一能夠與太宗皇帝陛下並列的那人。以他的赫赫功勳,當然有資格排在凌煙閣功臣畫像第八,甚至按照民間的看法,他應該排的更前,至少也要進入前三才是。

  他在凌煙閣里排在第八,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戰功和在民間的地位太高,甚至已經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更關鍵的是,在太祖陛下晚年的那場百草園之變里,他並沒有像趙國公、陳恭、秦重、雨宮等這些人一樣及時表明自己的態度,堅定地站到太宗陛下一方,就因為如此,他哪怕立下再多的功勳,依然無法得到太宗陛下的絕對信任,他的忠誠始終被有所猜疑,為此大戰結束之後,他便告老歸府,從此不問政事。

  站在畫像前,看著那個手執玉尺、神情寧靜的中年男子,陳長生沉默了很長時間,然後繼續向下面的畫像看去。

  接下來,他看到了秦重和雨宮的畫像,這兩位當年太宗陛下身旁隨侍的神將,擁有不世之威,現如今也擁有不世之名,因為現在無論宮中還是民間的大門上都會貼著他們的畫像,那畫像與凌煙閣里的畫像一模一樣。

  這兩位神將就像凌煙閣里這些前賢一般,依然是人,已經成神。

  ……

  ……

  陳長生的腳步緩緩移動,視線緩緩移動,玉般的火把在手中緊緊握著,灰色的牆壁上光暗微變,畫像里的人們仿佛多了很多情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