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果有人看到這幕畫面,絕對想不到,這是他第一次讀修行方面的書籍。

  在東御神將府和天道院裡,他都說過這樣的話:我不是不會修行,只是還沒有修行。

  他有過無數機會可以開始修行,只是時機未到。

  他已經等了很長時間,當這天終於到來的時候,或者是因為等的時間太久,他反而已經沒有了興奮的力氣,只剩下平靜。

  他翻開了書的第一頁。

  只見那頁上寫著八個字。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第21章 讀書的方法

  第一頁是扉頁,空白如雪,只有八個濃墨大字,異常清晰,無論是誰掀開這本書,都不可能錯過。

  一般人看到這幕畫面,肯定會先仔細思考其中隱藏著什麼真義,然後帶著對這八個字的認知,繼續閱讀。陳長生卻與眾不同。他沒有繼續翻開下一頁,而是起身走到書架前,尋出數本與洗髓相關的書籍,快速翻動起來,發現這些書籍的扉頁都有相同的八個字,才又坐回地板上繼續閱讀,心神落於書紙之上,再無旁物。

  《洗髓論》的文字很簡潔,他仔細讀著,不多時便已經讀完第一篇。這篇內容講的是如何培養神識。他沒有在此停下腳步,進行思考或者嘗試,而是繼續向後讀去,隨後數篇的內容也漸被他記在腦中——主要講述的是主要是培養神識、尋找命星以及引星光入體這三方面的內容。

  他只用了半個時辰的時間便讀完,然後合上書頁,開始閉目靜思。

  過了十餘息時間,他睜開眼睛,再次翻開書頁進行重複閱讀。

  這一次他用的時間比第一次更短,只用了數炷香的時間便再次讀完。

  然後他再次閉上眼睛開始靜思書上的內容。

  數息後,他睜開眼睛,再一次開始閱讀。

  如此重複數次,從窗外灑下的陽光居然還是那般熾烈。

  他最後一次合上《洗髓論》的書頁,再沒有打開。

  他取出筆墨,不翻書卷,只憑腦海里的記憶開始記錄自己看書時的某些想法。

  不多時,紙上便密密麻麻出現了很多字。

  待他最終將筆擱到硯台上的那瞬間,整本《洗髓論》的內容,就像是刻石一般,被記在了腦海里。

  最關鍵的是,這不是機械的記憶,而是真正的懂得。

  這就是陳長生讀書的方法。

  這種方法很特殊,是他和師兄餘人用了十餘載辛苦讀書生涯才獲得的寶貴財富——西寧鎮那間舊廟雖然不起眼,裡面的藏書卻是浩瀚如海,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背下這麼多書,自然需要一些很特殊的能力。

  在這種讀書方法之前,一本書不需要先被讀厚再被讀薄最終再被讀厚——事實上,西寧鎮舊廟裡的那些書絕大部分現在還是嶄新如前,但書里的內容卻已經被他們師兄弟二人完全記住。

  這種方法裡最重要的環節,是最後那步的筆記。無論是用筆記在紙上,還在記在自己的腦海里,都是對整個閱讀過程的再次梳理與確認,也只有完成了這一步,才能說閱讀者把書里的內容完全轉化成了自己的知識。

  讀完《洗髓論》,合上書頁,自然不是結束。學而時習之,可以在腦海與筆記本上進行,但閱讀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是實踐,他閱讀《洗髓論》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洗髓成功,開始修行。

  洗髓的第一步是凝練神識——神識便是人類的精神力量,用更通俗的語言解釋,就是:「想」。只要想的念頭足夠強烈、足夠專一,便會變成某種力量。

  聽上去這不難,仿佛只要拼命地把眉頭擠成山川,便可以想像壯麗山河裡自己在自由來往,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神識能否產生,完全依賴於神魂的強度,神魂強度是純粹的天賦,與努力沒有什麼關係,就算一個普通人再如何努力,難道他的神魂強度能夠比天鳳轉世的血脈更強?

  陳長生準備修行已經準備了很多年,更準確地說,自從十歲那年身體出現異變之後,他一直在默默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他知道自己的經脈有些問題,也就是師父說的自己有病——九段經脈無法相通,他的神魂無法在身軀內中繼循環,只能被迫由汗排出——雖然在十歲之後,被師父用藥物鎮住,神魂精華沒有再繼續流失,但這依然是個問題。不然在天道院考核的時候,那塊黑黑的感應石,不會在他體內感知不到任何神識。

  神魂如果不夠強,怎麼凝結神識?

  沒有神識,又如何發散?

  這洗髓的第一步,該如何邁出?

  陳長生沒有像那些剛發現自己無望修行的人們一樣失落,更不會絕望。

  他堅信無數年前,肯定有無數擁有大智慧的人們已經提前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像自己這樣的人有很多。在他曾經讀過的那些道藏書籍里,也經常有類似於某位失意者尋找到了天才的方法從而變成絕世強者的記載,比如王之策。但他不準備那樣去做,因為他的經脈問題在書籍里沒有看到相同的案例——師父都說沒辦法治好,那就是命——他沒有多餘的時間去與命運搏鬥,也不認為自己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想到新的天才的方法。他喜歡順水而行,他認為自己按照世間既有的方法,也能凝結神識,開始修行,他比誰都更相信前人的智慧。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