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外人聽這個故事會覺得可怕、不可思議。但是春生從小就知道這回事的大概,所以也就習以為常了。
住進古宅之後,時間過得飛快起來,不知不覺就看著院子裡的老梧桐樹飄起了黃葉,黃昏時分又開始下起了小雨,秋霖脈脈,伴著微寒的氣候,讓人忍不住的悲涼。好在春生高瞻遠矚,早就聯繫了城裡的供熱系統,早早的開了暖氣,不然大小姐非得凍感冒不可。
這些日子的大小姐越發沉悶,平日裡要麼拿一本書和春生一起坐在院子裡曬太陽,要麼和春生一起到林子裡散步,雖然面色平靜,話卻很少。
其實住在古宅里很悶的,春生之前覺得大小姐會住兩天便不耐煩,會和自己吵架,吵著要搬回城裡,可是大小姐卻靜下心來住在這裡,於是春生懷疑大小姐已經知道自己的病情了。
“春生,吃飯了!”
這天破天荒的,大小姐親自下廚做了飯——白米飯,蔬菜炒蘑菇,還給他倒了一杯自釀的冰鎮米酒,——裡面加了冰塊!
“你是什麼時候學會做飯的?唔,味道真不錯。”春風一邊津津有味的吃,一邊讚嘆。
“做個飯有什麼難,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我可不是白活這麼些年的。昨兒晚上下雨,我就知道那松樹林子裡的臻蘑今天會瘋長,今天一大早提著籃子去采,不一會兒功夫就采了小半框呢!哈哈,我也當了一回採蘑菇的小姑娘!”大小姐自顧自的誇耀道。
春生酒足飯飽,忽然頭一陣眩暈,他知道不好,怕是要犯病。
之前雖然也有這樣的情況,但是大抵不嚴重的,可是這次,他眼前忽明忽暗,耳朵也聽見一些莫名其妙的嘈雜的聲音,——幻視、幻聽,醫生說過了!
他看不到也聽不到大小姐,匆匆的逃也似的踉蹌的,剛回到房間,雙腿一軟,癱倒在地上。
“表哥,快起來啦,昨兒下了雨,今天送林子裡的臻蘑瘋長了,快和我一起去采!”
那清脆悅耳的聲音,分明是大小姐。
春生使勁睜開眼睛……可是他覺得自己不是春生,而是……表哥。
幻覺之中,他感受到此時的天才蒙蒙亮,他揉揉睡眼:“明月,你起的也太早了。我昨天劈柴到三更天,這才睡了幾個時辰呢……”一邊抱怨,一邊快速的穿好粗布衣服。
“不妨事的,你今天可以歇一整天——我已經和老管家說了,今兒讓你陪我去采蘑菇。我們這一出去,采了蘑菇去集市上換點錢,再加上我的私房錢,可以去城裡玩一整天……嗯……也許不夠玩一天,……玩一會兒子,我知道一家小餐館的五香肘子是極好吃的,我們吃完,就讓你在大樹底下睡一下午,如何?”
春生意識模糊,只覺得自己是大小姐的表哥,而大小姐此時換上府里丫鬟的裝束:灰鼠皮的小靴,蔥黃綾布裙,蜜合色的短衣,腰間束著玄色繡祥雲的寬腰帶,漆黑的頭髮挽著兩個髻兒。——此時,他喚大小姐作——“明月”。
☆、一輪明月
清朝嘉慶年間,鈕鈷祿氏的女兒入宮,封為貴妃,卻不想在十幾年後的一次宮廷爭寵鬥爭中失勢,累及了家族。鈕鈷祿的一個遙遠的枝蔓同宗見形勢不好,立即辭去了鄉里的小官,折賣了多年來攢下的祖業,攜家眷隱居到鄉下去了。
這鈕鈷祿老爺是個識時務的,懂得進退,所以搬到鄉下,蓋起了大宅子,丫鬟婆子下人的數量不比居官的時候多,倒是也伺候的周到,所以生活的倒也安樂。只是唯一美中不足——子嗣緣太薄,鈕鈷祿老爺已經年近五十,妻妾六人,生了幾個兒子全部都陸續夭折了。到鄉下後,有人給鈕鈷祿老爺做媒,娶了第七房姨太太。
七姨太李氏是鄉野人家的女兒,年方十五歲,生的模樣俊俏,性格溫柔大方,可是家裡窮的揭不開鍋,老父母年老,兄弟又年幼,被逼的實在沒了辦法,才托那村裡的媒婆去做媒,給新搬來的鄉紳做小妾。
李氏從小見慣了世態炎涼,況自身也甚懂得機變,所以初入鈕鈷祿府,也頗能在其他六位夫人面前周旋自保,且生活得。
也是命中注定,幾年後生下一個女兒,長到三歲,粉團一般的模樣,甚是惹人喜愛,七姨娘給她取名‘明珠’,卻遭到大太太摔著臉的反對:“我們鈕鈷祿家一向子嗣緣淺薄,若取了‘明珠’這麼珍貴的名字,怕是不好養活。”
李氏忙誠惶誠恐的要改名,不想老爺卻笑著說:“這是我們鈕鈷祿府這些年來唯一的孩子,自然是金貴的很,依我看叫‘明珠’也無妨,本來就是我們府里的掌上明珠麼。若是怕不好養,就改叫‘明月’罷了。”
鈕鈷祿。明月的成長也是三災八難的,好在天生繼承了她母親的機靈勁兒,長到十二歲,愈發出落了。此時其他房裡的太太們見明月如此出挑,也都相待甚好。
至十幾歲起,鈕鈷祿。明月作為唯一的少主子,在鈕鈷祿府里可謂是集所有人的寵愛於一身了。
☆、冬夜清風
清嘉慶十八年的冬夜,雪鋪天蓋地的下起來,孱弱的少年跟著衣衫襤褸的父親行了一天一夜的山路,終於在三更時分趕到目的地,“鈕鈷祿府”高大的大門上的牌匾,在大雪的輝映下尤其的清晰。
“風兒,這就是你姨母家了。雖說那是你的親姨母,但畢竟她也是個姨娘的身份,我們此番去投靠,人家收了咱們,是情分,不收咱們也無話可說……”李大郎對兒子李清風說。
李清風揉了揉凍的沒有知覺的鼻子,麻木的心尚未從老家的一場饑荒帶來的死亡里走出來,聽見父親如此說,低頭想了半日方道:“依著我,還是不進這個門罷了。”
“不去投靠你姨母,這冰天雪地的我們父子二人又能去哪裡?如果再喝不上一口熱水,你這弱身子估摸著過不了明天也要去見你死去的娘了……”李大郎望著凍的僵硬但是臉上依舊倔犟的李清風,不禁鼻子發酸,險些落下淚來。
原來這鈕鈷祿府里的七姨太李氏在鄉野的娘家日漸沒落,秋天裡的一場冰雹,導致莊家顆粒無收。冬天因為饑荒李家的老父母去世,接著三個弟弟也跟著下世了,人丁興旺的窮李家,如今只剩下李氏的大弟弟和一個孱弱的外甥二人。
李清風只比明月大兩歲,生的眉清目秀,乍一看像一個書生的模樣,性子犟的很。李家雖然窮,但是一直把這個長子長孫當作讀書人養著,農活最忙的時候也不捨得讓他去伸手干,湊的所有的錢都給他讀書用。只可惜荒年的人命如糙芥,村子裡的人像中了魔咒一般,一個接著一個的餓死,讀書又有什麼用?
在離開家裡隨父親逃難之前,他一把火把所有的書都點著了,一遍烤著火一邊恨恨的說:“若是不讀書,我也能搭把手干點農活,何至於全家餓死?從此我李清風再不讀書!”說著將手中最鍾愛的一本帛書《周易》丟火里,火舌在四面透風的茅屋裡跳躍了兩下,卻熄滅了。
住進古宅之後,時間過得飛快起來,不知不覺就看著院子裡的老梧桐樹飄起了黃葉,黃昏時分又開始下起了小雨,秋霖脈脈,伴著微寒的氣候,讓人忍不住的悲涼。好在春生高瞻遠矚,早就聯繫了城裡的供熱系統,早早的開了暖氣,不然大小姐非得凍感冒不可。
這些日子的大小姐越發沉悶,平日裡要麼拿一本書和春生一起坐在院子裡曬太陽,要麼和春生一起到林子裡散步,雖然面色平靜,話卻很少。
其實住在古宅里很悶的,春生之前覺得大小姐會住兩天便不耐煩,會和自己吵架,吵著要搬回城裡,可是大小姐卻靜下心來住在這裡,於是春生懷疑大小姐已經知道自己的病情了。
“春生,吃飯了!”
這天破天荒的,大小姐親自下廚做了飯——白米飯,蔬菜炒蘑菇,還給他倒了一杯自釀的冰鎮米酒,——裡面加了冰塊!
“你是什麼時候學會做飯的?唔,味道真不錯。”春風一邊津津有味的吃,一邊讚嘆。
“做個飯有什麼難,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我可不是白活這麼些年的。昨兒晚上下雨,我就知道那松樹林子裡的臻蘑今天會瘋長,今天一大早提著籃子去采,不一會兒功夫就采了小半框呢!哈哈,我也當了一回採蘑菇的小姑娘!”大小姐自顧自的誇耀道。
春生酒足飯飽,忽然頭一陣眩暈,他知道不好,怕是要犯病。
之前雖然也有這樣的情況,但是大抵不嚴重的,可是這次,他眼前忽明忽暗,耳朵也聽見一些莫名其妙的嘈雜的聲音,——幻視、幻聽,醫生說過了!
他看不到也聽不到大小姐,匆匆的逃也似的踉蹌的,剛回到房間,雙腿一軟,癱倒在地上。
“表哥,快起來啦,昨兒下了雨,今天送林子裡的臻蘑瘋長了,快和我一起去采!”
那清脆悅耳的聲音,分明是大小姐。
春生使勁睜開眼睛……可是他覺得自己不是春生,而是……表哥。
幻覺之中,他感受到此時的天才蒙蒙亮,他揉揉睡眼:“明月,你起的也太早了。我昨天劈柴到三更天,這才睡了幾個時辰呢……”一邊抱怨,一邊快速的穿好粗布衣服。
“不妨事的,你今天可以歇一整天——我已經和老管家說了,今兒讓你陪我去采蘑菇。我們這一出去,采了蘑菇去集市上換點錢,再加上我的私房錢,可以去城裡玩一整天……嗯……也許不夠玩一天,……玩一會兒子,我知道一家小餐館的五香肘子是極好吃的,我們吃完,就讓你在大樹底下睡一下午,如何?”
春生意識模糊,只覺得自己是大小姐的表哥,而大小姐此時換上府里丫鬟的裝束:灰鼠皮的小靴,蔥黃綾布裙,蜜合色的短衣,腰間束著玄色繡祥雲的寬腰帶,漆黑的頭髮挽著兩個髻兒。——此時,他喚大小姐作——“明月”。
☆、一輪明月
清朝嘉慶年間,鈕鈷祿氏的女兒入宮,封為貴妃,卻不想在十幾年後的一次宮廷爭寵鬥爭中失勢,累及了家族。鈕鈷祿的一個遙遠的枝蔓同宗見形勢不好,立即辭去了鄉里的小官,折賣了多年來攢下的祖業,攜家眷隱居到鄉下去了。
這鈕鈷祿老爺是個識時務的,懂得進退,所以搬到鄉下,蓋起了大宅子,丫鬟婆子下人的數量不比居官的時候多,倒是也伺候的周到,所以生活的倒也安樂。只是唯一美中不足——子嗣緣太薄,鈕鈷祿老爺已經年近五十,妻妾六人,生了幾個兒子全部都陸續夭折了。到鄉下後,有人給鈕鈷祿老爺做媒,娶了第七房姨太太。
七姨太李氏是鄉野人家的女兒,年方十五歲,生的模樣俊俏,性格溫柔大方,可是家裡窮的揭不開鍋,老父母年老,兄弟又年幼,被逼的實在沒了辦法,才托那村裡的媒婆去做媒,給新搬來的鄉紳做小妾。
李氏從小見慣了世態炎涼,況自身也甚懂得機變,所以初入鈕鈷祿府,也頗能在其他六位夫人面前周旋自保,且生活得。
也是命中注定,幾年後生下一個女兒,長到三歲,粉團一般的模樣,甚是惹人喜愛,七姨娘給她取名‘明珠’,卻遭到大太太摔著臉的反對:“我們鈕鈷祿家一向子嗣緣淺薄,若取了‘明珠’這麼珍貴的名字,怕是不好養活。”
李氏忙誠惶誠恐的要改名,不想老爺卻笑著說:“這是我們鈕鈷祿府這些年來唯一的孩子,自然是金貴的很,依我看叫‘明珠’也無妨,本來就是我們府里的掌上明珠麼。若是怕不好養,就改叫‘明月’罷了。”
鈕鈷祿。明月的成長也是三災八難的,好在天生繼承了她母親的機靈勁兒,長到十二歲,愈發出落了。此時其他房裡的太太們見明月如此出挑,也都相待甚好。
至十幾歲起,鈕鈷祿。明月作為唯一的少主子,在鈕鈷祿府里可謂是集所有人的寵愛於一身了。
☆、冬夜清風
清嘉慶十八年的冬夜,雪鋪天蓋地的下起來,孱弱的少年跟著衣衫襤褸的父親行了一天一夜的山路,終於在三更時分趕到目的地,“鈕鈷祿府”高大的大門上的牌匾,在大雪的輝映下尤其的清晰。
“風兒,這就是你姨母家了。雖說那是你的親姨母,但畢竟她也是個姨娘的身份,我們此番去投靠,人家收了咱們,是情分,不收咱們也無話可說……”李大郎對兒子李清風說。
李清風揉了揉凍的沒有知覺的鼻子,麻木的心尚未從老家的一場饑荒帶來的死亡里走出來,聽見父親如此說,低頭想了半日方道:“依著我,還是不進這個門罷了。”
“不去投靠你姨母,這冰天雪地的我們父子二人又能去哪裡?如果再喝不上一口熱水,你這弱身子估摸著過不了明天也要去見你死去的娘了……”李大郎望著凍的僵硬但是臉上依舊倔犟的李清風,不禁鼻子發酸,險些落下淚來。
原來這鈕鈷祿府里的七姨太李氏在鄉野的娘家日漸沒落,秋天裡的一場冰雹,導致莊家顆粒無收。冬天因為饑荒李家的老父母去世,接著三個弟弟也跟著下世了,人丁興旺的窮李家,如今只剩下李氏的大弟弟和一個孱弱的外甥二人。
李清風只比明月大兩歲,生的眉清目秀,乍一看像一個書生的模樣,性子犟的很。李家雖然窮,但是一直把這個長子長孫當作讀書人養著,農活最忙的時候也不捨得讓他去伸手干,湊的所有的錢都給他讀書用。只可惜荒年的人命如糙芥,村子裡的人像中了魔咒一般,一個接著一個的餓死,讀書又有什麼用?
在離開家裡隨父親逃難之前,他一把火把所有的書都點著了,一遍烤著火一邊恨恨的說:“若是不讀書,我也能搭把手干點農活,何至於全家餓死?從此我李清風再不讀書!”說著將手中最鍾愛的一本帛書《周易》丟火里,火舌在四面透風的茅屋裡跳躍了兩下,卻熄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