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頁
韋皇后笑道:“不過是個孩子,翅膀還沒硬呢,不過他自從當了太子,就越來越不把我放在眼裡,也不想想當初是誰提拔他的,哼!”
又道:“看來提拔個外人是不行,改日我打算和中宗說說立安樂公主的事,現在可是女子的天下。”
武三思有點不悅,但也附和道:“就是,韋皇后出馬,什麼都搞定。”
身為太子的李重俊向來看到韋皇后行禮頗為隨意,愛答不理,讓韋氏懷恨在心。近日,他又眼見韋氏淫亂後宮、對中宗呼來喝去、不恭不敬,還與武三思公開私通,決定給她點顏色看看。
一日,李重俊故意在宮內召集文人飲酒作詩,一幫文人喝著酒,問他主題是什麼?李重俊公然道:“淫亂後宮。韋皇后、武三思。”
一幫文人嚇得紛紛下跪,道:“太子,饒了老臣吧。”
李重俊揮手,不屑,道:“你們何必那麼怕她?就是你們的縱容,才有她今日的囂張,看看我父王都被欺負成什麼樣子了?還有我這個太子有名無實,和當年武則天的兒子沒有區別,我不受這窩囊氣。俗話說,悠悠之口最可怕,何不用輿論的壓力讓她退位?”
一個文人道:“就算我們寫了詩罵她,還沒送到老百姓手中就被她封殺了。”
另個文人道:“是啊,這等於讓我們白白送死啊,她可不比當年的武后好說話。”
李重俊道:“為什麼大唐陰盛陽衰,就是男人都沒有男子氣概,貪生怕死,竟然被一個女人震懾,可氣。”說完拂袖而去。
然而,有關李重俊召集文人辱罵韋皇后的風言風語傳到了韋氏耳朵里,她當即怒上心頭,加上想要提拔安樂公主,便趁機唆使李顯下令廢太子,李顯自然是都聽韋氏的,畢竟兵權還在武三思手裡、朝中大權落在韋氏和韋玄中手裡,他還得仰仗韋氏。
李重俊走投無路,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拼一拼,便想起了當年幫助太平公主剷除張昌宗兄弟的李多祚,眼下太平公主與李家後人走得近,又和韋氏是死對頭,去求她,必然有求必應。
這天,李重俊急沖沖趕到太平公主府上求見,太平公主納悶道:看來敏珠有點本事?這麼快李重俊就和韋氏鬧翻了,要來求助於我了?也好,在剷除韋氏的道路上,又多了一個炮灰。
太平公主端坐著喝茶,不緊不慢道:“何事慌慌張張的?一個太子成何體統?”
李重俊趕緊跪拜道:“親姑姑,你可得幫我啊。”
太平笑了,道:“你自己闖下的禍事,我怎麼幫啊?你知道,我和韋皇后關係本來就緊張。人家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你們母子之間的矛盾,道個歉就解決了,我這外人插手,有些里外不是人。”
李重俊氣憤道:“她才不是我母后,她巴不得想置我於死地,要不是我留個心眼,可能早就被她整死了。你也知道我不是她親生的,我跟姑姑那才是一家人啊。”
太平公主笑道:“就沖你這句話,我幫你了。但是你可不許說起我,免得韋皇后上門找茬。”
李重俊高興連連磕頭道:“那是當然,我絕不提姑姑,我只是向姑姑借個人一用。”
太平公主笑道:“李多祚是嗎?沒問題,他這幾年也正愁沒有大事業干呢。”
李重俊感激道:“太謝謝姑姑了。事成後,功勞少不了姑姑的。”
太平公主笑道:“你先做好好備戰吧,你打算直接端了韋皇后嗎?”
李重俊道:“她貴為皇后,當然不能從她下手,否則就成了謀逆篡權的眾矢之的,她之所以這麼囂張,不過是有武三思撐腰,只要動了武三思,她就會交出大權。”
太平公主笑道:“幸好你還不傻,但是就算這樣,你父王就會聽你的嗎?”
李重俊自信滿滿道:“當然,兒子肯定比妻子親吧?父王聽從於韋氏,不過是震懾於韋家力量和武三思,只要韋氏背後勢力倒台,父王一定會選擇我。”
太平笑道:“是李家的好榜樣,你父王能有你的心眼就好了。不過……”
李重俊道:“姑姑只管說。”
太平道:“人是借你了,你要好好利用,切不可聽信旁人、自亂陣腳,功虧一簣啊。”
李重俊道:“那是自然,謝謝姑姑提醒。”說完就高興離開,太平心想:敏珠說的應該不會實現吧?李顯真的會傻到幫韋氏、不幫兒子?希望我剛才的話,能提醒李重俊。
景龍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聯合左金吾大將軍李千里、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李思沖以及李承況、獨孤禕之、沙吒忠義等人,率左右羽林軍及千騎三百餘人發動兵變。他先沖入武三思的府邸,趁武三思沒來得及拿兵器,就將其殺死,並斬殺武崇訓父子及其黨羽十餘人,而後率軍闖入肅章門,在皇城內搜尋韋皇后、安樂公主與昭容上官婉兒。
果然韋皇后消息靈通,聞變後趕緊簇擁著唐中宗奔向玄武門,並召左羽林軍將軍劉仁景護駕,讓他率領留軍飛騎及百餘人在樓下列守。
第二百三十四章:誅殺重俊
隨後,李多祚等率軍趕至,想衝上玄武門樓,結果被宿衛士兵阻住。
又道:“看來提拔個外人是不行,改日我打算和中宗說說立安樂公主的事,現在可是女子的天下。”
武三思有點不悅,但也附和道:“就是,韋皇后出馬,什麼都搞定。”
身為太子的李重俊向來看到韋皇后行禮頗為隨意,愛答不理,讓韋氏懷恨在心。近日,他又眼見韋氏淫亂後宮、對中宗呼來喝去、不恭不敬,還與武三思公開私通,決定給她點顏色看看。
一日,李重俊故意在宮內召集文人飲酒作詩,一幫文人喝著酒,問他主題是什麼?李重俊公然道:“淫亂後宮。韋皇后、武三思。”
一幫文人嚇得紛紛下跪,道:“太子,饒了老臣吧。”
李重俊揮手,不屑,道:“你們何必那麼怕她?就是你們的縱容,才有她今日的囂張,看看我父王都被欺負成什麼樣子了?還有我這個太子有名無實,和當年武則天的兒子沒有區別,我不受這窩囊氣。俗話說,悠悠之口最可怕,何不用輿論的壓力讓她退位?”
一個文人道:“就算我們寫了詩罵她,還沒送到老百姓手中就被她封殺了。”
另個文人道:“是啊,這等於讓我們白白送死啊,她可不比當年的武后好說話。”
李重俊道:“為什麼大唐陰盛陽衰,就是男人都沒有男子氣概,貪生怕死,竟然被一個女人震懾,可氣。”說完拂袖而去。
然而,有關李重俊召集文人辱罵韋皇后的風言風語傳到了韋氏耳朵里,她當即怒上心頭,加上想要提拔安樂公主,便趁機唆使李顯下令廢太子,李顯自然是都聽韋氏的,畢竟兵權還在武三思手裡、朝中大權落在韋氏和韋玄中手裡,他還得仰仗韋氏。
李重俊走投無路,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拼一拼,便想起了當年幫助太平公主剷除張昌宗兄弟的李多祚,眼下太平公主與李家後人走得近,又和韋氏是死對頭,去求她,必然有求必應。
這天,李重俊急沖沖趕到太平公主府上求見,太平公主納悶道:看來敏珠有點本事?這麼快李重俊就和韋氏鬧翻了,要來求助於我了?也好,在剷除韋氏的道路上,又多了一個炮灰。
太平公主端坐著喝茶,不緊不慢道:“何事慌慌張張的?一個太子成何體統?”
李重俊趕緊跪拜道:“親姑姑,你可得幫我啊。”
太平笑了,道:“你自己闖下的禍事,我怎麼幫啊?你知道,我和韋皇后關係本來就緊張。人家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你們母子之間的矛盾,道個歉就解決了,我這外人插手,有些里外不是人。”
李重俊氣憤道:“她才不是我母后,她巴不得想置我於死地,要不是我留個心眼,可能早就被她整死了。你也知道我不是她親生的,我跟姑姑那才是一家人啊。”
太平公主笑道:“就沖你這句話,我幫你了。但是你可不許說起我,免得韋皇后上門找茬。”
李重俊高興連連磕頭道:“那是當然,我絕不提姑姑,我只是向姑姑借個人一用。”
太平公主笑道:“李多祚是嗎?沒問題,他這幾年也正愁沒有大事業干呢。”
李重俊感激道:“太謝謝姑姑了。事成後,功勞少不了姑姑的。”
太平公主笑道:“你先做好好備戰吧,你打算直接端了韋皇后嗎?”
李重俊道:“她貴為皇后,當然不能從她下手,否則就成了謀逆篡權的眾矢之的,她之所以這麼囂張,不過是有武三思撐腰,只要動了武三思,她就會交出大權。”
太平公主笑道:“幸好你還不傻,但是就算這樣,你父王就會聽你的嗎?”
李重俊自信滿滿道:“當然,兒子肯定比妻子親吧?父王聽從於韋氏,不過是震懾於韋家力量和武三思,只要韋氏背後勢力倒台,父王一定會選擇我。”
太平笑道:“是李家的好榜樣,你父王能有你的心眼就好了。不過……”
李重俊道:“姑姑只管說。”
太平道:“人是借你了,你要好好利用,切不可聽信旁人、自亂陣腳,功虧一簣啊。”
李重俊道:“那是自然,謝謝姑姑提醒。”說完就高興離開,太平心想:敏珠說的應該不會實現吧?李顯真的會傻到幫韋氏、不幫兒子?希望我剛才的話,能提醒李重俊。
景龍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聯合左金吾大將軍李千里、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李思沖以及李承況、獨孤禕之、沙吒忠義等人,率左右羽林軍及千騎三百餘人發動兵變。他先沖入武三思的府邸,趁武三思沒來得及拿兵器,就將其殺死,並斬殺武崇訓父子及其黨羽十餘人,而後率軍闖入肅章門,在皇城內搜尋韋皇后、安樂公主與昭容上官婉兒。
果然韋皇后消息靈通,聞變後趕緊簇擁著唐中宗奔向玄武門,並召左羽林軍將軍劉仁景護駕,讓他率領留軍飛騎及百餘人在樓下列守。
第二百三十四章:誅殺重俊
隨後,李多祚等率軍趕至,想衝上玄武門樓,結果被宿衛士兵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