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頁
來人正是瑤姬,只是她此時兜頭罩著一件斗篷,整個人低調的很,看樣子仿佛是特意來此的,陸慈想不明白這堂堂公主為何會來她這小小醫鋪。
瑤姬進了大堂以後,看見醫慈只是淡淡點了點頭,便自顧自地環視大堂,陸慈耐著性子站在當地候著她,琢磨著她的來意。
半晌,方才聽瑤姬不咸不淡地來了一句:“你這生意可真夠不好的。”
陸慈聞言笑笑,此時醫鋪里除了她二人便再沒第二隻活物了,當真是冷清得很,她聳聳肩道:“生意不好證明很少有人生病,這是好事嘛。”
瑤姬偏頭看她一眼,似乎被陸慈這自嘲給逗笑了:“你倒是看得開。”
作者有話要說:
前段時間生病了,沒有更,而且結局了有點卡,看管見諒
第97章 兵臨城下
陸慈揚唇一笑,也輕鬆起來,坐在案幾後看著瑤姬直言不諱:“來我這鋪子都是為了尋醫問藥的,怎麼的殿下,這是哪裡不舒服了?”
說著作勢要給她把脈,瑤姬卻並不伸手。
陸慈看她無意識地揉搓著十指,問道:“不是為了看病?”
瑤姬看了陸慈一眼,很快又斂了神色,想了一下仿佛下定了決心,道:“那個,他走了?”
陸慈愣了一下:“你說駟君嗎?他早走了啊,你不知道?”
瑤姬抿了抿唇搖頭道:“並不是說他。”
陸慈撓了撓頭,想了想道:“你問的季尤?”
瑤姬有些急起來:“哎呀不是他。”
陸慈抓著腦袋想了好半晌,最後覷著瑤姬小心翼翼地問道:“該,該不會是,是班勖?”
倒不是她陸慈沒心沒肺把人忘了,而是她實在很難把這兩人聯繫在一起,也很難相信瑤姬能對班勖上心,就算之前她惡意撮合過二人,但她都一直覺得這只是班勖一個人的單相思罷了,眼下瞧著瑤姬這樣,難不成……
如此說來,那郕、郯、莒組成的浩浩蕩蕩的聯軍部隊,壓根兒沒與封薊打照面。
陸慈想想也不能說封薊膽小,畢竟兩邊戰鬥力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正面硬剛才是傻子,這種保存有生力量搞持久戰還是有想法滴!
照瑤姬的分析,至少就目前來看,須句還是有喘息機會的,不過所謂易守難攻,作為攻的一方,可能不太舒坦。
畢竟對以郕國為首的三國來說,他們屬於異地作戰,但凡攻城掠地,時間一久就勢必涉及到補給消耗問題,很多時候持久戰就是比的誰更經得起耗。
很快駟君的第二封信到了,跳過雷同的開頭,除了說些日常生活之外,後面還說了最新的戰況。
果然,大軍一路開赴滃城,須句國君封薊穩坐其中,面對固若金湯的防守,這個時代也實在沒有很高級的攻城器械,一時半會兒竟拿不下滃城,這算得上是三國伐須句以來遇到的第一個難題了。
沒有太好的辦法,封薊擺明車馬要跟三國耗,大軍便團團圍著滃城慢慢耗。
這麼看來,滃城裡面的人只要心臟夠大,照樣吃吃喝喝,城外大軍紮營結寨也吃吃喝喝,整個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可以算是半和平狀態了。
還有一個利好消息,駟君不知道怎麼做到的,竟然跟班勖取得了聯繫,據說他此時也在滃城裡,人倒是安然無恙的,陸慈將這個事跟瑤姬說了,二人倒是高興了許久。
接下來的日子裡,駟君隔三差五的來一封信,從他來信的頻率上看,須句那邊的戰事可以說得上是清閒了,封薊打定主意不出來,大軍也打不進去。
陸慈便也跟瑤姬就著信中的內容研究戰況。
不過漸漸地陸慈就發現事情不簡單了,對於將軍的這種對耗情況,剛開始駟君來信里還原原本本地記述,順便還分析分析,估算一下多久能回來,後來就只是捎帶腳提一提了,再後來索性把這個環節省了。
對比陸慈也很是無語,因為所謂的最新戰況之前什麼樣,之後還是什麼樣,一個字,耗就完事了。
這樣千篇一律的狀況確實沒什麼好講的,不過陸慈萬萬沒想到,這一耗竟足足耗了大半年。
這個時候她才真正的理解為什麼須句國君非要選擇留守滃城的道理,這整整大半年時間,三國大軍組織了無數次的攻城戰,但是都被滃城軍牢牢守住。
本著一個“耗字訣”,滃城竟也生生耗了下來,整個滃城被大軍圍得密不透風,從城外運送補給是壓根兒不可能的,就算城中早有存糧,可也架不住那麼多人吃啊,眼看著彈盡糧絕了,這個時候才是真正見民心的時候了。
滃城人死守城門,城中糧草已盡,居民們竟自願獻出糧食,直至後來吃野草樹皮,雖然悽慘,但竟然就這麼守了大半年,眼看著城裡還種起了糧食,大有生生不息之景。
兩相對比之下,圍城的受不了了,三國大軍本就異地作戰,糧草補給本身就是個問題,從一路攻陷的城池中就近徵用倒也能勉強維持,不過隨著滃城遲遲拿不下,本來絕望的須句人心又活了起來,開始隔三差五的在後頭搞小動作了,雖不傷筋動骨,但也不勝其擾。
這都還是其次,關鍵在於三國國君都在外征戰,一走便是大半年,尤其是郯國和莒國,本來就是打著“划水”的目的來的,想著這事兒早解決了就各回各家了,結果沒成想拖了這麼久,雖然兩家面上不說,但是心裡都有了退意,不過眼下這個情形,說白了就是個騎虎難下的局,哪裡是說退就退的。
瑤姬進了大堂以後,看見醫慈只是淡淡點了點頭,便自顧自地環視大堂,陸慈耐著性子站在當地候著她,琢磨著她的來意。
半晌,方才聽瑤姬不咸不淡地來了一句:“你這生意可真夠不好的。”
陸慈聞言笑笑,此時醫鋪里除了她二人便再沒第二隻活物了,當真是冷清得很,她聳聳肩道:“生意不好證明很少有人生病,這是好事嘛。”
瑤姬偏頭看她一眼,似乎被陸慈這自嘲給逗笑了:“你倒是看得開。”
作者有話要說:
前段時間生病了,沒有更,而且結局了有點卡,看管見諒
第97章 兵臨城下
陸慈揚唇一笑,也輕鬆起來,坐在案幾後看著瑤姬直言不諱:“來我這鋪子都是為了尋醫問藥的,怎麼的殿下,這是哪裡不舒服了?”
說著作勢要給她把脈,瑤姬卻並不伸手。
陸慈看她無意識地揉搓著十指,問道:“不是為了看病?”
瑤姬看了陸慈一眼,很快又斂了神色,想了一下仿佛下定了決心,道:“那個,他走了?”
陸慈愣了一下:“你說駟君嗎?他早走了啊,你不知道?”
瑤姬抿了抿唇搖頭道:“並不是說他。”
陸慈撓了撓頭,想了想道:“你問的季尤?”
瑤姬有些急起來:“哎呀不是他。”
陸慈抓著腦袋想了好半晌,最後覷著瑤姬小心翼翼地問道:“該,該不會是,是班勖?”
倒不是她陸慈沒心沒肺把人忘了,而是她實在很難把這兩人聯繫在一起,也很難相信瑤姬能對班勖上心,就算之前她惡意撮合過二人,但她都一直覺得這只是班勖一個人的單相思罷了,眼下瞧著瑤姬這樣,難不成……
如此說來,那郕、郯、莒組成的浩浩蕩蕩的聯軍部隊,壓根兒沒與封薊打照面。
陸慈想想也不能說封薊膽小,畢竟兩邊戰鬥力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正面硬剛才是傻子,這種保存有生力量搞持久戰還是有想法滴!
照瑤姬的分析,至少就目前來看,須句還是有喘息機會的,不過所謂易守難攻,作為攻的一方,可能不太舒坦。
畢竟對以郕國為首的三國來說,他們屬於異地作戰,但凡攻城掠地,時間一久就勢必涉及到補給消耗問題,很多時候持久戰就是比的誰更經得起耗。
很快駟君的第二封信到了,跳過雷同的開頭,除了說些日常生活之外,後面還說了最新的戰況。
果然,大軍一路開赴滃城,須句國君封薊穩坐其中,面對固若金湯的防守,這個時代也實在沒有很高級的攻城器械,一時半會兒竟拿不下滃城,這算得上是三國伐須句以來遇到的第一個難題了。
沒有太好的辦法,封薊擺明車馬要跟三國耗,大軍便團團圍著滃城慢慢耗。
這麼看來,滃城裡面的人只要心臟夠大,照樣吃吃喝喝,城外大軍紮營結寨也吃吃喝喝,整個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可以算是半和平狀態了。
還有一個利好消息,駟君不知道怎麼做到的,竟然跟班勖取得了聯繫,據說他此時也在滃城裡,人倒是安然無恙的,陸慈將這個事跟瑤姬說了,二人倒是高興了許久。
接下來的日子裡,駟君隔三差五的來一封信,從他來信的頻率上看,須句那邊的戰事可以說得上是清閒了,封薊打定主意不出來,大軍也打不進去。
陸慈便也跟瑤姬就著信中的內容研究戰況。
不過漸漸地陸慈就發現事情不簡單了,對於將軍的這種對耗情況,剛開始駟君來信里還原原本本地記述,順便還分析分析,估算一下多久能回來,後來就只是捎帶腳提一提了,再後來索性把這個環節省了。
對比陸慈也很是無語,因為所謂的最新戰況之前什麼樣,之後還是什麼樣,一個字,耗就完事了。
這樣千篇一律的狀況確實沒什麼好講的,不過陸慈萬萬沒想到,這一耗竟足足耗了大半年。
這個時候她才真正的理解為什麼須句國君非要選擇留守滃城的道理,這整整大半年時間,三國大軍組織了無數次的攻城戰,但是都被滃城軍牢牢守住。
本著一個“耗字訣”,滃城竟也生生耗了下來,整個滃城被大軍圍得密不透風,從城外運送補給是壓根兒不可能的,就算城中早有存糧,可也架不住那麼多人吃啊,眼看著彈盡糧絕了,這個時候才是真正見民心的時候了。
滃城人死守城門,城中糧草已盡,居民們竟自願獻出糧食,直至後來吃野草樹皮,雖然悽慘,但竟然就這麼守了大半年,眼看著城裡還種起了糧食,大有生生不息之景。
兩相對比之下,圍城的受不了了,三國大軍本就異地作戰,糧草補給本身就是個問題,從一路攻陷的城池中就近徵用倒也能勉強維持,不過隨著滃城遲遲拿不下,本來絕望的須句人心又活了起來,開始隔三差五的在後頭搞小動作了,雖不傷筋動骨,但也不勝其擾。
這都還是其次,關鍵在於三國國君都在外征戰,一走便是大半年,尤其是郯國和莒國,本來就是打著“划水”的目的來的,想著這事兒早解決了就各回各家了,結果沒成想拖了這麼久,雖然兩家面上不說,但是心裡都有了退意,不過眼下這個情形,說白了就是個騎虎難下的局,哪裡是說退就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