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羅文茵聽得她如此說,便問道:“你不是貴為南姜王后麼?因何也發此悲聲?莫非也有些不如意?”

  楊佩君看羅文茵一眼道:“莫說什麼南姜王后了,你去問問咱們皇帝,指不定也許多煩惱呢!”

  羅文茵一笑道:“也是,家家有一本難念的經。”

  話匣子既開,楊佩君到底是說了自己一些難處。

  當年南姜王還是太子時,隨使者到訪趙國,因貪玩撇開使者,單獨在京城長街上逛了逛,逛到一處商鋪,見得有許多精巧小玩意,尋思買些禮物帶回南姜國送給母后和諸妹妹,一時進了商鋪,待問價時,卻因言語不甚通,和商鋪老闆大眼瞪大眼。

  恰巧楊佩君帶著丫頭也來逛商鋪,她在家時也跟著父親學過一些南姜國的語言,當下一聽南姜太子的口音,便上前幫著翻譯了幾句,又幫著講價,讓他如願買到精巧的玩意。

  南姜太子當即對楊佩君留了心,以上門道謝為由,問清了楊佩君的名姓和府第。

  那時南姜太子到趙國,本欲求娶趙國公主為太子妃,待見著楊佩君,私自改了念頭,到得金殿上見皇帝,便當殿求娶楊佩君為妃。

  南姜國是大趙國的臣屬國,每年皆朝貢,但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屏住了草原外的游離族,趙國皇帝自也有心籠絡,不要說求娶大臣之女,就是求娶公主,少不得也要讓公主出嫁。

  當下皇帝召了楊佩君之父,鴻臚寺卿上殿,說明南姜太子求娶之事。

  鴻臚寺卿本就接待著南姜太子一行人,對南姜太子印象倒是不壞,再加上知道南姜國對趙國的重要性,自是不敢推託,只說待回家勸服女兒。

  楊佩君跟著父親學各國語言時,也了解過各國情況,深知不能得罪南姜國,且得知南姜太子便是那在商鋪偶遇的男子,當即就點了頭。

  楊佩君便這樣出嫁南姜國。

  但南姜王對太子沒有娶趙國公主回來,只娶了一位大臣之女回歸,略有微詞,致使楊佩君初嫁到南姜國時,受了一些委屈。

  南姜王后又指了一位侄女給太子當側妃,再至後來,楊佩君懷孕時,被那位側妃撞倒,滑了胎,傷了身子,此後數年未能懷上。

  待得南姜王去世,太子繼位,待要封王后,大臣又有一些微詞,認為當封南姜國本地女為後,不該封趙國女為王后。

  太子堅持己見,還是封了楊佩君為後。

  楊佩君登上後位後,不久又懷孕,生下第一個兒子,但此前諸側妃已給南姜王育了五個兒子,個個強健。楊佩君所育的兒子,年數太小,身體又弱,想求封太子,便有些難度。

  眼看大臣時時要求南姜王早封太子,楊佩君趁著這回楊世浩到訪,便要求回國一趟,目的便是尋機會上殿求見皇帝,要求皇帝加封她為公主,再加封她所育的兒子一個官名,給他們母子增加籌碼,以便爭奪太子之位。

  楊佩君說到這裡,握了羅文茵的手道:“文茵,貴妃娘娘是皇上的寵妃,極說得上話,我想求你帶我進宮拜見貴妃娘娘,讓貴妃娘娘幫著先說說話,過後我再求見皇上,這樣有把握些。”

  羅文茵聽得如此說,只好道:“既如此,待我遞摺子進宮,貴妃娘娘應了話,我再帶你進宮。”

  楊佩君一下含淚道:“文茵,還是你最肯幫我。”

  羅文茵拍拍楊佩君的手以示安慰。

  這當下,皇帝張子暢問林公公道:“將軍府今日是何情況?”

  林公公道:“適才有人來報,說楊世浩帶同妹妹進將軍府了。”

  張子暢站了起來,揉著眉心道:“李將軍骸骨還到沒京,諸人就這般坐不住了麼?喪事未辦,就各種求賜婚,又上將軍府求親,太不像話了。林公公,你說,要用什麼法子,才能讓這些人息了心思?”

  林公公恭謹答道:“除非李將軍復活歸來。”

  張子暢:“……”會不會說話?李將軍復活,不單諸人須得息了心思,朕不也得息心思麼?

  第39章

  楊佩君身為南姜國王后,跟隨兄長到達趙國,鴻臚寺早就把她歸來的消息奏報朝廷。

  朝廷按照慣例,已定下日子召見,到時宮中也會設宴款待。

  楊佩君卻有顧慮,此回她到趙國,並沒有帶國書,也沒有帶南姜國使者,是以私人身份回來的,若自己不先求見皇帝,沒準皇帝也不會單獨召見,只會在宴間常規問幾句。

  因此須得先悄悄進宮,請貴妃引薦,單獨求見皇帝,透露自己的處境,求取自己所需。

  待得宴席時,皇帝照自己先前所求,以某名目,當眾封賞,自己才能名正言順得償所願。

  楊佩君當下見羅文茵一口答應會帶她進宮,自是感激。

  她來時,已打聽了趙國宮內近況,知道太后病體老邁,皇后失寵,貴妃得寵,權衡過後,便決定討好貴妃。而貴妃是羅文茵的堂妹,羅文茵又是她舊日閨中好友,從羅文茵這邊入手,將事半功倍。

  說完自己的事,楊佩君這才關心起羅文茵的處境。

  她問道:“將軍喪事辦完後,你將如何?”

  羅文茵道:“我已是當了祖母的人,當然是守著將軍府,守著兒孫們,安享晚年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