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那麼,你又是什麼時候發現第三本小說的呢?”後動君突然問道。
第二十章 小說的結局
1
“你是說‘真的就沒有別人了嗎?’還有下文?”
我不得不對後動君的發言進行確認。
“你還記得最初森君在讀那部小說時說過的話嗎?她說,在書的目錄,扉頁初都沒有寫明‘上篇’的字樣。”
“但是,在從鳴海君的救生衣中發現的軟盤裡的那篇解決篇中,已經發生了‘十人到齊之後’的事件,讀者已經自殺死去,故事已經結束了啊。”
說著,我回憶起十幾分鐘前,澤木說的話……
——當時,涼香也說,能發現‘真的就沒有別人了嗎?’是問題篇前篇的人會很了不起。
問題篇的前篇——這話似乎另有其意。如果問題篇是前篇,解決篇是後篇的話,那麼應該說成“能發現‘真的就沒有別人了嗎?’是問題篇的人會很了不起。”那麼重複地說“問題篇的前篇”的意思是,問題篇本身分為前篇和後篇。也就是說,從鳴海身上發現的磁碟的內容,只不過是問題篇的後篇而已。那麼重要的解決篇是在這兩篇之外,存在於我們還沒有發現的地方。
“作為推理小說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結構。”鳴海君說道,“本來300頁的小說,如果讀到200頁問題就解決了的話,那麼不管是多麼有力的推理,讀者都不會相信那就是真相。如果兩集的電視劇演到一半,犯人就被逮捕的話,那麼觀眾一定認為罪犯一定另有其人。”
“那麼你是怎麼知道故事還有下文的呢?”我忍不住問後動君。
“很簡單,因為澤木還沒有自殺。”
一個明快的回答。
“澤木強調涼香的保佑,讓所有的計劃得以順利進行。又怎麼會在最後的環節上功虧一簣呢?那是違法他的‘道理’的。”
後動君又一次引用了犯人的“道理”。
“他是按照自己的‘道理’行動的。不管是多麼難以理解的道理,只要是與行動相輔的準則,我可以接受。但是,很明顯,澤木的行動是違反他的道理的。按照道理,他是應該實施自殺的。”
但是,卻沒有實施。就算我們在他就要上吊的時候闖進的話,他也應該毫不猶豫地踢開腳下的椅子。然而,當時他邊說“得救了”邊把頭鑽出繩子,這和道理簡直有天壤之別。
“當然,如果澤木是受犯人操縱的受害者的話,那種行為是不難理解的。但是,因為他是犯人,就應該另當別論了。”後動君盯著他說,“我在確信你就是幕後的黑手的時候,你的所謂的‘道理’……換言之,也就是‘涼香的遺志’……你是無條件執行的。不管有什麼樣的障礙,你都會堅決地實行自殺。然而,你卻得救了……也就是說,你最初根本就沒有自殺的念頭。這就形成一對矛盾。事實是無法否定的。所以,這能認為‘道理’是錯誤的。我們還沒有發現的法則……還沒有浮出水面。”
“真正的解決篇留在地下室的打字機中。”澤木君閉上眼睛說道,“液晶屏和鍵盤都已經損壞了,我為了留下紀念,就把它帶回家。”
也許澤木把打字機的殘骸當作涼香的屍骨,放在身邊,看到它就能聯想到涼香,復仇的火焰熊熊不息。而且這整整持續了一年的時間,我不禁感到心寒膽戰。
“電源插口已經損壞,磁碟也取不出來……最初提出要為涼香復仇的是流侃,那是發現屍體一周後的事情。其間,搜查令被撤銷了。他向警方隱瞞了屍體已經被發現的真相。我總覺得事情很奇怪,但是,當我聽到他的計劃時,還是大為震驚。”
我對他的話將信將疑。
“涼香的屍體沒有打撈上來,而是被流侃再次沉入水中。他對我說,等復仇結束後,再和警方聯絡,把她厚葬。”
“最初的計劃,沒有你的參與嗎?”後動君問道。
“最初,流侃打算一人召集小組的成員,然後把他們囚禁在3層,全部殺掉。”
“只是小組那些人的話,人數不是不夠嗎?”
“他並沒有拘泥於人數。最初只有寒川、青山、頭木、遠峰和流星。”
這些人都是和“救命”紙條直接有關係的人。當時,冰室不知道頭木保和紙條沒有牽連。可以說是一個變態的復仇計劃。
“那麼為什麼又把你加入計劃呢?”
我急著推進事情的進展。這次,還沒有萌生“道理”的土壤。
“眼前的人?”
“這次是真正的敘述者眼前的人。”
“也就是說,敘述者不是在向讀者講述,而是在向一個特定的人講述。”
“而且,那個人就是敘述者本人。”
但是,我有些不懂了。講述者早已經身體穿在木樁上死去了。難道和“小說中的讀者”是同一個人嗎?
“莫非‘敘述者’和‘作品中的讀者’是雙胞胎?”後動君馬上反應過來。
第二十章 小說的結局
1
“你是說‘真的就沒有別人了嗎?’還有下文?”
我不得不對後動君的發言進行確認。
“你還記得最初森君在讀那部小說時說過的話嗎?她說,在書的目錄,扉頁初都沒有寫明‘上篇’的字樣。”
“但是,在從鳴海君的救生衣中發現的軟盤裡的那篇解決篇中,已經發生了‘十人到齊之後’的事件,讀者已經自殺死去,故事已經結束了啊。”
說著,我回憶起十幾分鐘前,澤木說的話……
——當時,涼香也說,能發現‘真的就沒有別人了嗎?’是問題篇前篇的人會很了不起。
問題篇的前篇——這話似乎另有其意。如果問題篇是前篇,解決篇是後篇的話,那麼應該說成“能發現‘真的就沒有別人了嗎?’是問題篇的人會很了不起。”那麼重複地說“問題篇的前篇”的意思是,問題篇本身分為前篇和後篇。也就是說,從鳴海身上發現的磁碟的內容,只不過是問題篇的後篇而已。那麼重要的解決篇是在這兩篇之外,存在於我們還沒有發現的地方。
“作為推理小說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結構。”鳴海君說道,“本來300頁的小說,如果讀到200頁問題就解決了的話,那麼不管是多麼有力的推理,讀者都不會相信那就是真相。如果兩集的電視劇演到一半,犯人就被逮捕的話,那麼觀眾一定認為罪犯一定另有其人。”
“那麼你是怎麼知道故事還有下文的呢?”我忍不住問後動君。
“很簡單,因為澤木還沒有自殺。”
一個明快的回答。
“澤木強調涼香的保佑,讓所有的計劃得以順利進行。又怎麼會在最後的環節上功虧一簣呢?那是違法他的‘道理’的。”
後動君又一次引用了犯人的“道理”。
“他是按照自己的‘道理’行動的。不管是多麼難以理解的道理,只要是與行動相輔的準則,我可以接受。但是,很明顯,澤木的行動是違反他的道理的。按照道理,他是應該實施自殺的。”
但是,卻沒有實施。就算我們在他就要上吊的時候闖進的話,他也應該毫不猶豫地踢開腳下的椅子。然而,當時他邊說“得救了”邊把頭鑽出繩子,這和道理簡直有天壤之別。
“當然,如果澤木是受犯人操縱的受害者的話,那種行為是不難理解的。但是,因為他是犯人,就應該另當別論了。”後動君盯著他說,“我在確信你就是幕後的黑手的時候,你的所謂的‘道理’……換言之,也就是‘涼香的遺志’……你是無條件執行的。不管有什麼樣的障礙,你都會堅決地實行自殺。然而,你卻得救了……也就是說,你最初根本就沒有自殺的念頭。這就形成一對矛盾。事實是無法否定的。所以,這能認為‘道理’是錯誤的。我們還沒有發現的法則……還沒有浮出水面。”
“真正的解決篇留在地下室的打字機中。”澤木君閉上眼睛說道,“液晶屏和鍵盤都已經損壞了,我為了留下紀念,就把它帶回家。”
也許澤木把打字機的殘骸當作涼香的屍骨,放在身邊,看到它就能聯想到涼香,復仇的火焰熊熊不息。而且這整整持續了一年的時間,我不禁感到心寒膽戰。
“電源插口已經損壞,磁碟也取不出來……最初提出要為涼香復仇的是流侃,那是發現屍體一周後的事情。其間,搜查令被撤銷了。他向警方隱瞞了屍體已經被發現的真相。我總覺得事情很奇怪,但是,當我聽到他的計劃時,還是大為震驚。”
我對他的話將信將疑。
“涼香的屍體沒有打撈上來,而是被流侃再次沉入水中。他對我說,等復仇結束後,再和警方聯絡,把她厚葬。”
“最初的計劃,沒有你的參與嗎?”後動君問道。
“最初,流侃打算一人召集小組的成員,然後把他們囚禁在3層,全部殺掉。”
“只是小組那些人的話,人數不是不夠嗎?”
“他並沒有拘泥於人數。最初只有寒川、青山、頭木、遠峰和流星。”
這些人都是和“救命”紙條直接有關係的人。當時,冰室不知道頭木保和紙條沒有牽連。可以說是一個變態的復仇計劃。
“那麼為什麼又把你加入計劃呢?”
我急著推進事情的進展。這次,還沒有萌生“道理”的土壤。
“眼前的人?”
“這次是真正的敘述者眼前的人。”
“也就是說,敘述者不是在向讀者講述,而是在向一個特定的人講述。”
“而且,那個人就是敘述者本人。”
但是,我有些不懂了。講述者早已經身體穿在木樁上死去了。難道和“小說中的讀者”是同一個人嗎?
“莫非‘敘述者’和‘作品中的讀者’是雙胞胎?”後動君馬上反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