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先帝寵愛小姑子,事事以小姑子為先。她這個皇后往往都排在後面,更可氣的,陛下臨終把皇兒託付給小

  姑子,而不是她和她身後的趙家。

  幸好老天有眼,燕赤來犯,小姑子出征,一走八年。

  八年後回來,她已不是以前的她。便是讓自己的侄女嫁給陛下,換掉小姑子訂下的北郡王嫡長女,小姑子

  也不敢說什麼。

  八年間,陛下與小姑子的那點情份早就淡了。而自己,是陛下的親娘,是陛下最親近的人。

  眼見著陛下進來,她忙上前,“陛下,哀家聽說外面都在傳,傳你父皇的死有隱情。究竟是哪起子小人,

  敢這樣私議先帝,讓他英靈不能安息。”

  “母后,您先別急,朕已派人去查。”

  “這還查什麼,分明就是包藏禍心之人的計策,意在亂人心,動搖朝綱。陛下,趕緊把人抓起來,斬首示

  眾!”

  皇帝扶著趙太后坐下來,“母后,您別心急,造謠之人朕不會姑息,但事情朕一定要查清楚。

  “陛下……”

  趙太后心裡急,不過若是攔著陛下不讓查,怕陛下起疑心。仔細想想,自己當年做的事情除了父親,沒有

  第二個人知道,遂不停安慰自己。無論怎麼查,都不可能查到自己頭上。

  “也好,你得好好查查。一旦查出是何人作亂,必不輕饒!”

  皇帝亦是這般想的,陪趙太后用地膳,就離開了。

  而趙太后還是覺得不安,隱約感到事情不太對勁。但是這節骨眼上,因怕別人多想,她又不敢召父親進

  宮。

  想著等兩天,先靜觀其變。

  哪成想著,兩天過後,沒有等到有人被抓的消息,反而等到另一個傳言。

  那就是先帝駕崩前,正在查當年安親王叛亂的事情。而安親王之所以謀逆,是因為幕後有人指點。

  這個指點的人,是安親王的軍師,不是別人,正是當時的趙太傅。

  此傳言一出,舉京震驚。

  趙家是太后和皇后的母家,堂堂的國丈,居然是安親王的同黨,怎能不讓人震驚!

  陛下當朝摔了摺子,摺子砸在趙國舅的頭上。趙國舅跪在地上,他哪裡清楚父親當年的事情,只能喊著冤,看著陛下震怒退朝。(北北)

  而後宮中的趙太后,兩眼一翻,暈死過去。

  第71章

  這兩件事連在一起,若是沒有關係只怕誰都不會相信。

  不提先帝的死,就單論此事。趙太傅當年是安親王的人,那就說明,安親王謀逆一事趙家是同黨。

  既是同謀,理應同罪。

  趙家多年前就應該伏誅,而不是嫁女入宮,從皇后直至太后。且現在的皇后依然還是趙家女,受著皇家的

  隆恩。

  皇帝陰著臉,不發一言。

  若當年趙家被問罪,先帝就不會娶太后,也就不會有他這個天子。

  百官許是都想到這一點,全部跪在地上,無一人說話。大殿之中如死一般寂靜,唯有趙國舅還在說著冤

  枉。

  冤不冤枉,此時眾人心裡都有了底。

  這事分明就是衝著趙家來的,後面肯定還會有招。若沒有確實的證據,誰敢捅破天。以趙家現今的身份地

  位,誰敢信口開河?

  “查,給朕好好的查,宮中,趙家都給朕統統查!”

  皇帝臉色鐵青,怒目掃視著跪地的臣子們。這滿朝的文武,有一半以上是靠向趙家的,另有一些與北郡王

  私交不錯。

  那唯幾的幾個純臣中,要麼是和稀泥的,要麼就是混日子的。

  猛然間他才發現,他的天下不像他想的那樣穩固。他正值年輕,這些人就開始站隊,莫不是盼著自己早

  死?

  還有趙家,前段時間那麼急著立太子,所欲為何?

  難不成想故技重施,無聲無息地弄死自己,好扶大皇子登基。那麼這天下就不是他肅家的,而是趙家的!

  他的身體不可抑地顫抖著,遍體生寒。

  因為他想到了最大的一種可能性,當年父皇的死,會不會是母后做的?因為那時候侍疾的人是母后,除了

  母后,沒有人能接近父皇。

  而父皇是不是覺查出了什麼,所在在臨終前並沒有交待母后扶持自己登基,反倒把自己託付給了皇姑姑。

  他越往深想,就越得事實如此。

  若說最忠心的人,必是皇姑姑莫屬。皇姑姑在裕西關一呆就是八年,要不是保護肅氏江山,她一介女子何

  至於一生無兒無女,華年早逝。

  他現在看到的所有人,似乎都是不可信的。

  突然,他的眼神落到一個男子的身上。他記得皇姑姑那遺言中交待過,若是有朝一事邊關再起戰事,可派

  敬國公出征。

  是否在皇姑姑的心目中,敬國公是可以信任的人。

  他手從明黃的袖子中伸出來,指向據九的方向,“朕命敬國公徹查此事,一定要把趙家與安親王的事情查

  得水落石出。”

  “臣領旨。”

  趙國舅一看陛下指派的人是敬國公,心道要完。這敬國公軟硬不吃,獨來獨往,在朝中並不拉幫結派。

  這樣的人,他們趙家幾次想拉攏,都未能如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