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衛國公府一行人隨駕而去,如今回來卻少了一人。

  跟著去了一趟翠瓊山避暑,最後卻是留那長伴了青燈,若紀雲棠早知,怕是這一行如何都不願跟上了。

  回京後不久,鎮安侯府那就立馬派來了人,將納采禮一一補上,並未因有聖旨在前而有所懈怠。

  相反那禮聘之重,從盈滿府門中可見,從聘禮長單上亦可見。

  紀初苓之後湊著瞧過幾眼,上頭好些東西都特別眼熟,就是之前謝遠琮小冊上擬給她看的那些。他那時說這些全是她的,便果真都是她的了。

  而且聘禮長單上還有不少,都是那小冊之外的,瞧著倒像是一點沒藏私,把他自己那私庫全都給掏出來了。

  之前紀初苓說不稀罕。可她發現,這些東西若是成了聘禮,她其實還是挺稀罕的。

  而紀老爺子之前的那點彆扭,也在這流水般的聘禮長列之中漸漸消失了。

  隨著聘禮,鎮安侯府還主動送上了年庚,紀老爺子拿去一合,是為大吉,天定良緣。

  他看了頓時又舒坦不少。

  更別提鎮安侯還為兩小兒的親事親自登過門。

  這婚是皇帝定下的,其實只要禮數無錯,就算稍微怠慢一些,這婚到時候該成也還是要成,衛國公府也不好阻著人不給嫁出去。

  但誰也沒想鎮安侯府會如此重視。可見謝小侯爺是有多看中這未婚之妻了。

  至於成親的日子,也是回來之後皇帝讓欽天監給定的。算的自是紀初苓及笄之後最近的一個大吉之時。

  欽天監一擬,最後算定的日子,是在她及笄一月之後的一個吉日吉時。

  紀初苓回京後不久就過了生辰,掐著指頭算一算,左右竟也不過一年的時間。

  真就這麼定了?

  要不是那禮單跟聘禮還在她的小庫中擺著,她是真覺得恍如做夢一般。

  上輩子定親什麼的,也只是在口頭上說說呢。可這回,前後也不過多少時日,她卻連親事都給定了。還鬧得如此之張揚。

  望京城,天子腳下,只要家世上乘品貌稱道些的都是搶手的香餑餑。雖說望京城中也有不少長輩,一早就會給家中子女相看,一旦給女兒相中了好的,就急於將親事定下。

  但紀初苓從來也沒有想過這種事情會輪到自己頭上。特別是回來之後,覺得此生若能找個靠得住的夫君,就很是滿足了。

  她還想過就算是個耕夫也成呢。

  如此一回想,紀初苓腦子裡便冒出了他那一身結實的臂膀胸膛,心道他就算以後不做官了,犁個地養個牛什麼的,似乎也不在話下的樣子……

  從翠瓊山回京之後,傳得厲害的除了她的親事之外,倒還有一事。

  自那寧方軼擄了人,謝遠琮將紀初苓接回之後,他便派了人出去搜捕寧方軼的蹤跡。

  最後人雖沒找見,卻發現了另一件驚天的秘密。

  這消息在他們剛回京不久就被送進了謝遠琮手裡,而謝遠琮又將其呈進了宮裡。

  謝遠琮派出去的人,既搜捕寧方軼,自然也沒放過他與鶴石先生之前遊歷時的幾個落腳之處。

  謝遠琮派出的人都是探尋的好手,眼比心細,找到寧方軼遊學的最後一個落腳點時,一下就發現了幾個可疑之處。

  最後順著一路查探下去,在那地方的後山頭裡,發現了鶴石先生的屍首。

  唯那飾物衣料可稍能辨認。

  鶴石先生死得不甘,臨終還留存了線索未被當時的寧方軼發現,卻是被謝遠琮的人給找見了。

  如此斷定了是寧方軼所為。

  且從兩人所搭建的落腳之處,還翻出一本只被焚燒了一半而得幸遺留下來的鶴石先生的日誌。

  鶴石先生在上頭屢次記明,他發覺自己最初走了眼,所收這學生心術不正,性子極端且殘嗜。

  可畢竟是他帶出去的人,又不欲放棄,竭力想對其勸教正道。

  只是翻至最後,鶴石先生筆墨下已得見幾分力不從心,更因寧方軼最近一次的行事而大失所望,有所動搖,有意斷絕關係回京。

  該是此事被寧方軼發覺,害怕如此會身敗名裂,這才讓他起了殺心。

  皇上雖說不那麼喜歡鶴石先生,但畢竟曾為帝師,得知之後便派人將鶴石先生迎回,大禮安葬。

  其間最為尷尬當屬安國公府。

  寧方軼回京當時,安國公有過多神氣,如今的臉色就有多灰敗。

  整個寧家連日緊閉大門,都連個大氣也不敢出。許氏更是哭個不停。

  安國公則只能低頭聽著老太太訓話,自個憋一肚子氣憋到內傷臥床。

  當時兒子遊歷回來,他還想著能給安國公府造勢,寧家將來也有人可靠,哪想卻是一個白眼狼!

  就連父母家族也是說利用就利用,說棄就棄。

  老太太訓過了,見兒子被孫子擺了一道,氣急攻心,也只得回頭再勸著。

  生為人父人母,卻連自己孩子脾性都不知,不過這麼個狠辣的角色,走也便走了,指不定還是福氣呢。

  否則養在身邊,將來說不準能把自己人都給吞了去。

  這事鬧得大,紀初苓也是知道的。

  雖心驚於寧方軼的失於人性,但倒也替她解決了寧氏帶來的困擾。

  寧氏自一開始得知了她被賜婚於謝遠琮後,那臉色就不見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