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姚燕燕掐了一把陛下的臉頰,氣鼓鼓道:“要過年了就不能說點吉利話?”

  姚燕燕掐的力道很輕,皇帝陛下卻裝模作樣地哎哎叫喚了好幾聲,又說了不少諸如歲歲平安、長命百歲之類的吉利話,才從娘子手下逃脫。

  小元宵看看他娘,又看看他爹,微微彎了下眼睛。

  姚燕燕道:“那吳國現在是什麼情形?”

  皇帝陛下道:“吳皇死後,暴民衝進吳國國都,吳國那些蝦兵蟹將,跟紙糊的一樣,連一群暴民都擋不住。那吳國太子都沒來得及登基,皇室以及吳國那些貴族就帶著金銀珠寶倉皇逃出了皇城,現如今就躲在一個小縣城裡。蘭夢征已經帶兵過去了,要不了多久,吳國就是我們的了!”

  說起這話時,皇帝陛下的眉眼間滿是鋒芒畢露的銳氣,讓姚燕燕有種陛下將要一飛沖天的預感。但下一刻,這種感覺就消失了,因為皇帝陛下緊張兮兮地將耳朵貼到了她的肚皮上,輕聲道:“九個多月了啊,你們兩個該出來了,別老賴在我娘子的肚子裡不挪窩!到時候都乖巧些,要是敢讓我娘子吃苦,朕就……”

  皇帝陛下思量了片刻,指著元宵說道:“朕就讓哥哥咬你們,他咬人老凶了!”

  姚燕燕:……

  哎,陛下果然還是老樣子!

  第140章

  臘月初五, 吳國, 太平縣。

  太平縣因為一幫王孫貴族的入駐, 再也不復以往的太平。

  吳國京都中的那些高門勛貴,全都跟在太子車駕的後頭, 一行數百人,在三千禁衛軍的護送下,紛紛倉皇湧入了太平縣, 只因太平縣是距離吳國京都最近的、唯一一座修了高大城牆的的縣城,雖說這座小小的縣城只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但在這個時候卻給了這些逃難貴族一點安心感。城門少, 禁衛軍要守著的地方也少,嚴防死守之下, 那些暴民應該不會衝過來吧?更別提太平縣中還有一位能幹的縣令。

  但也因這縣城實在太小了, 根本塞不下那麼多王公貴族, 就連太子和皇后這樣身份極為高貴之人,也只能暫且住在縣令那座小小的府邸里, 至於其他高門勛貴, 運氣好下手快的,能占下縣城中富戶的宅子, 運氣差的只能住那種只有一進的小宅子, 叫人憋屈至極, 但眼下這種兵荒馬亂的情況,實在是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吳國太子這會兒正站在大堂里和縣令商議,這位縣令姓楊, 單名一個曲字,能文能武,是一個實幹官員,這太平縣也正因有了他的治理,才坐實了“太平”之名。

  按理說,以楊曲的品級,實在沒資格和太子商議國事,怎麼說,此刻該站在此處的都應該是那些高官貴胄,但是太子帶著人一路逃難過來,見多了那些所謂的名士勛貴驚慌逃竄的醜態,如今又怎麼可能找他們商議,思來想去,只能找楊曲了。

  楊曲的提議是,讓禁衛軍護送著太子前往洛城,那裡是吳國曾經的國都,還有一位王爺坐鎮,等到太子到了那裡後,趕緊先整頓一番,登基為皇,再收攏各地殘兵,慢慢將內亂平定下來。

  楊曲說得輕巧,但從太平縣到洛城,足足有十日的路程,他們一路跋涉過去,誰知會不會又遇到那群暴民?

  太子只想想到他們一路逃過來時,那些暴民兇殘可怖的模樣,就不禁打了個寒顫。當初那些賤民剛剛發生暴動時,誰能想到他們會聚攏成如此強大的力量?竟然連皇室都能撼動!

  楊曲看清了太子面上的驚惶,說道:“殿下,此處終究只是座縣城,難以容納如此多的王孫貴胄,更不可能作為新都,還請殿下早做打算。”

  楊曲的意思是讓太子儘快帶著人遷都洛城。然而太子怎麼肯涉險?他忽然想起一事,說道:“對了,父皇去世之前,曾命人去信齊國,請齊皇派兵鎮壓暴民,算算日子,這兩日就該到了。只是……”說著這話,太子面上便露出苦笑來,“先是被陳國洗劫了幾次,後又送了兩條鐵礦給齊國,國庫如今早就空了,這一次只怕要送出一座鹽池才能送走那些齊國軍隊了。”

  聽了這話,楊曲皺起眉頭來,其實吳國如今的形式遠比太子所看到的更加兇險,陳國雖然暫時退了,可齊國同樣危險,吳國國弱,齊國之於他們而言,是強鄰,更是猛虎,誰知道那些齊國軍這一次是抱著什麼目的來到吳國的?

  但有些話,不是他一個小小的縣令能說的,這個教訓,楊曲在多年的官場生涯里,早就吃夠了,可如今形式不同,他究竟該不該將那些逆耳忠言告知太子?太子的秉性又能否信得過?倘若太子又是另一個先帝,那吳國又該何去何從?

  “太子殿下。”

  就在楊曲猶豫之時,一道溫婉女聲從門口傳來。

  站在他面前的太子目光一亮,快步朝著門口走去,“昭昭,你怎麼來了?”

  楊曲也朝著那處望去,那被太子換做“昭昭”的女子,身著一襲藕色衣裙,容貌溫婉清麗,瞧著似一株亭亭玉立的白花。

  太子入太平縣時,楊曲就聽聞過,太子有一極寵愛的姬妾,他逃難時連太子妃都沒帶,卻沒忘了這位姚氏,楊曲原以為這姚氏是個美艷的狐媚女子,如今見她生得一副溫婉模樣,倒是吃了一驚。

  太子和那姚氏耳語兩句,便好似忘了方才還在商議國家大事,撇下楊曲便攜著那姚氏離開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