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剛巧今個兒縣令大人下來巡查,李家村的村長正殷勤地領著縣令大人往裡走,打算讓縣令大人看看自己的業績呢,結果兩人才進村走了幾步,遠遠就瞧見田地旁一群人打了起來。

  村長的冷汗一下就下來了,立刻上前大聲斥責道:“住手!統統住手!縣令大人來了!”

  一句“縣令大人”頓時讓眾人清醒了過來。

  不久後,新任的趙縣令被人恭恭敬敬地請到村長家堂屋中坐下,方才打起來的那些人則一個個蔫頭耷腦地站著。

  這位趙縣令是幾個月前才上任的,他便是當時和李數一起入了殿試的那名貢士。當時他太過緊張,殿試的成績不高,好在也得了個進士出身,別個兒年歲上了三十的進士都能取得一位美嬌娘,他卻沒人看得上,不過他也並不感到沮喪,能考中進士,已經叫他欣喜若狂了。

  跟李數這樣只是外放出去歷練一年就被召回京城的人不同,趙縣令估摸自己要在這個位置上再坐兩年,才能得到晉升的機會。他第一次當官,但辦事勤勤懇懇,三五不時就下來巡查,今個兒剛好巡到了李家村,沒想到遇到了這個事兒。

  他了解了前因後果後,就命李二狗子和那幾個孩子給馮小寶道歉,又將打起來的人各罰了兩棍子,在縣令這樣的大人物跟前,這些村民不敢撒謊更不敢敷衍,一一照辦。

  待村民的情緒都穩定下來,趙縣令便道:“陛下下令,但凡是加入我齊國籍者,不論他從前是什麼身份,現在都是我齊國人,你們不可再藉此搬弄是非。”這句話是對那些挑事的人也是對整個李家村說的。話畢,他看向馮娘子等人,說道:“上頭已經下令,但凡入了齊國籍,日後就須得著齊國服、說齊國話,再過兩天,本官就命人將告示貼出來,你們既然已經是齊國人,日後就不要再著吳國服飾了。”

  馮娘子等人羞愧地垂下了頭。

  又過了幾日,馮易從軍伍中回來,手裡提著兩包糖鹽,還有五斤米麵。

  馮娘子見他回來高興,卻又嘆了口氣,道:“你買米麵也就罷了,買那包糖作甚?糖多貴啊!”

  馮易笑道:“陛下和皇后大婚,軍中人人放了三天假,這糖是軍中發的,不費錢。”

  “真的!”馮娘子聞言,驚喜地笑了出來,又道:“你們爺倆等著,我去給你們煮碗糖水喝。”

  馮小寶聽見有糖水喝,高興地跳了起來。

  馮易注意到他們母子身上穿著的都是齊國的服飾,問她原來的衣裳呢?

  馮娘子便道:“這就是用原來的衣裳改的,你的那幾件我也給你改了。”她說著,便提了那天小寶被欺負的事兒,眼見男人要發怒,她連忙按住他,說道:“你別去,縣令大人已經為咱家主持公道了。縣令是一位好官,村長人也好,當初咱們剛來李家村的時候,不就是村長空出屋子讓咱們暫住?還找人幫咱家蓋房子,咱們不能給人家添麻煩。”說著,又將縣令最後對他們說的那番話告訴了自家男人。

  她道:“孩子他爹,我覺得這樣很好。咱們既然是齊國人了,就不能再念著吳國了,這村裡有些人因為咱們曾是吳國人就看不上咱們,大概也有咱們整日穿著吳國服的緣故。”她認真地看著自家男人,繼續道:“孩子他爹,我想帶著孩子融入這裡,咱家要里里外外都做一個齊國人。”

  *****

  陛下大婚並冊立皇后的聖旨下了以後,各部就迅速籌備了起來。

  這可是僅遜於皇帝登基大典的重要儀式,半點都馬虎不得。

  京中剛剛過了年,本就還處於熱鬧喜慶的氛圍中,在加上太子誕生、陛下大婚一事,估摸這喜氣還要延續個大半年。

  御書房裡,封元稟報導:“陛下,自從讓吳國人‘移俗易服’的政令下達以後,國內收容的吳國人與當地百姓,就很少再起衝突了。”

  皇帝陛下點點頭,“看來這事兒卓有成效,以後收容難民也要這麼辦。”

  封元點頭,又說起李數和他夫人弄出了提純蔗糖的法子,產出的蔗糖比以往更甜更白,如今已經運出海外販賣,往吳國和陳國也銷去不少,約莫再過陣子,又能有大筆進帳。

  皇帝陛下現在一聽到有錢進帳就高興,提了要賞賜李數和周晚香後,君臣又在御書房中呆了一兩個時辰,眼見天黑下來,便告辭離開了。

  皇帝陛下便回了飛鸞宮。

  姚燕燕如今已出了月子,封后大典定好了在十天後舉行。皇帝陛下回到飛鸞宮時,見愛妃去了慈和宮沒回來,他也不在意,繼續往裡走,去逗弄小元宵。

  一個月過去,小元宵的五官漸漸長開了,皮膚也白嫩了許多,眼睛比之前還睜大了一些,瞧著越發可人了。

  不過這沉悶的性子,卻與他們夫妻倆半點不同,若不是陛下親眼看著這孩子從愛妃肚子裡出來,他還真會以為這孩子被人掉包了。

  飛鸞宮裡溫暖如春,小元宵只穿著兩層小衣裳,躺在自己的搖籃里,無論身邊侍女和奶娘怎麼逗他,他都眯著眼睛一動不動,本來頭上就沒幾根毛,這副樣子便更像是老僧入定了。

  皇帝陛下擺手揮退奶娘和侍女,自己將小元宵從搖籃里抱出來。

  突然被抱起來,小元宵也只是動了動小腦袋,隨後就沒有半點反應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