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帝陛下手上哆嗦了一下,震驚道:“已經打到蕪城了?!”

  林宰相也是嚇了一跳。

  封元連忙道:“陛下勿驚,陳國這次派兵,是去攻打吳國。”

  皇帝陛下:“吳國?”

  封元道:“前些日子陳國派使臣前往吳國,那使臣卻在吳國遇刺身亡,陳皇大怒,所以才興兵伐吳。”

  皇帝陛下:“陳皇果真狠毒,為了出師有名,竟然連自己人都殺!”

  第116章

  在皇帝陛下眼裡, 陳國的任何舉動都是險惡的, 是別有用心的。

  但他這麼說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前世,陳國在野心勃勃地占領了齊國幾座城池後, 就轉道攻下了吳國,吳國君主在城破之前就獻城投降,陳皇還給他一個吳王的封號, 於是變成了吳王的吳皇就繼續過那種紙醉金迷的荒唐日子,全然不管自己的百姓在陳國的鐵蹄之下會變成什麼樣子。

  而這一世,因為他們用“破車”迷惑了陳國的視線, 陳國不敢輕易進犯,但又按捺不住吞併天下的野心, 因此決定先對明顯很弱小的吳國下手。但是無緣無故攻打吳國, 可是會引得天下文人口誅筆伐的, 將來也很難收復吳國的民心,因此陳國就想出一條毒計, 在派人出使陳國後又暗中殺掉使臣, 以此嫁禍吳國,如此就能光明正大地出兵討伐。

  聽完陛下的分析, 封元道:“陳國使臣死在吳國第二日, 陳國就收到了消息, 第三日,陳皇就揮兵吳國,三十萬大軍與糧草一同押往前線, 看來是早有準備。”陳國與齊國接壤的地方名為樺城,與吳國接壤的地方卻是一片山地,大軍前行十分不便,但這顯然無法阻擋陳國逐鹿天下的野心。

  封元道:“臣還查到,此次被陳皇派去吳國的使臣是陳國一名修書的文官,據說是辦事不利惹得陳皇不喜,才被派去出使吳國將功贖罪的。”如此看來,陛下的猜測倒是對上了。

  齊國這邊都能猜到,被扣上藐視陳國的罪名、又被陳國大軍壓境的吳國自然也能。

  此時吳國宮廷中,吳皇正煩躁地在大殿之上來回走動。一名老臣道:“陛下,陳國顯然早有謀算,咱們是中了他們的計啊!”

  吳皇再昏庸,經過臣子們的提醒,如今也已明悟了過來。他焦躁道:“現今再說這些,又有何用?刺客都沒抓到,如何證明使臣遇刺是陳國的毒計?”他看著下頭群臣道:“你們倒是給朕想個法子,如何才能叫陳國退兵?”吳皇身形肥碩,多年來又沉迷酒色,即便是站著,也總一副眼神渾濁、神態萎靡的樣子。

  群臣面面相覷,正在這時,信使來報,說陳國已連下兩城,看行軍方向,正是朝著吳國國都而來的。

  吳皇被嚇得跌坐在地,群臣也被這消息嚇了一跳,再沒人顧得上吳皇現在是什麼樣子,紛紛開始低聲議論接下來該怎麼辦。

  半晌後,一名朝臣出列,提議道:“陛下,陳皇既然借使臣遇刺一事攻打我吳國,說明陳皇還是顧忌這天下悠悠眾口的,依臣看,不如割地賠款,一來表示使臣遇害乃是賊匪所為,與我吳國無關,二來有城池作為賠禮,足以顯示我國誠意,想來陳皇也不好再追究。”

  似是被這番話點醒,吳皇連忙道:“不錯不錯,割地賠款!快快,快派人去議和!”

  ******

  在陳國與吳國交戰之時,齊國正在熱火朝天地築牆鋪路種地,就連災區,也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平州安鄔縣

  平州這邊連日來陰雨纏綿,惱人得很,但是那些行走在村莊與縣城中、幫著百姓修建家園的官差卻不敢像平日那樣懈怠與抱怨,只因新任的李縣令身先士卒、親力親為地在外面奔走,每次一瞧見縣令那沾滿泥土的下擺,他們就感到一陣羞愧,哪裡還敢有半點抱怨。

  一名推著單輪板車的老人在上坡時被絆了一下,眼見板車要滑到,那上面用來砌牆的磚石就要摔出去,老人嚇得瞪大了眼睛。

  但下一刻,一名身著縣令官服的年輕人用力扶住了板車,幫著他將車子推了上去。

  老人手裡推著車,沒法跪下來,只能不住道謝:“謝謝縣令大人,您真是青天大老爺……”

  這老人興許是從戲詞裡學來的這話,李數搖搖頭示意不用謝,他不顧老人的推拒,幫著他將板車往前面推去,說道:“老人家,怎麼就你一個人?你的子女呢?”

  老人聞言,嘆了口氣,說道:“前兩年大旱,我那才二十歲的兒子為了討口飯吃,帶著兒媳出去闖蕩,說是去經商,誰知半路上被劫匪殺害,只剩下我和一個三歲的孫子。”

  李數聞言,默默嘆息一聲。

  他成婚後,就被外放到這平州,成為安鄔縣的縣令,因為人手緊缺,他跟著刺史參與築堤工事,起先還有些人不理解,覺得平州和玉州都乾旱兩年了,貫穿平玉二州的那條大河都要枯了,怎麼可能會決堤?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乾旱了兩年的平州和玉州會連續十日降下傾盆大雨,好在提前築了堤壩,因此平州和相鄰的玉州僅有少數幾個村鎮的農田和屋舍被沖毀。

  好在提前將人都移到了安全的高地,沒人有死亡,只是受損些財物而已。

  大雨過後,他帶著人經過多日的測量與計算,終於選定了一處合適的地方,讓那些房屋被洪水沖毀的百姓遷移過去安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