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太極笑道:“就算朕想統一中原,但是你們東瀛地處偏僻,能夠幫助我們什麼呢?”

  使者心道:費了這麼口舌,現在終於快到正題上了。於是說道:“貴國實行統一天下的大業,雖然我們東瀛小國不能幫上什麼大忙,但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還是能夠辦到的。”

  “哦?那你倒說說看。”皇太極笑道。

  “明朝現在雖然已經是風雨飄搖,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貴國要想長驅直入,入主中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況且我聽聞漢人人口眾多,可是貴國的幾倍啊。”

  “使者說的這句話倒是很有道理,漢人的確很多,但是羸弱不堪,哪有我們大清的八旗軍隊驍勇善戰?”

  使者不慌不忙道:“貴國的士兵善戰,我們是已經領教過了,但是明朝地大物博,如果他不和你直接交鋒,一直和你拖下去,恐怕以貴國的財力應該支持不了幾年的。”

  財力一直是大清最頭疼的問題,被這使者說到了心事,皇太極臉上都有點燙燙的,剛才還叫囂著自己的士兵有多勇敢,但是沒有糧餉,一切都是空談。

  皇太極不露聲色道:“使者既然說到這了,應該已經想到什麼好的辦法了吧?”

  使者說道:“尊敬的皇帝陛下,我剛才已經說過了,大的忙敝國是幫不了,所以也不能在財力上支持貴國。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分散明朝的兵力,讓他們兩邊都顧不上,讓他們疲於奔命,既可以讓他們分散精力,又可以消耗他們的糧餉,這樣的小事我們還是可以做到的。”

  皇太極眼前一亮,心道:這不是我正想要的嘛?當日我要楊菲兒讓他的義兄李自成在明朝境內起事,不正也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嘛?當時我還許諾給他們糧餉裝備的支持,現在來了一個白幹事卻不用掏錢的主,這樣的好事怎麼可以錯過呢?

  皇太極說道:“我想聽使者你具體說一說你們的方案。”

  本書首發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 ,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闕一百六十一:得寸進尺

  使者見皇太極已經多對他們的結盟條件越來越感興趣,心中的大石頭也就放下了許多,但是要說服皇太極這樣一個梟雄,不是拍幾句馬屁,三言兩語能夠解決的,所以他一點也不敢掉以輕心。

  使者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只要貴國和敝國結盟,敝國願意隨時配合貴國。敝國允諾只要你們對明朝一發動攻擊,敝國的船隊也將隨之開到明朝的沿海一帶,對他們的沿海城市發起攻擊。當然,敝國是無心和貴國逐鹿中原,所以為了表示我們的誠意,就算我國能夠占領城市也不會在那裡長駐,只要明朝的軍隊一到,我們就會轉移陣地,開著船隊到另外一個沿海城市攻擊。直到明朝的軍隊一直處於被動狀態,並且儘可能地牽制他們大部分的軍隊,那樣我們的任務就算是完成了。”

  皇太極一邊聽著,心中便燃起了已經快要熄滅的火焰,心道:這本來是我讓楊菲兒讓李自成做的事情,但是聽他這麼說來,他們的船隊聲東擊西地做法雖然不能像在本地作戰那樣可以牽制各方的力量,但是在李自成沒有壯大起事之前,這可以說是最好的辦法了。

  皇太極敲著桌子說道:“聽你這麼說,好是好,但是你們僅僅是想配合我們的軍事行動嘛?我看沒有那麼簡單吧?”

  使者拍手鼓掌道:“既然尊敬的皇帝陛下已經說到這個問題,那我們也只好坦白。不錯,我們一方面是能夠起到牽制明朝軍隊的力量,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從中掠奪一些錢財物資之類的。”

  “哈哈,看來你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皇太極撫掌大笑道。

  使者馬上糾正道:“尊敬的皇帝陛下,我想你是誤會我們的意思了。我們掠奪部分資源並不是想將那個城市的錢物全都搜刮乾淨,那是因為我們的船隊也是需要補給的,彈藥,糧食,人口等在戰爭中多多少少都會消耗不少。如果我們打完一次仗就開回敝國補給,那樣不但浪費時間,而且也不能更好地配合貴國的行動。當我國的軍隊打完一個城市,那明朝的軍隊就會馬上開到那裡進行戒備,如果我們沒有及時的補給,那就只好回國。那樣等我們第二次來的時候明朝沿海的軍隊可能都已經處於戒備狀態,那我們的突襲就不能起到意想的成果。但是如果我們得到了充分的補給,那麼完全就可以進行下一輪的攻擊。當我們打完一個城市得到資源之後,明朝的軍隊來了,那我們就立即撤走,然後到另一個他們沒有防備的城市再次突襲,那樣就可以再一次地牽制一部分軍事力量。然後我們可以再到別的地方突襲,以此類推。那樣明朝害怕我們會再次來犯,必定不會將軍隊輕易調走。那樣就可以大大減小明朝會因為和貴國打仗之時,會源源不斷地將士兵調往前線。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減輕貴國的壓力。”

  皇太極心中驚道:沒想到這個小小的東瀛居然會想出這樣的好辦法。雖然他們嘴上誰是拿取一點點的錢財糧食作為補給之用,但是如果他們能夠真的起到那麼重要的重用,就算將整個城市搜刮乾淨那又有何妨呢?那是明朝錢物,又不用從我們大清的國庫支取,我需要心疼嘛?

  皇太極說道:“使者的計謀非常之合理,只是有一點貴國能夠做到的話,那就更好了。”

  使者聽到皇太極已經對他的計劃表示了贊同,那就是差不多已經大功告成了,只要皇太極不提什麼過分的要求,其他都不是問題了,便問道:“尊敬的皇帝陛下,不知道您想補充什麼呢?”

  皇太極說道:“不知道貴國和明朝解約的事情,他們還知不知道呢?”

  “敝國雖然很有誠意和貴國結盟,但是為了爭取更大的利益,我們還沒有將這件事情告知明王朝,因為敝國想知道能不能有幸和貴國結盟。”

  “你們這樣做是可以理解的。國家與國家之間並不像人與人之間,人有的時候會考慮道義方面,但是作為一個國家要考慮的便只有全局的利益。既然你們還沒有將單方面毀約的事情告知明王朝,那就先不要告知了吧。”皇太極說道。

  使者有點不理解皇太極這麼做的原因,問道:“您的意思是?”

  “不錯,所謂兵不厭詐,如果明王朝知道了大清和你們結盟的消息,那必定會處處提防你們,那麼你們到時候的突襲便可能不能起到最大的效應。但是假如他們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你們的船隊突然降臨,他們就會更加手忙腳亂,不知道到底是何方軍隊,也不知道你們到底會出現在那裡。總之他們對你們了解的越少,你們成功的機率就越大,他們考慮的時間越長,你們能夠起到的破壞性就越強。他們遭受到的破壞性越強,復仇的情緒也會更加高漲。復仇的情緒高漲了,便會導致他們失去理智,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他們越是處於那種緊張而又恐懼的狀態下,就越容易作出錯誤的判斷。他們只要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便是你們選擇的第二次攻擊的最佳時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