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被一雙雙純淨明亮的眼睛看著,沈姝也沒覺得彆扭,下了船之後對這些孩子招了招手,他們便一窩蜂的圍到了她旁邊,把越東海都擠到一邊了。
沈姝挨個摸了摸他們的頭,然後分了兩塊糖果。她是早有準備的,不過不是提前預知會有這一幕,而是為了答謝昨日這些孩子給她跟崔奕璟當嚮導的。她不知道島上具體有多少孩子,後來問越東海他也不太清楚,沈姝索性多帶了一些糖果來,反正也不怕有剩餘,就怕不夠那就尷尬了。
小孩子對於糖果零食的抵抗力基本為零,在沈姝給了糖之後,雙方的友誼迅速建立起來,還沒等走到村子裡,每個人都特別順口的把沈姝叫“沈姐姐”,把崔奕璟叫“璟哥哥”。
不僅是孩子,其他的人其實也挺好奇的,畢竟沈姝一看就不缺錢,不知道為什麼會想不通要到島上來住,要知道岸上的人基本都看不起這邊的人。
於是當沈姝跟著一群孩子出現在村口的時候,就看到家家戶戶的門接二連三的打開了,走出來一個又一個的人。
來到南朝三年多的時間,第一次被這麼多人圍觀,沈姝稍稍有點不習慣,不過很快就釋然了,跟大家打過招呼之後,便開始忙起了正事,圍著村子周圍轉了一圈,期間拿自製簡易工具簡單的測量了一下幾處看起來還不錯的地址,最後花了一早上的時間,暫時定下了三個地方,至於到底哪個地方更方便建造房屋等等問題,就需要交給專業人士了。
她優先考慮了越家人。直接去找了老族長,詢問有沒有人會做這方面的活,而得到的結果果然如她所猜測的那樣,沒有人會這門手藝,越家人除了打漁是好手之外,別的事幾乎都不會。
沈姝就只能把第二個選項提上來,去岸上雇一個人過來。這一點,結果也在她預料之中,她看中的工匠一開始是拒絕到琉璃島上去的,在沈姝開出兩倍的工錢後便開始動搖了,而在她又往上翻了5成的的時候,對方便同意了。
之後花了幾天的時間確定了房屋的建造地址建造方式以及用材,開始動工一事就提上了日程。因為運輸麻煩,最終決定在島上就地取材,這樣一來就需要人力了。沈姝跟老族長說願意花錢僱人幫忙,工錢比照岸上的來算,不過被老族長拒絕了,說大家以後都是鄰里,這種事怎麼能收錢,只用提供兩頓飯就可以了。
沈姝反而覺得這個要求而有些難辦,因為她不會做飯啊,更別說是這麼多人的飯。最後還是私下裡請了住在越東海旁邊的蘭嫂幫忙才搞定的。這次她沒打算提工錢,而是準備直接折算成對應的糧食蔬菜送給蘭嫂。
琉璃島上統共百來戶人家,大多數人都很熱心,所謂人多力量大,沈姝的房子在這麼多人幫忙的情況下,比預期提前了好一段時間就完成了。見此情況,她琢磨了一下,之後便找來負責監督建造的工匠,很快又敲定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再建一間簡單的校舍,以便以後給島上的孩子講課。
一切做完之後,又請了越家人把她一早看上定下的家具什麼的運回了島上。
喬遷欣喜,沈姝在島上擺了兩天的宴,之後便正式開始了她在島上的生活。
第061章
沈姝在島上安頓下來已經有小半個月的時間了,就目前來說跟鄰里相處得還算是很愉快的,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不滿意的,那就是在吃這方面了。
琉璃島按前世的溫度帶來劃分,應該算是處於熱帶範圍了,氣溫常年居高不下,一年四季變化都不太明顯,冷熱也都是相對來說的。好在島上森林覆蓋面積非常的可觀,如果只算沈姝視線所及的地帶的話,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覆蓋率,哪怕是烈日炎炎,只要往樹林裡一待,就基本感覺不到熱了。
剛開始的時候沒考慮這麼周全,以至於沈姝在艷陽天正午在屋裡好好享受了一把蒸桑拿的感覺,滋味那叫一個酸爽。之後她二話沒說,又把之前的工匠請了回來,在樹林邊上又建了一個避暑小屋,考慮到安全問題,屋子周圍紛紛用粗/大的木樁圍了起來,只留了可供孩童手臂穿過的空隙,一道可活動的大門,用料是跟護欄一樣粗/大的的木樁,不過在門下加了簡易的滑輪裝置,否則她跟崔奕無論是誰都很難推動那扇門。
話說回來,因為天氣太熱,又沒有冰箱,新鮮食物很難保存下來,飯菜過夜都是問題。雖然可以專門僱人每天從岸上帶回新鮮蔬菜來,而沈姝也不缺這幾個錢,但是這樣真的太麻煩了,她想來想去,還是覺得需要有一個冰窖。
由於不太了解南朝的技術發展狀況,沈姝特意到岸上去了解了一下,然後發現,這個時代還處於靠冬季儲藏冰塊以供夏季使用的‘藏冰’階段,而沿海一帶由於氣候炎熱,所謂冬季只是氣候相對冷一點的夏天,根本達不到結冰的條件,這裡居住的人家基本都沒有冰窖。
沈姝感覺有點方。她所在的二十一世紀在往前推上千年時間的封建王朝里就能夠人工製冰了,利用製造火/藥時意外開採出來的硝石來吸熱降溫,使水達到結冰的溫度。
沒想到這裡還停留在最原始的階段,這讓沈姝忍不住去懷疑市面上到底有沒有硝石這玩意出售。她懷著渺小的希望去打聽了一下,果然沒有。
瞬間覺得心好累。
陪著沈姝一起來的是越東海,見她回來時一臉失望的表情,便問道,“沈姑娘怎麼了?”
沈姝挨個摸了摸他們的頭,然後分了兩塊糖果。她是早有準備的,不過不是提前預知會有這一幕,而是為了答謝昨日這些孩子給她跟崔奕璟當嚮導的。她不知道島上具體有多少孩子,後來問越東海他也不太清楚,沈姝索性多帶了一些糖果來,反正也不怕有剩餘,就怕不夠那就尷尬了。
小孩子對於糖果零食的抵抗力基本為零,在沈姝給了糖之後,雙方的友誼迅速建立起來,還沒等走到村子裡,每個人都特別順口的把沈姝叫“沈姐姐”,把崔奕璟叫“璟哥哥”。
不僅是孩子,其他的人其實也挺好奇的,畢竟沈姝一看就不缺錢,不知道為什麼會想不通要到島上來住,要知道岸上的人基本都看不起這邊的人。
於是當沈姝跟著一群孩子出現在村口的時候,就看到家家戶戶的門接二連三的打開了,走出來一個又一個的人。
來到南朝三年多的時間,第一次被這麼多人圍觀,沈姝稍稍有點不習慣,不過很快就釋然了,跟大家打過招呼之後,便開始忙起了正事,圍著村子周圍轉了一圈,期間拿自製簡易工具簡單的測量了一下幾處看起來還不錯的地址,最後花了一早上的時間,暫時定下了三個地方,至於到底哪個地方更方便建造房屋等等問題,就需要交給專業人士了。
她優先考慮了越家人。直接去找了老族長,詢問有沒有人會做這方面的活,而得到的結果果然如她所猜測的那樣,沒有人會這門手藝,越家人除了打漁是好手之外,別的事幾乎都不會。
沈姝就只能把第二個選項提上來,去岸上雇一個人過來。這一點,結果也在她預料之中,她看中的工匠一開始是拒絕到琉璃島上去的,在沈姝開出兩倍的工錢後便開始動搖了,而在她又往上翻了5成的的時候,對方便同意了。
之後花了幾天的時間確定了房屋的建造地址建造方式以及用材,開始動工一事就提上了日程。因為運輸麻煩,最終決定在島上就地取材,這樣一來就需要人力了。沈姝跟老族長說願意花錢僱人幫忙,工錢比照岸上的來算,不過被老族長拒絕了,說大家以後都是鄰里,這種事怎麼能收錢,只用提供兩頓飯就可以了。
沈姝反而覺得這個要求而有些難辦,因為她不會做飯啊,更別說是這麼多人的飯。最後還是私下裡請了住在越東海旁邊的蘭嫂幫忙才搞定的。這次她沒打算提工錢,而是準備直接折算成對應的糧食蔬菜送給蘭嫂。
琉璃島上統共百來戶人家,大多數人都很熱心,所謂人多力量大,沈姝的房子在這麼多人幫忙的情況下,比預期提前了好一段時間就完成了。見此情況,她琢磨了一下,之後便找來負責監督建造的工匠,很快又敲定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再建一間簡單的校舍,以便以後給島上的孩子講課。
一切做完之後,又請了越家人把她一早看上定下的家具什麼的運回了島上。
喬遷欣喜,沈姝在島上擺了兩天的宴,之後便正式開始了她在島上的生活。
第061章
沈姝在島上安頓下來已經有小半個月的時間了,就目前來說跟鄰里相處得還算是很愉快的,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不滿意的,那就是在吃這方面了。
琉璃島按前世的溫度帶來劃分,應該算是處於熱帶範圍了,氣溫常年居高不下,一年四季變化都不太明顯,冷熱也都是相對來說的。好在島上森林覆蓋面積非常的可觀,如果只算沈姝視線所及的地帶的話,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覆蓋率,哪怕是烈日炎炎,只要往樹林裡一待,就基本感覺不到熱了。
剛開始的時候沒考慮這麼周全,以至於沈姝在艷陽天正午在屋裡好好享受了一把蒸桑拿的感覺,滋味那叫一個酸爽。之後她二話沒說,又把之前的工匠請了回來,在樹林邊上又建了一個避暑小屋,考慮到安全問題,屋子周圍紛紛用粗/大的木樁圍了起來,只留了可供孩童手臂穿過的空隙,一道可活動的大門,用料是跟護欄一樣粗/大的的木樁,不過在門下加了簡易的滑輪裝置,否則她跟崔奕無論是誰都很難推動那扇門。
話說回來,因為天氣太熱,又沒有冰箱,新鮮食物很難保存下來,飯菜過夜都是問題。雖然可以專門僱人每天從岸上帶回新鮮蔬菜來,而沈姝也不缺這幾個錢,但是這樣真的太麻煩了,她想來想去,還是覺得需要有一個冰窖。
由於不太了解南朝的技術發展狀況,沈姝特意到岸上去了解了一下,然後發現,這個時代還處於靠冬季儲藏冰塊以供夏季使用的‘藏冰’階段,而沿海一帶由於氣候炎熱,所謂冬季只是氣候相對冷一點的夏天,根本達不到結冰的條件,這裡居住的人家基本都沒有冰窖。
沈姝感覺有點方。她所在的二十一世紀在往前推上千年時間的封建王朝里就能夠人工製冰了,利用製造火/藥時意外開採出來的硝石來吸熱降溫,使水達到結冰的溫度。
沒想到這裡還停留在最原始的階段,這讓沈姝忍不住去懷疑市面上到底有沒有硝石這玩意出售。她懷著渺小的希望去打聽了一下,果然沒有。
瞬間覺得心好累。
陪著沈姝一起來的是越東海,見她回來時一臉失望的表情,便問道,“沈姑娘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