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第二天中午,船停在了紹康境內水河縣東渡口。
遠遠看去渡口處的水面上停了滿滿的船隻,漁船貨船都有,大小不一。
碼頭上人來人往,多數都是搬運貨物的苦工,扛著一個個巨大的麻布袋子,壓得彎了腰卻依舊走得飛快。
沈姝與船家夫婦辭別,又送了一些銀錢當做感謝,之後便帶著崔奕璟從另一處上了岸。
越東海也跟著下了船,不等沈姝開口,便問道,“這一路上承蒙沈姑娘照顧,之前沈姑娘說是來此處投親,想來應當是第一次來這裡,難免人生地不熟,而我對紹康此處也算是熟悉,姑娘不妨說說親戚住在何方,我也好為你帶一下路,以此當做酬謝。”
沈姝沒想到他會這麼說,聞言愣了愣,回過神來輕輕搖頭拒絕了,“此前你救了我跟璟哥兒的命,我都未能報答,如今也只是順路搭了你一程,本就是我應該做的,又何來酬謝一說。就算要謝,也應該是我跟璟哥兒謝你才是。”
“至於帶路就不必了,這麼多年過去了,早已是時過境遷,當年的親眷也不知還在不在人世,還在不在原來的地方,我亦不知該去哪裡找,只準備帶著璟哥兒先找家客棧住下來,再慢慢打算。”這一番話,其實只是託詞,因為一開始說來投親就是假的,她要去哪裡找一個所謂的“親”來接受越東海的好意,所以只能拒絕。
“倒是你,若是方便的話,還請告知一下家門,待我與璟哥兒安定下來後,再上門去拜謝。”她也記得越東海之前說過他正好也要來紹康的話,雖然不知真假,就權且當做是真的,問一下住址,到時候上門去拜謝。
人情難還,而救命之恩又是天大的人情。沈姝只能儘可能的報答。
越東海心裡是清楚她的情況的,這麼說只是想知道她在哪裡落腳,她既然還未定下,他正好給她提醒一下,“若是投宿的話,儘量離碼頭遠一點,這邊來自天南地北的人都有,難免雜亂。”
這一點沈姝也清楚,不過還是向他道了謝,之後又說了幾句,便與他告辭了。
越東海堅持要送她們離開碼頭,沈姝看了一下略顯用盡混亂的景象,點頭應下,又說了謝謝。
三人很快便離開了碼頭,一路上跟了幾個不懷好意的人,但是礙於人高馬大一看就不好惹的越東海,沒敢上前,卻還是不死心的一直跟著,直到沈姝進了城南這邊最大的一家客棧,這才不甘心的離開。
沒辦法,客棧背後的人一般人可惹不起。
而沈姝也是因此才選了這個地方的,因為無論古今,但凡是能做到最大的,背後必然會有人撐腰,古代更是如此。這樣的地方雖然也不敢說就是絕對安全的,但是相對來說,安全係數要高出一截。
她跟崔奕璟被夥計引進了門,越東海便站在門口與她們道別,不再進去。他臨走前到底還是跟沈姝說了自己住在哪裡,沈姝不熟悉附近的地形沒什麼概念,倒是一旁的夥計聽了,眼中飛快掠過一絲不屑,甚至連看沈姝的眼神都有了一絲懷疑。
沈姝站在夥計前面,又與越東海說話,沒注意到夥計的表情,倒是站在對面的越東海看了個一清二楚,卻到底沒說什麼。
臨走前沈姝送了越東海幾樣吃食,他也沒推遲接下了。等越東海走了,沈姝便領著崔奕璟進了客棧,要了兩間上方,又點了幾道菜讓送到房裡。她交了押金又付了五日的房費,對於客棧的消費水平來說算是一筆不小的花費了,夥計這才收起了心底的懷疑,殷勤的走在前頭引路帶她們去了客房。
沈姝跟崔奕璟暫時在水河縣住下了,越東海也找了順路的船回淮興府,原本還想做工抵船資的,結果在第二天拿出沈姝給的吃食的時候,發現裡面放了一張銀票,整整五十兩。
越東海拿著那張銀票看了許久,最後揚起一抹笑,揣進了懷裡。
事到如今,他哪裡還看不出來沈姝根本不缺錢,一路吃喝玩樂過來便是一筆不菲的花銷,卻從未見她愁過一下眉眼。大抵是在很久之前,她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只等離開,所以即便事發突然,也不至於一無所有。這一點,到的確是她行事風格。
然而越東海收下錢後也還是沒花,就好好的揣在胸口,繼續做工抵船資,約莫過了兩天的時間,就到了淮興府境內,恰好遇見同伴乘著船來採買東西,於是幫忙搬了東西,順路一起回去了。
同伴看到越東海的時候驚訝極了,因為他之前毫無預兆的就走了,帶走了所有值錢的家當,只留下一個空殼子在島上。
是的,越東海住在島上,出生跟成長都在那裡。那座島名為琉璃島,位於東海上,叢林密布遮天蔽日,只有極少一部分能讓人活動,名義上來說是屬於南朝的疆域,實則根本沒有官員在意。島上住著的全是越家人,他們世代居於此處,以捕魚為生,一代傳一代。
農耕時代,只有田地才是永恆的硬通貨,再加上海島遠離大陸,就像是漂浮在海上一般,給不了人腳踏實地的感覺,所以大陸上的人基本是看不起越家人的。之前客棧的夥計聽到越東海自報家門後露出不屑的目光,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上輩子,如果沒有發生那個意外,越東海也會跟島上的所有越家人一樣,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多有幾條船,去到更遠的海域,帶回來更珍惜的魚類,換取更多的錢,如此周而復始,直至一生終結。
遠遠看去渡口處的水面上停了滿滿的船隻,漁船貨船都有,大小不一。
碼頭上人來人往,多數都是搬運貨物的苦工,扛著一個個巨大的麻布袋子,壓得彎了腰卻依舊走得飛快。
沈姝與船家夫婦辭別,又送了一些銀錢當做感謝,之後便帶著崔奕璟從另一處上了岸。
越東海也跟著下了船,不等沈姝開口,便問道,“這一路上承蒙沈姑娘照顧,之前沈姑娘說是來此處投親,想來應當是第一次來這裡,難免人生地不熟,而我對紹康此處也算是熟悉,姑娘不妨說說親戚住在何方,我也好為你帶一下路,以此當做酬謝。”
沈姝沒想到他會這麼說,聞言愣了愣,回過神來輕輕搖頭拒絕了,“此前你救了我跟璟哥兒的命,我都未能報答,如今也只是順路搭了你一程,本就是我應該做的,又何來酬謝一說。就算要謝,也應該是我跟璟哥兒謝你才是。”
“至於帶路就不必了,這麼多年過去了,早已是時過境遷,當年的親眷也不知還在不在人世,還在不在原來的地方,我亦不知該去哪裡找,只準備帶著璟哥兒先找家客棧住下來,再慢慢打算。”這一番話,其實只是託詞,因為一開始說來投親就是假的,她要去哪裡找一個所謂的“親”來接受越東海的好意,所以只能拒絕。
“倒是你,若是方便的話,還請告知一下家門,待我與璟哥兒安定下來後,再上門去拜謝。”她也記得越東海之前說過他正好也要來紹康的話,雖然不知真假,就權且當做是真的,問一下住址,到時候上門去拜謝。
人情難還,而救命之恩又是天大的人情。沈姝只能儘可能的報答。
越東海心裡是清楚她的情況的,這麼說只是想知道她在哪裡落腳,她既然還未定下,他正好給她提醒一下,“若是投宿的話,儘量離碼頭遠一點,這邊來自天南地北的人都有,難免雜亂。”
這一點沈姝也清楚,不過還是向他道了謝,之後又說了幾句,便與他告辭了。
越東海堅持要送她們離開碼頭,沈姝看了一下略顯用盡混亂的景象,點頭應下,又說了謝謝。
三人很快便離開了碼頭,一路上跟了幾個不懷好意的人,但是礙於人高馬大一看就不好惹的越東海,沒敢上前,卻還是不死心的一直跟著,直到沈姝進了城南這邊最大的一家客棧,這才不甘心的離開。
沒辦法,客棧背後的人一般人可惹不起。
而沈姝也是因此才選了這個地方的,因為無論古今,但凡是能做到最大的,背後必然會有人撐腰,古代更是如此。這樣的地方雖然也不敢說就是絕對安全的,但是相對來說,安全係數要高出一截。
她跟崔奕璟被夥計引進了門,越東海便站在門口與她們道別,不再進去。他臨走前到底還是跟沈姝說了自己住在哪裡,沈姝不熟悉附近的地形沒什麼概念,倒是一旁的夥計聽了,眼中飛快掠過一絲不屑,甚至連看沈姝的眼神都有了一絲懷疑。
沈姝站在夥計前面,又與越東海說話,沒注意到夥計的表情,倒是站在對面的越東海看了個一清二楚,卻到底沒說什麼。
臨走前沈姝送了越東海幾樣吃食,他也沒推遲接下了。等越東海走了,沈姝便領著崔奕璟進了客棧,要了兩間上方,又點了幾道菜讓送到房裡。她交了押金又付了五日的房費,對於客棧的消費水平來說算是一筆不小的花費了,夥計這才收起了心底的懷疑,殷勤的走在前頭引路帶她們去了客房。
沈姝跟崔奕璟暫時在水河縣住下了,越東海也找了順路的船回淮興府,原本還想做工抵船資的,結果在第二天拿出沈姝給的吃食的時候,發現裡面放了一張銀票,整整五十兩。
越東海拿著那張銀票看了許久,最後揚起一抹笑,揣進了懷裡。
事到如今,他哪裡還看不出來沈姝根本不缺錢,一路吃喝玩樂過來便是一筆不菲的花銷,卻從未見她愁過一下眉眼。大抵是在很久之前,她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只等離開,所以即便事發突然,也不至於一無所有。這一點,到的確是她行事風格。
然而越東海收下錢後也還是沒花,就好好的揣在胸口,繼續做工抵船資,約莫過了兩天的時間,就到了淮興府境內,恰好遇見同伴乘著船來採買東西,於是幫忙搬了東西,順路一起回去了。
同伴看到越東海的時候驚訝極了,因為他之前毫無預兆的就走了,帶走了所有值錢的家當,只留下一個空殼子在島上。
是的,越東海住在島上,出生跟成長都在那裡。那座島名為琉璃島,位於東海上,叢林密布遮天蔽日,只有極少一部分能讓人活動,名義上來說是屬於南朝的疆域,實則根本沒有官員在意。島上住著的全是越家人,他們世代居於此處,以捕魚為生,一代傳一代。
農耕時代,只有田地才是永恆的硬通貨,再加上海島遠離大陸,就像是漂浮在海上一般,給不了人腳踏實地的感覺,所以大陸上的人基本是看不起越家人的。之前客棧的夥計聽到越東海自報家門後露出不屑的目光,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上輩子,如果沒有發生那個意外,越東海也會跟島上的所有越家人一樣,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多有幾條船,去到更遠的海域,帶回來更珍惜的魚類,換取更多的錢,如此周而復始,直至一生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