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頁
雖然對捷兒特別放心,但是做為母親,盧八娘並沒有疏忽二兒子。她又仔細想了想,還問了旭兒和捷兒身邊服伺的人,卻沒有發現什麼特別的情況和人物。
他是在陪著旭兒到孟府期間突然有了想辦畫苑的打算,據旭兒回想,當時還是他和慧娘最初提的建議,然後捷兒就一心鑽了進去,不再參加文人的集會,不再去古舊書肆淘書,甚至與人接觸都很少了,除了為畫苑的事。
而捷兒身邊的人更是一頭霧水,郡王一向是非常簡單的人,他每天看看書,作作畫,有時彈彈琴,與人交往也都是在大廳廣眾之下,吟詠詩詞而已。最近特別的當然是郡王突然把自己的愛好都放下了,專心建一座畫苑。當然也不能算是特別,因為在眾多愛好中郡王最喜歡的是畫。
聽了這些亂七八糟的,盧八娘揮手讓人退了下去,也許是自己多心了吧。捷兒有什麼事一一是會
對自己說的,他不過是做事喜歡完美而已?
捷兒的畫苑雖然離全部完工還差很多,但是還是不久後就正式開放了。畫苑以其園中一池非常出色的菏花之故命為清荷畫苑,蜇時請了六位畫師,有當世名家,也有默默無聞之輩,但他們的作品都是捷兒非常推崇的。
清菏畫苑從成立之初就成為本時代研討畫學最專業之處,做為第一家專門的畫苑,只教授作畫及相關的學問,一時間在京城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很多人慕名而來。
如潮的人流將捷兒完全淹沒了,盧八娘看到他眼睛已經出了黑眼圈,就幫他出主意說:“你一直這樣可不行,每天陪著來人看畫點評,就連畫師們也完全沒有靜下心來作畫的時間,已經失去了辦畫苑的意義了。”
“可是來的都是淮南名士,我們又不好托大不見,”捷兒道:“再者我也想為畫苑建立一些人脈關係,畢竟我過些日子就要離開。”
“建立人脈當然重要,不過你的辦法不全對,母妃幫你出個主意吧。”盧八娘笑著告訴他:“你可以找一間屋子做為展廳,將你收集的名畫和大家的得意之作放進去,每旬開放兩三日,由來人自由觀畫,再設立留言薄,寫下觀畫心得。另外,畫師們也可以輪流出面接待來訪之人。”
“這真是好主意。”捷兒一聽馬上站起身道:“我現在就去挑些畫作放到展廳。”他走之前又問:“母妃,你能不能給我們畫苑一幅作品呢?”
盧八娘喜歡畫畫,但知道的人並不多,而且幾乎沒有幾個人看到過她的畫作,因為她所有的作品幾乎都是畫完了後直接燒掉了。
對於盧八娘這一習慣,捷兒是最清楚的一個,他輕輕地搖著她的胳膊求道:“母妃,你的畫非常與眾不同,足夠自然稱得上當世名家,為什麼你從不將畫作示人呢?”
因為什麼呢?盧八娘微微笑了笑,大約是因為她不願意對人敞開心扉吧。不過那是過去的她,現在的她應該可以了,但是她又有別的擔心,“我的畫還差得多了,恐怕並不合適。”當年的她雖然學畫十餘年,但是只入了門,就再也沒有真正地提高。
“不,你的畫真的很好了,給我們畫苑畫一幅吧,母妃!”捷兒乾脆學著順兒纏著盧八娘不放手了,“快些答應我!”
“你幾歲了?”盧八娘樂不可支。
母子二人正鬧得開心,司馬十七郎邁步進來了,見狀也笑吟吟地問道:“捷兒要什麼呢?”
捷兒說了緣故,又向父王問道:“父王,母妃是不是應該送給畫苑一幅畫?”
司馬十七郎其實並不懂畫,但是他相信兒子,“捷兒已經說了你的畫很好,你就給他一幅嘛。”見盧八娘還有些猶豫之色,又勸道:“昔年衛夫人留《名姬貼》和《衛氏和南貼》,流芳百世。王妃有此才,何不為畫苑作一幅畫呢?”
丈夫和兒子都這樣鼓勵她,盧八娘的興致被調動起來,果然認真畫了一幅送給了捷兒。這幅畫並不大,畫面上也很簡單,陽光透過窗欞直照在擺放於高几上的一瓶插花上,五顏六色的花兒似乎剛剛從枝頭上採下,還帶著清晨的露珠,就那樣隨隨便便地插在瓶中,自然而清新。
這幅畫一直傳承了下去,畫中散發出的寧靜和幸福感迷住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很多人一寸寸地察看畫作模糊的背景,最後考據出當年淮北王妃是在自己的寢殿對著一瓶花畫下了這幅畫,當時她的心情就是這樣寧靜而幸福。
在所有介紹這幅畫作的文獻中,都認為淮北王妃是最幸福的女人,她出身高門,少年嫁到皇家,一生有丈夫和兒子的哈護,她自然應該就是寧靜而幸福的,所以才有這幅完全從內心流出的畫。
沒有人知道畫作的主人曾經歷過神秘的苦海,也沒有人知道畫作的主人也曾受過內心的煎熬,但
是知道這一切的盧八娘卻只是淡然一笑,幸福和寧靜正是從苦難中孕育出來的。
☆、第百二十三章寓意深刻傳世名畫池邊初見林下美人(二)
這一天司馬十七郎問王妃,“你今天有什麼事嗎?不如我們一起去畫苑看看吧。”
“你怎麼會對畫苑感興趣了?”盧八娘笑道。
“現在京城裡談的都是清菏畫苑的展廳,既然是捷兒建的,我們當然應該去看看,再者裡面還有你的畫,”司馬十七郎又告訴盧八娘,“聽說前兩天旭兒帶著慧娘一起去了畫苑,還給畫苑捐了一百個金幣呢。”
“你是要去捐一點錢?”盧八娘一面對鏡理妝一面問道。
“你不是已經給了?畫苑剛開的時候我也讓人送了些金幣。”這麼多年了,司馬十七郎依舊還是喜歡看王妃梳妝,他很自然地把一樣樣東西遞了過去,“只是我想捷兒一定會主動接我們過去看看,沒想到等了這麼多天他也沒回王府,可能是太忙了,看來只有我們自己去看看,否則回淮北後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京城呢。”
其實盧八娘也在等著捷兒邀請自己,但是司馬十七郎說得也不錯,既然捷兒忙忘了,他們就主動些好了。
清菏畫苑全部的圖紙盧八娘都曾看過,不過到了實地,盧八娘還是有了不同的感覺:那種與王府截然相反的清雅悠閒的情調將一座本來很普通的宅子顯得不同尋常起來,即使前來參觀的人非常多,也無損這種風格。
捷兒得知父王和母妃親自到了,趕緊迎了出來,很是吃驚地問:“你們怎麼來了?”
“傻兒子,我和你母妃能不過來看看嗎?”司馬十七郎笑著拍了拍二兒子的肩,“還不趕緊帶我和你母妃到處走走。”
不知怎麼,盧八娘覺得她在捷兒的眼睛裡面看到了一絲驚慌,還沒等她確定,一轉眼間他已經側過身去,急忙將自己和十七郎讓到了展廳,“其實沒什麼看的,清荷畫苑的展廳怎麼也比不了王府的收藏。”
大約感覺到盧八娘的目光一直注視著自己,捷兒又趕緊說:“母妃,我還沒來得及告訴你,你的畫送來那天,父王也讓人送來了金框和紗籠,將畫罩了起來。
然後盧八娘就看到罩著畫的金框紗籠了,紗輕薄而透,只給畫面添了一縷朦朧感,而圍住畫的金框很顯眼,上面的花紋用的是畫中花瓶的花紋,還鑲了幾塊寶石,顯然是特別定製的。多少有些俗氣——但是,盧八娘上前幾步隔了紗罩欣賞了司馬十七郎的金框與自己的畫作的組合,然後她竟然真心覺得還能接受,甚至還有點小滿足。
“其實我覺得有點畫蛇添足了,但父王很堅持……”捷兒說了一半的話,看到母妃臉上竟然有一種陶醉的神情,然後父王得意地看著母妃,似乎在表功,便下意識地將一句話補全,“很多人也說不錯的。”
“既然已經做好了,那就這樣吧。”盧八娘心情很愉悅,語氣倒還淡淡的,只是輕輕地斜了司馬十七郎一眼,然後隨意地沿著展廳看了下去。
展廳內有不少名作,一部分是捷兒的收藏,也有各處的捐贈,聽說孟白就送來了十幾幅,當然還有畫苑畫師的畫作,捷兒的畫作等等。
突然間盧八娘被一幅仕女圖吸引住了,這幅仕女圖人物生動,線條流暢,特別是衣袂飄飄,似有神仙之風,不由得停在畫前問:“這是孟家教畫先生的作品吧?”
捷兒的臉都白了,“母妃,你怎麼知道?”
司馬十七郎見捷兒神色大變,也不由得奇道:“孟家教畫的先生是怎麼回事?”
盧八娘剛剛就覺得捷兒有些不對,但是也只當自己看錯了,現在已經肯定這裡面有問題,但展廳
內外都有不少的人,她並不露出什麼,而是不以為然地說:“這有什麼奇怪的?我在孟府看過這位先生的畫,認出了她的筆法。再說旭兒也告訴過我,說教慧娘作畫的先生被捷兒請到了書苑。”
他是在陪著旭兒到孟府期間突然有了想辦畫苑的打算,據旭兒回想,當時還是他和慧娘最初提的建議,然後捷兒就一心鑽了進去,不再參加文人的集會,不再去古舊書肆淘書,甚至與人接觸都很少了,除了為畫苑的事。
而捷兒身邊的人更是一頭霧水,郡王一向是非常簡單的人,他每天看看書,作作畫,有時彈彈琴,與人交往也都是在大廳廣眾之下,吟詠詩詞而已。最近特別的當然是郡王突然把自己的愛好都放下了,專心建一座畫苑。當然也不能算是特別,因為在眾多愛好中郡王最喜歡的是畫。
聽了這些亂七八糟的,盧八娘揮手讓人退了下去,也許是自己多心了吧。捷兒有什麼事一一是會
對自己說的,他不過是做事喜歡完美而已?
捷兒的畫苑雖然離全部完工還差很多,但是還是不久後就正式開放了。畫苑以其園中一池非常出色的菏花之故命為清荷畫苑,蜇時請了六位畫師,有當世名家,也有默默無聞之輩,但他們的作品都是捷兒非常推崇的。
清菏畫苑從成立之初就成為本時代研討畫學最專業之處,做為第一家專門的畫苑,只教授作畫及相關的學問,一時間在京城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很多人慕名而來。
如潮的人流將捷兒完全淹沒了,盧八娘看到他眼睛已經出了黑眼圈,就幫他出主意說:“你一直這樣可不行,每天陪著來人看畫點評,就連畫師們也完全沒有靜下心來作畫的時間,已經失去了辦畫苑的意義了。”
“可是來的都是淮南名士,我們又不好托大不見,”捷兒道:“再者我也想為畫苑建立一些人脈關係,畢竟我過些日子就要離開。”
“建立人脈當然重要,不過你的辦法不全對,母妃幫你出個主意吧。”盧八娘笑著告訴他:“你可以找一間屋子做為展廳,將你收集的名畫和大家的得意之作放進去,每旬開放兩三日,由來人自由觀畫,再設立留言薄,寫下觀畫心得。另外,畫師們也可以輪流出面接待來訪之人。”
“這真是好主意。”捷兒一聽馬上站起身道:“我現在就去挑些畫作放到展廳。”他走之前又問:“母妃,你能不能給我們畫苑一幅作品呢?”
盧八娘喜歡畫畫,但知道的人並不多,而且幾乎沒有幾個人看到過她的畫作,因為她所有的作品幾乎都是畫完了後直接燒掉了。
對於盧八娘這一習慣,捷兒是最清楚的一個,他輕輕地搖著她的胳膊求道:“母妃,你的畫非常與眾不同,足夠自然稱得上當世名家,為什麼你從不將畫作示人呢?”
因為什麼呢?盧八娘微微笑了笑,大約是因為她不願意對人敞開心扉吧。不過那是過去的她,現在的她應該可以了,但是她又有別的擔心,“我的畫還差得多了,恐怕並不合適。”當年的她雖然學畫十餘年,但是只入了門,就再也沒有真正地提高。
“不,你的畫真的很好了,給我們畫苑畫一幅吧,母妃!”捷兒乾脆學著順兒纏著盧八娘不放手了,“快些答應我!”
“你幾歲了?”盧八娘樂不可支。
母子二人正鬧得開心,司馬十七郎邁步進來了,見狀也笑吟吟地問道:“捷兒要什麼呢?”
捷兒說了緣故,又向父王問道:“父王,母妃是不是應該送給畫苑一幅畫?”
司馬十七郎其實並不懂畫,但是他相信兒子,“捷兒已經說了你的畫很好,你就給他一幅嘛。”見盧八娘還有些猶豫之色,又勸道:“昔年衛夫人留《名姬貼》和《衛氏和南貼》,流芳百世。王妃有此才,何不為畫苑作一幅畫呢?”
丈夫和兒子都這樣鼓勵她,盧八娘的興致被調動起來,果然認真畫了一幅送給了捷兒。這幅畫並不大,畫面上也很簡單,陽光透過窗欞直照在擺放於高几上的一瓶插花上,五顏六色的花兒似乎剛剛從枝頭上採下,還帶著清晨的露珠,就那樣隨隨便便地插在瓶中,自然而清新。
這幅畫一直傳承了下去,畫中散發出的寧靜和幸福感迷住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很多人一寸寸地察看畫作模糊的背景,最後考據出當年淮北王妃是在自己的寢殿對著一瓶花畫下了這幅畫,當時她的心情就是這樣寧靜而幸福。
在所有介紹這幅畫作的文獻中,都認為淮北王妃是最幸福的女人,她出身高門,少年嫁到皇家,一生有丈夫和兒子的哈護,她自然應該就是寧靜而幸福的,所以才有這幅完全從內心流出的畫。
沒有人知道畫作的主人曾經歷過神秘的苦海,也沒有人知道畫作的主人也曾受過內心的煎熬,但
是知道這一切的盧八娘卻只是淡然一笑,幸福和寧靜正是從苦難中孕育出來的。
☆、第百二十三章寓意深刻傳世名畫池邊初見林下美人(二)
這一天司馬十七郎問王妃,“你今天有什麼事嗎?不如我們一起去畫苑看看吧。”
“你怎麼會對畫苑感興趣了?”盧八娘笑道。
“現在京城裡談的都是清菏畫苑的展廳,既然是捷兒建的,我們當然應該去看看,再者裡面還有你的畫,”司馬十七郎又告訴盧八娘,“聽說前兩天旭兒帶著慧娘一起去了畫苑,還給畫苑捐了一百個金幣呢。”
“你是要去捐一點錢?”盧八娘一面對鏡理妝一面問道。
“你不是已經給了?畫苑剛開的時候我也讓人送了些金幣。”這麼多年了,司馬十七郎依舊還是喜歡看王妃梳妝,他很自然地把一樣樣東西遞了過去,“只是我想捷兒一定會主動接我們過去看看,沒想到等了這麼多天他也沒回王府,可能是太忙了,看來只有我們自己去看看,否則回淮北後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京城呢。”
其實盧八娘也在等著捷兒邀請自己,但是司馬十七郎說得也不錯,既然捷兒忙忘了,他們就主動些好了。
清菏畫苑全部的圖紙盧八娘都曾看過,不過到了實地,盧八娘還是有了不同的感覺:那種與王府截然相反的清雅悠閒的情調將一座本來很普通的宅子顯得不同尋常起來,即使前來參觀的人非常多,也無損這種風格。
捷兒得知父王和母妃親自到了,趕緊迎了出來,很是吃驚地問:“你們怎麼來了?”
“傻兒子,我和你母妃能不過來看看嗎?”司馬十七郎笑著拍了拍二兒子的肩,“還不趕緊帶我和你母妃到處走走。”
不知怎麼,盧八娘覺得她在捷兒的眼睛裡面看到了一絲驚慌,還沒等她確定,一轉眼間他已經側過身去,急忙將自己和十七郎讓到了展廳,“其實沒什麼看的,清荷畫苑的展廳怎麼也比不了王府的收藏。”
大約感覺到盧八娘的目光一直注視著自己,捷兒又趕緊說:“母妃,我還沒來得及告訴你,你的畫送來那天,父王也讓人送來了金框和紗籠,將畫罩了起來。
然後盧八娘就看到罩著畫的金框紗籠了,紗輕薄而透,只給畫面添了一縷朦朧感,而圍住畫的金框很顯眼,上面的花紋用的是畫中花瓶的花紋,還鑲了幾塊寶石,顯然是特別定製的。多少有些俗氣——但是,盧八娘上前幾步隔了紗罩欣賞了司馬十七郎的金框與自己的畫作的組合,然後她竟然真心覺得還能接受,甚至還有點小滿足。
“其實我覺得有點畫蛇添足了,但父王很堅持……”捷兒說了一半的話,看到母妃臉上竟然有一種陶醉的神情,然後父王得意地看著母妃,似乎在表功,便下意識地將一句話補全,“很多人也說不錯的。”
“既然已經做好了,那就這樣吧。”盧八娘心情很愉悅,語氣倒還淡淡的,只是輕輕地斜了司馬十七郎一眼,然後隨意地沿著展廳看了下去。
展廳內有不少名作,一部分是捷兒的收藏,也有各處的捐贈,聽說孟白就送來了十幾幅,當然還有畫苑畫師的畫作,捷兒的畫作等等。
突然間盧八娘被一幅仕女圖吸引住了,這幅仕女圖人物生動,線條流暢,特別是衣袂飄飄,似有神仙之風,不由得停在畫前問:“這是孟家教畫先生的作品吧?”
捷兒的臉都白了,“母妃,你怎麼知道?”
司馬十七郎見捷兒神色大變,也不由得奇道:“孟家教畫的先生是怎麼回事?”
盧八娘剛剛就覺得捷兒有些不對,但是也只當自己看錯了,現在已經肯定這裡面有問題,但展廳
內外都有不少的人,她並不露出什麼,而是不以為然地說:“這有什麼奇怪的?我在孟府看過這位先生的畫,認出了她的筆法。再說旭兒也告訴過我,說教慧娘作畫的先生被捷兒請到了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