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蕭綽只是冷笑。

  楊浩睨她一眼,問道:「你……可曾聽過火宅的故事麼?」

  蕭綽微微露出詫色:「什麼火宅?」

  楊浩悠然道:「這是佛祖釋迦牟尼講給他的弟子聽的一個故事,故事裡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很大的國家,國都王城附近的村莊裡有一戶很富有的人家,人丁興旺,子女眾多,田園寬廣,房舍眾多。有一天,宅子起了大火,可是宅子裡的孩子們渾然不覺,還在後院裡玩耍。

  有個人跑去告訴他們著火了,可他們根本不相信,只顧四處奔跑玩耍。這個人不管怎麼說都沒有人相信他,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他告訴孩子們,村口有人帶來了很多奇異有趣的小動物,還有許多好玩的玩具,如果不趕快去看,那個人就要帶走了。

  孩子們聽了迫不及待地催他帶自己去,他們都跑出了莊園,整座莊院都燒成了灰燼,但是孩子們一個也沒有燒死。村口當然沒有什麼奇異的小動物,也沒有好玩的玩具,那個人騙了孩子們,但是孩子們的性命卻保住了。」

  蕭綽乜著他,冷冷地道:「什麼意思?」

  楊浩道:「我的意思是,手段不重要,結果才重要。你不要只看到我的手段好不好,總有一天,你會明白我的一番苦心。」

  蕭綽黛眉蹙起:「什麼苦心?」

  楊浩自顧自地道:「我只是一個凡人,凡人做不到眾生平等,對人總有親疏遠近之分,我沒有一個完美的法子讓所有人都絕對滿意,但我會很努力……,我要活,我也得讓人活……」

  蕭綽的耐性漸漸耗光了,眸中泛起危險的火星,恨聲道:「你到底在說什麼?」

  楊浩回眸一笑,寶相莊嚴:「我現在說了你也不會相信……,但是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的。」

  「嗯?」

  楊浩回過頭,面朝香案,垂眉斂目,迎著自南方徐徐拂來的春風,很出塵地道:「等你明白了我的苦心,我希望……你會重新接受……我送你的手飾……」

  「我只想……要、你、死!」

  蕭綽咬牙切齒,上前一步,似躬身祭天,鹿皮小靴的後跟兒,則狠狠跺在這個神棍的腳趾頭上,然後腳後跟輾呀……輾呀……,楊浩的面孔就隨著她小蠻腰的動作,扭曲……扭曲……

  兩國議和的重大歷史場面應該是莊嚴神聖、肅穆和諧的,這一幕當然不會載入史冊,兩國的起居舍人突然選擇性失明了,他們的筆下是這麼記述這段歷史的。

  維永和元年,歲次丙寅,三月初三,大宋國皇帝陛下與大遼國太后陛下於幽州城南寶光寺築高台,祭告天地,言語至誠,以為和盟,盟約有言:「大宋皇帝謹致誓書於大遼皇帝闕下:共遵成信,虔奉歡盟。燕雲十六州,山後九州,歸屬大遼國,山前七州,歸屬大宋國。女真與室韋,女真侍於宋,室韋奉於遼。

  自此,沿邊州軍,各守疆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或有盜賊逋逃,彼此無令停匿。至於隴畝稼穡,南北勿縱驚騷。所有兩朝城池,並可依舊存守,淘壕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創築城隍,開拔間道。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誓書之外,各無所求。必務協同,庶存悠久。

  自此保安黎獻,慎守封陲,質於天地神祗,告於宗廟社稷,子孫共守,傳之無窮,有渝此盟,不克享國。昭昭天監,當共殛之。遠具披陳,專俟報復,不宜,謹白。」

  第639章 大結局(上)

  大宋永和五年。

  楊浩當國,經過五年的發展,金陵重又恢復了往日興旺繁華的氣像,而且尤有過之。秦淮河兩岸,別墅河房,雕欄畫檻,綺窗珠簾,富麗堂皇。夜晚的時候,燈船來去,宛若火龍,船內絲竹歌吹,自聚寶門至通濟門水關,喧鬧達旦。

  大街上,織緞、綾裱、羅絹、縐紗、絲棉、絨線、頭巾、荷包、顏料與染坊,一家家店鋪比肩而立,往往是一個上端行業的興起就會帶動一條龍的行業興起,金陵百業興旺,生機勃勃。

  就拿眼前這家門臉極大的綢緞莊子來說,五年來三次擴張,仍然是供不應求,綢緞莊中那些昂貴華麗的絲綢大多都是外銷的,北朝需要、南邊的大理、交趾也需要,最大的客戶有兩個,一個在東,一個在西。

  西邊那個是河西鹽州的一個李姓大商人,這位李公子在金陵設點,長年收購,經過他手的絲綢、瓷品據說遠銷天竺、大食、大秦甚至更遙遠的西方國家,僅他一人每年的採購量就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

  另一個大客戶來自東面,飄洋過海遠來自東瀛。這位大客商姓薛,操著一口地道的汴梁口音,不過他的真實身份卻始終叫人摸不清,有人說他是一個極了得的江洋大盜,理由是有人曾經見過長江、秦淮等幾條河道上混口食的船幫老大,在他面前都畢恭畢敬像個孫子似的。

  又有人說他是日本國一個大領主的女婿,挾天皇以令諸侯,在那島國上勢力以大,並且壟斷了該國所有高級消費品的採購微銷售,理由是曾經有海商見過他在日本國威風八面的樣子。還有人說此人實際上是一位大宋皇室的內侍總管,理由是這廝沒蓄鬍子,而且有人見過他出入大宋皇城。

  眾說紛紜的,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麼身份,管他呢,這人雖不明來歷,可他的金銀卻不是假的,隨著大宋這幾年日漸興旺,市面上最短缺的不是物資,而是貨幣,雖有西域的、南洋的金銀不斷流入,還是不能滿足日益豐富的物質流通需要,而此人在大宋各地都有生意夥伴,交割貨物一概以成色極好的黃金白銀支付,那可是所有商家和地方官府最歡迎的客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