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頁
看著山下吳軍送來的幾十袋糧食,勾踐長長地嘆了口氣。那是荊林送來的,議和還沒有結果,荊林也不敢餓死了他,以免使吳國背上惡名,在諸侯間陷入被動。但是這個混蛋簡直就像一個帳房先生,把那糧食計算的精確無比,在山上已經出現餓死的人的時候,他開始送糧了,每天送的糧食都只夠熬碗粥,吊著越軍上下的一口氣,讓他們死不了就是了,當初放棄了打,現在這種情形,想打也打不起來了。
糧食送到,快要餓瘋了的越軍士兵搶上去,使盡吃奶之力從小木車上搬下糧食,便往那乾淨得像狗啃過的骨頭似的鍋灶里倒。站在一邊,看著那糧袋上越國府庫的標識,勾踐真是欲哭無淚。
炊煙裊裊升起,越國士兵們排著隊站在那一口口稀湯掛水的鍋灶前,眼巴巴地看著鍋灶上冒起的熱氣,嗅著那飯熟的香氣,不斷地吞咽著唾沫。
就在這時,皋如領著一隊士兵走上山來,皋如旁邊一個博帶高冠的大夫,佩劍掛玉,步履沉穩,他身後的兩排扈兵步伐矯健有力,遠遠看去便不是越國疲餓的士卒。
勾踐立刻起身,站在路口向山下望去。一會兒,那些人走到近前,皋如叫道:「大王,吳國使節……郁……郁平然大夫到了。」
勾踐連忙整整衣衫,故作恭馴地走過去,長長一揖道:「東海罪臣勾踐,見過上國使節。」
郁平然往中間一站,淡淡地瞟了他一眼,緩緩展開一副黃綾的帛書,高聲宣讀起來。四下的越軍士兵雖在飢餓之中,更在意的是那碗能填飽肚子的熱粥,可是吳國使節的到來,決定著他們是生是死,是否繼續過這生死兩難的日子,是以人人在意,都紛紛擁上前來聽講,便連將領們也顧不上呵斥他們遵守上下尊卑的禮節了,也如他們一般擠在人群之中。
「勾踐野心勃勃,寡人討伐公子光時,勾踐便引兵入吳,從中漁利。俟後,向寡人乞罪,念及吳越世代友邦,寡人釋其罪過。蛇門外,寡人親送勾踐還國,勾踐信誓旦旦,向天地鬼神盟誓,但得生還,永生不負,與吳永結友好,若違此誓天地同誅。
繼而,東夷生亂,寡人率兵親征。勾踐蠱惑君王,勾結楚國佞臣費無忌,違誓伐吳,攻我姑蘇,賊子野心,昭然若揭。如今勾踐兵敗,將罪責盡數推卸於其亡父允常,是為不孝;自毀誓言,是為不信;以臣伐君,是為不忠;以弱攻強,是為不智;反覆無常,是為不義。似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無恥之徒,何膽敢與寡人議和,何顏存活於世?
故勾踐乞降之議,寡人不准。勾踐離吳,曾於姑蘇蛇門外對天盟誓,若違永結友好之誓,天地共誅。寡人乃天之子,上承天意,代天行誅,以昭正義……」
勾踐未曾聽罷,便已臉色蒼白,渾身簌簌發抖。他悲憤地嘶聲叫道:「吳王……吳王怎可如此?勾踐誠心乞降,七千士卒苦候東陽山上,衣不蔽體,食不裹腹,如今……如今已戰力全無,吳王此舉,是趁人之危啊,還談什麼替天行道?」
郁平然並不理會兩旁越軍士卒的騷動,他將手中帛書徐徐捲起,對勾踐皮笑肉不笑地道:「我吳國大王行王道之師,豈會如你一般齷齪無恥?稍候,我吳人會運糧上山,所運糧草足敷你們山上人馬三日之用。三日之後,正午時分,我吳國大軍奉王詔攻山!告辭了!」
郁平然說罷把袍袖一拂轉身便走,勾踐伸出一隻手,指著他的背影,也不知想要說些甚麼,訥訥半晌,終於無力地垂了下來,四下將士臉上俱是一片灰敗,整個山頭死一般寂靜,唯有幾隻烏鴉在他們頭頂聒噪不已……
第291章 吳越合一
荊林站在會稽城門口,迎來了重兵拱衛下的少宰范蠡。
范蠡比郁平然晚到了一步,因為他領命之後,先去了一趟任家堡,此番前來,他身邊帶了一個不到三歲的小娃娃——勾踐之子姒鼫與。
會稽大牢內,牢門一開,裡邊關押的人便像受驚的兔子,使勁地往牆邊擠,似乎那樣外面的人便看不到他們,抓不著他們了似的。
這間牢房內,關押的都是越國王室成員。越國王室並不興旺,男丁一向單薄,大王允常一脈,更是只有勾踐一個獨子,這些王族成員,都是早幾代的王室公子後代,王室別支旁系成員,為了保障君權,他們只有封祿而無實權,早已遠離了朝政。幾代下來,這些不問政事的王室成員不過是些胸無大志的富家翁而已,如今被抓進牢中,不知幾時便會被砍頭,他們惶惶不可終日,整日想的只是自己若不是生在公室王族之家那該多好。
范蠡和荊林踱進陰森林的牢房,兩排侍衛衝進來,毫不客氣地把那幾個看起來毫無王室氣派的男人擒到面前。幾個男人老的老,小的小,年輕的也是一臉酒色過度的模樣,他們匍匐在兩位大人腳下,像被折斷了翅膀的鵪鶉。
「咳,諸位……」
范蠡剛一開口,那領頭的白鬍子老頭便身子一顫,叩頭如搗蒜地道:「大夫饒命,將軍饒命,我……我等雖是王族,卻一向不問政事,允常父子所為,實與我等無關啊。」
其他人立即隨之磕頭,范蠡不由語氣一窒。荊林指指腳下仆伏著還在磕頭的幾個人,苦笑著道:「少宰大人,允常父子也算是一代梟雄,本將軍也沒有想到……,似他們這般模樣,還需要少宰大人多費唇舌嗎?」
糧食送到,快要餓瘋了的越軍士兵搶上去,使盡吃奶之力從小木車上搬下糧食,便往那乾淨得像狗啃過的骨頭似的鍋灶里倒。站在一邊,看著那糧袋上越國府庫的標識,勾踐真是欲哭無淚。
炊煙裊裊升起,越國士兵們排著隊站在那一口口稀湯掛水的鍋灶前,眼巴巴地看著鍋灶上冒起的熱氣,嗅著那飯熟的香氣,不斷地吞咽著唾沫。
就在這時,皋如領著一隊士兵走上山來,皋如旁邊一個博帶高冠的大夫,佩劍掛玉,步履沉穩,他身後的兩排扈兵步伐矯健有力,遠遠看去便不是越國疲餓的士卒。
勾踐立刻起身,站在路口向山下望去。一會兒,那些人走到近前,皋如叫道:「大王,吳國使節……郁……郁平然大夫到了。」
勾踐連忙整整衣衫,故作恭馴地走過去,長長一揖道:「東海罪臣勾踐,見過上國使節。」
郁平然往中間一站,淡淡地瞟了他一眼,緩緩展開一副黃綾的帛書,高聲宣讀起來。四下的越軍士兵雖在飢餓之中,更在意的是那碗能填飽肚子的熱粥,可是吳國使節的到來,決定著他們是生是死,是否繼續過這生死兩難的日子,是以人人在意,都紛紛擁上前來聽講,便連將領們也顧不上呵斥他們遵守上下尊卑的禮節了,也如他們一般擠在人群之中。
「勾踐野心勃勃,寡人討伐公子光時,勾踐便引兵入吳,從中漁利。俟後,向寡人乞罪,念及吳越世代友邦,寡人釋其罪過。蛇門外,寡人親送勾踐還國,勾踐信誓旦旦,向天地鬼神盟誓,但得生還,永生不負,與吳永結友好,若違此誓天地同誅。
繼而,東夷生亂,寡人率兵親征。勾踐蠱惑君王,勾結楚國佞臣費無忌,違誓伐吳,攻我姑蘇,賊子野心,昭然若揭。如今勾踐兵敗,將罪責盡數推卸於其亡父允常,是為不孝;自毀誓言,是為不信;以臣伐君,是為不忠;以弱攻強,是為不智;反覆無常,是為不義。似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無恥之徒,何膽敢與寡人議和,何顏存活於世?
故勾踐乞降之議,寡人不准。勾踐離吳,曾於姑蘇蛇門外對天盟誓,若違永結友好之誓,天地共誅。寡人乃天之子,上承天意,代天行誅,以昭正義……」
勾踐未曾聽罷,便已臉色蒼白,渾身簌簌發抖。他悲憤地嘶聲叫道:「吳王……吳王怎可如此?勾踐誠心乞降,七千士卒苦候東陽山上,衣不蔽體,食不裹腹,如今……如今已戰力全無,吳王此舉,是趁人之危啊,還談什麼替天行道?」
郁平然並不理會兩旁越軍士卒的騷動,他將手中帛書徐徐捲起,對勾踐皮笑肉不笑地道:「我吳國大王行王道之師,豈會如你一般齷齪無恥?稍候,我吳人會運糧上山,所運糧草足敷你們山上人馬三日之用。三日之後,正午時分,我吳國大軍奉王詔攻山!告辭了!」
郁平然說罷把袍袖一拂轉身便走,勾踐伸出一隻手,指著他的背影,也不知想要說些甚麼,訥訥半晌,終於無力地垂了下來,四下將士臉上俱是一片灰敗,整個山頭死一般寂靜,唯有幾隻烏鴉在他們頭頂聒噪不已……
第291章 吳越合一
荊林站在會稽城門口,迎來了重兵拱衛下的少宰范蠡。
范蠡比郁平然晚到了一步,因為他領命之後,先去了一趟任家堡,此番前來,他身邊帶了一個不到三歲的小娃娃——勾踐之子姒鼫與。
會稽大牢內,牢門一開,裡邊關押的人便像受驚的兔子,使勁地往牆邊擠,似乎那樣外面的人便看不到他們,抓不著他們了似的。
這間牢房內,關押的都是越國王室成員。越國王室並不興旺,男丁一向單薄,大王允常一脈,更是只有勾踐一個獨子,這些王族成員,都是早幾代的王室公子後代,王室別支旁系成員,為了保障君權,他們只有封祿而無實權,早已遠離了朝政。幾代下來,這些不問政事的王室成員不過是些胸無大志的富家翁而已,如今被抓進牢中,不知幾時便會被砍頭,他們惶惶不可終日,整日想的只是自己若不是生在公室王族之家那該多好。
范蠡和荊林踱進陰森林的牢房,兩排侍衛衝進來,毫不客氣地把那幾個看起來毫無王室氣派的男人擒到面前。幾個男人老的老,小的小,年輕的也是一臉酒色過度的模樣,他們匍匐在兩位大人腳下,像被折斷了翅膀的鵪鶉。
「咳,諸位……」
范蠡剛一開口,那領頭的白鬍子老頭便身子一顫,叩頭如搗蒜地道:「大夫饒命,將軍饒命,我……我等雖是王族,卻一向不問政事,允常父子所為,實與我等無關啊。」
其他人立即隨之磕頭,范蠡不由語氣一窒。荊林指指腳下仆伏著還在磕頭的幾個人,苦笑著道:「少宰大人,允常父子也算是一代梟雄,本將軍也沒有想到……,似他們這般模樣,還需要少宰大人多費唇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