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頁
這些老傢伙們能量卻不小,整日介在郢都城串聯舊部惹事生非,換著班兒的跑上門去找費無忌談心,弄得費無忌不勝其煩,最近迫於無奈已搬出郢都城,打著避暑的旗號搬到渚宮釣魚閣去住了。
這些老資格的權貴們豈肯善罷甘休,費無忌一走了之,他們便去找太后和楚王哭訴,時不時還在酒肆勾欄人眾較多的地方痛罵費無忌一番。這些人資歷、威望都不小,費無忌也輕易動他們不得,費無忌如今正為此事煩惱呢。
如果真能伐吳成功,那麼他便帶這件煩惱事也解決了。一旦伐吳得勝,他為楚國報了闔閭攻陷郢都的一箭之仇,聲望之高必然傾蓋天下,到那時這些老臣們在他面前便沒有資歷可言了。再者一旦伐吳成功,隨同自己伐吳的這些大夫們個個都有大功在身,到那時他們身居高位便名正言順,那些失勢老臣還沒臉再來討官討權麼。
一念及此,費無忌忙讓曳庸先回越國與越王允常聯絡,敲定共盟伐吳的細節,一面派出心腹之人快馬趕赴宋國去探他們口風,如果宋國果真與吳國起了爭執,便聯絡宋人,設調虎離山計共謀吳國。
費無忌一副如意算盤打得劈嚦啪啦直響,嬴蟬兒建國之事也已緊鑼密鼓地提上了日程。慶忌與衛夫人南子聯絡,通過南子與宋國國君取得聯繫,授意宋國與他配合,雙方邊軍故意製造摩擦,然後趁著風聲四起造成兩國大戰一觸即發的假象不斷向吳宋邊境增兵。
衛宋兩國得吳國之助,說服秦國出兵,他們最強大的威脅晉國即將分崩離析,投桃報李之下,對吳國要他們配合演戲的這麼一點小小要求自無不允。
慶忌此舉的真實目的卻在東夷和楚越。這是一石二鳥之計,增兵彭城,便與東夷近在咫尺,萬一嬴蟬兒登基受阻,那便出動大軍武力鎮壓。如果東夷順利到手,那便「擴大與宋國之間的邊境戰爭」,引誘楚越兩國出兵攻擊他的吳國大本營。
五月初一,還有四天便是毒月惡日,五月端午,傳說中邪佞當道,五毒並出的日子了。慶忌登上高樓,眺望西北,想起秦國出兵、六卿分晉的壯舉,不禁心潮澎湃。只可惜這個時代,沒有戰地記者,也沒有聲訊傳輸,等到那邊發生的大事詳詳細細傳到他的耳中來,最快也得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慶忌自做吳王之後,大多數時間都困在宮中,不是與群臣商議國家大事,便是後宮與諸位美人享受閨房之樂。這樣的日子聽起來固然美好,可是大魚大肉天天吃也有膩的時候,過了近一年的安穩日子,他現在倒有些懷念親自帶兵戰場廝殺的歲月了。
可是他深知如今身份已不容他親登戰場,那顆心蠢蠢欲動了半晌,終於想到了一個可以合理出宮的理由:巡狩邗邑。
一國之君出巡自己的領土,天經地義,這總沒人干預了吧?邗邑是原來吳國與江北勢力接壤的最前沿,是吳國重要的邊防重鎮。大王巡視軍事重鎮,理由說的過去,再加上現在與宋國戰雲密布,大王不能親臨前線,那麼親臨北方軍事重鎮,看在周邊諸國眼中,也是鼓舞軍心士氣的舉動。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凸顯吳國對彭城的重視和志在必得,這樣下一步吳國「傾巢而出,北上同宋國決戰」,才不顯得突兀,以勾踐、費無忌等人之奸詐,才不會察覺其中有疑。
此外,一旦東夷建國成功,國家新立,嬴蟬兒不可能馬上便離開東夷赴吳國見他,那麼他便可以就近在邗邑與東夷女王會唔,以兩國君主的身份,議定兩國盟約,確立主從關係。
慶忌興沖沖地把他的理由對孫武、掩余等人說了,他們果然沒有再找什麼理由阻止慶忌的行程。最後朝臣們商定,調上將軍荊林自武原駐地趕到姑蘇駐防,由相國孫武主持朝政,因他尚無子嗣,由王后和三位王妃共同秉國。
車駕在宮門外等候,五十輛戰車,三千甲兵將慶忌的王車圍得風雨不透,只能遠遠看到王車頂上的黃羅傘蓋。前後還各有兩千精兵,出兵時將與慶忌的中軍隔著三里之遙前後策應。
慶忌坐在四面敞開夏日乘坐的王車上,手指輕輕叩擊著車轅「篤篤」直響。天氣太悶了些,江南水氣重,天一熱氣來好象蒸籠一般,慶忌在有冰雪降溫的宮室里待慣了,忽然跑到炎炎烈日下竟有些不習慣了。
他看看筆直地站在烈日下的吳國士兵們,汗水沿著他們的額頭涔涔而下,身上的輕便皮甲被陽光曬得滾燙,但是他們紋風不動,保持這樣的姿勢已經站立了許久。
「唉!我當初也吃過這樣的苦頭啊,如今才過了大半年的安逸日子,坐在傘蓋下面還覺得辛苦,這真是有儉入奢移,由奢入簡難啊。」
慶忌感慨著,扭頭看看宮門方向,不禁略略皺眉。小蠻那個丫頭在搞什麼鬼,寡人這就要率軍出狩,巡視邊疆去了,她卻還要自己等著。
方才王后季嬴率後宮嬪妃在鸞鳳宮前為大王餞行。慶忌與季嬴還是沒有私下見過面,更沒有說過一句體己話,現在兩個人真有點像小孩子鬥氣,慶忌看到季嬴時再也不是感覺厭煩,而是感覺十分有趣了。
他相信季嬴現在對他也不再幽怨憎恨,同樣在盼著他能回心轉意,兩個人偶爾看對方一眼,從彼此的眼神讀出的都是特別的味道。他們本來是素不相識的一對男女,可是因為鬥氣,反而莫名其妙地有些熟悉感來。
這些老資格的權貴們豈肯善罷甘休,費無忌一走了之,他們便去找太后和楚王哭訴,時不時還在酒肆勾欄人眾較多的地方痛罵費無忌一番。這些人資歷、威望都不小,費無忌也輕易動他們不得,費無忌如今正為此事煩惱呢。
如果真能伐吳成功,那麼他便帶這件煩惱事也解決了。一旦伐吳得勝,他為楚國報了闔閭攻陷郢都的一箭之仇,聲望之高必然傾蓋天下,到那時這些老臣們在他面前便沒有資歷可言了。再者一旦伐吳成功,隨同自己伐吳的這些大夫們個個都有大功在身,到那時他們身居高位便名正言順,那些失勢老臣還沒臉再來討官討權麼。
一念及此,費無忌忙讓曳庸先回越國與越王允常聯絡,敲定共盟伐吳的細節,一面派出心腹之人快馬趕赴宋國去探他們口風,如果宋國果真與吳國起了爭執,便聯絡宋人,設調虎離山計共謀吳國。
費無忌一副如意算盤打得劈嚦啪啦直響,嬴蟬兒建國之事也已緊鑼密鼓地提上了日程。慶忌與衛夫人南子聯絡,通過南子與宋國國君取得聯繫,授意宋國與他配合,雙方邊軍故意製造摩擦,然後趁著風聲四起造成兩國大戰一觸即發的假象不斷向吳宋邊境增兵。
衛宋兩國得吳國之助,說服秦國出兵,他們最強大的威脅晉國即將分崩離析,投桃報李之下,對吳國要他們配合演戲的這麼一點小小要求自無不允。
慶忌此舉的真實目的卻在東夷和楚越。這是一石二鳥之計,增兵彭城,便與東夷近在咫尺,萬一嬴蟬兒登基受阻,那便出動大軍武力鎮壓。如果東夷順利到手,那便「擴大與宋國之間的邊境戰爭」,引誘楚越兩國出兵攻擊他的吳國大本營。
五月初一,還有四天便是毒月惡日,五月端午,傳說中邪佞當道,五毒並出的日子了。慶忌登上高樓,眺望西北,想起秦國出兵、六卿分晉的壯舉,不禁心潮澎湃。只可惜這個時代,沒有戰地記者,也沒有聲訊傳輸,等到那邊發生的大事詳詳細細傳到他的耳中來,最快也得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慶忌自做吳王之後,大多數時間都困在宮中,不是與群臣商議國家大事,便是後宮與諸位美人享受閨房之樂。這樣的日子聽起來固然美好,可是大魚大肉天天吃也有膩的時候,過了近一年的安穩日子,他現在倒有些懷念親自帶兵戰場廝殺的歲月了。
可是他深知如今身份已不容他親登戰場,那顆心蠢蠢欲動了半晌,終於想到了一個可以合理出宮的理由:巡狩邗邑。
一國之君出巡自己的領土,天經地義,這總沒人干預了吧?邗邑是原來吳國與江北勢力接壤的最前沿,是吳國重要的邊防重鎮。大王巡視軍事重鎮,理由說的過去,再加上現在與宋國戰雲密布,大王不能親臨前線,那麼親臨北方軍事重鎮,看在周邊諸國眼中,也是鼓舞軍心士氣的舉動。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凸顯吳國對彭城的重視和志在必得,這樣下一步吳國「傾巢而出,北上同宋國決戰」,才不顯得突兀,以勾踐、費無忌等人之奸詐,才不會察覺其中有疑。
此外,一旦東夷建國成功,國家新立,嬴蟬兒不可能馬上便離開東夷赴吳國見他,那麼他便可以就近在邗邑與東夷女王會唔,以兩國君主的身份,議定兩國盟約,確立主從關係。
慶忌興沖沖地把他的理由對孫武、掩余等人說了,他們果然沒有再找什麼理由阻止慶忌的行程。最後朝臣們商定,調上將軍荊林自武原駐地趕到姑蘇駐防,由相國孫武主持朝政,因他尚無子嗣,由王后和三位王妃共同秉國。
車駕在宮門外等候,五十輛戰車,三千甲兵將慶忌的王車圍得風雨不透,只能遠遠看到王車頂上的黃羅傘蓋。前後還各有兩千精兵,出兵時將與慶忌的中軍隔著三里之遙前後策應。
慶忌坐在四面敞開夏日乘坐的王車上,手指輕輕叩擊著車轅「篤篤」直響。天氣太悶了些,江南水氣重,天一熱氣來好象蒸籠一般,慶忌在有冰雪降溫的宮室里待慣了,忽然跑到炎炎烈日下竟有些不習慣了。
他看看筆直地站在烈日下的吳國士兵們,汗水沿著他們的額頭涔涔而下,身上的輕便皮甲被陽光曬得滾燙,但是他們紋風不動,保持這樣的姿勢已經站立了許久。
「唉!我當初也吃過這樣的苦頭啊,如今才過了大半年的安逸日子,坐在傘蓋下面還覺得辛苦,這真是有儉入奢移,由奢入簡難啊。」
慶忌感慨著,扭頭看看宮門方向,不禁略略皺眉。小蠻那個丫頭在搞什麼鬼,寡人這就要率軍出狩,巡視邊疆去了,她卻還要自己等著。
方才王后季嬴率後宮嬪妃在鸞鳳宮前為大王餞行。慶忌與季嬴還是沒有私下見過面,更沒有說過一句體己話,現在兩個人真有點像小孩子鬥氣,慶忌看到季嬴時再也不是感覺厭煩,而是感覺十分有趣了。
他相信季嬴現在對他也不再幽怨憎恨,同樣在盼著他能回心轉意,兩個人偶爾看對方一眼,從彼此的眼神讀出的都是特別的味道。他們本來是素不相識的一對男女,可是因為鬥氣,反而莫名其妙地有些熟悉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