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長治帝也曾派使者前往西南交涉,卻連段歸鴻的面都沒見到。一來二去,西南的態度不言自明。西平郡王竟是翻臉不認人,打算與朝廷對抗到底。
金甌缺了這麼一角,這事落在被南北一統催生了虛榮心的長治帝眼裡,便成了一根卡在喉嚨里的魚刺。
春末夏初,京城連下幾場大雨,傅深老毛病又犯了,告假在家休養。嚴宵寒有樣學樣,非說自己在荊楚落下的舊疾也犯了,也跟著告假。
傅深當然知道他那所謂的“舊疾”不是什么正經毛病,然而兩人前前後後奔波了快兩年,如今好不容易安定下來,正該把那些虧欠的溫存纏綿都補回來。這麼一想,也就隨他去了。
六月里的某一天,兩人午睡方醒,正就著冰盆的涼意,膩歪在羅漢榻上閒聊分果子吃,管家輕手輕腳地進門,隔著屏風,站在外間稟報導:“老爺,宮裡來人了,陛下宣靖國公覲見。”
嚴宵寒的臉頓時拉了下來:“大熱的天,中暑了怎麼辦?不去。”
“你當誰都跟你似的,是個嬌氣鬼。”傅深摘了個葡萄堵住他的嘴,翻身下床穿鞋:“別哼哼了,走了。”
嚴宵寒就是喊的歡,也不能抱著腰不讓他走,鬱悶地咬開一嘴冰涼的葡萄汁。
誰知下一刻,那說著要走的人突然俯身壓下來,舌尖迅速在他唇瓣上勾了一圈,輕佻又風流偷了個香,含笑道:“真甜。”
嚴宵寒:“你……”
傅深眉梢一揚,不無調侃地道:“大爺,買路財已經交了,這回能放我走了嗎?”
作者有話要說: *前半句來自王夫之,後半句來自黃宗羲
第72章 奏對
京城的舊宮殿已有數百年歷史, 雖幾經修繕, 大體上卻沒怎麼變過。老房子天然自帶一種幽靜,深宮之中, 哪怕外頭是三伏酷暑, 殿內也十分清淨幽涼。
只是眼下這份幽涼仿佛滲進了骨頭縫裡, 配上長治帝山雨欲來的臉,讓傅深的老寒腿都開始隱隱作痛起來。
“陛下, 北方初定, 百姓亟待休養生息,朝廷新政才剛開始實行, 恕臣直言, 此時不是動兵的好時機。西南問題可以先放一段時間, 待朝廷恢復元氣,再議不遲。”
長治帝冷哼一聲,臉色陰沉,明顯沒聽進去。
傅深對現在這個場面毫無心理準備, 他知道長治帝往西南派過使者, 卻不知道段歸鴻已把皇上氣成了這樣——他頂著灼熱日光進門, 長治帝迎劈頭蓋臉就是一句“西平郡王不日必反。傅卿,這杆舉兵討逆的大旗,朕還要交給你。”
傅深細問之下才弄清楚。依照舊制,五六月應是各屬國進貢的日子。前幾年朝廷忙於打仗,沒空管這些事,今年正統恢復, 正旦時好幾個外國使節前來朝賀,前些天有些朝貢也已陸續抵京。這本來是件值得高興的事,然而長治帝最近牽掛著西南,特地仔細看了禮部呈上來的禮單。
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發現與西南接壤的三個屬國安南、真臘、林邑,竟像約好了似的,正旦時沒來,朝貢也沒來!
長治帝十分堵心,命禮部官員去查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誰知還沒等禮部特使出發,三國使者帶著國書姍姍來遲。
國書寫的華麗堂皇,然而中心思想只有一個:三國要與大周解除宗屬關係,平起平坐,此後不再向大周稱臣納貢。
這三刀正正插在長治帝的痛處,他本來就為西平郡王的事不痛快,這時候三國忽然來了這麼一出,說不是段歸鴻攛掇的,誰信?
傅深從前沒覺得長治帝是個固執己見的人,也許是嚴宵寒給他的錯覺,因此他仍寄希望於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陛下容稟。安南等國忽有此舉,的確匪夷所思,但未必一定與西南有關,朝廷已有數年未與他國交通往來,其中或許另有隱情也未可知。倘若不經查實,貿然動兵,有失我朝仁義風範。還望陛下三思後行。”
“傅卿,”長治帝忽然開口,涼涼地道,“你覺得,朕對西平郡王,還不夠寬容忍讓麼?”
傅深:“臣不敢。”
“節度使們要兵權,要自保,要入殿,朕都答應了,”長治帝道,“西南若回歸中原,也是一樣的待遇,他為什麼不肯?”
傅深偷偷看了一眼面沉似水的長治帝,在心裡默默嘆氣,預感到接下來又是一場狂風暴雨。
段歸鴻對大周皇室雖稱不上恨之入骨,但估計他有生之年,想必是不會再對姓孫的俯首稱臣了。只是傅深知曉背後隱情,其他人卻不知情。從現在兩方僵持的狀況來看,的確像是西平郡王不願再受天子轄制,準備自立為王,一反了之。
“段歸鴻在西南經營多年,號稱‘西南王’,中原大亂,他卻在西南安安穩穩地當他的土皇帝,這些朕都能容忍,”長治帝說著說著,終於動了真火,拍案道:“朕三番兩次地派使者前往西南,給足了他臉面,可他呢?他把朕的顏面放在腳底下踩!”
傅深無話可說,只好道:“陛下息怒。”
長治帝冷笑道:“朕算是看出來了,段歸鴻根本看不上朝廷這點小恩小惠,他早就有反心。據守西南,養精蓄銳,再與三國結盟,到時候就可以自立為王,稱霸一方,與朝廷平起平坐。”
“養虎為患,”他低聲喃喃自語,“真是養虎為患哪。”
“陛下,”傅深默然片刻,終於還是開口勸道,“西平郡王……”
“傅卿不必再說了,”長治帝陰沉道,“朕知道他曾是先代穎國公麾下,是你北燕軍的舊部,傅卿回去好好想想,別為了一個亂臣賊子,傷了北燕軍的忠義。”
傅深臉色霎時一僵,隨後立刻恢復面無表情,躬身道:“謹遵陛下教誨,微臣告退。”
外面的日光鋪天蓋地,傅深帶著滿心寒意走出來,被熱浪一撲,太陽穴頓時針扎似地疼起來。宮牆紅的晃眼,沒走幾步,迎面又遇見了一個比宮牆還扎眼的紅袍官員,兩人視線相交,雙雙一怔。
正是雖然沒有正面交鋒過,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與傅深積怨頗深的吏部尚書,薛升薛大人。
薛升其實年紀不算太大,也不怎麼顯老,只是被丰神俊朗的傅將軍一襯,有點說不出的憔悴。兩人相顧無言,徒留尷尬,最後薛升朝他拱了拱手,傅深頷首回禮,兩人冷淡地擦肩而過。
出了宮門,家裡來接的馬車正在外面等候。傅深還沒走近,一旁樹下乘涼的小廝忽然跑到他跟前,利索地行禮道:“國公爺好。”
那頭車夫見他被攔住,跳下車打算過來,被傅深一個手勢遠遠止住。他低頭問那小廝:“有什麼事?”
“我家老爺命小的在這裡等您,請國公爺傍晚到景和樓小酌。”小廝恭敬地用雙手呈上名帖:“這是我家老爺的名帖,說您一看便知。”
傅深打眼一看那“匡山書院”四字,立刻明白了,不動聲色地將名帖收進袖中,點頭允道:“知道了。回去轉告你家老爺,既蒙盛情相邀,那就卻之不恭了。”
金甌缺了這麼一角,這事落在被南北一統催生了虛榮心的長治帝眼裡,便成了一根卡在喉嚨里的魚刺。
春末夏初,京城連下幾場大雨,傅深老毛病又犯了,告假在家休養。嚴宵寒有樣學樣,非說自己在荊楚落下的舊疾也犯了,也跟著告假。
傅深當然知道他那所謂的“舊疾”不是什么正經毛病,然而兩人前前後後奔波了快兩年,如今好不容易安定下來,正該把那些虧欠的溫存纏綿都補回來。這麼一想,也就隨他去了。
六月里的某一天,兩人午睡方醒,正就著冰盆的涼意,膩歪在羅漢榻上閒聊分果子吃,管家輕手輕腳地進門,隔著屏風,站在外間稟報導:“老爺,宮裡來人了,陛下宣靖國公覲見。”
嚴宵寒的臉頓時拉了下來:“大熱的天,中暑了怎麼辦?不去。”
“你當誰都跟你似的,是個嬌氣鬼。”傅深摘了個葡萄堵住他的嘴,翻身下床穿鞋:“別哼哼了,走了。”
嚴宵寒就是喊的歡,也不能抱著腰不讓他走,鬱悶地咬開一嘴冰涼的葡萄汁。
誰知下一刻,那說著要走的人突然俯身壓下來,舌尖迅速在他唇瓣上勾了一圈,輕佻又風流偷了個香,含笑道:“真甜。”
嚴宵寒:“你……”
傅深眉梢一揚,不無調侃地道:“大爺,買路財已經交了,這回能放我走了嗎?”
作者有話要說: *前半句來自王夫之,後半句來自黃宗羲
第72章 奏對
京城的舊宮殿已有數百年歷史, 雖幾經修繕, 大體上卻沒怎麼變過。老房子天然自帶一種幽靜,深宮之中, 哪怕外頭是三伏酷暑, 殿內也十分清淨幽涼。
只是眼下這份幽涼仿佛滲進了骨頭縫裡, 配上長治帝山雨欲來的臉,讓傅深的老寒腿都開始隱隱作痛起來。
“陛下, 北方初定, 百姓亟待休養生息,朝廷新政才剛開始實行, 恕臣直言, 此時不是動兵的好時機。西南問題可以先放一段時間, 待朝廷恢復元氣,再議不遲。”
長治帝冷哼一聲,臉色陰沉,明顯沒聽進去。
傅深對現在這個場面毫無心理準備, 他知道長治帝往西南派過使者, 卻不知道段歸鴻已把皇上氣成了這樣——他頂著灼熱日光進門, 長治帝迎劈頭蓋臉就是一句“西平郡王不日必反。傅卿,這杆舉兵討逆的大旗,朕還要交給你。”
傅深細問之下才弄清楚。依照舊制,五六月應是各屬國進貢的日子。前幾年朝廷忙於打仗,沒空管這些事,今年正統恢復, 正旦時好幾個外國使節前來朝賀,前些天有些朝貢也已陸續抵京。這本來是件值得高興的事,然而長治帝最近牽掛著西南,特地仔細看了禮部呈上來的禮單。
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發現與西南接壤的三個屬國安南、真臘、林邑,竟像約好了似的,正旦時沒來,朝貢也沒來!
長治帝十分堵心,命禮部官員去查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誰知還沒等禮部特使出發,三國使者帶著國書姍姍來遲。
國書寫的華麗堂皇,然而中心思想只有一個:三國要與大周解除宗屬關係,平起平坐,此後不再向大周稱臣納貢。
這三刀正正插在長治帝的痛處,他本來就為西平郡王的事不痛快,這時候三國忽然來了這麼一出,說不是段歸鴻攛掇的,誰信?
傅深從前沒覺得長治帝是個固執己見的人,也許是嚴宵寒給他的錯覺,因此他仍寄希望於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陛下容稟。安南等國忽有此舉,的確匪夷所思,但未必一定與西南有關,朝廷已有數年未與他國交通往來,其中或許另有隱情也未可知。倘若不經查實,貿然動兵,有失我朝仁義風範。還望陛下三思後行。”
“傅卿,”長治帝忽然開口,涼涼地道,“你覺得,朕對西平郡王,還不夠寬容忍讓麼?”
傅深:“臣不敢。”
“節度使們要兵權,要自保,要入殿,朕都答應了,”長治帝道,“西南若回歸中原,也是一樣的待遇,他為什麼不肯?”
傅深偷偷看了一眼面沉似水的長治帝,在心裡默默嘆氣,預感到接下來又是一場狂風暴雨。
段歸鴻對大周皇室雖稱不上恨之入骨,但估計他有生之年,想必是不會再對姓孫的俯首稱臣了。只是傅深知曉背後隱情,其他人卻不知情。從現在兩方僵持的狀況來看,的確像是西平郡王不願再受天子轄制,準備自立為王,一反了之。
“段歸鴻在西南經營多年,號稱‘西南王’,中原大亂,他卻在西南安安穩穩地當他的土皇帝,這些朕都能容忍,”長治帝說著說著,終於動了真火,拍案道:“朕三番兩次地派使者前往西南,給足了他臉面,可他呢?他把朕的顏面放在腳底下踩!”
傅深無話可說,只好道:“陛下息怒。”
長治帝冷笑道:“朕算是看出來了,段歸鴻根本看不上朝廷這點小恩小惠,他早就有反心。據守西南,養精蓄銳,再與三國結盟,到時候就可以自立為王,稱霸一方,與朝廷平起平坐。”
“養虎為患,”他低聲喃喃自語,“真是養虎為患哪。”
“陛下,”傅深默然片刻,終於還是開口勸道,“西平郡王……”
“傅卿不必再說了,”長治帝陰沉道,“朕知道他曾是先代穎國公麾下,是你北燕軍的舊部,傅卿回去好好想想,別為了一個亂臣賊子,傷了北燕軍的忠義。”
傅深臉色霎時一僵,隨後立刻恢復面無表情,躬身道:“謹遵陛下教誨,微臣告退。”
外面的日光鋪天蓋地,傅深帶著滿心寒意走出來,被熱浪一撲,太陽穴頓時針扎似地疼起來。宮牆紅的晃眼,沒走幾步,迎面又遇見了一個比宮牆還扎眼的紅袍官員,兩人視線相交,雙雙一怔。
正是雖然沒有正面交鋒過,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與傅深積怨頗深的吏部尚書,薛升薛大人。
薛升其實年紀不算太大,也不怎麼顯老,只是被丰神俊朗的傅將軍一襯,有點說不出的憔悴。兩人相顧無言,徒留尷尬,最後薛升朝他拱了拱手,傅深頷首回禮,兩人冷淡地擦肩而過。
出了宮門,家裡來接的馬車正在外面等候。傅深還沒走近,一旁樹下乘涼的小廝忽然跑到他跟前,利索地行禮道:“國公爺好。”
那頭車夫見他被攔住,跳下車打算過來,被傅深一個手勢遠遠止住。他低頭問那小廝:“有什麼事?”
“我家老爺命小的在這裡等您,請國公爺傍晚到景和樓小酌。”小廝恭敬地用雙手呈上名帖:“這是我家老爺的名帖,說您一看便知。”
傅深打眼一看那“匡山書院”四字,立刻明白了,不動聲色地將名帖收進袖中,點頭允道:“知道了。回去轉告你家老爺,既蒙盛情相邀,那就卻之不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