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一串怎麼都不大可能用於計算財產的數字。
“怎麼?怕被我看到?怕被我知道你的商業秘密?”
中行還是笑著問我。
我是怕被你看到。
但不是因為什麼商業秘密。
站在那裡鬥爭了好半天。
最後覺得遮遮掩掩的才是犯傻。
不給中行看的話,他也大概猜的到的。
說不定比實際的還要少呢。
“沒有啦…”,我說:“我把它們單獨拿出來。因為比較重要呀。”
中行伸出手,把報表接過去,靠在椅子上翻著。
我發著呆,看著他的手指。
如果用我的銀行來交換暗戀成真的機會,我願不願意?
我站在那裡,當真為這個問題煩惱著。
最後覺得,大概,還是不願意的吧。
沒有中行,像現在,日子還是可以繼續過下去。
但是,如果沒有了銀行,我就真的不知道怎麼辦好了。
只是戀情的話,是沒法支撐我的。
而且,要是剛才選擇了“是”的話,我就沒臉回去見光大了。
中行翻著那些報表,很驚訝地說:“十二年前初創的時候,資產規模只有86億元。現在居然有14100億?”
嗯,看來我把報表給中行看是對的。
果然一直都被低估了呢。
中行又接著說:“可惜你有自己的生意。不然過來我這邊,多好。”
轟的一下,剛才那個問題又回來了:願意還是不願意呢?
我告訴自己,這只是個玩笑罷了。
可是,正常情況下,保薦人會對被保薦人說這樣的話嗎?
中行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民生”,中行又說:“你自己內部的那些個事情,處理得怎麼樣了?”
“嗯?”
“你的治理結構不是有些…”,中行停下來,想了半天,最後終於琢磨到了一個比較委婉的詞:“複雜。”
竟然連中行都知道!
其實是比複雜還要複雜。
說白了,就是烏煙瘴氣。
關聯貸款、股東博弈、高層內鬥、產權糾紛,時隱時現,盤根錯節。
有人說,不進民生就不知道民生的水到底有多深。
民生一直存在重要股東及其關聯方的關聯貸款問題。2003年和2004年,銀監會曾經嚴厲要求我進行整改。我當時十分委屈地處理這些貸款。幹嘛那麼凶?重要股東入股,不就是為了把我當做提款機?
利益和權力的鬥爭也十分慘烈。
我的創始股東的數量多達59個,董事就有19個,還有8個監事。
這一點都不好。
每次該做出決策的時候,大家都七言八語,互不服氣。經常吵到天黑。我每次都很困。
所以,當2000年,A股上市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時候,我來了一次在國內銀行業絕無僅有、空前規模的股權大挪移。在這場密集如雨的股權轉讓運動里,一共有28起轉讓和拍賣,涉及6.36億股,占民生銀行總股份的46.1%。
有人說,我在那一年進行了一次“改朝換代”。
當時,手段亦是用了不少。
最重要的一種就是“乘人之危”,有些股東資金鍊出了問題,向我借的貸款還不上了。或者老闆去世啦入獄啦等等,為了救急,被迫轉讓。其中有很多都沒有走法律程序,直接把股票搶走再說。
當年,我還弄了一個說法,叫“清理法律上有瑕疵的股權”,為上市作準備。
由於不合法而凍結的那些股權,我也想辦法讓他們全部都活蹦亂跳。
從這開始,股權重新洗牌,變為三大派,權力格局大勢已定,股權過於分散、董事會弱勢的頑疾也成為歷史。
那次股東洗牌之後的2000年12月19日,民生銀行A股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
有人將這次上市前夕的股權大變動形容為“叢林法則”、“弱肉強食”。
此後的六年,也是我發展速度最快的六年。增長規模遙居同業之首。
可是,使用了這樣或者那樣的手段清理股權之後,歷史問題卻始終讓我如坐針氈。
有兩個堅持認為自己的股權被非法拍賣和變賣的老股東一直在找我打官司,直至今天。他們認為,入股民生銀行就是他們和他們的公司噩夢的開始。
一開始,我是完全沒有在意的。論政治、論經濟,他們都贏不了我。我就是把你們的股票賣了,你們又能怎麼樣?
可是,他們兩個一直沒完沒了,打行政官司,兩次打到國務院;打民事官司,一審、二審、申訴,把民事訴訟程序經歷個遍。
這沒完沒了的,還真引起各方關注了。
04年我就被迫專門就此向國家工商總局提出了一份叫做《關於努力推進解決股權轉讓遺留問題的報告》的破東西,假惺惺地說我已經認識到啦,這些不規範的股權是害群之馬呀,承諾我一定盡最大努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呀,什麼什麼的。
煩死了。
這兩個人不僅找我打官司,還處處硌著我。
04年,H股赴港上市前,其中一個人就還對外披露了“偽造董事簽名”的事件。說我不可能得到他的簽名,因為他當時還蹲在監獄裡。
我故作驚訝地調查了一番,結論當然是造假行為屬實。當時赴港上市失敗也考慮到了這方面的因素。因為這件事,我的臉面受損。大家可能不喜歡我,不買我的股票了。再加上工商銀行來那麼一下下,大家自然都會投入到他的懷抱。
唔…!一想起這件事,就很生氣!
現在,我的H股又要在香港上市了。
這兩個傢伙會不會又生出枝節?
還真說不準。
我的確很擔心。
雖然這事兒也只能怨我自己。
不可能做得滴水不漏的。
蒼蠅專盯有fèng的蛋。
中行說的,應該就是這件事吧。
真沒想到,中行對我的事情,還挺清楚的。
可是呀,他大概只知道這些個破事。
這就是所謂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吧。
“都是坊間傳言罷了”,中行看著我說:“想開快車沒錯,但是也要遵守交通法規。別讓別人為你擔心。”
你才不會為我擔心呢。
我想。
中行又開玩笑道:“不是都說,國有企業有約束,沒動力。民營企業有動力,沒約束?”
中行的意思大概是說我們大家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短處。
可是我聽著這話卻覺得非常刺耳。
我再怎麼動力十足,錢還是只有這麼一點點。
你再怎麼沒有動力,錢還是芝麻開花似的,蹭蹭地往上漲。
我那麼喜歡你,喜歡你這麼多年。到頭來,就得到一個“沒約束”的評價?
沒約束,難道我自己喜歡沒約束嗎?
如果不是實在沒辦法,誰會選擇這麼一條路走?
如果像你們一樣,從不用發愁,我怎麼會不守規矩?
那麼現在,你有什麼資格指責我不守規矩?
這就好像是一個天生的貴族在指責一個努力獲得爵位的平民,說他獲得爵位的方法不夠紳士一樣。
中行,你怎麼能這麼說我啊!
我覺得自己好像要哭了。
一下子沒有控制住,我對著中行脫口而出:“你根本什麼都不知道!”
中行一下子愣住了。
“…抱歉”,他說。
我搖搖頭,不想再說了。
中行,你什麼都不知道。
不知道我有多麼喜歡你。
不知道我有多麼認真努力。
我一直都在拼命,拼命想要到達距離你更近一點的地方。
讓你能夠看得到我。
不管有多麼危險,我都不在乎。
沒錯,我一心一意撲在自己的經營上。
可是,我本不必那麼急於求成的。
讓我下定決心邁出第一步的,是你啊,中行。
結果,到頭來,在你眼中,我仍然只是“沒約束”罷了。
第34章 拉貸款
和中行約定了下一步的考核內容。
本來滿心期待的會面,就這樣,在壓抑的氣氛里結束了。
我想到了農行。
和他在一起的時候,多麼輕鬆自在。
農行,如果我喜歡的是你,該有多好。
2月,銀監會發布了《關於創新小企業流動貸款還款方式的通知》,鼓勵各家銀行推出符合小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
銀監會這個傢伙,大概和我八字不合。
我煩什麼,他就來什麼。
於是,各大銀行都加大了中小企業信貸投入。
“怎麼?怕被我看到?怕被我知道你的商業秘密?”
中行還是笑著問我。
我是怕被你看到。
但不是因為什麼商業秘密。
站在那裡鬥爭了好半天。
最後覺得遮遮掩掩的才是犯傻。
不給中行看的話,他也大概猜的到的。
說不定比實際的還要少呢。
“沒有啦…”,我說:“我把它們單獨拿出來。因為比較重要呀。”
中行伸出手,把報表接過去,靠在椅子上翻著。
我發著呆,看著他的手指。
如果用我的銀行來交換暗戀成真的機會,我願不願意?
我站在那裡,當真為這個問題煩惱著。
最後覺得,大概,還是不願意的吧。
沒有中行,像現在,日子還是可以繼續過下去。
但是,如果沒有了銀行,我就真的不知道怎麼辦好了。
只是戀情的話,是沒法支撐我的。
而且,要是剛才選擇了“是”的話,我就沒臉回去見光大了。
中行翻著那些報表,很驚訝地說:“十二年前初創的時候,資產規模只有86億元。現在居然有14100億?”
嗯,看來我把報表給中行看是對的。
果然一直都被低估了呢。
中行又接著說:“可惜你有自己的生意。不然過來我這邊,多好。”
轟的一下,剛才那個問題又回來了:願意還是不願意呢?
我告訴自己,這只是個玩笑罷了。
可是,正常情況下,保薦人會對被保薦人說這樣的話嗎?
中行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民生”,中行又說:“你自己內部的那些個事情,處理得怎麼樣了?”
“嗯?”
“你的治理結構不是有些…”,中行停下來,想了半天,最後終於琢磨到了一個比較委婉的詞:“複雜。”
竟然連中行都知道!
其實是比複雜還要複雜。
說白了,就是烏煙瘴氣。
關聯貸款、股東博弈、高層內鬥、產權糾紛,時隱時現,盤根錯節。
有人說,不進民生就不知道民生的水到底有多深。
民生一直存在重要股東及其關聯方的關聯貸款問題。2003年和2004年,銀監會曾經嚴厲要求我進行整改。我當時十分委屈地處理這些貸款。幹嘛那麼凶?重要股東入股,不就是為了把我當做提款機?
利益和權力的鬥爭也十分慘烈。
我的創始股東的數量多達59個,董事就有19個,還有8個監事。
這一點都不好。
每次該做出決策的時候,大家都七言八語,互不服氣。經常吵到天黑。我每次都很困。
所以,當2000年,A股上市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時候,我來了一次在國內銀行業絕無僅有、空前規模的股權大挪移。在這場密集如雨的股權轉讓運動里,一共有28起轉讓和拍賣,涉及6.36億股,占民生銀行總股份的46.1%。
有人說,我在那一年進行了一次“改朝換代”。
當時,手段亦是用了不少。
最重要的一種就是“乘人之危”,有些股東資金鍊出了問題,向我借的貸款還不上了。或者老闆去世啦入獄啦等等,為了救急,被迫轉讓。其中有很多都沒有走法律程序,直接把股票搶走再說。
當年,我還弄了一個說法,叫“清理法律上有瑕疵的股權”,為上市作準備。
由於不合法而凍結的那些股權,我也想辦法讓他們全部都活蹦亂跳。
從這開始,股權重新洗牌,變為三大派,權力格局大勢已定,股權過於分散、董事會弱勢的頑疾也成為歷史。
那次股東洗牌之後的2000年12月19日,民生銀行A股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
有人將這次上市前夕的股權大變動形容為“叢林法則”、“弱肉強食”。
此後的六年,也是我發展速度最快的六年。增長規模遙居同業之首。
可是,使用了這樣或者那樣的手段清理股權之後,歷史問題卻始終讓我如坐針氈。
有兩個堅持認為自己的股權被非法拍賣和變賣的老股東一直在找我打官司,直至今天。他們認為,入股民生銀行就是他們和他們的公司噩夢的開始。
一開始,我是完全沒有在意的。論政治、論經濟,他們都贏不了我。我就是把你們的股票賣了,你們又能怎麼樣?
可是,他們兩個一直沒完沒了,打行政官司,兩次打到國務院;打民事官司,一審、二審、申訴,把民事訴訟程序經歷個遍。
這沒完沒了的,還真引起各方關注了。
04年我就被迫專門就此向國家工商總局提出了一份叫做《關於努力推進解決股權轉讓遺留問題的報告》的破東西,假惺惺地說我已經認識到啦,這些不規範的股權是害群之馬呀,承諾我一定盡最大努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呀,什麼什麼的。
煩死了。
這兩個人不僅找我打官司,還處處硌著我。
04年,H股赴港上市前,其中一個人就還對外披露了“偽造董事簽名”的事件。說我不可能得到他的簽名,因為他當時還蹲在監獄裡。
我故作驚訝地調查了一番,結論當然是造假行為屬實。當時赴港上市失敗也考慮到了這方面的因素。因為這件事,我的臉面受損。大家可能不喜歡我,不買我的股票了。再加上工商銀行來那麼一下下,大家自然都會投入到他的懷抱。
唔…!一想起這件事,就很生氣!
現在,我的H股又要在香港上市了。
這兩個傢伙會不會又生出枝節?
還真說不準。
我的確很擔心。
雖然這事兒也只能怨我自己。
不可能做得滴水不漏的。
蒼蠅專盯有fèng的蛋。
中行說的,應該就是這件事吧。
真沒想到,中行對我的事情,還挺清楚的。
可是呀,他大概只知道這些個破事。
這就是所謂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吧。
“都是坊間傳言罷了”,中行看著我說:“想開快車沒錯,但是也要遵守交通法規。別讓別人為你擔心。”
你才不會為我擔心呢。
我想。
中行又開玩笑道:“不是都說,國有企業有約束,沒動力。民營企業有動力,沒約束?”
中行的意思大概是說我們大家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短處。
可是我聽著這話卻覺得非常刺耳。
我再怎麼動力十足,錢還是只有這麼一點點。
你再怎麼沒有動力,錢還是芝麻開花似的,蹭蹭地往上漲。
我那麼喜歡你,喜歡你這麼多年。到頭來,就得到一個“沒約束”的評價?
沒約束,難道我自己喜歡沒約束嗎?
如果不是實在沒辦法,誰會選擇這麼一條路走?
如果像你們一樣,從不用發愁,我怎麼會不守規矩?
那麼現在,你有什麼資格指責我不守規矩?
這就好像是一個天生的貴族在指責一個努力獲得爵位的平民,說他獲得爵位的方法不夠紳士一樣。
中行,你怎麼能這麼說我啊!
我覺得自己好像要哭了。
一下子沒有控制住,我對著中行脫口而出:“你根本什麼都不知道!”
中行一下子愣住了。
“…抱歉”,他說。
我搖搖頭,不想再說了。
中行,你什麼都不知道。
不知道我有多麼喜歡你。
不知道我有多麼認真努力。
我一直都在拼命,拼命想要到達距離你更近一點的地方。
讓你能夠看得到我。
不管有多麼危險,我都不在乎。
沒錯,我一心一意撲在自己的經營上。
可是,我本不必那麼急於求成的。
讓我下定決心邁出第一步的,是你啊,中行。
結果,到頭來,在你眼中,我仍然只是“沒約束”罷了。
第34章 拉貸款
和中行約定了下一步的考核內容。
本來滿心期待的會面,就這樣,在壓抑的氣氛里結束了。
我想到了農行。
和他在一起的時候,多麼輕鬆自在。
農行,如果我喜歡的是你,該有多好。
2月,銀監會發布了《關於創新小企業流動貸款還款方式的通知》,鼓勵各家銀行推出符合小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
銀監會這個傢伙,大概和我八字不合。
我煩什麼,他就來什麼。
於是,各大銀行都加大了中小企業信貸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