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第二,人類一直認為,自己戀愛、婚姻與動物有本質區別,因為人有感情。然而,人與動物當真是天差地別嗎?“外表”,究竟占了多大比重?人的愛情,與雄蝶被雌蝶斑斕的翅膀所吸引,與雌孔雀被雄孔雀絢麗的雀屏所吸引,是全然不同的嗎?究竟什麼是愛情呢。
第三,當一個人並不符合、或有悖於主流審美時,他便會生活得舉步維艱是嗎?人類不是很高級嗎?為什麼會有這種事?他想起了自己小學、中學時候,班裡同學捉弄“醜八怪”的情景。而現在呢,也常常能見到“相由心生”“顏即正義”這樣的話。他自己也因為長相……相對順遂,無怪乎那麼多人要整形。
另外一個,現在西方,大學、公司等等地方都會按照性別、種族、年齡、健康或是殘疾等等分類錄取學生、員工,爭取照顧得到每個群體。然而…… 天生“醜陋”的人,天生“愚笨”的人,又該如何在這社會當中立足?又該如何追求所謂的“平等”呢?
真的,沒辦法嗎。
說是“實驗之作”,因為左然採用了許多奇特的手法。
首先,他請了個“現代畫家”當電影的美術指導,用色十分大膽,明亮、輝煌、鮮艷、綺麗,充滿夢境意味,與以往的“美術指導”風格完全南轅北轍。那個畫家過去曾有許多風格怪異的作品。
其次,電影“真實”部分採用黑白膠片,“虛幻”部分採用彩色膠片,現實的“暗”與虛幻的“明”來回交叉,令觀眾們每次“回到現實”都會倍感壓抑,“進入虛幻”又會十分沉迷。
還有就是二人“戀愛”非常浪漫。許多觀眾都不相信,那個“左然”竟然還有這種細胞。
因為這是左然挖掘自己作為導演更多可能的實驗性作品,沒有拿到什麼大獎,倒是覺得一堆用於獎賞“大膽創新”的奇怪的獎。
第97章 婚禮(一)
再個來年,已經轉行導演四年, 拍了《萬里龍沙》《六國戰記》兩部商業片, 《又見余美麗》一片文藝片,還有《鏡子的背面》一部實驗之作之後, 左然很突然地就迎來了一個豐收大年。
左然自己都沒想到——在他看來, 作為導演,他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許多, 恐怕終其一生也只能窺視到電影之神裸露於長袍外的足弓,他只希望勤勉一生,能為通天巨塔壘上一塊磚石, 讓後人們最終得以見到它的全貌。
不過, 豐收其實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萬里龍沙》入圍國內的電影節, 《又見余美麗》入圍海外的電影節, 《六國戰記》香港獲獎, 再往前走……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為他帶來此次契機的片子叫《隔閡》,中心內容便是“現代性的隱憂”。在“現代性”下,隨著自由主義盛行, “觀念整齊劃一”不復存在,社會當中的人各執己見,“個人主義”往往伴隨“自我中心”,因此便產生了很特殊的衝突以及分裂。
而《隔閡》便是圍繞一個案件展開——在這個過程中,被捲入的各方對於許多事情意見南轅北轍,從而一次次地將案件推入到更複雜的境地。
“自由”, 誰都想要,左然與何修懿都是隨性的人。不過,人人想要自由,會不會有什麼負面結果產生?會不會有什麼值得憂慮的事?人們應當警惕什麼?人們應該改變什麼?《隔閡》展現出了答案冰山一角——衝突、分裂。
左然喜歡想很多事,也喜歡編些故事,同時,不知是否由於學建築的原因,他對畫面結構、美感十分敏感,再加上他力求於完美的性格,這部《隔閡》從芸芸中脫穎而出倒也不算令人費解。
好的藝術作品,總有某一方面代表一個時代。它能抓住那個時代當中的人藏在內心深處的擔憂或恐懼,連接過去現在以及未來,推動人們前行。
《隔閡》先是拿了一個歐洲的電影獎,而後便被廣電選中,代表中國角逐這一年的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隔閡》的海外發行方環球影業可謂“盡職盡責”,為它進行了一輪非常賣力的宣傳,這讓《隔閡》在典禮前得到了良好的觀眾口碑。要知道,對於這個美國獎項來說,“群眾基礎”是十分重要的。冷冷清清上映幾天、沒多少人看過絕對不行。此外,環球影業也負責了“遊說”評委,向其介紹這部電影特別之處。
對於最終能不能得到這個獎項,其實左然蠻無所謂。
歷史已經證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東西不靠譜。
評委們似乎有一些“偏好”,比如,那些講述某個國家中下百姓的辛酸生活的,就較容易得到評委們的垂青,如果片子是由真人真事改編,那就更能增加獲獎籌碼。再如果由非職業的演員出演,那就更是“質樸”以及“平實”。不過,從馬後炮來看,大多數的電影並不算是傑作,在電影史上面的地位也不高,並未對這行業做出突出貢獻,反而是一些並沒有能獲獎的,後來得到各方非常高的評價,作為“陪跑”實在有些令人惋惜,只能說運氣不夠。
所以,左然還挺淡然。
唯一一個希望拿下獎的理由,就是能為“公開”增加一些助力。
其實,隨著收購、整合“星空傳媒”的製作部成功,“怡然文化”越做越大,對於公開二人戀情這件事情,左然已經不擔心了。他現在在掌舵大型影視公司,每年出品數部受喜愛的影片,只要自己想用何修懿來拍戲,就沒有什麼人能阻止得了他。當然,電影票房、GG代言費用等等東西可能會受一些影響,但管它呢,因為何修懿就只是想拍電影。當初收購星空傳媒的製作部,左然也是有些這方面的考慮——萬一有天戀情曝光,何修懿的“身價”受損,自己也有足夠實力讓何修懿繼續“玩兒”。先前光是一個“怡然”,規模太小,可星空有製片有導演有演員,而且也都很有才能,只要方向正確、布局合理,可以一點一點扭虧為盈。“新怡然”成立時,貸款金額很高,而且還要四處為片單找投資,幸好“星空傳媒”等公司看好他,沒讓“怡然”獨扛,而是分擔成本,解了燃眉之急。十部片子也很爭氣,到2022年末,“怡然”賺得盆滿缽滿。接著2023年,“怡然”自己出錢拍了左然最看好的三部片子,拒絕一切投資,於是到了2023年“怡然”的淨收入已經十分可觀。
不過,左然覺得,如果自己能成“大導”“名導”,“怡然”能出最佳外語片,今後的路會更順暢。
左然清楚知道,即使他已經與修懿一起很久,他還是“不正常”,做的一切事情都為了何修懿,或者說,至少有為了何修懿的成為在裡邊,而且好像永遠也正常不了了。
雖然左然蠻無所謂,他的粉絲卻有所謂。
頒獎的前一天,社交網絡上面全是……抽獎:
【然,我所欲也;懿,亦我所欲也:如果明天我然電影拿獎,抽兩個人贈送500元現金紅包!】
【今天的你是不是更丑了:如果左然拿獎,什麼獎都可以,就在轉發中抽三人送施華洛世奇的水晶筆!】
甚至還有土豪一共要送上萬!
這樣的“攢人品”,已經流行多年。
還有許多粉絲陷入狂歡:
【沉迷CP牙齒掉光:啊啊啊上上上!不想作為導演拿最佳外語片的總裁不是好演員!】
……
《隔閡》最終拿到最佳外語片獎,也可以說是在意料之中。
左然面色沉靜。在他身後,劇組的同事們歡呼、擊掌、擁抱,盡情享受他們所獲得的榮耀。
左然帶領劇組走到台子中央,又是被造型師梳了一個背頭。他說:“希望《隔閡》這部片子,能夠引起一些思考。許多時候,未必只有己方觀點“正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將這世界分成敵我雙方,互相說服,爭論不休,也許對於事情並無多少助益。現代社會越來越少地強迫人接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大家必會形成有差異的觀點,並且想當然地認為“高人一等”,並且由此產生衝突,甚至是群體的分裂——”在金像獎感言當中呼籲觀眾關注某個問題,也算是“傳統”了。
說完,左然看了眼何修懿,注意到了對方盯著自己手中獎盃的好奇的眼神。
他笑笑,將小金人遞給對方,並且再次湊近話筒:“感謝劇組中所有人,還有主演修懿。我想不出詞來形容你的一切,只能說——I Love You,I Love You I Love You I Love You。”
第三,當一個人並不符合、或有悖於主流審美時,他便會生活得舉步維艱是嗎?人類不是很高級嗎?為什麼會有這種事?他想起了自己小學、中學時候,班裡同學捉弄“醜八怪”的情景。而現在呢,也常常能見到“相由心生”“顏即正義”這樣的話。他自己也因為長相……相對順遂,無怪乎那麼多人要整形。
另外一個,現在西方,大學、公司等等地方都會按照性別、種族、年齡、健康或是殘疾等等分類錄取學生、員工,爭取照顧得到每個群體。然而…… 天生“醜陋”的人,天生“愚笨”的人,又該如何在這社會當中立足?又該如何追求所謂的“平等”呢?
真的,沒辦法嗎。
說是“實驗之作”,因為左然採用了許多奇特的手法。
首先,他請了個“現代畫家”當電影的美術指導,用色十分大膽,明亮、輝煌、鮮艷、綺麗,充滿夢境意味,與以往的“美術指導”風格完全南轅北轍。那個畫家過去曾有許多風格怪異的作品。
其次,電影“真實”部分採用黑白膠片,“虛幻”部分採用彩色膠片,現實的“暗”與虛幻的“明”來回交叉,令觀眾們每次“回到現實”都會倍感壓抑,“進入虛幻”又會十分沉迷。
還有就是二人“戀愛”非常浪漫。許多觀眾都不相信,那個“左然”竟然還有這種細胞。
因為這是左然挖掘自己作為導演更多可能的實驗性作品,沒有拿到什麼大獎,倒是覺得一堆用於獎賞“大膽創新”的奇怪的獎。
第97章 婚禮(一)
再個來年,已經轉行導演四年, 拍了《萬里龍沙》《六國戰記》兩部商業片, 《又見余美麗》一片文藝片,還有《鏡子的背面》一部實驗之作之後, 左然很突然地就迎來了一個豐收大年。
左然自己都沒想到——在他看來, 作為導演,他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許多, 恐怕終其一生也只能窺視到電影之神裸露於長袍外的足弓,他只希望勤勉一生,能為通天巨塔壘上一塊磚石, 讓後人們最終得以見到它的全貌。
不過, 豐收其實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萬里龍沙》入圍國內的電影節, 《又見余美麗》入圍海外的電影節, 《六國戰記》香港獲獎, 再往前走……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為他帶來此次契機的片子叫《隔閡》,中心內容便是“現代性的隱憂”。在“現代性”下,隨著自由主義盛行, “觀念整齊劃一”不復存在,社會當中的人各執己見,“個人主義”往往伴隨“自我中心”,因此便產生了很特殊的衝突以及分裂。
而《隔閡》便是圍繞一個案件展開——在這個過程中,被捲入的各方對於許多事情意見南轅北轍,從而一次次地將案件推入到更複雜的境地。
“自由”, 誰都想要,左然與何修懿都是隨性的人。不過,人人想要自由,會不會有什麼負面結果產生?會不會有什麼值得憂慮的事?人們應當警惕什麼?人們應該改變什麼?《隔閡》展現出了答案冰山一角——衝突、分裂。
左然喜歡想很多事,也喜歡編些故事,同時,不知是否由於學建築的原因,他對畫面結構、美感十分敏感,再加上他力求於完美的性格,這部《隔閡》從芸芸中脫穎而出倒也不算令人費解。
好的藝術作品,總有某一方面代表一個時代。它能抓住那個時代當中的人藏在內心深處的擔憂或恐懼,連接過去現在以及未來,推動人們前行。
《隔閡》先是拿了一個歐洲的電影獎,而後便被廣電選中,代表中國角逐這一年的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隔閡》的海外發行方環球影業可謂“盡職盡責”,為它進行了一輪非常賣力的宣傳,這讓《隔閡》在典禮前得到了良好的觀眾口碑。要知道,對於這個美國獎項來說,“群眾基礎”是十分重要的。冷冷清清上映幾天、沒多少人看過絕對不行。此外,環球影業也負責了“遊說”評委,向其介紹這部電影特別之處。
對於最終能不能得到這個獎項,其實左然蠻無所謂。
歷史已經證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東西不靠譜。
評委們似乎有一些“偏好”,比如,那些講述某個國家中下百姓的辛酸生活的,就較容易得到評委們的垂青,如果片子是由真人真事改編,那就更能增加獲獎籌碼。再如果由非職業的演員出演,那就更是“質樸”以及“平實”。不過,從馬後炮來看,大多數的電影並不算是傑作,在電影史上面的地位也不高,並未對這行業做出突出貢獻,反而是一些並沒有能獲獎的,後來得到各方非常高的評價,作為“陪跑”實在有些令人惋惜,只能說運氣不夠。
所以,左然還挺淡然。
唯一一個希望拿下獎的理由,就是能為“公開”增加一些助力。
其實,隨著收購、整合“星空傳媒”的製作部成功,“怡然文化”越做越大,對於公開二人戀情這件事情,左然已經不擔心了。他現在在掌舵大型影視公司,每年出品數部受喜愛的影片,只要自己想用何修懿來拍戲,就沒有什麼人能阻止得了他。當然,電影票房、GG代言費用等等東西可能會受一些影響,但管它呢,因為何修懿就只是想拍電影。當初收購星空傳媒的製作部,左然也是有些這方面的考慮——萬一有天戀情曝光,何修懿的“身價”受損,自己也有足夠實力讓何修懿繼續“玩兒”。先前光是一個“怡然”,規模太小,可星空有製片有導演有演員,而且也都很有才能,只要方向正確、布局合理,可以一點一點扭虧為盈。“新怡然”成立時,貸款金額很高,而且還要四處為片單找投資,幸好“星空傳媒”等公司看好他,沒讓“怡然”獨扛,而是分擔成本,解了燃眉之急。十部片子也很爭氣,到2022年末,“怡然”賺得盆滿缽滿。接著2023年,“怡然”自己出錢拍了左然最看好的三部片子,拒絕一切投資,於是到了2023年“怡然”的淨收入已經十分可觀。
不過,左然覺得,如果自己能成“大導”“名導”,“怡然”能出最佳外語片,今後的路會更順暢。
左然清楚知道,即使他已經與修懿一起很久,他還是“不正常”,做的一切事情都為了何修懿,或者說,至少有為了何修懿的成為在裡邊,而且好像永遠也正常不了了。
雖然左然蠻無所謂,他的粉絲卻有所謂。
頒獎的前一天,社交網絡上面全是……抽獎:
【然,我所欲也;懿,亦我所欲也:如果明天我然電影拿獎,抽兩個人贈送500元現金紅包!】
【今天的你是不是更丑了:如果左然拿獎,什麼獎都可以,就在轉發中抽三人送施華洛世奇的水晶筆!】
甚至還有土豪一共要送上萬!
這樣的“攢人品”,已經流行多年。
還有許多粉絲陷入狂歡:
【沉迷CP牙齒掉光:啊啊啊上上上!不想作為導演拿最佳外語片的總裁不是好演員!】
……
《隔閡》最終拿到最佳外語片獎,也可以說是在意料之中。
左然面色沉靜。在他身後,劇組的同事們歡呼、擊掌、擁抱,盡情享受他們所獲得的榮耀。
左然帶領劇組走到台子中央,又是被造型師梳了一個背頭。他說:“希望《隔閡》這部片子,能夠引起一些思考。許多時候,未必只有己方觀點“正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將這世界分成敵我雙方,互相說服,爭論不休,也許對於事情並無多少助益。現代社會越來越少地強迫人接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大家必會形成有差異的觀點,並且想當然地認為“高人一等”,並且由此產生衝突,甚至是群體的分裂——”在金像獎感言當中呼籲觀眾關注某個問題,也算是“傳統”了。
說完,左然看了眼何修懿,注意到了對方盯著自己手中獎盃的好奇的眼神。
他笑笑,將小金人遞給對方,並且再次湊近話筒:“感謝劇組中所有人,還有主演修懿。我想不出詞來形容你的一切,只能說——I Love You,I Love You I Love You I Love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