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吾心同之。秦晉之好,思之念之。望卿保重身體,此生必不相負。」
葡萄那叫一個美啊,每日裡就趴在窗口,戳著下巴發呆,等著唐正言來提親。
唐正言果然不負眾望,殿試時被皇上欽點為探花。
其實這也是因為唐正言在皇帝那裡掛了號。未來的侄女婿,總要多點彩頭,何況唐正言確實有才,文章寫得好,殿試時也毫不怯場,言之有物,學富五車。
皇上見他面容清俊,年輕才俊,暗中點點頭,對葡萄的眼光倒也讚賞,大手一揮,便點了唐正言為探花。
如此真是皆大歡喜。小王爺十分高興,催著他皇兄趕緊下旨賜婚,這麽好的女婿可別被別人搶走了。不過京城裡敢跟靜親王搶女婿的,怕還沒出生呢。
皇上對弟弟這麽急著嫁兒子的心情頗感無奈。他就一個閨女,嫁出去時那叫一個捨不得啊,雖是嫁給了自家人,心裡還是一陣一陣的抽抽呢。他弟弟倒好,好好的一個兒子竟也迫不及待地要嫁出去,莫非是兒子養多了不值錢了?靠!老子倒想養這麽多兒子呢!
不提皇上心中如何糾結,賜婚的聖旨還是放出去了。上面寫的天花亂墜,把臨江郡王東方君亭誇得跟朵花似的,又把唐正言贊了一通,真真是一場天作之合啊。
這封聖旨一發,朝中驚掉了不少眼睛。
臨江郡王東方君亭的性向在朝中不是什麼大秘密,再說了,有他老子靜親王那麽一個爹做榜樣,兒子好男色也不奇怪。只是這般大張旗鼓由皇帝賜婚出嫁,還是讓一干人等大是感嘆,對於唐正言這個新出爐的探花,也多了些探究。畢竟唐正言之前默默無名,在殿試時才一舉出彩,雖有才華,卻出身寒門,相配於臨江郡王,卻是有些身份低微了。
但皇上親自下了旨,又看靜親王那副喜滋滋的樣子,眾人都是乖覺,對唐正言也都親切起來,不敢小覷。
葡萄接了聖旨,那叫一個美啊,立馬催著父王趕緊給他下小定。饒是東方昊曄這般愛』女『心切,也忍不住笑道:「小定禮要等男方來提,你催父王有什麼用?等著看那小子的行動吧。」
葡萄道:「父王,你別逗我了。唐大哥家沒有長輩,張羅此事怕是有些困難,你幫幫他啊,別讓他為難。」
東方昊曄戳了戳兒子光潔的額頭,不悅道:「男大不中留啊,一心向著外人。你放心,你唐大哥可不是那般無能的人,咱們就等著吧,他不會讓你失望的。」
東方昊曄看人還是很準的,唐正言果然有本事,竟說動了丞相李海成的夫人幫他行小定。
第十四章
先下朝中有三名丞相,李海成正管著禮部,禮部侍郎李肅是他侄子,正是今年科考的主考官,唐正言他們這屆考子們的座師。李肅原就很欣賞唐正言,在他考中後還叫他和其他幾人來家中吃過飯,原動了心思將自己的閨女嫁給他,誰知卻被靜親王截胡了。
唐正言上門相求時,李肅很是高興。但他原配已去世多年,一直未曾續娶,無法幫唐正言小定。這一點唐正言也想到了,他的目標其實是李丞相,但卻並不直言,只說自己在京里沒有依靠,唯有座師是他親人,請李肅做主。
這種天下掉下來的好事李肅豈能不接著?這不僅是與靜親王交好的機會,他更看重的是唐正言未來無限的前途。雖然唐正言只是初露頭角,但看他為人做事穩重有謀,又搞定了臨江郡王,但凡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他將來必不是池中物。
於是李肅便如唐正言所期待的那樣,提起了自己的伯父李丞相。他帶著唐正言去李丞相家拜會,李夫人很是樂意成人之美,便攬下了唐正言與臨江郡王的一干婚儀之事。
沒過幾天,李丞相夫人便親自登門拜會靜王府,與王妃北堂曜月交換了兩家兒女……咳,是兒子們的庚帖,回去合算之後,便準備小定了。
然恰恰是小定這日,卻是出了大變故。
原來是有御史上奏唐正言偽造身份,拋家棄籍,出身有礙。他本不姓唐,應該姓方才是。乃是南方福州世家方子建之嫡孫──方正言。
御史風聞奏事,但此次卻有證據,方子建的庶子、方正言的叔叔方之雲原是雲州太守,恰好回京述職,正在京城,可以為證。
此奏一出,朝廷譁然。皇上一下子沈了臉。
方子建曾任禮部尚書,九卿之一,官居一品。不過已經於十四年前致仕,八年前去世。當時先皇在時,曾贊方家為『禮儀之家』,並賜下四字正匾,如今還懸掛在方家祖宅的正堂之上。
這個時代,宗族的力量有時候比朝廷還大,背叛家族是很大的罪名。不過律法無外乎人情,如果有特殊情況,只要道理在,脫離家族另立族譜的事也可以肯定,因此此事可大可小。
皇上並不糊塗,一邊召唐正言自辯,一邊叫方之雲進宮對證。
與此同時,李夫人正坐在靜王府的大廳里恭喜北堂曜月,與他核對小定禮單,討論婚期,聽到消息傳來,李夫人不由臉色一變。
作為丞相夫人,她肯出面為唐正言主持一干婚儀之事,無非是丈夫、侄子都看中了唐正言的前途和與靜王府的關係。唐正言若真是欺騙朝廷,做出拋家棄籍之事,這親事弄不好可就變成仇事了。她是來結親的,可不是來結仇的。
李夫人這廂臉色變幻,北堂曜月卻十分鎮定,聞言眉毛也沒皺一下,對李夫人道:「看來朝上出了些許意外,不過卻與咱們無關,還是先把小定儀式完成吧。」
李夫人遲疑道:「這樣好嗎?要不然……先等等?」
北堂曜月心下不悅。他們靜王府還沒對唐正言失去信心呢,李夫人那邊倒打退堂鼓了?不過他面上不動聲色,淡淡笑道:「定親的東西都送來了,那兩隻大雁還在院子裡放著呢,怎能送回去?皇上既然宣了唐探花明日自辯,是非定論到時自會清楚。我兒已經由皇上賜婚定給了唐探花,不管他姓唐姓方,都是我的兒婿,我靜王府絕不會做出悔婚之事。李夫人,我們還是繼續吧。」
其實李夫人也是好意,她是怕靜王府到時反悔下不來台,再遷怒到唐正言和她李家就不好了。誰知靜王妃竟是毫不在意,還要繼續小定之禮,那她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從本心裡講,她還是很喜歡侄子李肅的這個得意門生的,若是有靜王府在後面保駕,對唐正言來說也多了一層保障。
於是她也不再多言,笑呵呵地與靜王府行了小定禮。
回到丞相府後,李夫人將今天的事情和丈夫一說,李成海摸著鬍子笑道:「唐正言這小子有福氣啊。」接著語氣一冷:「明知他是我李家的門生,還敢出手,老夫倒要看看是誰在後面推波助瀾。」
葡萄聽說此事吃了一驚。他擔心唐正言,便去求父親讓他出門。
北堂曜月並非不通情理之人,他覺得這個時候正是讓兒子與唐正言培養感情的好機會,畢竟二人定親是在那種情況下發生的。男人都是下半身動物,誰能保證唐正言當時不是受色慾的影響而喜歡上葡萄的?淺薄的感情基礎無法承受太多的考驗,正如他與東方昊曄。當年如果不是東方昊曄不離不棄地追逐著自己,自己又如何會以同樣的感情回報他呢?
所以北堂曜月很大方的答應了兒子,還安排了馬車送葡萄去看望唐正言。
葡萄來看唐正言的時候,唐家剛剛吃過晚飯,唐正言正在考察兩個弟弟背書,見他進來,兄弟三人都是有些吃驚。
唐正禮很知趣,嘿嘿一笑,拉著唐正義走了。只是他雖笑著,眼底還是流露出一絲擔心之意,深深地望了那二人一眼。
葡萄沒有留意,他的眼裡只有唐正言。待他們走後,便迫不及待地撲過去抱住唐正言。
「唐大哥,你最近怎麽樣?你不要擔心,父王和爹親一定會站在你這邊的。」
唐正言拍拍他的背,微笑道:「我知道。不然岳父岳……嗯,大人不會同意我們定禮的。」
他對北堂曜月實在叫不出『岳母』二字,突然發覺這是個問題,以後該如何稱呼兩位岳丈啊?
葡萄皺眉,擔憂地道:「唐大哥,你到底姓唐還是姓方啊?能告訴我嗎?」
唐正言一笑,拉著他坐下,道:「為何不能告訴你?我們即將成為夫妻,自應該坦誠相見,你不怪我隱瞞就好。」
葡萄聞言,撓了撓臉頰,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自不會怪你,咱們算扯平好了。」
他指的是當初騙唐正言自己叫『方亭』,隱瞞身份一事。
唐正言一想,不由噗嗤一笑,感嘆道:「看來咱們還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啊。」
葡萄聽了這話歡喜,在他臉上啵了一口。
唐正言臉上一紅,咳嗽了一聲,道:「說正事。」
他摩挲著葡萄的手掌,緩緩道來:「那御史沒有說錯,我原本姓方,是福州方家的嫡長子。我祖父當年在朝為官,外祖父是翰林院的五品大學士唐清堯。二人是知交好友,祖父便為我父親定下了母親,與外祖父結下了娃娃親。當時我祖母未曾隨祖父在京赴任,而是留在老家照顧曾祖父母。我祖母娘家姓申,家道中落,祖母只有一個哥哥,因病早亡,留下一子一女。那女兒申氏是我父親的表妹,祖母原想將這位申表姑許配給我父親,因此自幼將申表姑接到方家撫養。後來知道祖父為父親定了唐翰林的女兒,很是不情願。」
後面便是一連串狗血的故事。唐正言之父方之海比他母親年長四歲,在他母親十五歲及笄後,便奉祖父之命成了親。奈何方之海自幼與那位申表妹青梅竹馬,感情深厚,又有祖母從中撮合,在唐正言母親嫁過來的第二年,便納了那位申表妹為良妾。
彼時唐家也已家道中落。唐清堯在女兒出嫁前就去世了,他只有這一個女兒,臨終前托好友好好照料,方子建一口應承。這也是為何唐正言的祖母申氏可以在兒子娶妻的第二年就不顧丈夫的反對,給兒子納了侄女為良妾的緣故,實因唐家已經無人可為唐氏撐腰。
好在唐氏肚子爭氣,進門當年就懷上唐正言,第二年就生下了這個嫡長子。且有公公方子建護著,這才在方家有一立足之地,並於數年後又生下唐正禮。只是在方子建去世後,唐氏的地位便急轉直下。
唐正言的祖母偏心侄女申氏,那申氏又甚會挑撥離間,表面一副柔弱無依的模樣。唐正言之父方之海對她一往情深,很快便有了寵妾滅妻的趨勢。那時唐正言的祖父方子建剛剛過世,家裡家外許多事情需要操持,偏偏唐氏中年懷子,又受到丈夫婆婆的挑剔和小妾的擠壓,心事重重,最後終於不堪重負,在生唐正義時難產而亡。
葡萄那叫一個美啊,每日裡就趴在窗口,戳著下巴發呆,等著唐正言來提親。
唐正言果然不負眾望,殿試時被皇上欽點為探花。
其實這也是因為唐正言在皇帝那裡掛了號。未來的侄女婿,總要多點彩頭,何況唐正言確實有才,文章寫得好,殿試時也毫不怯場,言之有物,學富五車。
皇上見他面容清俊,年輕才俊,暗中點點頭,對葡萄的眼光倒也讚賞,大手一揮,便點了唐正言為探花。
如此真是皆大歡喜。小王爺十分高興,催著他皇兄趕緊下旨賜婚,這麽好的女婿可別被別人搶走了。不過京城裡敢跟靜親王搶女婿的,怕還沒出生呢。
皇上對弟弟這麽急著嫁兒子的心情頗感無奈。他就一個閨女,嫁出去時那叫一個捨不得啊,雖是嫁給了自家人,心裡還是一陣一陣的抽抽呢。他弟弟倒好,好好的一個兒子竟也迫不及待地要嫁出去,莫非是兒子養多了不值錢了?靠!老子倒想養這麽多兒子呢!
不提皇上心中如何糾結,賜婚的聖旨還是放出去了。上面寫的天花亂墜,把臨江郡王東方君亭誇得跟朵花似的,又把唐正言贊了一通,真真是一場天作之合啊。
這封聖旨一發,朝中驚掉了不少眼睛。
臨江郡王東方君亭的性向在朝中不是什麼大秘密,再說了,有他老子靜親王那麽一個爹做榜樣,兒子好男色也不奇怪。只是這般大張旗鼓由皇帝賜婚出嫁,還是讓一干人等大是感嘆,對於唐正言這個新出爐的探花,也多了些探究。畢竟唐正言之前默默無名,在殿試時才一舉出彩,雖有才華,卻出身寒門,相配於臨江郡王,卻是有些身份低微了。
但皇上親自下了旨,又看靜親王那副喜滋滋的樣子,眾人都是乖覺,對唐正言也都親切起來,不敢小覷。
葡萄接了聖旨,那叫一個美啊,立馬催著父王趕緊給他下小定。饒是東方昊曄這般愛』女『心切,也忍不住笑道:「小定禮要等男方來提,你催父王有什麼用?等著看那小子的行動吧。」
葡萄道:「父王,你別逗我了。唐大哥家沒有長輩,張羅此事怕是有些困難,你幫幫他啊,別讓他為難。」
東方昊曄戳了戳兒子光潔的額頭,不悅道:「男大不中留啊,一心向著外人。你放心,你唐大哥可不是那般無能的人,咱們就等著吧,他不會讓你失望的。」
東方昊曄看人還是很準的,唐正言果然有本事,竟說動了丞相李海成的夫人幫他行小定。
第十四章
先下朝中有三名丞相,李海成正管著禮部,禮部侍郎李肅是他侄子,正是今年科考的主考官,唐正言他們這屆考子們的座師。李肅原就很欣賞唐正言,在他考中後還叫他和其他幾人來家中吃過飯,原動了心思將自己的閨女嫁給他,誰知卻被靜親王截胡了。
唐正言上門相求時,李肅很是高興。但他原配已去世多年,一直未曾續娶,無法幫唐正言小定。這一點唐正言也想到了,他的目標其實是李丞相,但卻並不直言,只說自己在京里沒有依靠,唯有座師是他親人,請李肅做主。
這種天下掉下來的好事李肅豈能不接著?這不僅是與靜親王交好的機會,他更看重的是唐正言未來無限的前途。雖然唐正言只是初露頭角,但看他為人做事穩重有謀,又搞定了臨江郡王,但凡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他將來必不是池中物。
於是李肅便如唐正言所期待的那樣,提起了自己的伯父李丞相。他帶著唐正言去李丞相家拜會,李夫人很是樂意成人之美,便攬下了唐正言與臨江郡王的一干婚儀之事。
沒過幾天,李丞相夫人便親自登門拜會靜王府,與王妃北堂曜月交換了兩家兒女……咳,是兒子們的庚帖,回去合算之後,便準備小定了。
然恰恰是小定這日,卻是出了大變故。
原來是有御史上奏唐正言偽造身份,拋家棄籍,出身有礙。他本不姓唐,應該姓方才是。乃是南方福州世家方子建之嫡孫──方正言。
御史風聞奏事,但此次卻有證據,方子建的庶子、方正言的叔叔方之雲原是雲州太守,恰好回京述職,正在京城,可以為證。
此奏一出,朝廷譁然。皇上一下子沈了臉。
方子建曾任禮部尚書,九卿之一,官居一品。不過已經於十四年前致仕,八年前去世。當時先皇在時,曾贊方家為『禮儀之家』,並賜下四字正匾,如今還懸掛在方家祖宅的正堂之上。
這個時代,宗族的力量有時候比朝廷還大,背叛家族是很大的罪名。不過律法無外乎人情,如果有特殊情況,只要道理在,脫離家族另立族譜的事也可以肯定,因此此事可大可小。
皇上並不糊塗,一邊召唐正言自辯,一邊叫方之雲進宮對證。
與此同時,李夫人正坐在靜王府的大廳里恭喜北堂曜月,與他核對小定禮單,討論婚期,聽到消息傳來,李夫人不由臉色一變。
作為丞相夫人,她肯出面為唐正言主持一干婚儀之事,無非是丈夫、侄子都看中了唐正言的前途和與靜王府的關係。唐正言若真是欺騙朝廷,做出拋家棄籍之事,這親事弄不好可就變成仇事了。她是來結親的,可不是來結仇的。
李夫人這廂臉色變幻,北堂曜月卻十分鎮定,聞言眉毛也沒皺一下,對李夫人道:「看來朝上出了些許意外,不過卻與咱們無關,還是先把小定儀式完成吧。」
李夫人遲疑道:「這樣好嗎?要不然……先等等?」
北堂曜月心下不悅。他們靜王府還沒對唐正言失去信心呢,李夫人那邊倒打退堂鼓了?不過他面上不動聲色,淡淡笑道:「定親的東西都送來了,那兩隻大雁還在院子裡放著呢,怎能送回去?皇上既然宣了唐探花明日自辯,是非定論到時自會清楚。我兒已經由皇上賜婚定給了唐探花,不管他姓唐姓方,都是我的兒婿,我靜王府絕不會做出悔婚之事。李夫人,我們還是繼續吧。」
其實李夫人也是好意,她是怕靜王府到時反悔下不來台,再遷怒到唐正言和她李家就不好了。誰知靜王妃竟是毫不在意,還要繼續小定之禮,那她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從本心裡講,她還是很喜歡侄子李肅的這個得意門生的,若是有靜王府在後面保駕,對唐正言來說也多了一層保障。
於是她也不再多言,笑呵呵地與靜王府行了小定禮。
回到丞相府後,李夫人將今天的事情和丈夫一說,李成海摸著鬍子笑道:「唐正言這小子有福氣啊。」接著語氣一冷:「明知他是我李家的門生,還敢出手,老夫倒要看看是誰在後面推波助瀾。」
葡萄聽說此事吃了一驚。他擔心唐正言,便去求父親讓他出門。
北堂曜月並非不通情理之人,他覺得這個時候正是讓兒子與唐正言培養感情的好機會,畢竟二人定親是在那種情況下發生的。男人都是下半身動物,誰能保證唐正言當時不是受色慾的影響而喜歡上葡萄的?淺薄的感情基礎無法承受太多的考驗,正如他與東方昊曄。當年如果不是東方昊曄不離不棄地追逐著自己,自己又如何會以同樣的感情回報他呢?
所以北堂曜月很大方的答應了兒子,還安排了馬車送葡萄去看望唐正言。
葡萄來看唐正言的時候,唐家剛剛吃過晚飯,唐正言正在考察兩個弟弟背書,見他進來,兄弟三人都是有些吃驚。
唐正禮很知趣,嘿嘿一笑,拉著唐正義走了。只是他雖笑著,眼底還是流露出一絲擔心之意,深深地望了那二人一眼。
葡萄沒有留意,他的眼裡只有唐正言。待他們走後,便迫不及待地撲過去抱住唐正言。
「唐大哥,你最近怎麽樣?你不要擔心,父王和爹親一定會站在你這邊的。」
唐正言拍拍他的背,微笑道:「我知道。不然岳父岳……嗯,大人不會同意我們定禮的。」
他對北堂曜月實在叫不出『岳母』二字,突然發覺這是個問題,以後該如何稱呼兩位岳丈啊?
葡萄皺眉,擔憂地道:「唐大哥,你到底姓唐還是姓方啊?能告訴我嗎?」
唐正言一笑,拉著他坐下,道:「為何不能告訴你?我們即將成為夫妻,自應該坦誠相見,你不怪我隱瞞就好。」
葡萄聞言,撓了撓臉頰,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自不會怪你,咱們算扯平好了。」
他指的是當初騙唐正言自己叫『方亭』,隱瞞身份一事。
唐正言一想,不由噗嗤一笑,感嘆道:「看來咱們還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啊。」
葡萄聽了這話歡喜,在他臉上啵了一口。
唐正言臉上一紅,咳嗽了一聲,道:「說正事。」
他摩挲著葡萄的手掌,緩緩道來:「那御史沒有說錯,我原本姓方,是福州方家的嫡長子。我祖父當年在朝為官,外祖父是翰林院的五品大學士唐清堯。二人是知交好友,祖父便為我父親定下了母親,與外祖父結下了娃娃親。當時我祖母未曾隨祖父在京赴任,而是留在老家照顧曾祖父母。我祖母娘家姓申,家道中落,祖母只有一個哥哥,因病早亡,留下一子一女。那女兒申氏是我父親的表妹,祖母原想將這位申表姑許配給我父親,因此自幼將申表姑接到方家撫養。後來知道祖父為父親定了唐翰林的女兒,很是不情願。」
後面便是一連串狗血的故事。唐正言之父方之海比他母親年長四歲,在他母親十五歲及笄後,便奉祖父之命成了親。奈何方之海自幼與那位申表妹青梅竹馬,感情深厚,又有祖母從中撮合,在唐正言母親嫁過來的第二年,便納了那位申表妹為良妾。
彼時唐家也已家道中落。唐清堯在女兒出嫁前就去世了,他只有這一個女兒,臨終前托好友好好照料,方子建一口應承。這也是為何唐正言的祖母申氏可以在兒子娶妻的第二年就不顧丈夫的反對,給兒子納了侄女為良妾的緣故,實因唐家已經無人可為唐氏撐腰。
好在唐氏肚子爭氣,進門當年就懷上唐正言,第二年就生下了這個嫡長子。且有公公方子建護著,這才在方家有一立足之地,並於數年後又生下唐正禮。只是在方子建去世後,唐氏的地位便急轉直下。
唐正言的祖母偏心侄女申氏,那申氏又甚會挑撥離間,表面一副柔弱無依的模樣。唐正言之父方之海對她一往情深,很快便有了寵妾滅妻的趨勢。那時唐正言的祖父方子建剛剛過世,家裡家外許多事情需要操持,偏偏唐氏中年懷子,又受到丈夫婆婆的挑剔和小妾的擠壓,心事重重,最後終於不堪重負,在生唐正義時難產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