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阿朱因對易容感興趣,自然也對各種口音感興趣,她學了不少。我們都沒有她的這種天分,能學的那麼惟妙惟肖。阿碧因為我喜歡北方的小食,倒是學了不少這個,讓我回到姑蘇也能回味一番。
因著鄧百川送來消息,說是江湖上最近不少人都死於自己的成名絕技,許多人都想起了自父親假死後沉寂了二十來年的慕容氏的絕技“斗轉星移”。他懷疑這是針對慕容家的陰謀,因此請我速歸家商量對策。
我有些納悶,慕容家深居簡出,參合莊建在水上,不易被人窺視。四大家將在父親去世時還都是少年,並沒有什麼名氣。我們即使出現在人前,也不會有什麼人認得我們。怎麼還會有人針對慕容家?莫非是父親舊日惹得仇家?
***********************************
慕容復(27歲)
文才:99(滿級)
內力:85
身手:95
琴:60
棋:99(滿級)
書:99(滿級)
畫:70
茶:99(滿級)
酒:50
培育茶花:99(滿級)
醫術:50
特殊技能:融會貫通,超級易容術
************************************
回到燕子塢沒多久,包不同就來報說,有一個和尚帶著三個人來見我,其中有兩個是最近死去江湖人的親戚,功夫很弱,不成問題。只那個和尚的功夫深不可測,他們應付不了,這和尚說是父親的舊友,前來祭拜的父親的。還有個不會功夫的少年是那和尚帶來的。
父親的舊識?父親那樣一心復國的人,我很難想像他還有什麼朋友。
“把那兩個江湖人打的心服口服,不要傷及性命,然後扔出去。對他們說:我慕容氏自從老家主去世,已經二十年隱居在此,不曾出世了。讓他們有功夫,還是去找真正的仇人吧。至於那和尚,帶他去會客廳吧”,我對這個自稱是父親友人的和尚還真有幾分好奇,打算去見見他。
到了客廳,看見一位身穿黃色僧袍的僧人,年紀五十歲不到,布衣芒鞋,絕無半分與眾不同之處,但臉上神采飛揚,隱隱似有寶光流動,假如是明珠寶玉,自然生輝。這是內功練得極高深的模樣。
另一個青年一身白衣,容貌清秀,眼神好奇而清澈。倒無什麼特異之處。
彼此見過禮,奉上茶點之後,我開口問道:“這位大師是家父的朋友?”
“正是,昔年小僧鳩摩智與慕容先生在天竺國邂逅相逢,講武論劍。他於天下武學無所不窺,無所不精,小僧得彼指點數日,生平疑義,一旦盡解。不意大英雄天不假年,慕容先生西圓極樂。慕容先生當年論及天下劍法,確信天龍寺之‘六脈神劍’為天下諸劍中第一,恨未得見,引為平生最大憾事。小僧曾對慕容先生誇口言必為他取得六脈神劍一觀。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無悔。小僧對慕容先生既有此約,決計不能食言。慕容先生曾贈我三卷奇書,闡述少林派七十二門絕技的要旨、練法,以及破解之道。我便想用這三卷奇書與大理天龍寺換取六脈神劍,燒在慕容先生墓前,以踐昔日之言。哪想道天龍寺眾僧寧肯燒掉劍譜,也不肯讓我一借。不過這個姓段的小子乃大理皇室中人,他在寺中學會了六脈神劍,小僧想把他燒死在慕容先生的墓前,也是一樣的。”
我心中嘆氣,父親的朋友果然如他一般……不同凡響。哪怕該是慈悲為懷的僧人,也是如此暴力血腥無恥,搶人家東西還如此理直氣壯。比我那偷人家秘籍的爹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可不願讓慕容家結上大理段氏這個仇家。只是為了完成這強盜和尚的心愿。
我想了想,開口道:“大師對已經去世的家父,仍然不忘履行承諾,小侄甚是感佩。不過我慕容氏從未搶奪過其他門派的武功秘籍”,才怪,“便是互相傳授功夫秘籍,就如家父與大師一般,也完全是彼此你情我願才會行事。大理段氏既不願意,哪怕大師把六脈神劍的劍譜燒在父親的墓前,我想他在地下也不會安樂。何況燒死一個大活人,實在是有傷天和。”
“正是,正是”,那青年插嘴道,“大和尚,慕容公子可比你講道理多了!”
我心中好笑,這段公子倒是從容不迫,仿佛這鳩摩智要燒的不是他一樣。有大將風度,僅這一點,這人就不同於流俗了。而且他竟然學會了六脈神劍,想必以後江湖中必有他的一個位子。大理段氏果然人才輩出。
我繼續道:“大師看這樣可好,我帶大師到家父墓前祭奠,由小侄向家父稟明,此事並非大師不信守承諾,而是小侄知道家父的心意,知他定不願為了一本劍譜而錯殺了一個大好青年。大師此後盡可以放下這件心事了。”
“雖然施主如此說,可是若不能完成諾言,小僧仍然心中不寧……”
“您看這樣如何,小侄家父早逝,小侄的武藝是母親傳授。身為人子,竟不能像大師一般,在武功心得上得到家父的指點,小侄心中一直遺憾萬分。如今父親的故友在此,大師便代家父對小侄指點一二可好?父親去時來不及將他的武藝傳授於我,因此小侄的見識所學,不及家父萬一。家父曾贈您少林七十二絕技,小侄厚顏,便向大師討要一本內功心法。這樣,大師便算償還了慕容氏,償還了家父,如何?”
看看能不能占到便宜吧,不能也無所謂。倒是那個少林七十二絕技,父親上次已經給我了,對我來說也是無用。
“內功心法?”,他頗有些驚疑的看著我。
我點了點頭,搖了搖手中的摺扇,“實是父親早逝,只教了小侄慕容家的絕學“斗轉星移”,還未曾傳授小侄慕容家的家傳內功。後來小侄只得學了母親娘家的內功。慕容家的家傳內功到了小侄這兒,已經失傳了”,我出門在外多年,也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了,這謊話說出口前都不用怎麼深想,“因此倒想尋一門高深的內功心法,即便小侄不能重頭再學了,也能留給子孫作為承繼。”
“好,小僧今晚便默寫一本高明的內功心法給你”,鳩摩智點頭承諾道,“慕容先生如此博學,家傳武學卻已經失傳,實在可惜。”
我苦笑了一下,“慕容家人丁單薄,世代單傳,武功也是口口相傳。誰能想到家父竟會忽然去世。小侄差家父許多,因此這些年都羞於以慕容氏之名行走江湖,實在是怕墮了慕容氏的名頭。不提這個了,我讓侍女準備了焚香祭品,大師這就同我去祭奠家父可好?”
“好,小僧這就同慕容公子同往。”
我把眼睛移向段公子,“段公子在慕容山莊休息片刻,我讓人準備了船送你回姑蘇城去。要是需要什麼,也儘管提。這次大師對段氏所為,實是為了家父,慕容氏也難辭其咎。段公子若有要求,慕容氏定會盡力完成。”
他忙擺擺手,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不妨事,不妨事。只要讓我飽食一頓,然後再送我回到姑蘇城即可。”
“如此便好”,我拍手叫來了阿朱帶段譽去吃飯。然後領著鳩摩智去掃墓。
第59章
這鳩摩智為人卻也當真有趣,雖然霸道自傲,但我細細瞧著,他對我的確沒有惡意,在爹的假墓前雙手合十的閉目念了一段經,倒是真心遺憾爹英年早逝的樣子。
我覺得這人的氣質十分的矛盾,霸道,強橫,不講理,但同時又不乏真誠。至少絕對比爹真誠,爹雖然在復國的事情上不著調,可是為人處世卻是心機深沉的,離“真”這個字實在遙遠的很。
爹和他交朋友,說不定就是算計了什麼,要不也不會給出了少林絕技那麼個大餡餅。不過這和尚除了出家人的身份,還有個吐蕃國的護國法王的身份,莫非還是與“復國”的事有關?
第二日鳩摩智就當真給了我一卷手寫的內功心法,名喚《小無相功》。我翻閱了一遍,雖然還沒練,但也感覺裡面寫的東西是極有道理,極深奧的。當下就對他道謝。
他向我回禮,又提出想到慕容家的環施水閣看看書,這環施水閣是姑蘇慕容家代代家傳的,裡面的武功秘籍亦是無數。當然,還略微不及舅母陪嫁來的"琅嬛玉洞"裡面的武學全面。
原來這鳩摩智就是個武痴。我忍笑帶他去了那環施水閣。
當初爹假死,娘擔心江湖中人見慕容氏孤兒寡母,覬覦慕容家武學,早就撤下了裡面真正的秘籍,如今那些都在我的格子裡。而是放上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上去。
俱是娘的手寫本,名字也還是那些名字,秘籍也還是那些秘籍,只是每本秘籍少了百字到千字不等。這樣一本本殘缺的秘籍,看著像是那麼回事,其實誰敢練呢?
娘用這個辦法很是狠狠的整治了一番那些來偷秘籍的江湖宵小,後來我大了,也就再沒什麼人敢動這個心思來偷東西了。
這鳩摩智真是妙人,去天龍寺也是換秘籍,到慕容家也是換秘籍。倒是不偷不搶,就是有些強買強賣。
“這……這是怎麼回事?”鳩摩智看著那些東缺兩個字,西缺三個字的秘籍吃驚的說。
“爹去世時我很年幼,家母又是個婦道人家。那時候江湖中有不少人都打起了慕容家這些秘籍的主意。但家母還算是身手不錯的,而且還有家將護衛在旁,所以一般的江湖宵小都討不了便宜去。只有一個蒙面的黑衣人,武功高絕,他在環施水閣不知道看了多少日的書,都沒有被發絕。直至有一天,他或許是看書專注,竟然脫口而出了一句“妙啊”,便被家僕發覺。可他不僅打傷了母親和家僕,還在環施水閣放了把火,最後還全身而退了。”
“莫不是慕容先生舊日的仇家?偷看秘籍已是不妥,還要放火燒了它,可見是深恨慕容氏了。”
“家母也是如此猜測。她本就受了傷,環施水閣被燒,她大受打擊,就吐了血。不等養好病,她就開始整日回憶這些武功秘籍,然後把它們複寫出來。奈何她看過得秘籍本就不全,沒練過的東西記憶也模糊不清,費勁心力的結果也不過是如此”,我看著環施水閣的書架子嘆了口氣,“這殘缺不全的秘籍如何有人敢練?這環施水閣就和慕容氏的內功心法一般,到了我這兒,也算是失傳了。”
“可知那蒙面黑衣人是誰?”
“家母一直在追查,家母去世後,小侄也在查。近來才有了一點線索。”
“什麼線索?”
因著鄧百川送來消息,說是江湖上最近不少人都死於自己的成名絕技,許多人都想起了自父親假死後沉寂了二十來年的慕容氏的絕技“斗轉星移”。他懷疑這是針對慕容家的陰謀,因此請我速歸家商量對策。
我有些納悶,慕容家深居簡出,參合莊建在水上,不易被人窺視。四大家將在父親去世時還都是少年,並沒有什麼名氣。我們即使出現在人前,也不會有什麼人認得我們。怎麼還會有人針對慕容家?莫非是父親舊日惹得仇家?
***********************************
慕容復(27歲)
文才:99(滿級)
內力:85
身手:95
琴:60
棋:99(滿級)
書:99(滿級)
畫:70
茶:99(滿級)
酒:50
培育茶花:99(滿級)
醫術:50
特殊技能:融會貫通,超級易容術
************************************
回到燕子塢沒多久,包不同就來報說,有一個和尚帶著三個人來見我,其中有兩個是最近死去江湖人的親戚,功夫很弱,不成問題。只那個和尚的功夫深不可測,他們應付不了,這和尚說是父親的舊友,前來祭拜的父親的。還有個不會功夫的少年是那和尚帶來的。
父親的舊識?父親那樣一心復國的人,我很難想像他還有什麼朋友。
“把那兩個江湖人打的心服口服,不要傷及性命,然後扔出去。對他們說:我慕容氏自從老家主去世,已經二十年隱居在此,不曾出世了。讓他們有功夫,還是去找真正的仇人吧。至於那和尚,帶他去會客廳吧”,我對這個自稱是父親友人的和尚還真有幾分好奇,打算去見見他。
到了客廳,看見一位身穿黃色僧袍的僧人,年紀五十歲不到,布衣芒鞋,絕無半分與眾不同之處,但臉上神采飛揚,隱隱似有寶光流動,假如是明珠寶玉,自然生輝。這是內功練得極高深的模樣。
另一個青年一身白衣,容貌清秀,眼神好奇而清澈。倒無什麼特異之處。
彼此見過禮,奉上茶點之後,我開口問道:“這位大師是家父的朋友?”
“正是,昔年小僧鳩摩智與慕容先生在天竺國邂逅相逢,講武論劍。他於天下武學無所不窺,無所不精,小僧得彼指點數日,生平疑義,一旦盡解。不意大英雄天不假年,慕容先生西圓極樂。慕容先生當年論及天下劍法,確信天龍寺之‘六脈神劍’為天下諸劍中第一,恨未得見,引為平生最大憾事。小僧曾對慕容先生誇口言必為他取得六脈神劍一觀。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無悔。小僧對慕容先生既有此約,決計不能食言。慕容先生曾贈我三卷奇書,闡述少林派七十二門絕技的要旨、練法,以及破解之道。我便想用這三卷奇書與大理天龍寺換取六脈神劍,燒在慕容先生墓前,以踐昔日之言。哪想道天龍寺眾僧寧肯燒掉劍譜,也不肯讓我一借。不過這個姓段的小子乃大理皇室中人,他在寺中學會了六脈神劍,小僧想把他燒死在慕容先生的墓前,也是一樣的。”
我心中嘆氣,父親的朋友果然如他一般……不同凡響。哪怕該是慈悲為懷的僧人,也是如此暴力血腥無恥,搶人家東西還如此理直氣壯。比我那偷人家秘籍的爹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可不願讓慕容家結上大理段氏這個仇家。只是為了完成這強盜和尚的心愿。
我想了想,開口道:“大師對已經去世的家父,仍然不忘履行承諾,小侄甚是感佩。不過我慕容氏從未搶奪過其他門派的武功秘籍”,才怪,“便是互相傳授功夫秘籍,就如家父與大師一般,也完全是彼此你情我願才會行事。大理段氏既不願意,哪怕大師把六脈神劍的劍譜燒在父親的墓前,我想他在地下也不會安樂。何況燒死一個大活人,實在是有傷天和。”
“正是,正是”,那青年插嘴道,“大和尚,慕容公子可比你講道理多了!”
我心中好笑,這段公子倒是從容不迫,仿佛這鳩摩智要燒的不是他一樣。有大將風度,僅這一點,這人就不同於流俗了。而且他竟然學會了六脈神劍,想必以後江湖中必有他的一個位子。大理段氏果然人才輩出。
我繼續道:“大師看這樣可好,我帶大師到家父墓前祭奠,由小侄向家父稟明,此事並非大師不信守承諾,而是小侄知道家父的心意,知他定不願為了一本劍譜而錯殺了一個大好青年。大師此後盡可以放下這件心事了。”
“雖然施主如此說,可是若不能完成諾言,小僧仍然心中不寧……”
“您看這樣如何,小侄家父早逝,小侄的武藝是母親傳授。身為人子,竟不能像大師一般,在武功心得上得到家父的指點,小侄心中一直遺憾萬分。如今父親的故友在此,大師便代家父對小侄指點一二可好?父親去時來不及將他的武藝傳授於我,因此小侄的見識所學,不及家父萬一。家父曾贈您少林七十二絕技,小侄厚顏,便向大師討要一本內功心法。這樣,大師便算償還了慕容氏,償還了家父,如何?”
看看能不能占到便宜吧,不能也無所謂。倒是那個少林七十二絕技,父親上次已經給我了,對我來說也是無用。
“內功心法?”,他頗有些驚疑的看著我。
我點了點頭,搖了搖手中的摺扇,“實是父親早逝,只教了小侄慕容家的絕學“斗轉星移”,還未曾傳授小侄慕容家的家傳內功。後來小侄只得學了母親娘家的內功。慕容家的家傳內功到了小侄這兒,已經失傳了”,我出門在外多年,也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了,這謊話說出口前都不用怎麼深想,“因此倒想尋一門高深的內功心法,即便小侄不能重頭再學了,也能留給子孫作為承繼。”
“好,小僧今晚便默寫一本高明的內功心法給你”,鳩摩智點頭承諾道,“慕容先生如此博學,家傳武學卻已經失傳,實在可惜。”
我苦笑了一下,“慕容家人丁單薄,世代單傳,武功也是口口相傳。誰能想到家父竟會忽然去世。小侄差家父許多,因此這些年都羞於以慕容氏之名行走江湖,實在是怕墮了慕容氏的名頭。不提這個了,我讓侍女準備了焚香祭品,大師這就同我去祭奠家父可好?”
“好,小僧這就同慕容公子同往。”
我把眼睛移向段公子,“段公子在慕容山莊休息片刻,我讓人準備了船送你回姑蘇城去。要是需要什麼,也儘管提。這次大師對段氏所為,實是為了家父,慕容氏也難辭其咎。段公子若有要求,慕容氏定會盡力完成。”
他忙擺擺手,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不妨事,不妨事。只要讓我飽食一頓,然後再送我回到姑蘇城即可。”
“如此便好”,我拍手叫來了阿朱帶段譽去吃飯。然後領著鳩摩智去掃墓。
第59章
這鳩摩智為人卻也當真有趣,雖然霸道自傲,但我細細瞧著,他對我的確沒有惡意,在爹的假墓前雙手合十的閉目念了一段經,倒是真心遺憾爹英年早逝的樣子。
我覺得這人的氣質十分的矛盾,霸道,強橫,不講理,但同時又不乏真誠。至少絕對比爹真誠,爹雖然在復國的事情上不著調,可是為人處世卻是心機深沉的,離“真”這個字實在遙遠的很。
爹和他交朋友,說不定就是算計了什麼,要不也不會給出了少林絕技那麼個大餡餅。不過這和尚除了出家人的身份,還有個吐蕃國的護國法王的身份,莫非還是與“復國”的事有關?
第二日鳩摩智就當真給了我一卷手寫的內功心法,名喚《小無相功》。我翻閱了一遍,雖然還沒練,但也感覺裡面寫的東西是極有道理,極深奧的。當下就對他道謝。
他向我回禮,又提出想到慕容家的環施水閣看看書,這環施水閣是姑蘇慕容家代代家傳的,裡面的武功秘籍亦是無數。當然,還略微不及舅母陪嫁來的"琅嬛玉洞"裡面的武學全面。
原來這鳩摩智就是個武痴。我忍笑帶他去了那環施水閣。
當初爹假死,娘擔心江湖中人見慕容氏孤兒寡母,覬覦慕容家武學,早就撤下了裡面真正的秘籍,如今那些都在我的格子裡。而是放上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上去。
俱是娘的手寫本,名字也還是那些名字,秘籍也還是那些秘籍,只是每本秘籍少了百字到千字不等。這樣一本本殘缺的秘籍,看著像是那麼回事,其實誰敢練呢?
娘用這個辦法很是狠狠的整治了一番那些來偷秘籍的江湖宵小,後來我大了,也就再沒什麼人敢動這個心思來偷東西了。
這鳩摩智真是妙人,去天龍寺也是換秘籍,到慕容家也是換秘籍。倒是不偷不搶,就是有些強買強賣。
“這……這是怎麼回事?”鳩摩智看著那些東缺兩個字,西缺三個字的秘籍吃驚的說。
“爹去世時我很年幼,家母又是個婦道人家。那時候江湖中有不少人都打起了慕容家這些秘籍的主意。但家母還算是身手不錯的,而且還有家將護衛在旁,所以一般的江湖宵小都討不了便宜去。只有一個蒙面的黑衣人,武功高絕,他在環施水閣不知道看了多少日的書,都沒有被發絕。直至有一天,他或許是看書專注,竟然脫口而出了一句“妙啊”,便被家僕發覺。可他不僅打傷了母親和家僕,還在環施水閣放了把火,最後還全身而退了。”
“莫不是慕容先生舊日的仇家?偷看秘籍已是不妥,還要放火燒了它,可見是深恨慕容氏了。”
“家母也是如此猜測。她本就受了傷,環施水閣被燒,她大受打擊,就吐了血。不等養好病,她就開始整日回憶這些武功秘籍,然後把它們複寫出來。奈何她看過得秘籍本就不全,沒練過的東西記憶也模糊不清,費勁心力的結果也不過是如此”,我看著環施水閣的書架子嘆了口氣,“這殘缺不全的秘籍如何有人敢練?這環施水閣就和慕容氏的內功心法一般,到了我這兒,也算是失傳了。”
“可知那蒙面黑衣人是誰?”
“家母一直在追查,家母去世後,小侄也在查。近來才有了一點線索。”
“什麼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