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皇兒……”太后本就沒信心可以勸服他,此時見他正言厲色,更是無奈,嘆口氣道,“母后也是為了你好。”
“母后若真是為朕著想,就請不要打擾崇優,也請不要背著朕,在任何場合對他說任何逆耳之言。”陽洙溫言勸道,“如果母后逼走了崇優,朕此生便再無歡顏。您一向慈愛,自然不會對兒子做這樣的事對不對?”
太后被他說中心事,不由訕訕地道:“當然不會。母后一向只盼著你能平安快活,皇兒是知道的。”
陽洙見母親讓步,滿意地笑了笑,道:“崇優是個多可愛的人,母后日後多與他相處便知道了,可惜今日他不肯跟朕一起過來。時辰也不早了,我們這就開宴吧?”
太后忙起身,吩咐宮人重新請進魏妃與皇子,就在涼亭之內,一起用了觀音齋。飯後陽洙又小坐了片刻,畢竟心裡掛念應崇優,便命魏妃多留些時候,自己起身告辭而去。
御駕車隊剛出了金水橋,一個外殿太監便飛奔而來,在高成耳邊說了兩句。這位御前大總管立即趕到皇輦窗邊,低聲稟道:“皇上,已經找著那個人了,現在隆慶殿候駕。”
“哦?”陽洙一喜,立即道,“擺駕隆慶殿。”
“是。”
御駕車隊折而向西,過了御園,到了隆慶殿。
焰翎軍副帥應霖候在殿外,見聖駕到來,忙跪下行禮。
“怎麼找到的?他在哪裡?”陽洙掀起車廂旁側的垂幃,問道。
“是鄭大將軍親自將他請回京城的。現在臣已將他請至殿內等候,陛下要進去跟他談嗎?”
“當然。”陽洙的唇角浮起一抹微笑,“他可是個關鍵人物,朕還有很多事情要仰仗他幫忙呢。你在外面候著,朕自己進去。”
“遵旨。”
皇輦停在殿前,陽洙扶著高成的手臂下車,獨自拾階而上,推開殿門,邁步走了進去。
隆慶殿是高軒大窗的建築,室內光線極好,一個身材修長的素衣人背對著大門,正仰著頭,專心致志地欣賞殿中雕刻著九龍盤海花紋的大柱,仿佛根本沒有察覺到有人進入,意態輕鬆,時不時點頭嘖嘖讚嘆兩聲。
陽洙輕輕咳嗽了一下,以此提醒他自己的到來。
素衣人聞聲轉頭,一雙眸子神采奕奕,與皇帝視線相交,互相打量了片刻。
“糙民殷真,參見陛下。”上下看了個清楚後,殷真淡淡一笑,不卑不亢地拱手卻步,撩衣施禮。
“殷先生平身。”陽洙伸手相扶,客氣道,“您是野鶴閒雲之身,朕有緣能相見,實屬有幸。”
殷真笑了笑,語音中微帶嘲諷地道:“我浮山就算再游於世外,到底也是陛下的臣民,焰翎大將軍親來相邀,糙民怎敢不來,又怎能不來?”
陽洙眉睫微動,抿了抿嘴角。跟前這位浮山高人,雖然眼角已見細紋,但卻仍是面如冠玉,風采翩翩。一雙清亮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果然不是個好對付的人物,難怪應崇優以前每次提到他時,都是一副很尊敬的表情。
“難道鄭嶙在請先生來時有什麼失禮之處嗎?”
“怎麼會?”殷真呵呵笑道,“有幾百精兵在四周圍著,大將軍只需輕輕說一句話就行了,哪裡用得著失禮。”
“先生說笑了。”陽洙裝著聽不懂,將手一抬。“請坐下敘話。”
“多謝陛下。”殷真也不客氣,回禮後落座,道,“陛下要見我這山野糙民,想必是有什麼吩咐吧?”
“自靜山先生輔佐太祖爺開國以來,朝廷歷代人才,多有浮山門下。就是先生您當年,也曾為先帝東阻迄族之侵出謀出力,有著亭山侯的封爵,又怎麼能算是糙民呢?”
殷真搖了搖頭嘆道:“糙民與師兄當年雖都曾出仕朝廷,惜無濟世之才,對於後來的亂世危局,並沒有什麼回天之力,所以才又歸隱山林,以課教子弟為業。十多年過去,舊日封爵,早已如煙消雲散,不值一提,倒也難為陛下記得。”
陽洙眉梢一挑,展顏笑道:“浮山一門秉承靜山先生遺訓,常遣門下精英效力我大淵皇室,此情此義歷代為君者無不感佩。朕也是深受其惠,不敢或忘啊。”
陽洙這話雖有客氣的成份,不過與事實也相差不遠。浮山收徒條件極嚴,但能出師者個個都可稱得上是精英,眾多名門世家也都以自家子弟能進浮山門牆為榮,故而殷真也沒有再多遜辭,只拱拱手笑而不言。
“聽崇優說,大先生近年來時常入關靜修,本代浮山子弟多由先生您教導,朕時常思慕一見,今日相會,您的風采果然如崇優所說的一般。”陽洙笑眯眯地又加了一頂高帽。
殷真眨了眨眼睛,略略湊近了一點,小聲問:“小優平時都怎麼說我的?”
“他說您才華橫溢,學識淵博,心地慈藹卻又執教嚴格,門下子弟無不對您景仰崇敬,心服口服……”
而且還特別喜歡聽人奉承誇獎,高帽一戴就飄飄然地半天落不下地。
當然,後面這一句就不能說出來啦。
“還是小優最乖最貼心了……”殷真果然開心得眉開眼笑,“不瞞陛下說,我家這群孩子裡,就數他最可人疼,不像那個老二,整個一白眼狼,餵不熟的。”
陽洙想起應崇優跟他講的二師兄的故事,差點笑了出來,忙忍住了,正色道:“正因為知道殷先生一向愛護崇優,所以朕才特意請先生來。想要解釋一些事情。”
殷真的眼珠微微轉動了一下,道:“陛下想說前一陣子的囚禁之事麼?這個是小七與楊晨魯莽了,小優的行事也有不妥之處,陛下為君之道並無差池,糙民還要多謝您寬宏海量,對他們三人恩赦減罪呢。”
“朕的心思不想瞞人,要說最終恩赦他們,也並非只因為朕寬容,多半還是為了對崇優的情份。”陽洙坦然說著。目光穩穩地觀察著殷真的反應,“先生可能還不知道,朕與崇優,並不是三年前離宮後才相識的。”
“知道。”
“知道?”陽洙略感訝異,“可是崇優說只有……”
“讓崇優進宮課教陛下,並不僅僅是太傅的主意。認真說起來。應該算是我們三個老傢伙一起決定的吧。”
“既然如此,先生必定明白我們之間的患難真情決非一時的頭腦發熱吧?”
殷真點了點頭。
“那先生的態度……”
“我並不反對。”
陽洙沒想到會這麼順利,大喜過望道:“既然如此,老太傅那邊可否請先生……”
“請陛下稍安勿躁。”殷真欠了欠身,“糙民有幾句肺腑之言,說出來恐怕會惹得龍顏不悅,不知陛下想不想聽?”
陽洙怔了怔,道:“先生請講。”
“對崇優與陛下之間的關係。我只是不反對,還談不上支持。說起來太傅也並非迂腐之人,我們之所以都不願意支援陛下,自然不是為了世俗之見,而只是疼愛崇優而已。”
“可是朕也……”
“自古動心容易守情難,崇優是個不會為自己打算的孩子,我們做長輩的,難免要多替他考慮考慮。”
“你們一定不肯相信朕對崇優是真心,朕有什麼辦法?”陽洙不由略略有些急躁,“難道要朕等個二、三十年,才能保證情意不變嗎?”
“這倒不用。依糙民之見,陛下只需稍稍放手,也許就能避免目前僵局。”
“什麼意思?”
“就依太傅的想法,你們二人先分離一段時間。如果小優對陛下也是情深意切,那麼在離開陛下之後,必定是每日裡鬱鬱寡歡,無法像太傅所希望的那樣重新開始新的生活,這樣一來,那位愛子心切的太傅無奈之下,自然便會讓步,總比此時去硬勸他來得好。”
陽洙瞪著這個笑眯眯的男人,一時氣結。
說句有些丟面子的話,這位至尊無上的皇帝陛下目前只知道自己離開應崇優一定過不了好日子,但對應崇優離開自己後是否會很難過,那可是半點把握也沒有。
“而且這麼做的話,小優也有充裕的時間不受人干擾地獨立做決定,一旦他是真的自己決定要回到陛下身邊,意志必然會更加堅決,再遇到什么小風波,您也就不需要時時擔心他會離您而去了。”殷真笑著又添上一句,“陛下以為如何?”
“不行!”陽洙斬釘截鐵地否決道,“隨便你們怎麼花言巧語,朕是決不會讓崇優走的。殷先生既然不肯站在朕這邊,朕也不強求,就憑朕一人,也能爭得崇優的人。”
“母后若真是為朕著想,就請不要打擾崇優,也請不要背著朕,在任何場合對他說任何逆耳之言。”陽洙溫言勸道,“如果母后逼走了崇優,朕此生便再無歡顏。您一向慈愛,自然不會對兒子做這樣的事對不對?”
太后被他說中心事,不由訕訕地道:“當然不會。母后一向只盼著你能平安快活,皇兒是知道的。”
陽洙見母親讓步,滿意地笑了笑,道:“崇優是個多可愛的人,母后日後多與他相處便知道了,可惜今日他不肯跟朕一起過來。時辰也不早了,我們這就開宴吧?”
太后忙起身,吩咐宮人重新請進魏妃與皇子,就在涼亭之內,一起用了觀音齋。飯後陽洙又小坐了片刻,畢竟心裡掛念應崇優,便命魏妃多留些時候,自己起身告辭而去。
御駕車隊剛出了金水橋,一個外殿太監便飛奔而來,在高成耳邊說了兩句。這位御前大總管立即趕到皇輦窗邊,低聲稟道:“皇上,已經找著那個人了,現在隆慶殿候駕。”
“哦?”陽洙一喜,立即道,“擺駕隆慶殿。”
“是。”
御駕車隊折而向西,過了御園,到了隆慶殿。
焰翎軍副帥應霖候在殿外,見聖駕到來,忙跪下行禮。
“怎麼找到的?他在哪裡?”陽洙掀起車廂旁側的垂幃,問道。
“是鄭大將軍親自將他請回京城的。現在臣已將他請至殿內等候,陛下要進去跟他談嗎?”
“當然。”陽洙的唇角浮起一抹微笑,“他可是個關鍵人物,朕還有很多事情要仰仗他幫忙呢。你在外面候著,朕自己進去。”
“遵旨。”
皇輦停在殿前,陽洙扶著高成的手臂下車,獨自拾階而上,推開殿門,邁步走了進去。
隆慶殿是高軒大窗的建築,室內光線極好,一個身材修長的素衣人背對著大門,正仰著頭,專心致志地欣賞殿中雕刻著九龍盤海花紋的大柱,仿佛根本沒有察覺到有人進入,意態輕鬆,時不時點頭嘖嘖讚嘆兩聲。
陽洙輕輕咳嗽了一下,以此提醒他自己的到來。
素衣人聞聲轉頭,一雙眸子神采奕奕,與皇帝視線相交,互相打量了片刻。
“糙民殷真,參見陛下。”上下看了個清楚後,殷真淡淡一笑,不卑不亢地拱手卻步,撩衣施禮。
“殷先生平身。”陽洙伸手相扶,客氣道,“您是野鶴閒雲之身,朕有緣能相見,實屬有幸。”
殷真笑了笑,語音中微帶嘲諷地道:“我浮山就算再游於世外,到底也是陛下的臣民,焰翎大將軍親來相邀,糙民怎敢不來,又怎能不來?”
陽洙眉睫微動,抿了抿嘴角。跟前這位浮山高人,雖然眼角已見細紋,但卻仍是面如冠玉,風采翩翩。一雙清亮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果然不是個好對付的人物,難怪應崇優以前每次提到他時,都是一副很尊敬的表情。
“難道鄭嶙在請先生來時有什麼失禮之處嗎?”
“怎麼會?”殷真呵呵笑道,“有幾百精兵在四周圍著,大將軍只需輕輕說一句話就行了,哪裡用得著失禮。”
“先生說笑了。”陽洙裝著聽不懂,將手一抬。“請坐下敘話。”
“多謝陛下。”殷真也不客氣,回禮後落座,道,“陛下要見我這山野糙民,想必是有什麼吩咐吧?”
“自靜山先生輔佐太祖爺開國以來,朝廷歷代人才,多有浮山門下。就是先生您當年,也曾為先帝東阻迄族之侵出謀出力,有著亭山侯的封爵,又怎麼能算是糙民呢?”
殷真搖了搖頭嘆道:“糙民與師兄當年雖都曾出仕朝廷,惜無濟世之才,對於後來的亂世危局,並沒有什麼回天之力,所以才又歸隱山林,以課教子弟為業。十多年過去,舊日封爵,早已如煙消雲散,不值一提,倒也難為陛下記得。”
陽洙眉梢一挑,展顏笑道:“浮山一門秉承靜山先生遺訓,常遣門下精英效力我大淵皇室,此情此義歷代為君者無不感佩。朕也是深受其惠,不敢或忘啊。”
陽洙這話雖有客氣的成份,不過與事實也相差不遠。浮山收徒條件極嚴,但能出師者個個都可稱得上是精英,眾多名門世家也都以自家子弟能進浮山門牆為榮,故而殷真也沒有再多遜辭,只拱拱手笑而不言。
“聽崇優說,大先生近年來時常入關靜修,本代浮山子弟多由先生您教導,朕時常思慕一見,今日相會,您的風采果然如崇優所說的一般。”陽洙笑眯眯地又加了一頂高帽。
殷真眨了眨眼睛,略略湊近了一點,小聲問:“小優平時都怎麼說我的?”
“他說您才華橫溢,學識淵博,心地慈藹卻又執教嚴格,門下子弟無不對您景仰崇敬,心服口服……”
而且還特別喜歡聽人奉承誇獎,高帽一戴就飄飄然地半天落不下地。
當然,後面這一句就不能說出來啦。
“還是小優最乖最貼心了……”殷真果然開心得眉開眼笑,“不瞞陛下說,我家這群孩子裡,就數他最可人疼,不像那個老二,整個一白眼狼,餵不熟的。”
陽洙想起應崇優跟他講的二師兄的故事,差點笑了出來,忙忍住了,正色道:“正因為知道殷先生一向愛護崇優,所以朕才特意請先生來。想要解釋一些事情。”
殷真的眼珠微微轉動了一下,道:“陛下想說前一陣子的囚禁之事麼?這個是小七與楊晨魯莽了,小優的行事也有不妥之處,陛下為君之道並無差池,糙民還要多謝您寬宏海量,對他們三人恩赦減罪呢。”
“朕的心思不想瞞人,要說最終恩赦他們,也並非只因為朕寬容,多半還是為了對崇優的情份。”陽洙坦然說著。目光穩穩地觀察著殷真的反應,“先生可能還不知道,朕與崇優,並不是三年前離宮後才相識的。”
“知道。”
“知道?”陽洙略感訝異,“可是崇優說只有……”
“讓崇優進宮課教陛下,並不僅僅是太傅的主意。認真說起來。應該算是我們三個老傢伙一起決定的吧。”
“既然如此,先生必定明白我們之間的患難真情決非一時的頭腦發熱吧?”
殷真點了點頭。
“那先生的態度……”
“我並不反對。”
陽洙沒想到會這麼順利,大喜過望道:“既然如此,老太傅那邊可否請先生……”
“請陛下稍安勿躁。”殷真欠了欠身,“糙民有幾句肺腑之言,說出來恐怕會惹得龍顏不悅,不知陛下想不想聽?”
陽洙怔了怔,道:“先生請講。”
“對崇優與陛下之間的關係。我只是不反對,還談不上支持。說起來太傅也並非迂腐之人,我們之所以都不願意支援陛下,自然不是為了世俗之見,而只是疼愛崇優而已。”
“可是朕也……”
“自古動心容易守情難,崇優是個不會為自己打算的孩子,我們做長輩的,難免要多替他考慮考慮。”
“你們一定不肯相信朕對崇優是真心,朕有什麼辦法?”陽洙不由略略有些急躁,“難道要朕等個二、三十年,才能保證情意不變嗎?”
“這倒不用。依糙民之見,陛下只需稍稍放手,也許就能避免目前僵局。”
“什麼意思?”
“就依太傅的想法,你們二人先分離一段時間。如果小優對陛下也是情深意切,那麼在離開陛下之後,必定是每日裡鬱鬱寡歡,無法像太傅所希望的那樣重新開始新的生活,這樣一來,那位愛子心切的太傅無奈之下,自然便會讓步,總比此時去硬勸他來得好。”
陽洙瞪著這個笑眯眯的男人,一時氣結。
說句有些丟面子的話,這位至尊無上的皇帝陛下目前只知道自己離開應崇優一定過不了好日子,但對應崇優離開自己後是否會很難過,那可是半點把握也沒有。
“而且這麼做的話,小優也有充裕的時間不受人干擾地獨立做決定,一旦他是真的自己決定要回到陛下身邊,意志必然會更加堅決,再遇到什么小風波,您也就不需要時時擔心他會離您而去了。”殷真笑著又添上一句,“陛下以為如何?”
“不行!”陽洙斬釘截鐵地否決道,“隨便你們怎麼花言巧語,朕是決不會讓崇優走的。殷先生既然不肯站在朕這邊,朕也不強求,就憑朕一人,也能爭得崇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