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啊?”陽洙大吃一驚,“為何不通報朕?”
“應少保聽說陛下在西殿召見臣子,命奴才們不要驚動。”
“那、那他有沒有到這裡來看過?”
“沒有。如果應少保過來的話,奴才會事先稟告的。”
“你可曾跟他說過被召見的人是應大將軍?”
“奴才不敢。”
陽洙這才略略放下心來,嗯了一聲,又問道:“應少保現在何處?”
“在東殿御書房,似乎在為陛下整理書架。”
陽洙急忙起身。快步來到東殿書房,果然看見應崇優懷裡抱著幾本書,站在幾排遠高過他頭頂數尺的書架前,似乎正在調整書籍擺放的順序。
“不好好歇著,你在忙什麼呢?”陽洙悄悄掩過去,從後面一把抱住,貼著他的臉頰狠狠親了一口。
應祟優絲毫也不掙扎,只是微微側過頭來看了他一眼,道:“這些書讓太監們照管是不成的,應該定期讓翰林院的人來整理,寫了標籤和節略,按順序排好,以備皇上查看時方便。”
“好,你想怎麼弄,就讓翰林們怎麼辦吧,反正以後你也長住在這裡不是嗎?”
應崇優聞言臉色變了變,沒有繼續說下去,陽洙也不逼他作出反應,只是笑著陪他把手頭的幾本書擺好,再一起來到外間。
早膳桌已擺好,侍女們正在安置碗匙。陽洙一副沒事人的樣子,邊吃邊找了幾件會討應崇優歡心的事聊著。
“……林侍郎奏議,請求在縣級也設立醫署,救助窮苦病患,其運行狀況視為縣官政績考查;還有張長史,奏請廢官員贖罪銀制度,以示法理公充,這些朕都准了,讓有司據此擬定條規來看,你覺得怎麼樣?”
應崇優展顏一笑,“這都是皇上的仁政,有利於民生吏治。百姓的擁戴與官員的自律,都是江山穩固的根本,臣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會很高興看到此類事情的發生。”
陽洙聽到那句“無論在何時何地”,笑容也有些發僵,埋頭喝了一大口粥掩飾了過去。
這時高成在殿門旁稟道:“陛下,應少保的官服已經拿來了。”
陽洙一怔:“誰讓去拿的。”
“是我。”應崇穩定優站起身,對高成道,“拿進來吧。”
“你 今天要上朝嗎?”
應崇優訝異地看了他一眼,“我昨天已經吏部銷了假,今天不能上朝嗎?”
“不,我不是這個意思,”陽洙伸手挽住他,“我是擔心你的身體……”
“請皇上放心,臣調養了這些日子,身體早已經恢復了。”
“我是說昨晚……會不會不舒服?”
應崇優的臉頓時一紅,轉過頭不再理會他,陽洙嗅著他頸間清慡的氣息,不禁心頭一盪,忍不住擁住他又吻了下去。
高成捧著官服在殿門剛探了個頭,立即又縮了回去,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才一本正經地躬身走了進來,先將官服放在熏籠上,再命侍女進來伺候應崇優更衣,自己當然是去服侍陽洙換穿朝服。
衣冠整理完畢,應崇優因為要從正陽門列班上朝,堅持自己一個人先走,陽洙拗他不過,只好放行,不過卻立即派了兩個輕功最好的羽林衛士遠遠地跟在後面,一旦發現他不去正陽門而是想悄悄溜走,就立即回報。
不過事實證明至少在今天,應崇優沒有任何其他計劃。他繞過雲門水橋,直接就奔正陽門而去。那裡已有黑壓壓一片朝臣,正等著朝班金鐘之聲。看到應少保走來,相熟的同僚紛紛過來問候,態度都極是謙和,只有陽洙的兩個叔叔,燕王與定王哼了一聲,仰首不理。
要說這燕、定、晉三王,本是手握藩鎮的宗室親王,地位更在各府候之上,卻因為孟釋青的打壓,晉王被殺,燕、定二王也被削去諸多特權,既不能開府建制,也不再有徵賦養兵之權。陽洙復國成功之後,他兩人本指望能恢復先朝時的狀態,不料皇帝卻以國本未固為由,將兵、稅、吏三權均收歸中央,雖給 了他們諸多的恩寵榮耀,也不過是當作兩個老王爺養起來罷了。二人氣悶之下,曾先後去找過太后與太傅,希望共同迫使陽洙承認先朝舊例,誰知太后之縮頭不管,太傅婉言想拒,讓他們碰了一鼻子灰,惱怒之下,更是對新朝新政諸多不滿。無奈陽陽洙正是威權日盛的時候,莫耐他何,也只能忍著,尋隙挑釁。
應崇優留宿麒麟閣後,這兩人便開始藉此大做文章,不僅立即寫信給應傅諷刺他以子幸進,還私底下聯絡舊朝遺臣遺貴們,四處散播流言,說先皇雖也有男寵,但不過侫幸之流,而應崇優卻是台閣重臣,恐將來有二君臨朝之憂等等,忙得不亦樂乎。
這時金鐘轟響,朝時已到,忙著相互寒喧的諸臣立即回歸本位,列班進入正陽殿,等陽洙在御案後落座,一起三呼朝拜。
今日早朝,計劃是商議北境與相鄰緬國開通商路,以及蕪州旱災和、撥款撫民這兩件事。因為在遷議之前,各方意見已事先徵詢周全,此時討論的不過是細節而已,所以爭論並不激烈,不過幾刻鐘就已定案,發派給相應的部司執行。
議定內容結束後,陽洙照例問了一句,“諸卿可還有其他本奏?一片刻後沒有人回答,正準備說”退朝“,突聽階下有人高聲道:“臣有本奏。”我、移目看時,卻是一名四品老御史,名叫朱正的。
“朱卿有何本奏。”
“臣奏劾檢校少保應崇優,不居私第,擅留帝居,有迷惑君主,敗壞綱紀之罪,請陛下聖裁。”
此言一出,滿廷譁然,應霖第一個便要跳將出來,被台上同一品級的鄭嶙攔住。
乍聽朱正的奏本時,陽洙也是立時勃然大怒,但由於擔心,他第一時間就將目光投向應崇優,卻看到他寧靜如水,一雙眼眸澄澈清明,微露安撫之意,登時便鎮定了下來。
“奏本拿來朕看。”掌旨太監立即奔下階去,將奏本捧了下來,打開平放在御案之上,陽洙瞟了一眼,又冷冷地掃視了殿內圈,緩緩問道:“可有附議的?”
一時滿庭寂靜,諸臣動也不敢動,生怕一不小心,被陽洙誤以為是附議之人。朱正伏在地上,偷眼看看群臣的動靜,覺得不對,不由頻頻將目光投向燕、定二王。
這兩位王爺,本來慫恿朱正奏本,私底下又聯絡了一些朝臣,以為總能選出一些聲勢,然後再趁機以宗室身份出面,至少也要讓陽洙難堪一回。不料一到了朝堂之上,陽洙冷冽的視線一掃,其他人全都臨場退縮,只剩朱正一人可憐巴巴地跪著,他們二人哪裡敢再出來,只好扭頭,當做沒看到這個老御史的眼神。
“朱正,”陽洙冷冷地叫了聲。
“臣、臣在……”
“聽說先皇在世時,你在朝中也很有耿介之名,當年先皇想要封一名洗衣女為妃,也是你奏本說該名女子是二嫁之婦,有累帝德,為表示反對,你在正陽門 跪席三天,力勸先皇收回成命,朝野上下當時都把你當成是禮教君子,深為欽敬,得了很高的名聲,是不是?”
“臣慚愧。”
“如今朕愛戀應少保,朝野皆知,卻也只有你一個人,膽敢當殿上本,不懼龍顏之怒,發此逆耳之言。別的暫且不說,單就這份膽量而言,倒也真稱得上是禮教君子,讓朕賞識。”
朱正聽陽洙語聲漸漸和緩,微微鬆一口氣,叩首道:“臣不才,蒙陛下謬讚。”
“不過朕有一件事情,卻怎麼都想不通,”陽洙唇邊浮起一抹冷笑,眼神突然變得銳利如刀,“孟釋青欺壓幼主,拒不還政時,你在朝上;他誅殺異己、獨霸朝綱時,你還在朝上,他逆心已昭,圖謀篡位時,你仍然在朝上!朕想知道那個時候禮教君子到哪裡去了?正陽門前跪席,金鑾殿上奏本,這種種豪舉,怎麼未曾見你做出來過?”
朱正滿頭大汗,顫抖著伏在地上,大氣也不敢再喘一口。
“先皇仁厚,天下皆知,朕雖年輕,卻也是個不以言降罪的寬容之君,可是孟釋青卻不一樣了,對不對?難道堂堂禮教君子在掙名聲的時候,竟然還懂得因人而異嗎?”
陽洙誅心之言,句句如針如刺,直扎得朱正癱倒在地,毫無應對之力。
“可是你,不,應該是你們,你們知不知道朕之所以能做到不以言降罪,是誰教導的?當朕受控於權臣,禁在深宮之時,是誰捨生忘死來到朕的身邊患難扶持?如果那個時候稍有差池,也許孟釋青給他的,也會是一個迷惑君主,擅留帝居的罪名吧?”
對於曾有人易裝入宮擔當帝師的說法,大家都略有耳聞,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具體是哪個人。如今聽了陽洙之言,儼然便是應崇優所為,俱都是面露恍然之色。
“應少保聽說陛下在西殿召見臣子,命奴才們不要驚動。”
“那、那他有沒有到這裡來看過?”
“沒有。如果應少保過來的話,奴才會事先稟告的。”
“你可曾跟他說過被召見的人是應大將軍?”
“奴才不敢。”
陽洙這才略略放下心來,嗯了一聲,又問道:“應少保現在何處?”
“在東殿御書房,似乎在為陛下整理書架。”
陽洙急忙起身。快步來到東殿書房,果然看見應崇優懷裡抱著幾本書,站在幾排遠高過他頭頂數尺的書架前,似乎正在調整書籍擺放的順序。
“不好好歇著,你在忙什麼呢?”陽洙悄悄掩過去,從後面一把抱住,貼著他的臉頰狠狠親了一口。
應祟優絲毫也不掙扎,只是微微側過頭來看了他一眼,道:“這些書讓太監們照管是不成的,應該定期讓翰林院的人來整理,寫了標籤和節略,按順序排好,以備皇上查看時方便。”
“好,你想怎麼弄,就讓翰林們怎麼辦吧,反正以後你也長住在這裡不是嗎?”
應崇優聞言臉色變了變,沒有繼續說下去,陽洙也不逼他作出反應,只是笑著陪他把手頭的幾本書擺好,再一起來到外間。
早膳桌已擺好,侍女們正在安置碗匙。陽洙一副沒事人的樣子,邊吃邊找了幾件會討應崇優歡心的事聊著。
“……林侍郎奏議,請求在縣級也設立醫署,救助窮苦病患,其運行狀況視為縣官政績考查;還有張長史,奏請廢官員贖罪銀制度,以示法理公充,這些朕都准了,讓有司據此擬定條規來看,你覺得怎麼樣?”
應崇優展顏一笑,“這都是皇上的仁政,有利於民生吏治。百姓的擁戴與官員的自律,都是江山穩固的根本,臣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會很高興看到此類事情的發生。”
陽洙聽到那句“無論在何時何地”,笑容也有些發僵,埋頭喝了一大口粥掩飾了過去。
這時高成在殿門旁稟道:“陛下,應少保的官服已經拿來了。”
陽洙一怔:“誰讓去拿的。”
“是我。”應崇穩定優站起身,對高成道,“拿進來吧。”
“你 今天要上朝嗎?”
應崇優訝異地看了他一眼,“我昨天已經吏部銷了假,今天不能上朝嗎?”
“不,我不是這個意思,”陽洙伸手挽住他,“我是擔心你的身體……”
“請皇上放心,臣調養了這些日子,身體早已經恢復了。”
“我是說昨晚……會不會不舒服?”
應崇優的臉頓時一紅,轉過頭不再理會他,陽洙嗅著他頸間清慡的氣息,不禁心頭一盪,忍不住擁住他又吻了下去。
高成捧著官服在殿門剛探了個頭,立即又縮了回去,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才一本正經地躬身走了進來,先將官服放在熏籠上,再命侍女進來伺候應崇優更衣,自己當然是去服侍陽洙換穿朝服。
衣冠整理完畢,應崇優因為要從正陽門列班上朝,堅持自己一個人先走,陽洙拗他不過,只好放行,不過卻立即派了兩個輕功最好的羽林衛士遠遠地跟在後面,一旦發現他不去正陽門而是想悄悄溜走,就立即回報。
不過事實證明至少在今天,應崇優沒有任何其他計劃。他繞過雲門水橋,直接就奔正陽門而去。那裡已有黑壓壓一片朝臣,正等著朝班金鐘之聲。看到應少保走來,相熟的同僚紛紛過來問候,態度都極是謙和,只有陽洙的兩個叔叔,燕王與定王哼了一聲,仰首不理。
要說這燕、定、晉三王,本是手握藩鎮的宗室親王,地位更在各府候之上,卻因為孟釋青的打壓,晉王被殺,燕、定二王也被削去諸多特權,既不能開府建制,也不再有徵賦養兵之權。陽洙復國成功之後,他兩人本指望能恢復先朝時的狀態,不料皇帝卻以國本未固為由,將兵、稅、吏三權均收歸中央,雖給 了他們諸多的恩寵榮耀,也不過是當作兩個老王爺養起來罷了。二人氣悶之下,曾先後去找過太后與太傅,希望共同迫使陽洙承認先朝舊例,誰知太后之縮頭不管,太傅婉言想拒,讓他們碰了一鼻子灰,惱怒之下,更是對新朝新政諸多不滿。無奈陽陽洙正是威權日盛的時候,莫耐他何,也只能忍著,尋隙挑釁。
應崇優留宿麒麟閣後,這兩人便開始藉此大做文章,不僅立即寫信給應傅諷刺他以子幸進,還私底下聯絡舊朝遺臣遺貴們,四處散播流言,說先皇雖也有男寵,但不過侫幸之流,而應崇優卻是台閣重臣,恐將來有二君臨朝之憂等等,忙得不亦樂乎。
這時金鐘轟響,朝時已到,忙著相互寒喧的諸臣立即回歸本位,列班進入正陽殿,等陽洙在御案後落座,一起三呼朝拜。
今日早朝,計劃是商議北境與相鄰緬國開通商路,以及蕪州旱災和、撥款撫民這兩件事。因為在遷議之前,各方意見已事先徵詢周全,此時討論的不過是細節而已,所以爭論並不激烈,不過幾刻鐘就已定案,發派給相應的部司執行。
議定內容結束後,陽洙照例問了一句,“諸卿可還有其他本奏?一片刻後沒有人回答,正準備說”退朝“,突聽階下有人高聲道:“臣有本奏。”我、移目看時,卻是一名四品老御史,名叫朱正的。
“朱卿有何本奏。”
“臣奏劾檢校少保應崇優,不居私第,擅留帝居,有迷惑君主,敗壞綱紀之罪,請陛下聖裁。”
此言一出,滿廷譁然,應霖第一個便要跳將出來,被台上同一品級的鄭嶙攔住。
乍聽朱正的奏本時,陽洙也是立時勃然大怒,但由於擔心,他第一時間就將目光投向應崇優,卻看到他寧靜如水,一雙眼眸澄澈清明,微露安撫之意,登時便鎮定了下來。
“奏本拿來朕看。”掌旨太監立即奔下階去,將奏本捧了下來,打開平放在御案之上,陽洙瞟了一眼,又冷冷地掃視了殿內圈,緩緩問道:“可有附議的?”
一時滿庭寂靜,諸臣動也不敢動,生怕一不小心,被陽洙誤以為是附議之人。朱正伏在地上,偷眼看看群臣的動靜,覺得不對,不由頻頻將目光投向燕、定二王。
這兩位王爺,本來慫恿朱正奏本,私底下又聯絡了一些朝臣,以為總能選出一些聲勢,然後再趁機以宗室身份出面,至少也要讓陽洙難堪一回。不料一到了朝堂之上,陽洙冷冽的視線一掃,其他人全都臨場退縮,只剩朱正一人可憐巴巴地跪著,他們二人哪裡敢再出來,只好扭頭,當做沒看到這個老御史的眼神。
“朱正,”陽洙冷冷地叫了聲。
“臣、臣在……”
“聽說先皇在世時,你在朝中也很有耿介之名,當年先皇想要封一名洗衣女為妃,也是你奏本說該名女子是二嫁之婦,有累帝德,為表示反對,你在正陽門 跪席三天,力勸先皇收回成命,朝野上下當時都把你當成是禮教君子,深為欽敬,得了很高的名聲,是不是?”
“臣慚愧。”
“如今朕愛戀應少保,朝野皆知,卻也只有你一個人,膽敢當殿上本,不懼龍顏之怒,發此逆耳之言。別的暫且不說,單就這份膽量而言,倒也真稱得上是禮教君子,讓朕賞識。”
朱正聽陽洙語聲漸漸和緩,微微鬆一口氣,叩首道:“臣不才,蒙陛下謬讚。”
“不過朕有一件事情,卻怎麼都想不通,”陽洙唇邊浮起一抹冷笑,眼神突然變得銳利如刀,“孟釋青欺壓幼主,拒不還政時,你在朝上;他誅殺異己、獨霸朝綱時,你還在朝上,他逆心已昭,圖謀篡位時,你仍然在朝上!朕想知道那個時候禮教君子到哪裡去了?正陽門前跪席,金鑾殿上奏本,這種種豪舉,怎麼未曾見你做出來過?”
朱正滿頭大汗,顫抖著伏在地上,大氣也不敢再喘一口。
“先皇仁厚,天下皆知,朕雖年輕,卻也是個不以言降罪的寬容之君,可是孟釋青卻不一樣了,對不對?難道堂堂禮教君子在掙名聲的時候,竟然還懂得因人而異嗎?”
陽洙誅心之言,句句如針如刺,直扎得朱正癱倒在地,毫無應對之力。
“可是你,不,應該是你們,你們知不知道朕之所以能做到不以言降罪,是誰教導的?當朕受控於權臣,禁在深宮之時,是誰捨生忘死來到朕的身邊患難扶持?如果那個時候稍有差池,也許孟釋青給他的,也會是一個迷惑君主,擅留帝居的罪名吧?”
對於曾有人易裝入宮擔當帝師的說法,大家都略有耳聞,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具體是哪個人。如今聽了陽洙之言,儼然便是應崇優所為,俱都是面露恍然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