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中年太醫只說是祖傳的法子,並不外傳。

  旁人幾次三番問不出來,就也歇了這個念頭。

  端王爺果然說到做到。

  他之前在文書上寫了,保證大家離京後的基本生活,就真的想盡辦法,讓人從附近購買了許多吃食和用具過來。

  太平鎮是個很小的鎮子,統共才幾百人口。

  大家的車馬到了這裡後,精疲力盡。

  在鎮子裡正的幫助下,大半個鎮子的房子空了出來,供大家居住。

  他將自己家那個三進的院子讓出來給皇上居住。

  可是,那個三進的小院子,怎能裝得下皇宮裡那麼多人?

  更何況,一個鎮子的里正而已,家中也不算寬裕。

  雖然乾淨整潔,但那些屋子、家具和器物,都著實太過普通了些。

  藺君淙瞧不上拿出地方。

  他當即摔東西發了很大的脾氣。

  好在九門提督許大人家有個別院離這裡不算太遠,只幾十里地,是個五進的宅子。

  問過皇上的意思後,許大人就安排了人手,將皇帝和宮中一應人等送去了那裡。

  看著皇上和宮妃們遠去的車馬,鎮子上的所有人,包括從京城逃離而來的人,都神色十分複雜。

  直直地望了一會兒,大家就繼續忙碌起來。

  畢竟離去的那些人離他們的生活太遠。

  而且,也和他們沒有任何的關係。

  藺君泓估算了下,即便是空出這些屋子,也不夠住的。

  故而他又親自去了趟榆安縣,見了榆安縣的縣丞,和他商議了很久。

  最終,縣丞又將縣內空置的房屋盡數交了出來,方便大家入主。

  藺君泓便將京中人分成了兩批。

  一批是家中有傷員的。

  因為傷員需要休息,不易挪動。所以,這些人家留在太平鎮入住。

  另一批是家中沒有傷員的。

  這些人家則再累一累,繼續趕路,往榆安縣去住。

  對於端王爺的這個安排,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凡是家中無傷員的,即便是再疲累,依然上了車子上了馬,跟著往榆安縣去。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一家能夠安然無恙,依然是極大的恩賜了。

  他們心中感激上蒼,也感激端王爺和端王妃的所有努力。

  別的他們幫不上忙。

  但是,不添亂、將最近的這些房屋讓給更需要的人來住,這些小事,他們還是可以做到的。

  至於家中有傷員的,心裡也著實愧疚得很。

  這一趟出來,最累壓力最大的,就是端王爺和端王妃了。

  端王爺和他的親信們一刻不停地奔走在外。

  為了食物用具、為了大家的住處、為了所有人的安定,端王事必躬親,一件件安排妥帖,將事情做到了最好。

  至於端王妃,則是忙裡忙外,安排人去處理衣食之事,安排人負責照顧傷員,一刻也不得閒。

  聽聞端王和端王妃也要住到榆安縣去,往後的日子裡在榆安縣與太平鎮兩邊來回地跑,留在鎮子上的許多人家的心裡過意不去了。

  有些傷員傷勢較輕,家人也表明心意,願意去往遠一點的榆安縣去住,將近處留給更需要的人。

  他們不敢明說是想留給王爺王妃。

  他們知道,那樣的話,王爺肯定不會同意。

  於是轉彎抹角地想了許多個理由和藉口。

  不過,他們好不容易想出來的藉口才剛開了個頭兒,還沒來得及擴大和發揮,這個提議就是被藺君泓直接否決了。

  “如今傷勢輕,萬一路上厲害了呢?讓你們住,你們就住著。哪兒來的那麼多事。養好了身子、趕緊治好了傷才是正經。”

  他雖口氣不善,但大家都知道王爺刀子嘴豆腐心。

  嘴上說的凶,其實還不是在擔心百姓的安康?

  大家心下感激的同時,見到端王后,愈發感激和崇敬起來。

  就在這百姓們忙著照顧傷者、收拾暫住之處,為了生活而奔忙的時候,皇上藺君淙竟是忽地提起了一件大事。

  他說,要遷都。

  京城如今已經破敗不堪,不能再回去了。

  與其耗費大量時日來重建京都,倒不如即刻遷都,往那繁華之處行去。

  百官見勸他不得,只能認真思量整個問題。

  商議過後,官員大都建議遷都冀州。

  太平鎮屬於榆安縣。榆安縣隸屬冀州。

  冀州離京頗近。

  若將事務轉往冀州處理,十分便利。順帶著也方便安排京城重修一事。

  更何況,冀州人口少,也方便安置這些流離失所的京中百姓。

  皇帝卻不同意。

  他要遷都豫州,讓京中百姓往冀州去。

  只因豫州更為繁華,他在那裡能夠過得更為舒適。

  這讓在皇城根下待慣了的京中百姓十分不滿。

  大伙兒覺得,皇帝要丟下受苦受難的他們,另尋別處享福去了。

  百官之中也有頗多不滿的聲音。

  如今京城破敗,百廢待興。

  正是急需財力物力人力的時候,卻耗費那許多在遷都上面……

  終歸是讓人心寒。

  可是,皇上好似心意已決。

  大家即便不同意,又能如何?

  有人提議,或許可以讓端王爺幫忙勸一勸?

  畢竟端王爺心中有百姓有社稷,定然肯出這個頭的。

  沒等別人開口,賀太師頭一個否決了這個提議。

  他端著茶盞撇著茶末子冷哼。

  皇上會聽王爺的?

  如果王爺能那麼容易勸得動皇上,就不需要為了全城的百姓押上自己一條命了!

  賀太師是教習皇上的先生。

  陛下的性子,怕是沒有人比賀太師更為了解的了。

  聽他這番話後,大家這才想起來,為了讓皇上答應全城撤離,尊貴的端王爺到底做了什麼樣的保證和決定。

  所有人在敬佩端王的同時,也熄了讓他去勸的念頭。

  ——皇上對這個親弟弟,還是計較得十分清楚的。甚至於賭上弟弟的性命也無妨。

  可是,端王爺已經因為百姓頂過一次重壓了。

  大家萬萬不能再因了這些事情而讓王爺再次身處危險之中。

  這些事情,藺君泓其實是不知道的。

  因為這幾日裡,他時時刻刻都在為著民眾的事情而忙碌著,根本都沒來得及去見皇上一面。

  也沒能好好和元槿說上一句話。

  自打地震開始的那一刻起,夫妻二人就各自忙碌開來。

  即便是元槿回去尋藺君泓那次,兩人也不過是相擁了一小會兒功夫,就不得不分開。

  而後到了太平鎮,兩人一個忙著外面的事情,一個忙著瑣碎的事情,雖說已經定下了同在榆安縣居住的房子,可哪有一個晚上能夠湊到一起的?

  不是太平鎮那邊的事情多,元槿脫不開身。

  就是外頭運過來的物資半途中遇到了意外,藺君泓不得不親自去過問處理。

  一來二去的,兩人的時間總是不同步。這幾日下來,夫妻倆竟是沒有一日是共同度過的。

  這天好不容易太平鎮和榆安縣兩邊都安穩些了,藺君泓說什麼都不肯讓元槿再繼續忙碌下去,直接拖著她一同坐上了烈日,不管不顧地就帶她離開了太平鎮。

  當時葛雨薇和許林雅還有賀重珊也在。

  藺君泓一把就將元槿抱上了馬。

  元槿掙扎著要跑下來,就朝友人們呼救。

  看到端王爺那麼霸道地將人帶走,女孩兒們非但不出手相幫,反倒是齊齊地和元槿揮手道別。

  “王妃再見。”

  “坐穩點兒,別掉下來了。”

  “王妃,不送。”

  元槿看著賀重珊,又看了看不遠處的繁盛,朝他比劃了個手勢。

  繁盛會意,轉身朝里去了。

  元槿知道,他是去替她看望賀重凌。

  賀重凌傷得不算太重。但是,也不算輕。

  得虧了他會功夫,而且底子好,這些天來恢復得很快。

  可是,賀重凌不准四衛和元槿告訴別人,是他救了元槿。

  就連藺君泓,也不准告訴。

  幾人初時是不肯的。

  特別是元槿。

  她覺得,再怎麼著,都得讓藺君泓好好感謝感謝賀重凌。

  畢竟當時如果賀重凌不去救,元槿東西砸在她身上,她怕是就要殘了。

  賀重凌卻搖了搖頭,說道:“當時繁盛已經到了你身邊。我不過是快了半尺而已。”

  元槿跌下馬的時候,繁盛已經朝元槿奔了過去。只差一點點就能夠到元槿的時候,她被賀重凌給抱住了。

  而後,賀重凌護住了她。

  對此,賀重凌是如此解釋的。

  “繁盛畢竟是端王親信。若是端王爺知道他抱著救了你,怕是王爺和他心裡頭會有芥蒂。倒不如我來救你,往後萬一被他知曉了,也沒甚大礙。”

  元槿不解。

  既是沒甚大礙,為何不能現在就告訴藺君泓?

  不等賀重凌和繁盛開口,繁武已經小小聲地在旁邊開了口。

  “王妃,您是不知道王爺多小氣。”

  元槿見四衛都默認了這事兒最好瞞著藺君泓,她就也只好答應下來。

  只不過,她終究是沒法完全放心還未痊癒的賀重凌,所以拜託了繁盛好好照顧他。

  藺君泓看元槿都被抱到馬上了還在那邊左顧右盼,頓時氣笑了,食指微勾在她額上輕敲了下,哼道:“看什麼呢?竟是連我也顧不上了。”

  他這話說得可是酸意十足。

  元槿哭笑不得,心說自己不過是耽擱了這麼一下下而已。哪裡來的“顧不上”?

  這傢伙,還真是……

  元槿又好氣又好笑。

  她故意一揚眉,哼笑道:“我能看什麼?當然是風流倜儻的少年郎了。”

  誰知這招對端王爺根本不好使。

  藺君泓抬指輕勾著她的下巴,輕吻了下,低笑道:“我竟不知還有人比我更‘風流倜儻’。”

  語畢,他還裝模作樣地四顧看了看,語帶驚訝地道:“你說說是哪一個?我去瞧一瞧,也好長長見識。畢竟那麼些年來,還沒遇到過一個。”

  元槿忍不住橫了他一眼。

  這傢伙,簡直就是在明擺著換著花樣兒地夸自己!

  藺君泓看她似嗔似怒的模樣,笑著在她唇邊輕輕一吻。

  而後,他將橫坐在馬上的她緊緊攬在懷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