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鄒元鈞向祖母行禮問安後,深吸口氣,穩住心神,平靜地說道:“前些日子父親給孫兒來了封信,說是妹妹既然大好了,母親的嫁妝還有青蘭苑的事情就可以交給她了。畢竟是女孩子,早點學著管家也是好的。”

  老太太眼神一閃,划過一絲精明。

  她沒想到,老大的手下竟然那麼能幹。

  槿丫頭才醒了多少天?他居然已經收到了消息,而且,還把自己的意思傳回了京里。

  老太太又是因大兒子的出息而驕傲,心裡又因為他的這個做法而不喜。

  大兒子什麼都好。就是自從他媳婦兒死了之後,性子變得愈發詭異起來,防人防得厲害。就連親娘,都要子丑寅卯地算個清清楚楚。

  這不,他女兒剛剛好了,他就忙不迭地把屬於青蘭苑的產業盡數要回去了。

  不過這也是當初約定好了的。

  老太太嘆氣,揮揮手道:“你先下去吧。我稍後就讓人送過去。”

  鄒元鈞心裡遲疑了下,面上沉穩地道:“父親還說,槿兒的婚事,若不出意外的話,就照著以前的來。”

  照著以前的來,就是說,要配給高文恆那小子了。

  老太太心裡忽地冒出了一股子怒火,冷哼道:“你父親這是什麼意思?難不成我還會害槿丫頭不成?!”

  鄒元鈞靜立不動。

  其實,父親的信上並未提及這個。只是對太子好色的名聲有所耳聞,而槿兒的相貌著實太出眾了。他怕老太太對元槿也會有什麼想法,所以提前借父親的口來堵住老太太的念想。

  他羽翼未豐,無法抵抗住大人。但會竭盡全力保住自家弟弟妹妹安然無恙。

  哪怕是騙了老太太、他的親祖母,也在所不惜。

  稍後父親若是怪罪,他一力承擔。

  老太太發了會兒火後,鄒元鈞默默承受了。而後,行禮退下。

  待到他的身影消失,老太太揉了揉眉心,問蔣媽媽:“春季的帳都已經整理好了吧?”

  “旁的還沒好,不過青蘭苑的已經好了。昨兒晚上才趕出來的。”

  “幸好。幸好。也就你知道我的心,知道先做哪一個。”老太太的聲音里透出一絲疲憊,“老大家的那份,你給鈞哥兒送去。”

  蔣媽媽應了聲後,有些猶豫地說道:“大太太的嫁妝里還有些東西對不上數。”

  “我心裡有數。”老太太難得地對著她也有些不耐煩了,“你先把上一季賺得的銀錢和帳本給鈞哥兒送去。”

  珠簾晃動聲響起。

  蔣媽媽已然出去。

  老太太深深嘆了口氣。

  這些時日為了打點太子妃那邊,可是多花了不少銀子。前面挪動了大房的一些,近日來才剛剛填補上。結果春季的帳現在才整出來。

  至於高氏的嫁妝,這些天也得儘快填補好了。幸虧挪用的不多。

  她也是沒辦法。

  鄒老爺子是文官,官兒不大,卻帶著股子迂腐氣,不屑於那黃白之物。偏還不許她插手那些。結果,他過世的時候,家裡已經沒剩下多少產業了。

  若不是大兒子給了她些田地鋪子充到公中來,說是靠著這些賺得的錢來供家人吃用,鄒家怕是早就支撐不下去了,少不得還得挪用她的嫁妝。

  若真挪用了她的嫁妝,她的老底可就不保了。

  不過,兒子送她那些田地鋪子也不是白送的。

  交換條件就是,幫忙照顧好大房的孩子們。

  她既要幫忙打點好老大亡妻高氏名下的嫁妝,然後把銀子盡數給高氏的幾個孩子,她這邊分毫不留。還要保證大房那幾個孩子無憂無慮地長大,不被二房的人欺負。

  老太太也知道,後面這一條,是因為老大媳婦兒的死,讓老大對老二家的產生了嫌隙,所以一直提防著老二家的。

  可,都是一家人,這樣又是何必呢?

  真要鬧得太僵,讓別人看了好戲,這鄒家的名聲恐怕就完了。

  思及此,老太太的眼中凝起一股鬱氣。

  這大兒子分分毫毫都要和她算計清楚,鈞哥兒那脾氣,倒是和他爹像。

  得虧了和大兒子約定的這些,雖白紙黑字寫明了,卻也只有幾個人知曉。不然的話,她的臉面怕是都要盡數丟光了。

  老太太想到太子的態度轉變,想到之前鄒元鈞的那番話,喚來了喜梅,“你去三姑娘那裡,把那布料的牌子拿回來吧。”

  收回牌子,便是收回管家權。當初二太太的牌子被收回,可是鬧了不小的動靜。三姑娘那裡……

  “要不要讓蔣媽媽來?”喜梅有些猶豫,“大少爺今兒在家裡呢。聽人說,剛剛去了青蘭苑,如今怕是和三姑娘在說話。”

  老太太剛才是氣得頭有些發痛,此時清醒過來,也覺得有些不妥。

  身為大將軍府長房嫡女,元槿必須要學會理家管家。而且,還得管得好,管得妥當。

  鄒家嫡女女兒的名聲好了,對鄒家的名聲大有益處。

  連帶著往後元杺也會臉面十足。

  不過元杺那邊也得開始提點著些。

  老太太想了想,吩咐喜梅道:“布料的那個你不用去要了,留在三丫頭那裡。你把元杺給我叫來。”

  元杺雖然相貌好,又得了太子的青睞,但她性子不夠沉穩。若真去了,少不得要壞事。

  如今得教教她管家,順便壓一壓她的性子。

  老太太把負責藥材的牌子給了鄒元杺的消息傳到青蘭苑時,鄒元鈞正在元槿屋裡看她寫字。

  “哥哥,我這次寫的怎麼樣?”元槿拿著自己剛寫的一張問鄒元鈞。

  說實話,元槿的字真算不上好,頂多是“工整”罷了。

  但鄒元鈞依然睜眼說瞎話,“槿兒寫得很好。”

  元槿一聽就知道哥哥是在安慰她,憋著一股氣,忍不住橫了他一眼。

  鄒元鈞被妹妹這氣悶的樣子給逗笑了,“當然,在有些地方再注意一下,能寫得更好。”

  鄒元鈞說著,拿起筆來在旁邊寫了一個同樣的字。

  元槿以往沒有練過毛筆字。看著哥哥寫得挺拔,就留意著他的抬筆落筆。又不時地問他,某一划怎麼寫更好。

  兄妹倆在小書房裡正說著話,櫻桃氣呼呼地沖了進來。看見鄒元鈞,趕緊行禮。

  元槿知道這丫鬟雖然性子活潑,卻不是個不懂禮的,忙問道:“怎麼了?可是出了什麼事?”

  櫻桃就把牌子的事情說了。

  她本是替姑娘打抱不平。須知管著布料雖然看著好,但哪有管著藥材實用?

  但凡是個人,誰沒個頭昏腦熱的?大大小小都需要藥材。有時候用藥早一點和晚一點,那治病的效果就不一樣。

  鄒元鈞和元槿倒是不太在意。

  自己娘手裡就有藥材鋪子,還有個藥莊。這些東西,他們倒是真的不太放在心上。

  櫻桃見到少爺姑娘都氣定神閒,就也冷靜了下來。告了聲罪,繼續做自己的活計去了。

  鄒元鈞想到今日見的端王那一面,思量了下,問元槿:“考靜雅藝苑的事情,你可是已經下定了決心?”

  若他沒記錯的話,龍舟賽後妹妹曾無意間提過一句,太子妃也說過考上藝苑對她大有裨益。

  原先沒覺得怎樣。如今聽了端王爺的提點,再細細想來,太子妃那話或許另有深意。可不管對方到底是何打算,左右大房的人已經下定決心和太子府不會有甚糾葛,就斷不會再理會那邊。

  他想知道的是妹妹真實的打算。不是妹妹聽了太子妃或者是老太太的話後,潛移默化下而產生的想法。

  “是。”元槿頷首應答著,認真地道:“我是真的想考。”

  一來,她是真的想學點東西。

  二來,她也不太想鎮日裡在家裡待著。

  將軍府里有二太太、二姑娘,還有不知道存了什麼心思的老太太。與其天天和她們相對,倒不如考上藝苑,到學堂里住著,和那些或是文雅或是嫻靜的女孩兒們相交。

  她知道,靜雅藝苑裡鄒元楨和趙秋宜這樣心性狹隘的人。

  但她更相信,大多數的女孩子們都是美好的。

  她想多認識些朋友,尋到真正與自己相合的好友們。

  看到妹妹這樣有想法,鄒元鈞深感欣慰,緩緩笑了,輕輕揉了揉她頭頂的發。

  “好。一切都依你。”

  第二日,鄒元鈞依舊回了國子監。

  又過了幾天,公主府傳來消息,姚先生肯收下元槿這個學生,讓她和小郡主楊可晴一同學習。

  這個消息在將軍府里炸開了鍋。

  誰也沒想到,素來難說話的姚先生居然鬆了口。

  大家更沒想到的是,長公主居然也同意了這件事。而且,長公主府來的管事還說,為了不耽擱小郡主的學習,要鄒三姑娘一定住進公主府里才行。

  旁人都羨慕元槿羨慕得緊。可元槿卻在暗暗糾結。

  打從在山明寺里第一次見到明樂長公主開始,她就發現了,長公主不喜歡她。一點也不喜歡。

  一想到往後將要在公主府的生活,她的心裡就七上八下的。忍不住暗暗腹誹。

  同在京城之中,每日裡早一些起來,趕去公主府上學,完全來得及。

  為什麼特意加上一條,非要她住進公主府里?

  這不是純粹給她添堵麼!

  思及此,元槿就有些發蔫。好在公主府的管事還帶來了小郡主楊可晴給她的一封親筆信,這才讓她鬱悶的心情得以緩解。

  “槿姐姐,你快來呀,我等你呢。其實前幾天我就想去將軍府告訴你這個好消息來,可是小舅舅不讓。非要等到今天,讓管事去說。我好想你,你快來呀。”

  小姑娘的歡快心情從字裡行間透了出來,元槿看了不禁莞爾。

  她雖不知為什麼端王爺不讓楊可晴親自過來,但她倒是覺得如今的安排不錯。

  因為剛剛管事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家人後,二太太很快地就趕過來了,磨著公主府的管事想要讓鄒元杺也跟著小郡主一起學習。老太太也心疼鄒元杺,跟著勸了管事一會兒。

  ——鄒元杺還沒考上靜雅藝苑。

  那管事苦笑著連連說自己做不了主,這才得以抽身離開。

  如果當時來的是楊可晴……

  小姑娘少不得要被那些人磨得頭昏腦脹。

  看完信後,元槿片刻也不敢耽擱,趕忙吩咐屋裡人幫她收拾東西。

  沒辦法。公主府的人催得急,讓她明日就搬到公主府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