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宣若有觸動,呼吸也放得十分緩慢,良久,仿佛突然回神,急促喘息。

  「人從一生下來,就知道會死去,與亘古不變的天地相比,生命何其短暫。要麼旁人先於我們離開這個人世,要麼我們自己,先於身旁的人死去。沒有人能選擇何時何地誕生,除了自盡。」宋虔之笑了一下,「也沒有人能選擇什麼時候死去。然而萬千生靈皆是如此。」

  短暫的停頓後,宋虔之說:「生下來,活下去,只有承受。」

  殿內唯有藥罐里翻騰的氣泡發出咕嚕的聲音。

  「我也……」李宣牽扯嘴角擠出苦笑,「有時我覺得他,他還在。」他消瘦的喉結滾動,直視宋虔之的眼睛,「但他沒有來過南州行宮,剛來南州時,我整夜睡不著覺,吃了安神藥也不行,點了香也不行。後來我睡覺前,將那個……」李宣顴骨染上一層紅暈,不自在地垂下眼,還是說了下去,「胭脂盒子,置於枕下。」

  「你就感覺得到他。」宋虔之笑著說。

  「是。」李宣舔了一下嘴唇,「實在撐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想,他或許能看見。」

  「他會看見。」

  「也會想要是弘哥在,他會怎麼做。」李宣唇角微彎起弧度,「他一定會比我做得好,比我硬氣,比我更像一個皇帝。」

  宋虔之盯著冒泡的藥湯,喃喃道:「也許吧,但成為皇帝的是你。」

  「逐星。」

  宋虔之嗯了一聲,看著李宣。

  「有我在皇位上坐著一天,就沒有人能對你和陸觀的事情說三道四。」

  宋虔之一愣,忍俊不禁起來,臉上微紅地說:「那我就謝皇恩浩蕩了。」

  李宣也笑了,他本就生得秀美,笑起來讓人如沐春風,是當之無愧的美男子,有時候宋虔之看著李宣都會心跳加速。

  「說正事,我聽周先說,你讓他把司馬灃綁了?」李宣問。

  「對。」宋虔之本來就沒打算瞞李宣,便直言道,「司馬灃想要右相的位子,咱們不能給他,但現在作戰要錢,國庫也已經經不起寅吃卯糧,真的是一點也掏不出來,成敗在此一舉了。」說到這裡,宋虔之問李宣,「陛下怕嗎?」

  「怕什麼?」李宣一哂,「本就是機緣巧合才落到我手裡,而且我相信你的判斷,我也相信我的判斷。坎達英一定會和談,他打不到南州來。」

  「陛下不怕就好。陸觀在前面衝鋒陷陣,我是真有些怕,不是怕這一戰的成敗。」

  「我知道。但你要相信陸觀,正是有你在後面,他才會拼盡全力,才不會不要命。」

  宋虔之心中一動。暗道李宣果然很懂。

  「我們每日都有書信往來,目前還沒出什麼事,有我在後面,他也不敢出什麼事,自然也不敢不盡力而為。」宋虔之臉色發紅,微笑著說,「等他這一仗得勝歸來,我還得跟陛下求一道旨意。」

  李宣只以為宋虔之要求一道賞賜,真要是陸觀凱旋,賞再多也不為過,當即答應下來。

  宋虔之不再多說陸觀,繼續說司馬灃:「你就當根本不知道司馬灃的事情,繼續裝病。我已經同萬里雲見過兩次面,他現在答應出三個月的糧草和軍餉,冬衣、春衣各一套,我儘量讓他能答應半年下來,等到今年納徵回來,再看情況。」

  「未必打那麼久。」

  宋虔之也知道這場戰爭是速戰速決的好,只是有備無患,如果現在看不到明年開春的糧草在哪,真要是阿莫丹絨能拖,那時措手不及,敗局就無可挽回了。

  「嗯,未雨綢繆,也是應當。」李宣道,「我就裝病,好好休養幾日,登基大典遲遲未定,照我的意思,國庫吃緊,辦不辦也是一樣。」

  宋虔之連忙擺了擺手:「這一定要辦,人間君主受命於天,名不正,朝綱必然不穩,春耕陛下也得親自主持。再等等,最晚十一月,要是還沒有好消息,就在南州行宮操辦。我今日進宮,就是想同陛下說這事,最好是能回京,南州過於偏南,州城面積只有京城一半,行宮簡陋是次要的。要是阿莫丹絨人只要一片新的牧場,定都在南州,就把太大一塊肥肉放在狼嘴邊了。只要坎達英想起來,隨時都會咬一口。哪怕是容州、衢州也好一些,能回京最好。」

  「京城的一切也都是現成。」

  「對。這樣也可以縮減工事所費。不過這都是後話,眼前陛下裝病,司馬灃要不到右相之位,順便,敲打敲打這些世家大族,為陛下樹立威信。這些不用陛下動手,只是安定之後,如何恢復元氣,如何將朝堂上擺滿陛下的人,讓我朝強盛,掃除各級胥吏冗置……陛下無事的時候,便可常常靜思,往年各部重要的奏疏都歸在麟台、宰相府和御史寺,陛下可讓人取來翻閱,榮宗、牧宗時的奏疏都要細看,鹽、鐵、糧是重中之重,水利工事也是處處未竟,這些年朝廷內鬥,虛耗財富,繼而戰事不斷。下一步,就是要同阿莫丹絨議和,然則此次議和,陛下不能過於樂觀。」

  「阿莫丹絨也是權宜之計。」

  「然也。」宋虔之點頭,「坎達英年事已高,縱然狄人自古遊牧,善於遷移,人人上馬可戰,就連婦人也不讓鬚眉。他也一樣有這個問題,便是打不起仗。糧食可以就地補給,他們卻沒有長期可以攜帶的乾糧,乳製品不易保存,牧畜是他們的財產,不可輕易宰殺,能攜帶的乾糧實在有限。長線作戰是阿莫丹絨的短處,恰好,去歲至今,我大楚以賓山為界,北方收成不佳,像容州等地,都在等這一季的收成。坎達英雖已攻下容州,緊跟著的豐收季節,他卻別想從容州得到一粒米,這都是百姓的保命糧。或許阿莫丹絨攻進來之前,坎達英還不知道大楚境內是何種情形,現在也應該都清楚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