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頁
李宣作出沉吟的樣子,輕描淡寫地看了一眼司馬灃,而司馬灃正略側著身,眼角餘光與身後的萬里雲碰了一下。回過頭正看見天子在看自己,嚇得渾身一凜,連忙低頭。
「那司馬家的兩位子侄,就不派了?」李宣問祁暄。
祁暄幾乎沒有思索,答道:「我大楚與阿莫丹絨北線作戰已數十年,除了白古游大將軍能夠一敵,威懾北方。實在不宜派兩位小公子去,司馬大人久居南州,或許對戰局不夠熟悉,若讓毫無經驗的人對戰坎達英,身死事小,不能守土事大。」
一時間司馬灃臉色極其難看,鼻腔中哼出一聲,嘴角冷嘲地提起,道:「我不過為家中兩位子侄求取一個為國盡忠的機會,既然祁侍郎認為不可,請陛下聖裁便是。」
「那就等退朝之後,朕與秦尚書再議。眾卿可還有本要奏?」李宣問。
「臣還有本。」司馬灃大聲道,移步出列,「左太傅已逝,滿朝上下無不哀痛,太傅乃是陛下之師,高風亮節,為國憂慮甚矣。自陛下駕臨南州,文武諸事均與左太傅議定,如今太傅驟然離世,陛下應早做決斷,任命太傅一職,以圖為君分憂。」
朝上一時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李宣略作思忖,朝司馬灃點頭:「可有人選?」
祁暄已不知不覺退回人群中,他低下頭,心跳驟然加快,只得把頭與臉埋得更低,以免被人看出什麼。
「秦禹寧秦大人熟知朝事,師出周太傅,於安定侯也是如師如兄,聽說還曾替周太傅為先帝講課不少時日。如今我朝與阿莫丹絨作戰,秦大人掌管兵部,陛下何必捨近求遠,微臣以為,秦尚書就是最好的太傅人選。」
祁暄攏在袖中的手從拳頭舒展開,兩條手臂僵硬地緊緊貼著褲縫,耳朵里再聽不見什麼聲音了。
散朝之後,祁暄腳步匆匆,也不跟平日裡交好的朝臣一路,早早離開人群,出宮回家。
司馬灃瞧著他的背影,啐了一口,舌頭在牙齒上用力一彈,戲謔道:「什麼東西。」
萬里雲憂心忡忡將他拉到一邊:「畢竟是左正英的弟子,我們在朝堂上能站多久還說不定,你何必早早將人得罪乾淨。如果祁暄聯合左太傅的門生發難,我們南州一系都要被你一個人整完了!」
「強龍尚且不壓地頭蛇,憑他是誰,要在南州地界上站穩,就得有我們南州世族的支持。」司馬灃陰惻惻地說。
萬里雲搖頭:「征南軍大勝,班師回朝。你是……」他壓低聲音,扯著司馬灃的袍袖,把他帶到偏僻的走廊上,散朝後相熟的官員咬耳朵也實屬尋常,但萬里雲很小心,四下張望,未見到異樣,才小聲地說,「你不知道這位是怎麼上去的,周太后把持朝政,是要讓祁州那個小孩子入主皇城。結果被那位周太傅的外孫,便是現在的安定侯,以鎮北軍兩萬重兵,加上羽林衛裡應外合,親手把他的姨母拉下馬來。征南軍就是他領兵,算日子,就在這兩天便要進城了。」
司馬灃聽得一頭霧水,不以為然地搖頭:「老萬哥,你怕是年紀大了,膽子卻慫,他就是回來,也只能站到秦禹寧後邊。」
「秦禹寧是誰的門生?」
「周、太傅?」司馬灃這才覺得不妙,他剛在朝上推舉秦禹寧,秦禹寧的師傅是老周太傅,而即將班師回朝的征南軍統帥是周太傅的外孫,等於說朝堂上的兩座大山,都是周家。
「這個安定侯,可不是他爹。他是周太傅的外孫,少時便掌管麟台,黑狄剛打過來,便代天子巡視四方。後來這位上去,他有從龍之功,如今征南軍大勝,收復了宋州、循州,我聽人說,那個自立為王的孫逸,是被他手下那個姓陸的一刀割下了頭。」
「你說先帝重用的那個陸觀?」
「正是,這人是個狠角色,先帝怎麼從一眾受寵的皇子裡脫穎而出,難道不是因為榮宗皇帝血脈凋零,最後不得不將這位早被打發去衢州的六皇子召回京城。我讓人查過他去年進京後的所為,他跟安定侯也是一黨。而且,安定侯跟左太傅可不同,他可沒有風燭殘年。好像比你那個侄兒還要小些,這下你我,再無用武之地了。」後面的話萬里雲隱下沒說。
皇帝能夠精準地找出祁暄來,昨日的事情已經敗露,征南大軍回城,世族們雖在南方有盤根錯節的家族關係,卻敵不過訓練有素的鎮北軍,靠武力立於朝堂根本不可能了。
唯獨還能靠錢買幾個官位,萬里雲思來想去,家裡那幾個讀書最多有一兩人能入仕途,餘下的,只有拿銀子多活動活動。他手揣在袖子裡,沒有聽司馬灃說話,兩家雖也是連襟,在動盪時期,也只有各懷心思。
司馬家這雞蛋要往石頭上碰,萬里雲想的是,他要把萬家拉回來,絕不能碰完雞蛋還砸個鴨蛋上去清黃流一地。
朝臣從行宮出,有的坐轎,有的走路,才走到前門大街,都被街上的喧囂驚了一跳。
萬里雲坐的是司馬灃的馬車,兩家主家只隔了一道院牆,趕車的小子把門帘一打,興奮地大叫:「二位大人,快下車,軍隊過來了。」
司馬灃一句髒話險些出口,被萬里雲拉著,下了車站到街邊,家丁以鞭子將馬向道旁攔,雙手緊緊拽住馬籠頭,一面站在街沿上,興高采烈地向街面上張望。
「老爺,不如您同萬家老爺,一起上樓吃盞茶?」
「那司馬家的兩位子侄,就不派了?」李宣問祁暄。
祁暄幾乎沒有思索,答道:「我大楚與阿莫丹絨北線作戰已數十年,除了白古游大將軍能夠一敵,威懾北方。實在不宜派兩位小公子去,司馬大人久居南州,或許對戰局不夠熟悉,若讓毫無經驗的人對戰坎達英,身死事小,不能守土事大。」
一時間司馬灃臉色極其難看,鼻腔中哼出一聲,嘴角冷嘲地提起,道:「我不過為家中兩位子侄求取一個為國盡忠的機會,既然祁侍郎認為不可,請陛下聖裁便是。」
「那就等退朝之後,朕與秦尚書再議。眾卿可還有本要奏?」李宣問。
「臣還有本。」司馬灃大聲道,移步出列,「左太傅已逝,滿朝上下無不哀痛,太傅乃是陛下之師,高風亮節,為國憂慮甚矣。自陛下駕臨南州,文武諸事均與左太傅議定,如今太傅驟然離世,陛下應早做決斷,任命太傅一職,以圖為君分憂。」
朝上一時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李宣略作思忖,朝司馬灃點頭:「可有人選?」
祁暄已不知不覺退回人群中,他低下頭,心跳驟然加快,只得把頭與臉埋得更低,以免被人看出什麼。
「秦禹寧秦大人熟知朝事,師出周太傅,於安定侯也是如師如兄,聽說還曾替周太傅為先帝講課不少時日。如今我朝與阿莫丹絨作戰,秦大人掌管兵部,陛下何必捨近求遠,微臣以為,秦尚書就是最好的太傅人選。」
祁暄攏在袖中的手從拳頭舒展開,兩條手臂僵硬地緊緊貼著褲縫,耳朵里再聽不見什麼聲音了。
散朝之後,祁暄腳步匆匆,也不跟平日裡交好的朝臣一路,早早離開人群,出宮回家。
司馬灃瞧著他的背影,啐了一口,舌頭在牙齒上用力一彈,戲謔道:「什麼東西。」
萬里雲憂心忡忡將他拉到一邊:「畢竟是左正英的弟子,我們在朝堂上能站多久還說不定,你何必早早將人得罪乾淨。如果祁暄聯合左太傅的門生發難,我們南州一系都要被你一個人整完了!」
「強龍尚且不壓地頭蛇,憑他是誰,要在南州地界上站穩,就得有我們南州世族的支持。」司馬灃陰惻惻地說。
萬里雲搖頭:「征南軍大勝,班師回朝。你是……」他壓低聲音,扯著司馬灃的袍袖,把他帶到偏僻的走廊上,散朝後相熟的官員咬耳朵也實屬尋常,但萬里雲很小心,四下張望,未見到異樣,才小聲地說,「你不知道這位是怎麼上去的,周太后把持朝政,是要讓祁州那個小孩子入主皇城。結果被那位周太傅的外孫,便是現在的安定侯,以鎮北軍兩萬重兵,加上羽林衛裡應外合,親手把他的姨母拉下馬來。征南軍就是他領兵,算日子,就在這兩天便要進城了。」
司馬灃聽得一頭霧水,不以為然地搖頭:「老萬哥,你怕是年紀大了,膽子卻慫,他就是回來,也只能站到秦禹寧後邊。」
「秦禹寧是誰的門生?」
「周、太傅?」司馬灃這才覺得不妙,他剛在朝上推舉秦禹寧,秦禹寧的師傅是老周太傅,而即將班師回朝的征南軍統帥是周太傅的外孫,等於說朝堂上的兩座大山,都是周家。
「這個安定侯,可不是他爹。他是周太傅的外孫,少時便掌管麟台,黑狄剛打過來,便代天子巡視四方。後來這位上去,他有從龍之功,如今征南軍大勝,收復了宋州、循州,我聽人說,那個自立為王的孫逸,是被他手下那個姓陸的一刀割下了頭。」
「你說先帝重用的那個陸觀?」
「正是,這人是個狠角色,先帝怎麼從一眾受寵的皇子裡脫穎而出,難道不是因為榮宗皇帝血脈凋零,最後不得不將這位早被打發去衢州的六皇子召回京城。我讓人查過他去年進京後的所為,他跟安定侯也是一黨。而且,安定侯跟左太傅可不同,他可沒有風燭殘年。好像比你那個侄兒還要小些,這下你我,再無用武之地了。」後面的話萬里雲隱下沒說。
皇帝能夠精準地找出祁暄來,昨日的事情已經敗露,征南大軍回城,世族們雖在南方有盤根錯節的家族關係,卻敵不過訓練有素的鎮北軍,靠武力立於朝堂根本不可能了。
唯獨還能靠錢買幾個官位,萬里雲思來想去,家裡那幾個讀書最多有一兩人能入仕途,餘下的,只有拿銀子多活動活動。他手揣在袖子裡,沒有聽司馬灃說話,兩家雖也是連襟,在動盪時期,也只有各懷心思。
司馬家這雞蛋要往石頭上碰,萬里雲想的是,他要把萬家拉回來,絕不能碰完雞蛋還砸個鴨蛋上去清黃流一地。
朝臣從行宮出,有的坐轎,有的走路,才走到前門大街,都被街上的喧囂驚了一跳。
萬里雲坐的是司馬灃的馬車,兩家主家只隔了一道院牆,趕車的小子把門帘一打,興奮地大叫:「二位大人,快下車,軍隊過來了。」
司馬灃一句髒話險些出口,被萬里雲拉著,下了車站到街邊,家丁以鞭子將馬向道旁攔,雙手緊緊拽住馬籠頭,一面站在街沿上,興高采烈地向街面上張望。
「老爺,不如您同萬家老爺,一起上樓吃盞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