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趙雯想了想,勉為其難地點點頭:“那我還是做女孩兒吧。不然父親就沒有女兒了!”
趙瑜誇獎地親親女兒:“雯兒最乖!”
小喬咬著唇笑,暗地裡掐了他一把,趁趙雯不注意,趙瑜俯在小喬耳邊說道:
“看你教壞我女兒,我得管好她,不許她學你毫無規矩!”
小喬氣笑:“她自己有這想法。可不是我教她!你現在說我毫無規矩,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只准你一人不守規矩!”
“哼!才不信你!你總拘著我,好多事不准我做!”
“那是因為我沒空陪你去做,你一個人我不放心!”
奶娘抱著咿咿呀呀鬧個不停的趙燮,身後跟著幾個小丫頭找了來,趙雯一見,立刻從父親懷裡滑落下地,跑過去朝趙燮張開幼嫩的雙臂:
“噢!燮兒不哭,不哭啊!姐姐抱抱!”
三歲的娃娃哪裡抱得動七個月大的嬰兒,奶娘也不敢給,趙燮卻高興了,呲著兩對小兔牙嘻開嘴笑,掙扎著從奶娘懷裡撲向姐姐,小姐弟倆大青蛙抱小青蛙,幾個小丫頭只得從旁幫著攙扶,好不緊張。
在另一邊空地上玩耍的幾個男孩聽見聲響,也紛紛跑來,爭搶著抱趙燮,帶他去看兄弟們堆砌的積木城堡,趙燮樂不可支,興奮得手舞足蹈,這才是他該來的地方啊,整天呆在花團錦簇的女人群里,有什麼意思?
趙瑜和小喬相擁站在亭子裡含笑看著孩子們玩樂,趙瑜說:
“孩兒們長得太快了,特別是煒兒和雯兒,一眨眼就三歲。三歲就隔開去確實太早了些,但有哥哥們在先,燮兒到時必定也要學樣,四個男孩一起住風華院有點擠,可以分兩個到瑞華院去!”
小喬看看他:“瑞華院,太子和太子妃住著呢。”
“燁兒越長大體質越好,不需要擔心,他們估計是不再進來了,太子的一些書籍衣物都已搬走。”
趙瑜雖然不很清楚太子為什麼要進端王府來住那一陣子,但依現在的情形看,太子不會再來了。
太子對他消除了戒備,甫一恢復自由即加緊挽救和鞏固自己手上的勢力,以應對、反擊仁王,太子府暗地裡緊張而忙亂,更有後院諸般瑣事纏身,他哪裡還有心思進端王府陪護燁兒?況且現在皇子們攀比似地生兒育女,各王府只除了端王府子嗣嫌少,其他的哪個不是後院繁花似錦,兒女一年內就能生出三四個以上,皇帝的皇孫、皇孫女多不勝數,一個更比一個出色,他對長孫趙燁已不及從前親切,太子也由此對體質瘦弱、沉默少言的趙燁逐漸冷淡下來,卻更多喜愛健壯活躍的次子趙炬。
經過數次變故,太子對父皇徹底冷了心,也看明白了——父皇已經不再看重他喜歡他,反之最大的顧忌就是他這個太子,出過苦勞掙得功勞,治國有方眾望所歸,年紀漸長,手中掌握了一定的勢力……父皇其實是故意假借仁王之手牽制打擊他,如果沒有弟弟端王掌握兵權,父皇多少忌憚些,他這次絕對死在仁王手上!
他不再相信方先生的龍氣之說,更願意沉心靜氣,潛在自己的太子府籌謀劃策,和弟弟趙瑜聯手一起打擊已經坐大的仁王兄弟。
宮中德妃失寵,對仁王沒有太大影響,他依然受皇帝寵信,每天隨侍皇帝身邊,在眾人眼裡仁王比太子還尊貴。
令趙琮兄弟不屑的是,仁王毫不介意梅妃取代了自己的母妃,登上皇后寶座,反而對梅皇后如同親母,百般巴結奉承,恨不得做了梅皇后的親生子。而仁王也算是梅皇后從小看大的孩子,梅皇后自是不會排斥,待之十分親切慈愛,二人總有話題談論,母子親近和睦,皇帝當然願意看到梅皇后心情愉快,仁王仍像往常德妃得寵那樣,在宮中行走自如,為所欲為。
但仁王得意不了多久,八月梅皇后奉旨為端王府龍鳳胎辦了個慶三歲生辰酒宴,席間對玉雪可愛的雙胞胎十分喜愛,情不自禁左摟右抱,甚至向皇帝提出要將雙胞胎養在宮中,自己親自照管,皇帝雖不忍拂她的意,卻也知道問一聲端王夫婦,趙瑜和小喬哪裡敢答應?不提當年那一樁過節,梅皇后心裡對趙瑜恨意未消,怕她拿孩子泄憤,他們可不是太子和仁王,捨得把這么小的孩子送進宮裡養,早晚不得見面,夫妻倆同口一詞,只說孩兒離不開父母,拒絕了皇后的好意。
梅皇后倒也能想得通其中曲折,並不多說什麼,誰知過了不久,梅皇后竟然珠胎暗結,診出喜脈,帝後頓時欣喜不已,梅皇后對腹中胎兒珍之重之,皇帝更為能補償她,願她再生一子,親自對坤寧宮作了一番梳理,所用人員皆是知根知底的親信,侍衛環侍,戒備森嚴,眾皇子、公主入宮請安問候盡孝心只能在外殿,由內侍、宮嬤代為傳稟即可,仁王自然也再沒有機會進坤寧宮,面見梅皇后。
第二年六月,梅皇后以四十有六高齡,在夏陽燦爛花木芳華中拼盡全力產下一子,相貌酷似死去的二子趙琨,皇帝欣喜之餘,賜名趙瑗。
梅皇后生得趙瑗,又悲又喜,此後一心一意全在趙瑗身上,精心撫育,而皇帝雖然也顧及後宮其他妃嬪和幼子幼女,卻以梅皇后母子為重,疼寵依舊,夫妻倆萬千寵愛付於一小小嬰孩,外邊皇子們如何爭鬥,都懶得去管了。
趙瑜依從太子的意思,就在此時命人收網,將仁王和莊王兄弟從雲端拽落下地。
御史彈劾,仁王的罪責樁樁件件有據可查,真實無誤,這些卻並不能讓仁王懼怕,朝堂上他揚眉冷笑,而皇帝端坐龍椅,平和淡定,面無波紋。
眾朝臣內心暗自嘀咕,趙瑜不動聲色,散朝後兄弟幾人隨同父皇進了偏殿,一番唇槍舌箭,針鋒相對,以真憑實據佐證,皇帝先是痛心,最終震怒了,卻仍想護著仁王,欲召宗人府,宗人府宗正及左右無不是皇帝族中兄弟,皇帝有意相護,他們豈有不聽的?
趙瑜說:“自然要送交宗人府,但後宮之事如何說明?半數以上新晉妃嬪為周氏族親女子,罪族女服侍帝王,誕下龍嗣亦有過先例,如若明知也罷了,卻完全是暗中操縱,仁王為爪牙,太后做指使,千方百計矇混聖聽,是何目的?難道讓宗人府把太后也一併審問?”
這話原本沒多大意義,就是隨口說說,以觀有什麼後效。
皇帝目光陰沉地掃一遍眾皇子,最後盯著趙瑜:“依你們,便當如何?”
一直不作聲的敬王出列,躬身道:“稟父皇:兒臣以為此事宜先交由太子與六宮統管處置,然後再報備宗人府,尋個名目最後定罪即可!”
第三百十五章 問罪
敬王這一提議得到善王附和,太子很滿意——就是想要這個結果,仁王落到自己手裡,絕對讓他求死不能!
仁王早已跪在地上求饒,此時莊王也急忙跪下懇求:“父皇,皇族中人犯下罪行,歷來只交由宗人府審訊……”
皇帝冷哼一聲,看也不看他們兄弟倆,起身拂袖而去:“此事全權交由太子去辦,偕同宗人府,按律處置!”
仁王和莊王恩寵得來不費功夫,獲罪也是這樣簡單,太子慢慢磨蹭,仍不夠兩個月時間,將仁王和莊王相關罪證盡數提交上去,宗人府具折呈報皇帝,量定罪行:莊王趙珞、仁王趙櫻糾結朋黨,欺上瞞下,諸多罪行皆指欲圖謀不軌,按律,當貶為庶人,驅離帝京。
皇帝只猶豫了一下,即提御筆批了個“准”!
二王被貶,即日攜家眷在兵丁驅趕下灑淚離京,莊王府、仁王府清空,朋黨皆被太子趕盡殺絕。
梅皇后所生小皇子趙瑗滿百日之時,宮中大擺宴席,喜樂不盡,德妃卻在絲鼓歌樂聲中以一掛白綾自縊身亡。
皇帝、梅後聞訊,不免為她傷感一回,命以名貴棺槨盛斂,按貴妃禮制葬於皇室陵園。
張童得了皇帝授意,大力清理後宮,包括一直得皇帝憐愛的惠妃陳氏在內,十幾名妃嬪相繼“病逝”,只是她們位階低下,沒有喪葬禮儀,只各自配備一副薄棺,悄悄從最僻靜的宮門一角抬出就算了。
周氏親屬女子生下的兩名皇子一名皇女。交坤寧宮撫養。
德妃去世一個月,太后也終於不甘心地閉上眼睛,咽下最後一口氣。
太后薨,舉國喪。京城禁各種宴樂婚嫁,為國太守喪一年。
至此,後宮算是真正太平乾淨了。梅皇后母子過得安然舒心,皇帝也覺輕鬆不少。
太子除掉仁王,不但收回原該屬於他掌握的權限,又悄然接收仁王、莊王掌管的事務,皇帝對此不置可否,父子倆明面上都不顯山露水,暗地裡fèng隙卻拉得更大了。
而皇帝對於自己最寵信的兒子端王趙瑜。既倚重著,也開始慢慢地、一步步防範。
這源於梅皇后,梅皇后給皇帝吹枕頭風,說趙瑜是虎狼,請皇帝不可大意。為了幼子趙瑗,千萬要留心防範太子和趙瑜,莊王和仁王便是被趙瑜設計下來的,若不如此,德妃也不會死!
莊王和仁王被貶,皇帝自然心知是趙瑜相助太子所為,仁王什麼德行,做父親的怎會不知?寵其卻反而害了他,想保護他。無奈趙瑜和太子拉著眾皇子一致反對,做為皇帝,他不能有失公允,唯有捨棄仁王兄弟,讓他們吃吃苦頭也好,過個三幾年再召回就是了。
卻沒想到德妃為此想不通。也怪他不曾跟德妃講清楚,對於德妃,他有所愧疚。
皇帝深知趙瑜脾性,趙瑜不是虎狼,是高貴神武的龍子,完全承接得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龍章鳳姿,最出色的兒子,他曾經屬意的太子人選。
這天下給了趙瑜並不遺憾,就怕他懾於先皇后遺書,禮讓太子。
就像自己毫不藏私地完全寵信趙瑜,而趙瑜也能毫不猶豫,以十二三歲的小身子為父親阻擋刀槍,生死相隨,太子趙琮是先皇后高氏最疼愛器重的兒子,他也為悍衛高皇后做了許多事,而今後宮有梅皇后,有心愛的幼子趙瑗,太子內心未必容得他們,而趙瑜與太子是親兄弟,早被高皇后訓教要相守相護,皇帝不得不另行考慮,開始防備趙瑜,意圖慢慢收回些兵權,逐步牽制他。
帝後的種種思慮,當前形勢,趙瑜和手下眾謀士都有所料及,由此需要做出的應對,也一一展開。
總之端王府的宗旨就是,讓皇帝看到忠心和誠意,卻又不能讓皇帝牢牢抓在手心
小喬頻繁進宮給梅皇后請安,讓孩子們與帝後的寶貝小兒子趙瑗打成一片。開始時梅皇后並不太喜歡小喬太過接近,但小喬是誰?她也不見得很喜歡和梅皇后討近乎,只是想幫趙瑜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有宋娉婷從旁插科打諢,又有皇帝的好感,趙瑗只愛跟著端王府的孩子們玩,梅皇后帶著一絲戒心,最終還是接受小喬,使之成為連太子妃也不能及的,當今皇后最看重的王妃,經常幫助梅皇后打理一些原該皇后管的事務,這在別人眼中是殊榮,小喬卻寧願不要。
趙瑜誇獎地親親女兒:“雯兒最乖!”
小喬咬著唇笑,暗地裡掐了他一把,趁趙雯不注意,趙瑜俯在小喬耳邊說道:
“看你教壞我女兒,我得管好她,不許她學你毫無規矩!”
小喬氣笑:“她自己有這想法。可不是我教她!你現在說我毫無規矩,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只准你一人不守規矩!”
“哼!才不信你!你總拘著我,好多事不准我做!”
“那是因為我沒空陪你去做,你一個人我不放心!”
奶娘抱著咿咿呀呀鬧個不停的趙燮,身後跟著幾個小丫頭找了來,趙雯一見,立刻從父親懷裡滑落下地,跑過去朝趙燮張開幼嫩的雙臂:
“噢!燮兒不哭,不哭啊!姐姐抱抱!”
三歲的娃娃哪裡抱得動七個月大的嬰兒,奶娘也不敢給,趙燮卻高興了,呲著兩對小兔牙嘻開嘴笑,掙扎著從奶娘懷裡撲向姐姐,小姐弟倆大青蛙抱小青蛙,幾個小丫頭只得從旁幫著攙扶,好不緊張。
在另一邊空地上玩耍的幾個男孩聽見聲響,也紛紛跑來,爭搶著抱趙燮,帶他去看兄弟們堆砌的積木城堡,趙燮樂不可支,興奮得手舞足蹈,這才是他該來的地方啊,整天呆在花團錦簇的女人群里,有什麼意思?
趙瑜和小喬相擁站在亭子裡含笑看著孩子們玩樂,趙瑜說:
“孩兒們長得太快了,特別是煒兒和雯兒,一眨眼就三歲。三歲就隔開去確實太早了些,但有哥哥們在先,燮兒到時必定也要學樣,四個男孩一起住風華院有點擠,可以分兩個到瑞華院去!”
小喬看看他:“瑞華院,太子和太子妃住著呢。”
“燁兒越長大體質越好,不需要擔心,他們估計是不再進來了,太子的一些書籍衣物都已搬走。”
趙瑜雖然不很清楚太子為什麼要進端王府來住那一陣子,但依現在的情形看,太子不會再來了。
太子對他消除了戒備,甫一恢復自由即加緊挽救和鞏固自己手上的勢力,以應對、反擊仁王,太子府暗地裡緊張而忙亂,更有後院諸般瑣事纏身,他哪裡還有心思進端王府陪護燁兒?況且現在皇子們攀比似地生兒育女,各王府只除了端王府子嗣嫌少,其他的哪個不是後院繁花似錦,兒女一年內就能生出三四個以上,皇帝的皇孫、皇孫女多不勝數,一個更比一個出色,他對長孫趙燁已不及從前親切,太子也由此對體質瘦弱、沉默少言的趙燁逐漸冷淡下來,卻更多喜愛健壯活躍的次子趙炬。
經過數次變故,太子對父皇徹底冷了心,也看明白了——父皇已經不再看重他喜歡他,反之最大的顧忌就是他這個太子,出過苦勞掙得功勞,治國有方眾望所歸,年紀漸長,手中掌握了一定的勢力……父皇其實是故意假借仁王之手牽制打擊他,如果沒有弟弟端王掌握兵權,父皇多少忌憚些,他這次絕對死在仁王手上!
他不再相信方先生的龍氣之說,更願意沉心靜氣,潛在自己的太子府籌謀劃策,和弟弟趙瑜聯手一起打擊已經坐大的仁王兄弟。
宮中德妃失寵,對仁王沒有太大影響,他依然受皇帝寵信,每天隨侍皇帝身邊,在眾人眼裡仁王比太子還尊貴。
令趙琮兄弟不屑的是,仁王毫不介意梅妃取代了自己的母妃,登上皇后寶座,反而對梅皇后如同親母,百般巴結奉承,恨不得做了梅皇后的親生子。而仁王也算是梅皇后從小看大的孩子,梅皇后自是不會排斥,待之十分親切慈愛,二人總有話題談論,母子親近和睦,皇帝當然願意看到梅皇后心情愉快,仁王仍像往常德妃得寵那樣,在宮中行走自如,為所欲為。
但仁王得意不了多久,八月梅皇后奉旨為端王府龍鳳胎辦了個慶三歲生辰酒宴,席間對玉雪可愛的雙胞胎十分喜愛,情不自禁左摟右抱,甚至向皇帝提出要將雙胞胎養在宮中,自己親自照管,皇帝雖不忍拂她的意,卻也知道問一聲端王夫婦,趙瑜和小喬哪裡敢答應?不提當年那一樁過節,梅皇后心裡對趙瑜恨意未消,怕她拿孩子泄憤,他們可不是太子和仁王,捨得把這么小的孩子送進宮裡養,早晚不得見面,夫妻倆同口一詞,只說孩兒離不開父母,拒絕了皇后的好意。
梅皇后倒也能想得通其中曲折,並不多說什麼,誰知過了不久,梅皇后竟然珠胎暗結,診出喜脈,帝後頓時欣喜不已,梅皇后對腹中胎兒珍之重之,皇帝更為能補償她,願她再生一子,親自對坤寧宮作了一番梳理,所用人員皆是知根知底的親信,侍衛環侍,戒備森嚴,眾皇子、公主入宮請安問候盡孝心只能在外殿,由內侍、宮嬤代為傳稟即可,仁王自然也再沒有機會進坤寧宮,面見梅皇后。
第二年六月,梅皇后以四十有六高齡,在夏陽燦爛花木芳華中拼盡全力產下一子,相貌酷似死去的二子趙琨,皇帝欣喜之餘,賜名趙瑗。
梅皇后生得趙瑗,又悲又喜,此後一心一意全在趙瑗身上,精心撫育,而皇帝雖然也顧及後宮其他妃嬪和幼子幼女,卻以梅皇后母子為重,疼寵依舊,夫妻倆萬千寵愛付於一小小嬰孩,外邊皇子們如何爭鬥,都懶得去管了。
趙瑜依從太子的意思,就在此時命人收網,將仁王和莊王兄弟從雲端拽落下地。
御史彈劾,仁王的罪責樁樁件件有據可查,真實無誤,這些卻並不能讓仁王懼怕,朝堂上他揚眉冷笑,而皇帝端坐龍椅,平和淡定,面無波紋。
眾朝臣內心暗自嘀咕,趙瑜不動聲色,散朝後兄弟幾人隨同父皇進了偏殿,一番唇槍舌箭,針鋒相對,以真憑實據佐證,皇帝先是痛心,最終震怒了,卻仍想護著仁王,欲召宗人府,宗人府宗正及左右無不是皇帝族中兄弟,皇帝有意相護,他們豈有不聽的?
趙瑜說:“自然要送交宗人府,但後宮之事如何說明?半數以上新晉妃嬪為周氏族親女子,罪族女服侍帝王,誕下龍嗣亦有過先例,如若明知也罷了,卻完全是暗中操縱,仁王為爪牙,太后做指使,千方百計矇混聖聽,是何目的?難道讓宗人府把太后也一併審問?”
這話原本沒多大意義,就是隨口說說,以觀有什麼後效。
皇帝目光陰沉地掃一遍眾皇子,最後盯著趙瑜:“依你們,便當如何?”
一直不作聲的敬王出列,躬身道:“稟父皇:兒臣以為此事宜先交由太子與六宮統管處置,然後再報備宗人府,尋個名目最後定罪即可!”
第三百十五章 問罪
敬王這一提議得到善王附和,太子很滿意——就是想要這個結果,仁王落到自己手裡,絕對讓他求死不能!
仁王早已跪在地上求饒,此時莊王也急忙跪下懇求:“父皇,皇族中人犯下罪行,歷來只交由宗人府審訊……”
皇帝冷哼一聲,看也不看他們兄弟倆,起身拂袖而去:“此事全權交由太子去辦,偕同宗人府,按律處置!”
仁王和莊王恩寵得來不費功夫,獲罪也是這樣簡單,太子慢慢磨蹭,仍不夠兩個月時間,將仁王和莊王相關罪證盡數提交上去,宗人府具折呈報皇帝,量定罪行:莊王趙珞、仁王趙櫻糾結朋黨,欺上瞞下,諸多罪行皆指欲圖謀不軌,按律,當貶為庶人,驅離帝京。
皇帝只猶豫了一下,即提御筆批了個“准”!
二王被貶,即日攜家眷在兵丁驅趕下灑淚離京,莊王府、仁王府清空,朋黨皆被太子趕盡殺絕。
梅皇后所生小皇子趙瑗滿百日之時,宮中大擺宴席,喜樂不盡,德妃卻在絲鼓歌樂聲中以一掛白綾自縊身亡。
皇帝、梅後聞訊,不免為她傷感一回,命以名貴棺槨盛斂,按貴妃禮制葬於皇室陵園。
張童得了皇帝授意,大力清理後宮,包括一直得皇帝憐愛的惠妃陳氏在內,十幾名妃嬪相繼“病逝”,只是她們位階低下,沒有喪葬禮儀,只各自配備一副薄棺,悄悄從最僻靜的宮門一角抬出就算了。
周氏親屬女子生下的兩名皇子一名皇女。交坤寧宮撫養。
德妃去世一個月,太后也終於不甘心地閉上眼睛,咽下最後一口氣。
太后薨,舉國喪。京城禁各種宴樂婚嫁,為國太守喪一年。
至此,後宮算是真正太平乾淨了。梅皇后母子過得安然舒心,皇帝也覺輕鬆不少。
太子除掉仁王,不但收回原該屬於他掌握的權限,又悄然接收仁王、莊王掌管的事務,皇帝對此不置可否,父子倆明面上都不顯山露水,暗地裡fèng隙卻拉得更大了。
而皇帝對於自己最寵信的兒子端王趙瑜。既倚重著,也開始慢慢地、一步步防範。
這源於梅皇后,梅皇后給皇帝吹枕頭風,說趙瑜是虎狼,請皇帝不可大意。為了幼子趙瑗,千萬要留心防範太子和趙瑜,莊王和仁王便是被趙瑜設計下來的,若不如此,德妃也不會死!
莊王和仁王被貶,皇帝自然心知是趙瑜相助太子所為,仁王什麼德行,做父親的怎會不知?寵其卻反而害了他,想保護他。無奈趙瑜和太子拉著眾皇子一致反對,做為皇帝,他不能有失公允,唯有捨棄仁王兄弟,讓他們吃吃苦頭也好,過個三幾年再召回就是了。
卻沒想到德妃為此想不通。也怪他不曾跟德妃講清楚,對於德妃,他有所愧疚。
皇帝深知趙瑜脾性,趙瑜不是虎狼,是高貴神武的龍子,完全承接得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龍章鳳姿,最出色的兒子,他曾經屬意的太子人選。
這天下給了趙瑜並不遺憾,就怕他懾於先皇后遺書,禮讓太子。
就像自己毫不藏私地完全寵信趙瑜,而趙瑜也能毫不猶豫,以十二三歲的小身子為父親阻擋刀槍,生死相隨,太子趙琮是先皇后高氏最疼愛器重的兒子,他也為悍衛高皇后做了許多事,而今後宮有梅皇后,有心愛的幼子趙瑗,太子內心未必容得他們,而趙瑜與太子是親兄弟,早被高皇后訓教要相守相護,皇帝不得不另行考慮,開始防備趙瑜,意圖慢慢收回些兵權,逐步牽制他。
帝後的種種思慮,當前形勢,趙瑜和手下眾謀士都有所料及,由此需要做出的應對,也一一展開。
總之端王府的宗旨就是,讓皇帝看到忠心和誠意,卻又不能讓皇帝牢牢抓在手心
小喬頻繁進宮給梅皇后請安,讓孩子們與帝後的寶貝小兒子趙瑗打成一片。開始時梅皇后並不太喜歡小喬太過接近,但小喬是誰?她也不見得很喜歡和梅皇后討近乎,只是想幫趙瑜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有宋娉婷從旁插科打諢,又有皇帝的好感,趙瑗只愛跟著端王府的孩子們玩,梅皇后帶著一絲戒心,最終還是接受小喬,使之成為連太子妃也不能及的,當今皇后最看重的王妃,經常幫助梅皇后打理一些原該皇后管的事務,這在別人眼中是殊榮,小喬卻寧願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