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人在田莊裡呆到正月初十,便不得不動身往京城裡去。臨走前一晚,墩兒給他們收拾行李,心中萬般不舍,虎頭更是癟著嘴哭了,後來還是賀言春親自出面哄了兩句,說等天暖了回來教他叉魚,虎頭這才又破涕為笑,把自家玩的一柄小彈弓送了侯爺,要籠絡他,好讓他一得空便過來。

  等一行幾人風塵僕僕趕回京城,已是過了正月十七。胡安把他們接到家裡,殺雞宰羊自有一番忙碌。賀言春在城外田莊歇了兩日,這才回鄭府去,又去皇后處請安,各自也忙碌起來。

  等正月二十,朝廷各衙門開了工,便傳來了一個重大消息,說是南越國丞相殺了南越王、王后,舉兵反了。

  作者有話要說:

  那個……,跟你們說,雖然我很懶,但其實也還是有一點點職業規劃的,準備這文更完,就去寫一個文接檔,新文叫《舉頭三尺》,現純,理想中它是個懸疑劇,各位施主,有緣的話去點個收藏吧……

  第一百三十二章 春勝景

  南越國位於大夏西南沿海,前朝時在此地設置了六郡,歷來漢夷雜居,後來天下大亂,便有當地郡尉自立為王、依仗南嶺天險以拒中原。大夏初立時,高祖皇帝派使臣說服南越王成為大夏的藩屬國,稱臣納貢,彼此相安無事已歷三朝。如今南越內亂,國王王后被丞相所殺,後來又擁立國王與當地越女所生的次子為王,王世子卻被追殺得東躲西藏,無奈之下只得派人到京城來求救。

  大夏作為宗主國,自然不能坐視不理。次日早朝,議的便是該不該對南越出兵。朝臣們又分作了兩派,一撥人認為,南嶺地形複雜,民風彪悍,當地又多瘴癘之氣,如果輕易動兵,定然傷亡慘重,即使攻下來,也無法輕易守住。如此勞民傷財,不如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另一撥人則認為,對大夏而言,此次內亂正是不可多得的時機,朝廷派兵出征名正言順,至於打下來後,是要還國於世子,還是撤國立郡,那還不是朝廷說了算?南越若平,則大夏疆域可擴張至南海一帶,千秋功業自此便可奠定。

  皇帝近年來越發有些好大喜功,聽了這話,如何不心動?當即決定對南越用兵。一連幾日,皇帝都在召見軍中將領,商討征伐事務。大將軍賀言春身為三軍統帥,雖病體剛剛痊癒,又在孝中,國事當前,卻也不得不每日都去宮中,每每議事到半夜才得回府。

  只是賀言春雖新任大將軍,又有赫赫軍功在身,卻並不刻意攬權。軍事上的安排布署,均是照皇帝的意思行事,他只從旁提些建議。去年皇帝一時性起封他為三公,事後本來有些後悔,見他如此小心謹慎,心裡卻歡喜起來。一日議畢了事,去皇后宮中時,卻對皇后抱怨道:「言春素來沉靜穩重,我就喜歡他這點。只是他那性子也忒太平了些。諸事還得我去請教,他才肯開口。多一句話兒也不肯說!難道他心裡還有什麼顧慮不成?」

  皇后與他做了上十年夫妻,哪有不懂的?聞言忙笑道:「若說顧慮,也是有的。春兒他年紀輕、臉皮薄,雖是有些戰功在身,畢竟還缺了歷練。不像皇上雄才大略,一百個人加在一起,也不如您事事都思慮周到。他若在您面前胡亂賣弄,可不被人班門弄斧了麼?不過,話說回來,他這性子也可氣,看皇上著急不該為君分憂麼?此時卻不該顧惜自家臉面!回頭我遣人說他幾句!」

  皇帝受了她這一串馬屁,身心舒坦,歪在榻上道:「罷了!有事無事說他做甚!畢竟病過一場,我瞧他精神不如從前了,這才剛剛好了,就得為國事操勞,也是可憐見的。明兒問問老徐,藥庫里那老山參還有沒有,送兩支過去讓他補一補。」

  皇后忙又笑道:「皇上也休要一味體貼疼愛他!他吃公家俸祿,操些心原也是應該的。平白無故卻又送什麼山參,別人聽見了又好去說嘴!」

  皇上便嘖了一聲,皺眉道:「又是哪些人吃飽了撐的,在你面前多嘴?怎麼?我的東西,我還不能賞人了?他們有甚不平之處?下回若叫我聽到了,直接拖出去打死!」

  皇后抿嘴一笑,忙替他撫著胸口道:「這又是什麼大事!倒是我多嘴了,不過白說了兩句,您就動了氣,回頭當心胸口又疼!不提這些,今兒燉了好燕窩羹,皇上吃一盞子再睡。」

  皇帝依言接了羹碗,吃了幾口又道:「那些人還道我偏疼了你們鄭家!他們也不想想,這宮裡頭有你,事事不消我分心;朝中又有言春和謖兒,處處替我長臉。我便不是君王,是那平民之家的當家理事之人,又如何不喜歡這等得力有用之人?就拿這回出征南越來說,言春身體剛好,不能領軍,我讓謖兒打前鋒,也有人說三道四,他們倒不想想,謖兒那軍功也是他自個兒實打實地掙的,朝中又有多少將領首征大漠便能旗開得勝的?」

  皇后聽說鄭謖要領兵出征,不禁又喜又憂,忙道:「奴雖不懂朝中的事,只是大臣們這憂的倒也有理,謖兒畢竟年紀還小呢,又才剛出征過一遭……」

  皇帝搖頭,冷哼一聲道:「年輕怕什麼,平虜侯頭一回帶兵出征,不也年未滿弱冠麼?我看人豈會有錯!」

  皇帝對鄭家的這份親厚,皇后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對皇帝也越發體貼入微起來。第二天恰逢宣平侯進宮請安,皇后便拉著鄭謖的手,密密地囑咐了一大通話。聽說是賀言春私下裡朝皇帝舉薦了他,越發覺得兄弟當真貼心,若鄭謖也能領兵打兩回勝仗,在朝中有了聲譽,何愁獾郎日後沒有得力臂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