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打從剛看到兒子遺體時吐了一口血後,鄺老將軍便再未露出哀慟之色。他神色如常,回到軍中便召集會議、安排布防,以防匈奴大單于再次突襲。然而,長了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鄺實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老下去。昔日高大魁梧、身板挺直的老將軍,仿佛在一天時間裡被人抽去了精氣神,整個人忽然就老態龍鍾起來了。
然眾人都來不及安慰老將軍,也無法任由他排遣哀傷。大單于倉促退兵一事頗為蹊蹺,鄺部上下都絲毫不敢掉以輕心,紛紛猜測退兵原因。--幸而當天半夜裡,他們終於知道匈奴人到底為何跑了。--驍騎將軍賀言春領著三萬人馬先行趕到了呼延河畔。兩軍會合後,夏軍低落的士氣這才重又振作了起來。
原來當日鄭謖率部將追擊,生擒回來的匈奴貴族中,有好幾位左賢王身邊的親近小王及心腹王臣。那晚賀言春親自審訊,這才知道匈奴派左賢王故意引誘大夏主力深入大漠、大單于卻在呼延河一帶伏擊鄺部兵馬一事。其實按照匈奴原本的計劃,應該是大單于率重兵將鄺實的幾萬人馬盡數殲殺,然後領兵與左賢王會合,共擊賀言春所率主力。殊料人算不如天算,這邊鄺實所率部隊在大漠裡兜了個圈子才和大單于碰上;那邊賀部士兵卻又神速得緊,提前與左賢王兵馬遭遇了,雙方硬碰硬的一場仗打下來,夏軍竟然以少勝多,將左賢王部擊潰。大單于得訊後,知道趕不及前去支援,又聽說賀部兵馬挾餘威朝呼延河而來,這才不得不含恨退兵,避其鋒芒。
賀言春等人剛到呼延河畔,尚不及解鞍卸甲,便知道了鄺不疑戰死沙場的消息。程五當即號啕痛哭,邱固等人也淚落不止,立刻便叫人帶路,前去拜祭鄺不疑。賀言春身為主將,卻無法同行,而是帶著胡十八等人,先去見了鄺部軍中將領們,等了解完兩邊是怎麼回事,東邊天色已經發白,原來不覺已經又過去了一夜。
凌晨時分,賀言春才從鄺實帳中出來,他將胡十八等人都打發走了,這才前往鄺不疑停靈處拜祭。軍中條件十分有限,再加上鄺實也親口囑咐過,教人不必為設置靈堂而大費周章。因而鄺不疑和小四等侍衛並未裝殮,只擦乾身上臉上的血跡,平平整整擺放在地上,身上蒙著布帛。旁邊點了一對火燭,有幾個軍士守在火盆里燒些紙錢,便算是靈堂了。
那幾個軍士見主將來了,忙都站起來,恭身行禮。賀言春也不說話,只擺了擺手,緩緩走到中間那人身邊,蹲下來揭開布帛,朝里看了一眼。就見他鄺大哥雙目合著,無憂無喜靜靜躺著,如同睡著了一般。賀言春看了片刻,依舊把布帛蓋上,有些艱難地站起身,突然覺得一陣眩暈。
身後齊小白慌忙幾步搶上來,扶住他小聲道:「將軍,您兩天沒合眼了,先去帳中歇會兒罷!這邊……這邊自有人照看著……」
說到後來也自哽咽起來。賀言春卻長長吁了口氣,朝他擺擺手,低聲道:「我沒事,別瞎咋唬。休驚了其他人。老將軍心神已是亂了,恐顧不到這上頭來,這處還須你和邱固多費點心……」
齊小白忙點頭答應,賀言春說著,自己舉步朝營帳走。齊小白忙隔著幾步跟在他後面,眼看著賀言春進了營帳,這才嘆了口氣,默默轉頭去靈堂前照看去了。
且說賀言春進了帳,在臨時支起的簡陋床榻上呆呆坐了片刻,便翻身合眼躺下。四野寂寂,他腦子裡卻亂轟轟響成一片。直到此刻,他才真正意識到,他鄺大哥沒了。
這個想法咋一冒出來,他便如被人當胸重擊一拳,砸得眼前一陣陣地發黑,黑暗裡又炸出點點金花來,在腦海里閃爍不定、轟鳴不息。連著幾天行軍打仗,他累得連想都想不動了,即使鄺不疑戰死沙場,似乎也並沒有帶給他多少哀痛。隨後他就在不斷轟響的金花中,陷入一場極為疲倦的昏睡,睡前還糾結了片刻,想著要不要把這事再瞞一瞞,能瞞方犁多久,就瞞多久……
元始十五年夏七月,賀言春部和鄺實部在呼延河畔進行了整編。其時鄺實所率三萬人馬,只剩下不到一萬五千人。除鄺不疑外,小四等陣亡將士都就地安葬,等後續人馬趕到後,賀言春便要領部隊前往呼延河上游追逐大單于。鄺老將軍卻並未隨行,前番一戰,他雖率部眾殲敵幾千人,然己方折損過半,按夏律難辭其咎,只能受命回京述罪。
鄺實向來體恤士卒,臨走前部下將士都來送行。眾人灑淚而別,大軍旋即朝呼延河進撥。鄺實則領一百親衛,帶著鄺不疑靈柩,穿過大漠回陽石郡。一行人走至半路,卻又遇到一彪兵馬,原來卻是曹葵等人一路逃回陽石郡去,郡守吳恭聽聞鄺部有難,特帶領駐守的五千人馬前來支援。聽說鄺小將軍以身殉國,不免也痛哭了一場。
鄺實聽說逃將曹葵在陽石郡,當即命人前去擒拿、就地斬殺。那吳恭卻是個謹慎圓滑之人,他一早料到鄺實性烈如火,最恨軍中逃兵,必不肯輕易放過曹葵等人。若是別人也就罷了,那曹大世子卻是皇帝親外甥,若是死在了陽石郡,只怕自己脫不了干係,因而吳恭一早便命人將曹葵送往京城去了。對鄺實則說是曹世子自己要走,他也不敢強行留人。
鄺實得知消息後大怒,也不在陽石郡內休整了,當晚便帶人前去追趕曹葵。誰想曹葵打仗的本領沒有,逃命卻很有一套,曉得這番禍闖大了,只有老娘和阿舅才能護住自己,只得也帶了人沒命地往京城裡趕。兩邊人馬只差個前後腳,等鄺實一路追趕到京時,曹葵早已不知上哪兒躲著去了。
然眾人都來不及安慰老將軍,也無法任由他排遣哀傷。大單于倉促退兵一事頗為蹊蹺,鄺部上下都絲毫不敢掉以輕心,紛紛猜測退兵原因。--幸而當天半夜裡,他們終於知道匈奴人到底為何跑了。--驍騎將軍賀言春領著三萬人馬先行趕到了呼延河畔。兩軍會合後,夏軍低落的士氣這才重又振作了起來。
原來當日鄭謖率部將追擊,生擒回來的匈奴貴族中,有好幾位左賢王身邊的親近小王及心腹王臣。那晚賀言春親自審訊,這才知道匈奴派左賢王故意引誘大夏主力深入大漠、大單于卻在呼延河一帶伏擊鄺部兵馬一事。其實按照匈奴原本的計劃,應該是大單于率重兵將鄺實的幾萬人馬盡數殲殺,然後領兵與左賢王會合,共擊賀言春所率主力。殊料人算不如天算,這邊鄺實所率部隊在大漠裡兜了個圈子才和大單于碰上;那邊賀部士兵卻又神速得緊,提前與左賢王兵馬遭遇了,雙方硬碰硬的一場仗打下來,夏軍竟然以少勝多,將左賢王部擊潰。大單于得訊後,知道趕不及前去支援,又聽說賀部兵馬挾餘威朝呼延河而來,這才不得不含恨退兵,避其鋒芒。
賀言春等人剛到呼延河畔,尚不及解鞍卸甲,便知道了鄺不疑戰死沙場的消息。程五當即號啕痛哭,邱固等人也淚落不止,立刻便叫人帶路,前去拜祭鄺不疑。賀言春身為主將,卻無法同行,而是帶著胡十八等人,先去見了鄺部軍中將領們,等了解完兩邊是怎麼回事,東邊天色已經發白,原來不覺已經又過去了一夜。
凌晨時分,賀言春才從鄺實帳中出來,他將胡十八等人都打發走了,這才前往鄺不疑停靈處拜祭。軍中條件十分有限,再加上鄺實也親口囑咐過,教人不必為設置靈堂而大費周章。因而鄺不疑和小四等侍衛並未裝殮,只擦乾身上臉上的血跡,平平整整擺放在地上,身上蒙著布帛。旁邊點了一對火燭,有幾個軍士守在火盆里燒些紙錢,便算是靈堂了。
那幾個軍士見主將來了,忙都站起來,恭身行禮。賀言春也不說話,只擺了擺手,緩緩走到中間那人身邊,蹲下來揭開布帛,朝里看了一眼。就見他鄺大哥雙目合著,無憂無喜靜靜躺著,如同睡著了一般。賀言春看了片刻,依舊把布帛蓋上,有些艱難地站起身,突然覺得一陣眩暈。
身後齊小白慌忙幾步搶上來,扶住他小聲道:「將軍,您兩天沒合眼了,先去帳中歇會兒罷!這邊……這邊自有人照看著……」
說到後來也自哽咽起來。賀言春卻長長吁了口氣,朝他擺擺手,低聲道:「我沒事,別瞎咋唬。休驚了其他人。老將軍心神已是亂了,恐顧不到這上頭來,這處還須你和邱固多費點心……」
齊小白忙點頭答應,賀言春說著,自己舉步朝營帳走。齊小白忙隔著幾步跟在他後面,眼看著賀言春進了營帳,這才嘆了口氣,默默轉頭去靈堂前照看去了。
且說賀言春進了帳,在臨時支起的簡陋床榻上呆呆坐了片刻,便翻身合眼躺下。四野寂寂,他腦子裡卻亂轟轟響成一片。直到此刻,他才真正意識到,他鄺大哥沒了。
這個想法咋一冒出來,他便如被人當胸重擊一拳,砸得眼前一陣陣地發黑,黑暗裡又炸出點點金花來,在腦海里閃爍不定、轟鳴不息。連著幾天行軍打仗,他累得連想都想不動了,即使鄺不疑戰死沙場,似乎也並沒有帶給他多少哀痛。隨後他就在不斷轟響的金花中,陷入一場極為疲倦的昏睡,睡前還糾結了片刻,想著要不要把這事再瞞一瞞,能瞞方犁多久,就瞞多久……
元始十五年夏七月,賀言春部和鄺實部在呼延河畔進行了整編。其時鄺實所率三萬人馬,只剩下不到一萬五千人。除鄺不疑外,小四等陣亡將士都就地安葬,等後續人馬趕到後,賀言春便要領部隊前往呼延河上游追逐大單于。鄺老將軍卻並未隨行,前番一戰,他雖率部眾殲敵幾千人,然己方折損過半,按夏律難辭其咎,只能受命回京述罪。
鄺實向來體恤士卒,臨走前部下將士都來送行。眾人灑淚而別,大軍旋即朝呼延河進撥。鄺實則領一百親衛,帶著鄺不疑靈柩,穿過大漠回陽石郡。一行人走至半路,卻又遇到一彪兵馬,原來卻是曹葵等人一路逃回陽石郡去,郡守吳恭聽聞鄺部有難,特帶領駐守的五千人馬前來支援。聽說鄺小將軍以身殉國,不免也痛哭了一場。
鄺實聽說逃將曹葵在陽石郡,當即命人前去擒拿、就地斬殺。那吳恭卻是個謹慎圓滑之人,他一早料到鄺實性烈如火,最恨軍中逃兵,必不肯輕易放過曹葵等人。若是別人也就罷了,那曹大世子卻是皇帝親外甥,若是死在了陽石郡,只怕自己脫不了干係,因而吳恭一早便命人將曹葵送往京城去了。對鄺實則說是曹世子自己要走,他也不敢強行留人。
鄺實得知消息後大怒,也不在陽石郡內休整了,當晚便帶人前去追趕曹葵。誰想曹葵打仗的本領沒有,逃命卻很有一套,曉得這番禍闖大了,只有老娘和阿舅才能護住自己,只得也帶了人沒命地往京城裡趕。兩邊人馬只差個前後腳,等鄺實一路追趕到京時,曹葵早已不知上哪兒躲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