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春雪,這樣你就高興了?這木薯還有其他吃法呢。”
“還有什麼吃法?”春雪眼睛一亮。
接著,楊宜又將木薯的其他幾種吃法說了。第一種直接曬乾了,磨成粉,做成餅子吃,鹹的甜的都行。另一種把木薯放進麻袋裡,然後扔進河裡泡上一個月,然後整個木薯都會變得綿軟,到時直接剝成一截截來炒,又香又糯,比他們現在這種吃法要好吃很多;或者再將在河水泡過的木薯曬乾,磨成粉來制餅子,這樣的木薯粉做成的餅子粘性好,還糯,不管鹹的甜的都比前一種法子要好。而且口感不比麵粉米粉煎的餅子差。
聽著楊宜說,春雪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她忙挾了一片木薯進嘴巴,吃完後就眼巴巴地看著楊宜,“,咱們快點把那幾畝地的木薯挖了吧?這樣再過一個月,我們就有木薯餅子吃了。”
“就光會吃!”
楊宜看著兩人鬥嘴的樣子,搖了搖頭。那些木薯一定得挖起來,不過該怎麼操作,今晚還得和她家那位商量一下才行。
********
“這什麼?”看著出現在飯桌上的新鮮吃食,二爺難得好奇地問了下。
“這木薯,前兩天我叫人挖了些,你嘗嘗。”楊宜笑著道。
“就你讓人從廣州那邊弄回來的那東西?”二爺感興趣地問,然後試著吃了些,點了點頭,贊了句,“不錯。”
接著,楊宜又把今天對春雪說的那話搬了出來,“……等過兩天,我們把剩下的木薯全挖出來,保守估計至少有八千斤吧,到時咱們留一半曬乾,一半——”
本來二爺含笑地聽著妻子嘮叨,不過,“等等,你說,那三畝地能產出七八千斤的鮮木薯?”二爺驚得站了起來,身為軍人的他,沒人比他更了解糧食的重要性了。
全國各地每年都有這樣那樣的災難,賦稅能收上來的並不多,許多地方都拖欠著朝廷的賦稅。因此,欽州這邊的兵營自組建至今,朝廷對糧糙卡得很緊。因為朝廷的糧糙一般都優先供應雲州藏州那兩處兵營。
儘管欽州兵營也有自己的囤田,可地里的產出趕不上兵營里的人頭增長速度啊,如今的欽州兵營可有十八萬士兵的大兵營了,比去年擴大了一倍不止。隨之而來的,便士兵的口糧問題。最近他一直在頭疼這個問題,現在聽到他妻子說到三畝地能產出如此多的木薯,怎能不叫他激動萬分?若這真的,那糧食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楊宜看著一向沉穩的二爺失態的樣子,調皮地笑了,決定再給他加把火,“怕不止呢,過兩天全挖出來你就知道了。”
“我的好寶兒,若這事真的,你可幫了為夫大忙了。”二爺激動地一把抱過她狠狠親了一下。
邊上的貼身丫環忙低下頭,掩住笑意出了門外,還貼心地給關上門。
楊宜伸手推他,嬌媚地橫了他一眼,“你就不能好好說話啊?”
見懸在心頭的事能解決,二爺的心情大好,當下握著小妻子的嫩手捏了一把,“我這不在好好說話麼?對了,大寶呢?睡了?這小子難得有這麼乖的時候啊。”
“大寶還在娘那呢。”老太太在欽州也呆了一年了,童蘊然已經寫信催了好幾次,再待下去就說不過去了。今年無論如何她都得回去過年的,要不然風言風語能把童蘊然給淹沒。
老太太心裡知道,這一走,也不知道還有沒有再見的機會,所以她現在抓緊時間跟小孫孫相處。
對此,楊宜夫婦也無可奈何,如今也只能多抽些時間陪陪老太太了。
*******
得知楊宜這兩天就安排人挖那三畝地的木薯,二爺看兵營里沒什麼事,也不去上工了,就跑到地里看著。
見了東家,那些佃農奴隸幹活更賣力了些。二爺看著挖出來的木薯,拿到手裡掂了掂,看著這一片地,估摸著能有多少斤。
吃午飯的時候,二爺曉得這些人辛苦,讓人燉了一大鍋五花肉搬來。那些漢子們都道東家好,知道心疼他們,個個吃得心滿意足,下午幹活更賣力。本來預計四天能挖完的活,三天就幹完了。而且那些木薯梗也被那些婦女收拾好了,這些都來年的種,二爺極重視的。見收拾好了,就準備晚點安排人將他們挑下山放到他們新建的莊子裡去。
待全部的木薯挖出來的時候,可讓人驚訝了,他們沒想到三畝地挖出這麼多的木薯來,曬場堆了高高的一塊地。一稱,竟然有兩千斤呢。於,這事驚動了周遭的民眾,連林大人都帶人也來了。
其實周圍的人都知道童家種了好些稀罕的東西,都好奇著呢,這會都跑來圍觀了。
要知道,他們欽州最好的地糧食畝產量也只四百斤左右。要這木薯真能吃,那得解決多大的糧食問題啊。而且還頭一回種在荒地上的,產量都那麼高了,若種在熟地上,產量還能更多一點的。
不過在楊宜看來,這產量還算正常。前世她聽說過,有些人種木薯種得好的,一畝就能產兩千斤呢。但對欽州這邊的人來說,多麼驚聳。
“大兄弟,這東西真能吃?”有人好奇地問。
“當然能吃,昨兒咱們還吃來著。”童家村的人大聲回答。
“青總管,給兩根回去讓咱們嘗嘗鮮唄。”
青叔笑而不語,這時,他讓人抬了一口大鍋上來,鍋上正冒著香氣,打開一看,正那木薯。
青叔笑著道,“這些木薯都經過處理的,今兒就讓大家嘗個鮮。”
可惜沒人動,童家村的人不屑地看了那些怕死的人一眼,真,又饞又怕死!然後自發地拿了碗,舀了滿滿一碗,吃了起來。
見童家村的人都吃了,其他人也忍不住了,紛紛拿了碗自發地吃了起來。可惜還沒吃過癮,就沒了。那些人意猶未盡地抹了抹嘴,見鍋里空了,眼中不無遺憾。
其實,也不見得那木薯多好吃。不過免費的東西,吃著總比較香罷了。
“青總管,還有麼?”有人不好意思地問。
“曬場上那麼多,再拿些去弄一鍋來唄,童家總不會那么小氣吧?”一個潑皮嚷嚷開了。
“你想死就去吃新鮮的吧!”童家村的一個漢子冷冷地道,沒見過吃白食吃得那麼理所當然的。
“聽說這東西生的時候不能吃的,有毒呢。”
“看他們這反應,多半真的。”外人竊竊私語。
“不會童家怕有人去偷木薯放出的謠言吧?”有人不信。
“陳二,你不信,可以去試試啊。”眾人嘲笑。
陳二眼珠子一轉,“你們想讓老子以身試毒,老子才不上當呢。”
童家的小莊子上,二爺正陪著林大人。
“這木薯真不錯——”林大人贊道。
童二爺點頭,“確實,若將來咱們欽州有一半的地里都種上這個,那麼來年我們就不用為糧食發愁了。不過種一個問題,這三畝地出的木薯塊精全部種下,也只能種個二三十畝。想多種些,只好再過一兩年了。”
林大人也明白,這不能急於一時。明年若種好了,出了成果,上報朝廷,解決了部分地區的糧食問題,也算大功一件。可惜了,這東西只能在靠南的地方種。
“你們童家能拿出多少木薯梗出來做種子?”
“七成,我們童家留下三成。”這個數也他昨晚與妻子商量好的,留一半太遭人眼,整個欽州分到的木薯梗不多,他們童家若占了一半,就太惹眼了。雖然這東西他們童家拿出來的,但人的心思就那麼怪。既然決定拿出來了,就大方一點,別讓童家做了事,卻得不到應有的感激與功勞。
林大人滿意地點了點頭,“放心吧,你們童家對欽州的功勞,我記著呢。”對於童家的識趣,林大人一向都滿意的,心裡決定,到時上報朝廷時一定要為童二請個大功。
他盤算著,分到的木薯醒,一半種在兵營里的囤田上,一半分給幾個大家。下一年,再發派到整個欽州。
67.
元和二十一年冬,經過兩三年的發展,如今欽州約有人口六十萬,約開墾出四十萬畝地。其中約有二十二萬事旱地和坡地,這些旱地和坡地適合種植木薯,每年可產木薯約兩萬萬斤,並且有往上增長的趨勢。
這兩三年,欽州的發展可是有目共睹的。它早已不是當初那落魄的小城,如今呈現出蓬勃的 生命力。尤其是它的兩個支柱特產——木薯及各色的香料。
這 里的木薯粉成色佳,不必麵粉差,而且價錢還比麵粉便宜。不少各地的商人都紛涌而來,還有一點就是,因為欽州駐紮了軍隊,他們已經將周邊的土匪都清洗了一兩遍,因為在這裡做買賣有了保障,所以說欽州可以說是商人們極喜愛來交易的一個地方了。
“還有什麼吃法?”春雪眼睛一亮。
接著,楊宜又將木薯的其他幾種吃法說了。第一種直接曬乾了,磨成粉,做成餅子吃,鹹的甜的都行。另一種把木薯放進麻袋裡,然後扔進河裡泡上一個月,然後整個木薯都會變得綿軟,到時直接剝成一截截來炒,又香又糯,比他們現在這種吃法要好吃很多;或者再將在河水泡過的木薯曬乾,磨成粉來制餅子,這樣的木薯粉做成的餅子粘性好,還糯,不管鹹的甜的都比前一種法子要好。而且口感不比麵粉米粉煎的餅子差。
聽著楊宜說,春雪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她忙挾了一片木薯進嘴巴,吃完後就眼巴巴地看著楊宜,“,咱們快點把那幾畝地的木薯挖了吧?這樣再過一個月,我們就有木薯餅子吃了。”
“就光會吃!”
楊宜看著兩人鬥嘴的樣子,搖了搖頭。那些木薯一定得挖起來,不過該怎麼操作,今晚還得和她家那位商量一下才行。
********
“這什麼?”看著出現在飯桌上的新鮮吃食,二爺難得好奇地問了下。
“這木薯,前兩天我叫人挖了些,你嘗嘗。”楊宜笑著道。
“就你讓人從廣州那邊弄回來的那東西?”二爺感興趣地問,然後試著吃了些,點了點頭,贊了句,“不錯。”
接著,楊宜又把今天對春雪說的那話搬了出來,“……等過兩天,我們把剩下的木薯全挖出來,保守估計至少有八千斤吧,到時咱們留一半曬乾,一半——”
本來二爺含笑地聽著妻子嘮叨,不過,“等等,你說,那三畝地能產出七八千斤的鮮木薯?”二爺驚得站了起來,身為軍人的他,沒人比他更了解糧食的重要性了。
全國各地每年都有這樣那樣的災難,賦稅能收上來的並不多,許多地方都拖欠著朝廷的賦稅。因此,欽州這邊的兵營自組建至今,朝廷對糧糙卡得很緊。因為朝廷的糧糙一般都優先供應雲州藏州那兩處兵營。
儘管欽州兵營也有自己的囤田,可地里的產出趕不上兵營里的人頭增長速度啊,如今的欽州兵營可有十八萬士兵的大兵營了,比去年擴大了一倍不止。隨之而來的,便士兵的口糧問題。最近他一直在頭疼這個問題,現在聽到他妻子說到三畝地能產出如此多的木薯,怎能不叫他激動萬分?若這真的,那糧食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楊宜看著一向沉穩的二爺失態的樣子,調皮地笑了,決定再給他加把火,“怕不止呢,過兩天全挖出來你就知道了。”
“我的好寶兒,若這事真的,你可幫了為夫大忙了。”二爺激動地一把抱過她狠狠親了一下。
邊上的貼身丫環忙低下頭,掩住笑意出了門外,還貼心地給關上門。
楊宜伸手推他,嬌媚地橫了他一眼,“你就不能好好說話啊?”
見懸在心頭的事能解決,二爺的心情大好,當下握著小妻子的嫩手捏了一把,“我這不在好好說話麼?對了,大寶呢?睡了?這小子難得有這麼乖的時候啊。”
“大寶還在娘那呢。”老太太在欽州也呆了一年了,童蘊然已經寫信催了好幾次,再待下去就說不過去了。今年無論如何她都得回去過年的,要不然風言風語能把童蘊然給淹沒。
老太太心裡知道,這一走,也不知道還有沒有再見的機會,所以她現在抓緊時間跟小孫孫相處。
對此,楊宜夫婦也無可奈何,如今也只能多抽些時間陪陪老太太了。
*******
得知楊宜這兩天就安排人挖那三畝地的木薯,二爺看兵營里沒什麼事,也不去上工了,就跑到地里看著。
見了東家,那些佃農奴隸幹活更賣力了些。二爺看著挖出來的木薯,拿到手裡掂了掂,看著這一片地,估摸著能有多少斤。
吃午飯的時候,二爺曉得這些人辛苦,讓人燉了一大鍋五花肉搬來。那些漢子們都道東家好,知道心疼他們,個個吃得心滿意足,下午幹活更賣力。本來預計四天能挖完的活,三天就幹完了。而且那些木薯梗也被那些婦女收拾好了,這些都來年的種,二爺極重視的。見收拾好了,就準備晚點安排人將他們挑下山放到他們新建的莊子裡去。
待全部的木薯挖出來的時候,可讓人驚訝了,他們沒想到三畝地挖出這麼多的木薯來,曬場堆了高高的一塊地。一稱,竟然有兩千斤呢。於,這事驚動了周遭的民眾,連林大人都帶人也來了。
其實周圍的人都知道童家種了好些稀罕的東西,都好奇著呢,這會都跑來圍觀了。
要知道,他們欽州最好的地糧食畝產量也只四百斤左右。要這木薯真能吃,那得解決多大的糧食問題啊。而且還頭一回種在荒地上的,產量都那麼高了,若種在熟地上,產量還能更多一點的。
不過在楊宜看來,這產量還算正常。前世她聽說過,有些人種木薯種得好的,一畝就能產兩千斤呢。但對欽州這邊的人來說,多麼驚聳。
“大兄弟,這東西真能吃?”有人好奇地問。
“當然能吃,昨兒咱們還吃來著。”童家村的人大聲回答。
“青總管,給兩根回去讓咱們嘗嘗鮮唄。”
青叔笑而不語,這時,他讓人抬了一口大鍋上來,鍋上正冒著香氣,打開一看,正那木薯。
青叔笑著道,“這些木薯都經過處理的,今兒就讓大家嘗個鮮。”
可惜沒人動,童家村的人不屑地看了那些怕死的人一眼,真,又饞又怕死!然後自發地拿了碗,舀了滿滿一碗,吃了起來。
見童家村的人都吃了,其他人也忍不住了,紛紛拿了碗自發地吃了起來。可惜還沒吃過癮,就沒了。那些人意猶未盡地抹了抹嘴,見鍋里空了,眼中不無遺憾。
其實,也不見得那木薯多好吃。不過免費的東西,吃著總比較香罷了。
“青總管,還有麼?”有人不好意思地問。
“曬場上那麼多,再拿些去弄一鍋來唄,童家總不會那么小氣吧?”一個潑皮嚷嚷開了。
“你想死就去吃新鮮的吧!”童家村的一個漢子冷冷地道,沒見過吃白食吃得那麼理所當然的。
“聽說這東西生的時候不能吃的,有毒呢。”
“看他們這反應,多半真的。”外人竊竊私語。
“不會童家怕有人去偷木薯放出的謠言吧?”有人不信。
“陳二,你不信,可以去試試啊。”眾人嘲笑。
陳二眼珠子一轉,“你們想讓老子以身試毒,老子才不上當呢。”
童家的小莊子上,二爺正陪著林大人。
“這木薯真不錯——”林大人贊道。
童二爺點頭,“確實,若將來咱們欽州有一半的地里都種上這個,那麼來年我們就不用為糧食發愁了。不過種一個問題,這三畝地出的木薯塊精全部種下,也只能種個二三十畝。想多種些,只好再過一兩年了。”
林大人也明白,這不能急於一時。明年若種好了,出了成果,上報朝廷,解決了部分地區的糧食問題,也算大功一件。可惜了,這東西只能在靠南的地方種。
“你們童家能拿出多少木薯梗出來做種子?”
“七成,我們童家留下三成。”這個數也他昨晚與妻子商量好的,留一半太遭人眼,整個欽州分到的木薯梗不多,他們童家若占了一半,就太惹眼了。雖然這東西他們童家拿出來的,但人的心思就那麼怪。既然決定拿出來了,就大方一點,別讓童家做了事,卻得不到應有的感激與功勞。
林大人滿意地點了點頭,“放心吧,你們童家對欽州的功勞,我記著呢。”對於童家的識趣,林大人一向都滿意的,心裡決定,到時上報朝廷時一定要為童二請個大功。
他盤算著,分到的木薯醒,一半種在兵營里的囤田上,一半分給幾個大家。下一年,再發派到整個欽州。
67.
元和二十一年冬,經過兩三年的發展,如今欽州約有人口六十萬,約開墾出四十萬畝地。其中約有二十二萬事旱地和坡地,這些旱地和坡地適合種植木薯,每年可產木薯約兩萬萬斤,並且有往上增長的趨勢。
這兩三年,欽州的發展可是有目共睹的。它早已不是當初那落魄的小城,如今呈現出蓬勃的 生命力。尤其是它的兩個支柱特產——木薯及各色的香料。
這 里的木薯粉成色佳,不必麵粉差,而且價錢還比麵粉便宜。不少各地的商人都紛涌而來,還有一點就是,因為欽州駐紮了軍隊,他們已經將周邊的土匪都清洗了一兩遍,因為在這裡做買賣有了保障,所以說欽州可以說是商人們極喜愛來交易的一個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