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甚至,不僅做不到,凱茵頓王國所展現出來的軍事實力讓他如臨大敵、心中惶恐至極。
倘若是從前的凱茵頓王國, 曼萊國王根本不擔心對方會因為一點“私人”的摩擦爭端而引發戰爭,畢竟這對於兩國而言都有害而無益。但看到如今在軍事實力上有了質的提升的凱茵頓王國, 曼萊國王卻突然有了種不妙的預感——那是一種戰爭逐漸逼近、山雨欲來的預感。
在曼德爾負氣離去後, 其他賓客也意識到不妙,紛紛告辭。一場原本盛大空前的生日宴,很快便人去樓空, 只留下一片狼藉。
與此同時,曼萊王國與凱茵頓王國交惡的始末也以兩國為中心迅速輻射開來, 不僅在合眾聯邦中占據了頭條位置, 甚至連華夏、歐美也有所關注。
萬般無奈之下, 曼萊國王不得不一邊暗自備戰,一邊努力查清事件真相、和緩曼德爾對於曼萊王國的憤怒。但糟糕的是, 無論他如何排查, 都無法找到任何有利於艾薇拉的證據,甚至某些線索的矛頭還隱隱指向了這位高高在上的公主。
曼萊國王急得焦頭爛額、徹夜難眠, 甚至將艾薇拉叫道自己面前苦口婆心的勸說她說明真相, 得不到滿意答覆後又將她罵了個狗血噴頭, 甚至重重打了這個自己一直疼寵的女兒一巴掌。
——曼萊國王並非是真的相信自己女兒做了這一切,他只是想要找尋一個發泄自己心頭怒火與急躁的途徑,而被牽扯到事件之中的艾薇拉正正好好成為了他憤怒的目標。
不過,就算對艾薇拉又打又罵,也無法解決目前的困境。看著捂著紅腫的面頰哭得不能自己、卻依舊死咬自己被冤枉的艾薇拉,曼萊國王坐在王位之上,頹然長嘆。
倘若艾薇拉的確是無辜的話,那事情就變得更加糟糕了。因為,這意味著這次事件並非是私人恩怨,而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嫁禍與陰謀。
嫁禍者有可能是自己的政敵——畢竟雖然他在王位上坐了幾十年,但國內依舊有反政府勢力虎視眈眈;也有可能是曼萊王國的敵人——倘若曼萊王國與凱茵頓王國開戰,想必有不少人會樂見其成;而同樣,也有可能的曼德爾本人。
雖然曼萊國王覺得,以曼德爾對於喬喬的愛重程度,他應該不可能拿對方去冒險,但知人知面不知心,誰知道這一番恩愛是否僅僅只是做給他們看的假象?而這一切全部都是曼德爾自導自演?
越是思考,曼萊國王便越覺得周身冷汗津津。只可惜哪怕他想得再通透,也依舊對於目前的境況束手無策。
而且有句老話說“禍不單行”,就在曼萊國王像是無頭蒼蠅一般忙碌著與凱茵頓王國重修舊好的時候,曼萊王國國內又爆出了好幾個有關王室與朝中重臣的醜聞——經過凱茵頓王國情報員加班加點的日夜趕工,喬喬傳輸來的黑料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曼萊王國國內本就因為艾薇拉公主的醜聞而一片譁然,如今政府的“光輝形象”上又被潑了好幾盆污水,更是令整個輿論動盪不安。
曼萊政府迅速反應,政府發言人發表公告,希望民眾保持理性,不要被網上的謠傳所動搖,要警惕他國敵人的栽贓陷害,要對本國政府保持信心與支持。
然而,即使如此,曼萊政府也無法遏制國內的人心惶惶。
——畢竟,網上爆出的黑料全部條理清晰、線索分明,而且還有不少被鑑定並非造假的照片、視頻等“實錘”。與其說是捕風捉影,更多人更願意相信是確有其事。
對於被爆出醜聞的高官與王室成員,民眾要求政府儘快核實懲處,但曼萊政府卻並沒有如此魄力,一下子動搖整個政府的根基。畢竟,大範圍撤換位高權重的官員,必然會出現職能上的空缺、引起政局動盪,而新任職的官員也需要一段時間的熟悉磨合,才能順利適應自己的職位、發揮自己的才能。
——然而現在,未知的敵人正虎視眈眈,時刻尋找著能夠將曼萊王國一口吞下的機會,曼萊王國實在沒有時間讓新舊官員度過這個磨合期。
只可惜,政府的顧忌,曼萊民眾們並不買帳。不同於經歷了兩次政變的凱茵頓王國,曼萊王國已經和平了一百多年,人民對於戰爭的記憶早已經淡忘,並不相信與曼萊王國一向友好的凱茵頓王國會因為這樣一點“小事”就發動戰爭。
在他們看來,曼萊政府對於戰爭的擔憂,只不過是想要包庇那些位高權重、根基甚廣的國之蛀蟲,試圖通過外部莫須有的矛盾轉移人民對於國內政府的關注,暫使緩兵之計。
當然,曼萊民眾對於政府的懷疑並非一朝一夕,早在曼德爾將曼萊國王劃歸到自己的戰略版圖之內時,他就已經開始潛移默化的引導曼萊王國的民心了。
曼萊國王早年還能算得上是守成之君,但隨著在王位上坐得越久,他便越是被權勢財富所腐化,變得昏聵自大,難免做出一些並不高明的決策。這些決策對於國家的改變是緩慢的,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某些弊病才會逐漸顯現,而且由於變化實在細微,所以大多數人並不會清晰意識到自己的國家在走下坡路。
——然而,倘若這個國家的旁邊,還有一個如同旭日初升、越來越輝煌燦爛的國家作對比,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倘若是從前的凱茵頓王國, 曼萊國王根本不擔心對方會因為一點“私人”的摩擦爭端而引發戰爭,畢竟這對於兩國而言都有害而無益。但看到如今在軍事實力上有了質的提升的凱茵頓王國, 曼萊國王卻突然有了種不妙的預感——那是一種戰爭逐漸逼近、山雨欲來的預感。
在曼德爾負氣離去後, 其他賓客也意識到不妙,紛紛告辭。一場原本盛大空前的生日宴,很快便人去樓空, 只留下一片狼藉。
與此同時,曼萊王國與凱茵頓王國交惡的始末也以兩國為中心迅速輻射開來, 不僅在合眾聯邦中占據了頭條位置, 甚至連華夏、歐美也有所關注。
萬般無奈之下, 曼萊國王不得不一邊暗自備戰,一邊努力查清事件真相、和緩曼德爾對於曼萊王國的憤怒。但糟糕的是, 無論他如何排查, 都無法找到任何有利於艾薇拉的證據,甚至某些線索的矛頭還隱隱指向了這位高高在上的公主。
曼萊國王急得焦頭爛額、徹夜難眠, 甚至將艾薇拉叫道自己面前苦口婆心的勸說她說明真相, 得不到滿意答覆後又將她罵了個狗血噴頭, 甚至重重打了這個自己一直疼寵的女兒一巴掌。
——曼萊國王並非是真的相信自己女兒做了這一切,他只是想要找尋一個發泄自己心頭怒火與急躁的途徑,而被牽扯到事件之中的艾薇拉正正好好成為了他憤怒的目標。
不過,就算對艾薇拉又打又罵,也無法解決目前的困境。看著捂著紅腫的面頰哭得不能自己、卻依舊死咬自己被冤枉的艾薇拉,曼萊國王坐在王位之上,頹然長嘆。
倘若艾薇拉的確是無辜的話,那事情就變得更加糟糕了。因為,這意味著這次事件並非是私人恩怨,而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嫁禍與陰謀。
嫁禍者有可能是自己的政敵——畢竟雖然他在王位上坐了幾十年,但國內依舊有反政府勢力虎視眈眈;也有可能是曼萊王國的敵人——倘若曼萊王國與凱茵頓王國開戰,想必有不少人會樂見其成;而同樣,也有可能的曼德爾本人。
雖然曼萊國王覺得,以曼德爾對於喬喬的愛重程度,他應該不可能拿對方去冒險,但知人知面不知心,誰知道這一番恩愛是否僅僅只是做給他們看的假象?而這一切全部都是曼德爾自導自演?
越是思考,曼萊國王便越覺得周身冷汗津津。只可惜哪怕他想得再通透,也依舊對於目前的境況束手無策。
而且有句老話說“禍不單行”,就在曼萊國王像是無頭蒼蠅一般忙碌著與凱茵頓王國重修舊好的時候,曼萊王國國內又爆出了好幾個有關王室與朝中重臣的醜聞——經過凱茵頓王國情報員加班加點的日夜趕工,喬喬傳輸來的黑料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曼萊王國國內本就因為艾薇拉公主的醜聞而一片譁然,如今政府的“光輝形象”上又被潑了好幾盆污水,更是令整個輿論動盪不安。
曼萊政府迅速反應,政府發言人發表公告,希望民眾保持理性,不要被網上的謠傳所動搖,要警惕他國敵人的栽贓陷害,要對本國政府保持信心與支持。
然而,即使如此,曼萊政府也無法遏制國內的人心惶惶。
——畢竟,網上爆出的黑料全部條理清晰、線索分明,而且還有不少被鑑定並非造假的照片、視頻等“實錘”。與其說是捕風捉影,更多人更願意相信是確有其事。
對於被爆出醜聞的高官與王室成員,民眾要求政府儘快核實懲處,但曼萊政府卻並沒有如此魄力,一下子動搖整個政府的根基。畢竟,大範圍撤換位高權重的官員,必然會出現職能上的空缺、引起政局動盪,而新任職的官員也需要一段時間的熟悉磨合,才能順利適應自己的職位、發揮自己的才能。
——然而現在,未知的敵人正虎視眈眈,時刻尋找著能夠將曼萊王國一口吞下的機會,曼萊王國實在沒有時間讓新舊官員度過這個磨合期。
只可惜,政府的顧忌,曼萊民眾們並不買帳。不同於經歷了兩次政變的凱茵頓王國,曼萊王國已經和平了一百多年,人民對於戰爭的記憶早已經淡忘,並不相信與曼萊王國一向友好的凱茵頓王國會因為這樣一點“小事”就發動戰爭。
在他們看來,曼萊政府對於戰爭的擔憂,只不過是想要包庇那些位高權重、根基甚廣的國之蛀蟲,試圖通過外部莫須有的矛盾轉移人民對於國內政府的關注,暫使緩兵之計。
當然,曼萊民眾對於政府的懷疑並非一朝一夕,早在曼德爾將曼萊國王劃歸到自己的戰略版圖之內時,他就已經開始潛移默化的引導曼萊王國的民心了。
曼萊國王早年還能算得上是守成之君,但隨著在王位上坐得越久,他便越是被權勢財富所腐化,變得昏聵自大,難免做出一些並不高明的決策。這些決策對於國家的改變是緩慢的,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某些弊病才會逐漸顯現,而且由於變化實在細微,所以大多數人並不會清晰意識到自己的國家在走下坡路。
——然而,倘若這個國家的旁邊,還有一個如同旭日初升、越來越輝煌燦爛的國家作對比,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