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頁
“今上既有此打算,依臣愚見,仍獨有唯浙東三吳可行,如今情勢,一來既可打擊當地豪族,當地豪族莊園中奴隸為數眾矣,且不在土斷之列,正可徵用,二來,這些壯丁倘想離開主人,必須來京畿為兵,可號曰樂屬。”中書舍人娓娓分析,眼中忽過一道閃光,壓低了聲音道,“此舉若定,便是他日大司馬真再立不世之功,今上亦可作奇策。”
天子聞言,心中一悸,面上卻平靜問道:“卿此話又是何意?”
中書舍人微微一笑:“今日大司馬出關,臣敢斷言,當不止一人暗祈大司馬勿再歸來,不過大司馬既敢出關,以其秉性,也定當不會輕易遇難,臣以為大司馬十之八九,仍會安然歸來,若局勢至此,今上自當另有籌謀,”韓奮一語至此,湊近天子耳畔,私語道,“恕臣無狀,屆時今上可置酒設宴,待群臣散盡,單留大司馬議事,今上既用不了禁軍,但可用新軍設伏,到時不光大司馬再不能走出殿門,趁此一亂,再拿下不及反應的禁軍,今上以天子之尊發號施令,其餘高門只需作壁上觀,大司馬一死,群龍無首,今上到時只論他成氏之罪,那些人也師出無名,自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興兵作亂,今上再遣合適人選領其舊部,事便成矣!”
一席話聽得天子心底驚駭激盪,手底微顫,仿佛成功就在眼前,唾手可得,只等成去非入榖,一絲詭異冷笑從天子嘴角邊閃過,“卿看那些高門,真的會就此袖手?”
“請今上細想,大司馬所得罪者,難道止步於京畿?上一回浙東之亂事後處置,又遭多少人忌恨?”韓奮道,“只怕到時,群臣只會感激今上恩德。”
天子靜坐半晌,在慢慢斟酌此番進言,良久,又問道:“朕忽然想到,征那些免奴為客者為兵,是否會引得浙東豪族怨言?”
韓奮望著天子沒有半分笑意的面孔,拱手道:“今上毋需擔憂此層,大司馬既已去國,詔中便可言明,此乃大司馬諫言,今上不過照例下旨,天下皆知權臣秉政,即便有所怨懟,也無人敢推及天子。”
天子心底雖極力克制,然嘴角卻抑不住再度泛起冷笑,對此不置可否,只輕輕道:“若拿下了成去非,可東堂之上,還是讓人覺得礙眼。”韓奮當即會意,垂首道:“今上想的長遠,臣雖不敏,但臣以為此事當徐徐圖之,分而化之,臣私下曾留心,朝中不乏一眾世家子弟,只喜位高清閒之職,這未必不是好事,今上只管給他們便是,至於軍職機要之位,今上自可另作布置。”
一言一辭,皆對天子心思,天子哼笑兩聲,再無他話。
大司馬雖已去國,但中樞重要政令,仍需錄尚書事重臣簽批,台閣也罷,公府也罷,東堂也罷,當天子提及此乃大司馬臨行前密奏時,無一人質疑,也無一人反駁,是以文書下達張府,需中書令簽批時,已不能執筆的中書令在家人的攙扶下,看清那道所謂免奴為客徵兵之詔後,渾濁的雙目中忽射出一道精光來,然老人已說不出話,唯口角涎水直流,喉間濃痰作響,其子見父親如此辛苦,扭頭衝下人斥道:
“還愣著做什麼,快去將父親的印取來!”
不想此語一落,老人的手忽顫抖搖擺,眼珠間或轉了幾輪,其子忙湊近老人耳畔不平道:“父親想說什麼?這件事,乃大司馬走前便作的定奪,此刻不過走過場,需您一個印章而已。”
老人依然激動,呼吸愈發急迫,其子實在難能理會父親情態,不知如何勸慰,難道父親亦覺不平?雖為錄公多載,卻並無實權可言,大將軍、太傅、大司徒、大司馬……父親前面的人換了幾茬,卻始終做不得首位,怕也是父親此生最大遺恨,其子如此想,微微一嘆,見下人將印取來,兀自蓋了,轉身看了一眼仍在苦苦掙扎的老人,傷感勸道:“父親這時候就莫要多想了,還是保重自己身子重要。”
說罷起身吩咐道:“速送回宮中呈給今上。”
身後老人聞言,軀體竟倏地一松,待其子轉身時,見他瞳孔慢慢擴散開來,那半握之拳也緩緩松下,不由跪向榻前,撕心裂肺爆出一聲嚎哭。
風雪烏衣巷(3)
鳳凰九年夏,中樞發征免奴為客者充作樂屬,中書令張蘊病逝,京畿所發生的諸多公事私事,一時則難能及時為奔襲在路途之中的大司馬成去非所知。
然政令一出,東土囂然。國朝兵制,世代相襲,世兵作戰居無常所,衣食不周,生死難卜,素被視作畏途,除卻供中樞調遣,另有出鎮地方要員私占兵吏,兵戶亦需承擔國朝各色徭役,一旦有逃亡者,行連坐制。如此煩苛政令,積弊日深,大司馬遂初擬新令:禁侵占私兵;軍州府吏名額有限;緩政減刑;另放免部分老幼殘弱兵戶為平民,編戶齊民。無奈新令尚未具文,因大司馬出征,暫無後續。今中樞新出所謂免客為奴者號為樂屬,一則果引浙東士族庶族皆以為怨,二則免奴為客者亦民怨沸騰,斷不肯由客徵發為人不堪命的兵戶,再陷更甚一層苦海。
如此局面,當朝者清楚無疑,東堂整肅衣冠者,並非不可與之言,卻又不可與之言,放眼望去,廟堂從不缺精明人,高門也罷,寒庶也罷,各據心思是為常情,偶有零星如中丞沈復、如度支李祜等細想商議後存疑上書言此事之冒進不妥,卻終是孤掌難鳴,門戶之外不在精明者所思之內,這方是國朝百年來無從剜除之害。
是以公府所遣信使,距大司馬發軍已過四十餘日時方自建康出發。彼時行軍之初,成去非率一部輕騎精銳作急行軍,餘部大軍則有前將軍周朔統率在後。因征北將軍劉野彘自太原發兵,較之大司馬早半月有餘先至涼州地界。
胡人已一路攻克敦煌、酒泉、張掖、武威四郡,涼州治所姑臧正是當初刺史李牧、征西將軍成去遠守城所在,今亦淪陷。劉野彘一部只能暫駐紮金城,是時,劉野彘先行暗查涼州情勢,不幾日,遣出的探馬得了消息便飛身回城。
親兵收下探馬所持令箭,領其入帳,眾將皆在,見他進來,議事聲頓止,目光紛紛射至其身。
“回將軍,胡人主力皆聚於姑臧,余者幾郡,不過有少數把守,另外,征西將軍他……”探馬前者說的極暢,話至此,面色便難看起來,眾將心中一涼,彼此間不由碰了碰目光,一旁阿大急道:“怎麼,有徵西將軍的消息了?”
劉野彘面色陰沉,攥了攥拳微有不耐:“你倒是快說,征西將軍下落如何?”
探馬耷下目光,神情浮上幾分悽苦:“末將向百姓打聽方知,當日姑臧城中,斷水斷糧,將士們打井,終打出水來,可惜水源仍是不夠,胡人藉機有意放水入城,實則早已暗中投毒,城中飲者一時死去大半,死的幾乎全是涼州軍,那幽州一部卻安然無恙,他們早同胡人暗通曲款,最終引胡人入城,征西將軍力殆而死,屍首,屍首曝於姑臧城頭三日,而後餵食於猛犬……將軍他,他的屍首怕是尋不到了……”
天子聞言,心中一悸,面上卻平靜問道:“卿此話又是何意?”
中書舍人微微一笑:“今日大司馬出關,臣敢斷言,當不止一人暗祈大司馬勿再歸來,不過大司馬既敢出關,以其秉性,也定當不會輕易遇難,臣以為大司馬十之八九,仍會安然歸來,若局勢至此,今上自當另有籌謀,”韓奮一語至此,湊近天子耳畔,私語道,“恕臣無狀,屆時今上可置酒設宴,待群臣散盡,單留大司馬議事,今上既用不了禁軍,但可用新軍設伏,到時不光大司馬再不能走出殿門,趁此一亂,再拿下不及反應的禁軍,今上以天子之尊發號施令,其餘高門只需作壁上觀,大司馬一死,群龍無首,今上到時只論他成氏之罪,那些人也師出無名,自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興兵作亂,今上再遣合適人選領其舊部,事便成矣!”
一席話聽得天子心底驚駭激盪,手底微顫,仿佛成功就在眼前,唾手可得,只等成去非入榖,一絲詭異冷笑從天子嘴角邊閃過,“卿看那些高門,真的會就此袖手?”
“請今上細想,大司馬所得罪者,難道止步於京畿?上一回浙東之亂事後處置,又遭多少人忌恨?”韓奮道,“只怕到時,群臣只會感激今上恩德。”
天子靜坐半晌,在慢慢斟酌此番進言,良久,又問道:“朕忽然想到,征那些免奴為客者為兵,是否會引得浙東豪族怨言?”
韓奮望著天子沒有半分笑意的面孔,拱手道:“今上毋需擔憂此層,大司馬既已去國,詔中便可言明,此乃大司馬諫言,今上不過照例下旨,天下皆知權臣秉政,即便有所怨懟,也無人敢推及天子。”
天子心底雖極力克制,然嘴角卻抑不住再度泛起冷笑,對此不置可否,只輕輕道:“若拿下了成去非,可東堂之上,還是讓人覺得礙眼。”韓奮當即會意,垂首道:“今上想的長遠,臣雖不敏,但臣以為此事當徐徐圖之,分而化之,臣私下曾留心,朝中不乏一眾世家子弟,只喜位高清閒之職,這未必不是好事,今上只管給他們便是,至於軍職機要之位,今上自可另作布置。”
一言一辭,皆對天子心思,天子哼笑兩聲,再無他話。
大司馬雖已去國,但中樞重要政令,仍需錄尚書事重臣簽批,台閣也罷,公府也罷,東堂也罷,當天子提及此乃大司馬臨行前密奏時,無一人質疑,也無一人反駁,是以文書下達張府,需中書令簽批時,已不能執筆的中書令在家人的攙扶下,看清那道所謂免奴為客徵兵之詔後,渾濁的雙目中忽射出一道精光來,然老人已說不出話,唯口角涎水直流,喉間濃痰作響,其子見父親如此辛苦,扭頭衝下人斥道:
“還愣著做什麼,快去將父親的印取來!”
不想此語一落,老人的手忽顫抖搖擺,眼珠間或轉了幾輪,其子忙湊近老人耳畔不平道:“父親想說什麼?這件事,乃大司馬走前便作的定奪,此刻不過走過場,需您一個印章而已。”
老人依然激動,呼吸愈發急迫,其子實在難能理會父親情態,不知如何勸慰,難道父親亦覺不平?雖為錄公多載,卻並無實權可言,大將軍、太傅、大司徒、大司馬……父親前面的人換了幾茬,卻始終做不得首位,怕也是父親此生最大遺恨,其子如此想,微微一嘆,見下人將印取來,兀自蓋了,轉身看了一眼仍在苦苦掙扎的老人,傷感勸道:“父親這時候就莫要多想了,還是保重自己身子重要。”
說罷起身吩咐道:“速送回宮中呈給今上。”
身後老人聞言,軀體竟倏地一松,待其子轉身時,見他瞳孔慢慢擴散開來,那半握之拳也緩緩松下,不由跪向榻前,撕心裂肺爆出一聲嚎哭。
風雪烏衣巷(3)
鳳凰九年夏,中樞發征免奴為客者充作樂屬,中書令張蘊病逝,京畿所發生的諸多公事私事,一時則難能及時為奔襲在路途之中的大司馬成去非所知。
然政令一出,東土囂然。國朝兵制,世代相襲,世兵作戰居無常所,衣食不周,生死難卜,素被視作畏途,除卻供中樞調遣,另有出鎮地方要員私占兵吏,兵戶亦需承擔國朝各色徭役,一旦有逃亡者,行連坐制。如此煩苛政令,積弊日深,大司馬遂初擬新令:禁侵占私兵;軍州府吏名額有限;緩政減刑;另放免部分老幼殘弱兵戶為平民,編戶齊民。無奈新令尚未具文,因大司馬出征,暫無後續。今中樞新出所謂免客為奴者號為樂屬,一則果引浙東士族庶族皆以為怨,二則免奴為客者亦民怨沸騰,斷不肯由客徵發為人不堪命的兵戶,再陷更甚一層苦海。
如此局面,當朝者清楚無疑,東堂整肅衣冠者,並非不可與之言,卻又不可與之言,放眼望去,廟堂從不缺精明人,高門也罷,寒庶也罷,各據心思是為常情,偶有零星如中丞沈復、如度支李祜等細想商議後存疑上書言此事之冒進不妥,卻終是孤掌難鳴,門戶之外不在精明者所思之內,這方是國朝百年來無從剜除之害。
是以公府所遣信使,距大司馬發軍已過四十餘日時方自建康出發。彼時行軍之初,成去非率一部輕騎精銳作急行軍,餘部大軍則有前將軍周朔統率在後。因征北將軍劉野彘自太原發兵,較之大司馬早半月有餘先至涼州地界。
胡人已一路攻克敦煌、酒泉、張掖、武威四郡,涼州治所姑臧正是當初刺史李牧、征西將軍成去遠守城所在,今亦淪陷。劉野彘一部只能暫駐紮金城,是時,劉野彘先行暗查涼州情勢,不幾日,遣出的探馬得了消息便飛身回城。
親兵收下探馬所持令箭,領其入帳,眾將皆在,見他進來,議事聲頓止,目光紛紛射至其身。
“回將軍,胡人主力皆聚於姑臧,余者幾郡,不過有少數把守,另外,征西將軍他……”探馬前者說的極暢,話至此,面色便難看起來,眾將心中一涼,彼此間不由碰了碰目光,一旁阿大急道:“怎麼,有徵西將軍的消息了?”
劉野彘面色陰沉,攥了攥拳微有不耐:“你倒是快說,征西將軍下落如何?”
探馬耷下目光,神情浮上幾分悽苦:“末將向百姓打聽方知,當日姑臧城中,斷水斷糧,將士們打井,終打出水來,可惜水源仍是不夠,胡人藉機有意放水入城,實則早已暗中投毒,城中飲者一時死去大半,死的幾乎全是涼州軍,那幽州一部卻安然無恙,他們早同胡人暗通曲款,最終引胡人入城,征西將軍力殆而死,屍首,屍首曝於姑臧城頭三日,而後餵食於猛犬……將軍他,他的屍首怕是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