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這樣的回應引起將軍們的不滿,眾人開始絞盡腦汁想辦法,試圖將這些戰象編成軍隊塞入東征軍中,卻全都被亞歷山大否決了。最後,亞歷山大擺手道:“沒有戰象我們不照樣也走到現在了?打仗講究快、准、狠,象兵雖然防禦力量強,但笨重又不易指揮,用這些我們本來就不擅長的東西,反而會成為累贅。就帶它們上路運物資好了。”
這個想法只好作罷。
為了加快速度,在這裡,亞歷山大提出了個大膽的策略。他撥給赫菲斯提翁和另一名副將坡狄卡斯三個旅、一半自己的侍衛兵以及全部的僱傭兵,命他們直接朝印度河方向進入相對來說更加好走的平原地區——朴西勞提斯地區。這樣一來,赫菲斯提翁他們的行軍速度會更快,提前抵達印度河,可以考察一下河流狀況,好想辦法過河。而他自己,則選擇帶著剩下的將領們輕裝上陣,沿著崎嶇的山路一路將這些城鎮攻占。
亞歷山大的提議立即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激烈反對。
連呂辛馬庫斯都忍不住道:“亞歷山大,你難道不想活了嗎?”
然而亞歷山大意志堅定,心意已決,竟然很快說服了眾位將軍。當然,這裡頭除了亞歷山大口才很好這種內在原因外,也不能排除一個事實,那就是自從菲羅塔斯、拜蘇斯、喀山德和克雷斯特相繼被他以各種手腕整治後,沒有人敢強硬地堅持自己的看法了。很多人終於明白過來,他們眼前這個男人已不再是那個十九歲從父親屍體上爬起來一臉淚痕的稚嫩青年,而是個有毅力、雙手沾滿血的帝王。
很反常的是,一向最關心亞歷山大安危的赫菲斯提翁也沒怎麼反對,相反,一領到命令他就開始著手部署。赫菲斯提翁於工程建築方面是行家,很顯然亞歷山大將此次渡河的希望寄托在赫菲斯提翁身上。
我倒是覺得亞歷山大這個決策是明智的。印度屬於熱帶,又是季風氣候,春天即將過去,如果不加緊速度趕在雨季之前到達印度河彼岸,恐怕暴雨頻繁,水量上漲,印度河也會泛濫。到時候再想率領這麼龐大的一支軍隊過河,只會更困難。而這種氣候對於習慣了乾燥的馬其頓人和希臘人來說,無疑也將是一場猝不及防的災難。關於戰爭,沒有什麼比天時地利還要關鍵的因素,所以即便知道這一點,我也對此無能為力。
我在等,我知道,很快,這條看似永無盡頭的東征之路就要到達它的終點了。
第75章
西元前327年,亞歷山大大帝開始在印度擴展疆土。一路所向披靡,一直抵達希達斯皮斯河附近,與赫費斯提翁一隊勝利會師。
326年5月,他的愛馬牛頭終於以30歲的高齡死在了戰場上。那場著名的戰役,在後來的史書中被命名為希達斯皮斯河戰役。
這一年亞歷山大同樣也是30歲。
我永遠也無法忘記這場戰役,因為我在營地里接到了亞歷山大的死訊。回來的通訊兵說他在戰場負傷,重傷死去。
很多人,包括士兵和將領都愣在那裡,不一會兒,這些男子漢們全都像個失去了家的孩子般慟哭失聲。他們一方面為自己國家的偉大君王突然客死他鄉感到難過,另一方面又在擔心沒有了亞歷山大,誰能帶他們回家。且不說這一路領過去的、表面歸順,可內心卻很可能只是在忌憚亞歷山大威嚴的各國僱傭兵和戰俘們,就算是他們內部,也並不是完全團結的。將領們的威望不相上下,亞歷山大死後,誰來統帥全軍,這是個太嚴峻的問題。
而我只是一片茫然,扶著營帳的柱子慢慢朝外走。我覺得這像是老天開的一個玩笑。這不是真的,他怎麼可能死在這裡?別開玩笑了,他還得返程前往巴比倫,他還得回去娶斯塔蒂娜,他還沒擁有自己的孩子……連赫費斯提翁都還活得好好的,他怎麼可能會死?
我仰頭望向天空,感覺相當不真實。
這樣的打擊實在太過震撼,以至於後面傳令兵再過來說他沒死時,很多人都不信。傳令兵拿著亞歷山大的親筆信,好多人圍著看,有人嚷嚷這信肯定是偽造的,他們的亞歷山大陛下屍身尚未涼透,近衛和官長們就偷偷摸摸幹這種涼薄的事,實在令人悲哀。
塞琉古將亞歷山大扛回來時他正在大口大口地吐血,英俊的面容上全都是污泥和汗水。那雙藍眼睛微微顫抖著,似乎隨時都會合上。
我正在帳篷里整理亞歷山大的手卷,忽然就看到他風塵僕僕地衝進來,看也不看我,一把將肩頭的人挪到床上:“快過來替我扶著他,這盔甲太礙事了,得脫掉!”
“陛下?”我一陣欣喜,抓起塊乾淨白布跑過去,將亞歷山大摟在懷裡。
他面色蒼白,似乎還有意識,摸索著抓住我的手,沖我虛弱地笑了笑。
“我叫邁蘭尼去喊醫官了,赫費斯提翁正在往這邊趕,托勒密還在清理戰場。”塞琉古一邊利索地扯掉亞歷山大的頭盔和胸甲,一邊言簡意賅道,“這場戰役我們贏了,而且贏得很辛苦。”
“天啊,這傷……”我盯著亞歷山大血淋淋的胸口說不出話來。
塞琉古習以為常地聳肩:“這傢伙跟敵軍頭領單挑,被人用長矛刺到了一次。明明被刺中了,又不肯走,才這樣的。”
這個戰爭狂,怎麼連命都不要了!每次回來都是這樣!我有些惱怒地垂頭看一眼亞歷山大,替他擦拭著額頭:“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吧?”
“不知道,這還得問醫官。”塞琉古搖頭,漫不經心地哼了一聲,“你的陛下太大膽了,這些印度人的戰象打起來很吃力,我們死傷情況很慘重,要不是包抄計策成功,恐怕現在躺在那兒的就是我們了。”
我沒有吭聲,摸了摸亞歷山大沒有血色的臉,心裡忽地有些發疼。
塞琉古忙完,坐在那裡也不走,只支著手肘在一旁看著我替亞歷山大擦拭清理,眼神複雜。
他傷到了肺部。長矛刺穿他的護胸甲,刺入血肉,只要一呼吸,就會有血從傷處流出。在度過兩天的危險期後,他終於醒了。對於所有人來說,這簡直就是個天大的奇蹟。
這件事也嚇壞了很多他的大臣們。從一個星期後開始,就不斷有人跑進來看望他,責備他。連平日裡沉默寡言的呂辛馬庫斯也專門過來一趟,一見亞歷山大就無奈地嘆了口氣:“亞歷山大,你是一軍統帥,不是衝鋒戰士,如果每次打仗統帥都第一個不管不顧地跑到敵營里砍人,我們會很難辦的。”
旁邊的托勒密一邊啃西瓜也一邊抱怨:“就是就是,醉心榮譽熱衷戰鬥也該有個度量,看在阿瑞斯的份上,你就不能別學阿喀琉斯那樣莽撞麼?”
赫費斯提翁在一旁只是笑。
亞歷山大靠在床上沒說話,表情就像個鬧彆扭的小孩,盯著別處,一臉不快。
他養病養了近3個月才算真正好轉,但因為傷到了肺,仍然不能下床走太久,只好靠在床上處理軍務,偶爾還要看一看從巴比倫和馬其頓一路傳過來的政務。赫費斯提翁會經常來看他,但因為亞歷山大也給他指派了建築施工的任務,他並不能總是陪著他。至於羅克珊娜,則因為軍營里都是男人,她年紀又小,也因為亞歷山大傷病期間需要靜養,便乾脆不讓她來見他,只叫她在自己的營帳里待著就好。
這個想法只好作罷。
為了加快速度,在這裡,亞歷山大提出了個大膽的策略。他撥給赫菲斯提翁和另一名副將坡狄卡斯三個旅、一半自己的侍衛兵以及全部的僱傭兵,命他們直接朝印度河方向進入相對來說更加好走的平原地區——朴西勞提斯地區。這樣一來,赫菲斯提翁他們的行軍速度會更快,提前抵達印度河,可以考察一下河流狀況,好想辦法過河。而他自己,則選擇帶著剩下的將領們輕裝上陣,沿著崎嶇的山路一路將這些城鎮攻占。
亞歷山大的提議立即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激烈反對。
連呂辛馬庫斯都忍不住道:“亞歷山大,你難道不想活了嗎?”
然而亞歷山大意志堅定,心意已決,竟然很快說服了眾位將軍。當然,這裡頭除了亞歷山大口才很好這種內在原因外,也不能排除一個事實,那就是自從菲羅塔斯、拜蘇斯、喀山德和克雷斯特相繼被他以各種手腕整治後,沒有人敢強硬地堅持自己的看法了。很多人終於明白過來,他們眼前這個男人已不再是那個十九歲從父親屍體上爬起來一臉淚痕的稚嫩青年,而是個有毅力、雙手沾滿血的帝王。
很反常的是,一向最關心亞歷山大安危的赫菲斯提翁也沒怎麼反對,相反,一領到命令他就開始著手部署。赫菲斯提翁於工程建築方面是行家,很顯然亞歷山大將此次渡河的希望寄托在赫菲斯提翁身上。
我倒是覺得亞歷山大這個決策是明智的。印度屬於熱帶,又是季風氣候,春天即將過去,如果不加緊速度趕在雨季之前到達印度河彼岸,恐怕暴雨頻繁,水量上漲,印度河也會泛濫。到時候再想率領這麼龐大的一支軍隊過河,只會更困難。而這種氣候對於習慣了乾燥的馬其頓人和希臘人來說,無疑也將是一場猝不及防的災難。關於戰爭,沒有什麼比天時地利還要關鍵的因素,所以即便知道這一點,我也對此無能為力。
我在等,我知道,很快,這條看似永無盡頭的東征之路就要到達它的終點了。
第75章
西元前327年,亞歷山大大帝開始在印度擴展疆土。一路所向披靡,一直抵達希達斯皮斯河附近,與赫費斯提翁一隊勝利會師。
326年5月,他的愛馬牛頭終於以30歲的高齡死在了戰場上。那場著名的戰役,在後來的史書中被命名為希達斯皮斯河戰役。
這一年亞歷山大同樣也是30歲。
我永遠也無法忘記這場戰役,因為我在營地里接到了亞歷山大的死訊。回來的通訊兵說他在戰場負傷,重傷死去。
很多人,包括士兵和將領都愣在那裡,不一會兒,這些男子漢們全都像個失去了家的孩子般慟哭失聲。他們一方面為自己國家的偉大君王突然客死他鄉感到難過,另一方面又在擔心沒有了亞歷山大,誰能帶他們回家。且不說這一路領過去的、表面歸順,可內心卻很可能只是在忌憚亞歷山大威嚴的各國僱傭兵和戰俘們,就算是他們內部,也並不是完全團結的。將領們的威望不相上下,亞歷山大死後,誰來統帥全軍,這是個太嚴峻的問題。
而我只是一片茫然,扶著營帳的柱子慢慢朝外走。我覺得這像是老天開的一個玩笑。這不是真的,他怎麼可能死在這裡?別開玩笑了,他還得返程前往巴比倫,他還得回去娶斯塔蒂娜,他還沒擁有自己的孩子……連赫費斯提翁都還活得好好的,他怎麼可能會死?
我仰頭望向天空,感覺相當不真實。
這樣的打擊實在太過震撼,以至於後面傳令兵再過來說他沒死時,很多人都不信。傳令兵拿著亞歷山大的親筆信,好多人圍著看,有人嚷嚷這信肯定是偽造的,他們的亞歷山大陛下屍身尚未涼透,近衛和官長們就偷偷摸摸幹這種涼薄的事,實在令人悲哀。
塞琉古將亞歷山大扛回來時他正在大口大口地吐血,英俊的面容上全都是污泥和汗水。那雙藍眼睛微微顫抖著,似乎隨時都會合上。
我正在帳篷里整理亞歷山大的手卷,忽然就看到他風塵僕僕地衝進來,看也不看我,一把將肩頭的人挪到床上:“快過來替我扶著他,這盔甲太礙事了,得脫掉!”
“陛下?”我一陣欣喜,抓起塊乾淨白布跑過去,將亞歷山大摟在懷裡。
他面色蒼白,似乎還有意識,摸索著抓住我的手,沖我虛弱地笑了笑。
“我叫邁蘭尼去喊醫官了,赫費斯提翁正在往這邊趕,托勒密還在清理戰場。”塞琉古一邊利索地扯掉亞歷山大的頭盔和胸甲,一邊言簡意賅道,“這場戰役我們贏了,而且贏得很辛苦。”
“天啊,這傷……”我盯著亞歷山大血淋淋的胸口說不出話來。
塞琉古習以為常地聳肩:“這傢伙跟敵軍頭領單挑,被人用長矛刺到了一次。明明被刺中了,又不肯走,才這樣的。”
這個戰爭狂,怎麼連命都不要了!每次回來都是這樣!我有些惱怒地垂頭看一眼亞歷山大,替他擦拭著額頭:“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吧?”
“不知道,這還得問醫官。”塞琉古搖頭,漫不經心地哼了一聲,“你的陛下太大膽了,這些印度人的戰象打起來很吃力,我們死傷情況很慘重,要不是包抄計策成功,恐怕現在躺在那兒的就是我們了。”
我沒有吭聲,摸了摸亞歷山大沒有血色的臉,心裡忽地有些發疼。
塞琉古忙完,坐在那裡也不走,只支著手肘在一旁看著我替亞歷山大擦拭清理,眼神複雜。
他傷到了肺部。長矛刺穿他的護胸甲,刺入血肉,只要一呼吸,就會有血從傷處流出。在度過兩天的危險期後,他終於醒了。對於所有人來說,這簡直就是個天大的奇蹟。
這件事也嚇壞了很多他的大臣們。從一個星期後開始,就不斷有人跑進來看望他,責備他。連平日裡沉默寡言的呂辛馬庫斯也專門過來一趟,一見亞歷山大就無奈地嘆了口氣:“亞歷山大,你是一軍統帥,不是衝鋒戰士,如果每次打仗統帥都第一個不管不顧地跑到敵營里砍人,我們會很難辦的。”
旁邊的托勒密一邊啃西瓜也一邊抱怨:“就是就是,醉心榮譽熱衷戰鬥也該有個度量,看在阿瑞斯的份上,你就不能別學阿喀琉斯那樣莽撞麼?”
赫費斯提翁在一旁只是笑。
亞歷山大靠在床上沒說話,表情就像個鬧彆扭的小孩,盯著別處,一臉不快。
他養病養了近3個月才算真正好轉,但因為傷到了肺,仍然不能下床走太久,只好靠在床上處理軍務,偶爾還要看一看從巴比倫和馬其頓一路傳過來的政務。赫費斯提翁會經常來看他,但因為亞歷山大也給他指派了建築施工的任務,他並不能總是陪著他。至於羅克珊娜,則因為軍營里都是男人,她年紀又小,也因為亞歷山大傷病期間需要靜養,便乾脆不讓她來見他,只叫她在自己的營帳里待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