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頁
題目只念一遍,記不住也沒關係。
等到他們依次落座後,執事官便開始發放策題、答捲紙,這會兒就可以細看了。
殿試的座位也是按照名次排的,黎錦在第一排右手起第一個,旁邊就坐了一堆官員。
他平復了一下心情,開始看題目。
題目: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之前也說過,殿試不會淘汰貢士,但這並不代表題目簡單。相反,閣老們會出一些題,呈給陛下後,讓他選出一道作為殿試考題。
但皇帝若是有了興致,也會自己出題。
這道題,就是陛下自己出的。他沒有因為黎錦志在算經和工業,就偏向這一方面。
反而覆蓋面極廣,是真的為了選拔臣子所出的題目。
皇帝也看出來,黎錦會試的答卷之所以讓人眼前一亮,是在他另闢蹊徑的基礎上,文章邏輯環環相扣,讓人辯無可辯。
他期待黎錦給他新的驚喜。
但若黎錦與會試一樣,依然要把題目往算經方面扯,他也不會讓黎錦出了一甲前三名。
畢竟那天在船塢,黎錦踏實肯乾的勁頭皇帝看到了。
他很欣賞這樣的人才,但這樣的人卻不適合協助他管整個朝廷。
想要當狀元,那就得在中庸裡帶著不為任何人徇私的正直,簡單來說,就是在剛正不阿的基礎上,還得有容人之量。
去年,萬雲之所以不是狀元,就是因為他態度帶著一點自己都沒察覺的自負,眼中只有自己看得上的人,其他人他一概不理。
這樣的人有能力,卻不適合當大官。
黎錦看到考題後,閉了閉眼,他事先就猜到了殿試題目不會讓他有捷徑可選。只能謹慎認真的寫治國八股文。
這麼一小會兒,黎錦便開始回憶起前幾日溫習過的書。
大概過了一盞茶的功夫,黎錦整理好思路,他開始落筆起草——
「臣對:臣聞帝王之臨馭宇內也,必有經理之實政,而後可以約束人群,錯綜萬機……臣聞:人君一天也,天有覆育之恩……不勝戰慄隕越之至。臣謹對。」[注]
一篇草稿一氣呵成,黎錦檢查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甚至都不用改其中措辭。
皇帝在抬上批閱了一會兒奏摺,見黎錦突然停下了奮筆疾書的動作,他走下場,想要看看黎錦到底寫得是哪方面內容。
這一看,皇帝足足在他身後站了幾分鐘。
殿試的策論中,黎錦文章一改之前『用數據和事實說話』的風格,卻也借用前面幾位皇帝的治國理念,貼合當代國情,寫出了一篇完美的治國之論。
幾位閣老看著陛下的表情,一個個心裡也有了數。
黎錦謄寫完後又檢查了一遍,不過午時剛過一點,他就交了答卷,準備出門。
這樣一氣呵成的文章,黎錦寫完後感覺自己還沉浸在構思的世界裡,他得回家緩緩。
殿試後三日便是傳臚大典,得宣布排名,故此,評卷時間太短。
所以便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直接挑會試前十名的答卷出來,選出一甲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黎錦如今已經是會元,不出意外,一甲三人中,少不了他。
黎錦回家後,把自己的答卷又默寫了一遍,才洗澡躺床上。
他這一睡,直接錯過了晚飯,睡到了第二天早上。
醒來後,黎錦直接坐起,似乎想到了什麼,他去案几上拿起自己睡前默寫的策論開始看。
秦慕文給他披上衣服,又掌了燈。坐在一邊,十分安靜的等黎錦看完。
他想,自己光是聽了聽殿試的流程,就覺得心潮澎湃。夫君這可是去考了殿試,現在精神緊繃一點也是正常。
如若夫君態度一如往常,那才會讓他覺得奇怪。
三日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很快就到了傳臚大典這天,黎錦與所有的貢士都穿了禮部事先備好的衣服,腰系素銀帶,腳踩白底黑面的管靴。
頭髮則盤起來,站在皇極殿的台階下,等候鴻臚寺官宣讀制誥。
唱榜結束後就有人捧來烏紗帽,狀元的會和其他進士有所區別。
「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注]
黎錦站在第一排,周身氣質清貴中帶著嚴肅,他聽著讀卷官朗聲唱讀第一名。
「第一甲第一名,鴻雁村,黎錦。」
黎錦雙眸微微瞪大,喉結聳動一下,他居然真的連中六元,三元及第了!
前三名唱榜都會唱三遍,人的嗓門有限,進士們也都在殿外,外面則站了很多鴻臚寺官員,他們每隔一段距離,開始重複上一人所唱的內容。
朝陽映照的紅牆琉璃瓦下,一聲比一聲洪亮,又中氣十足的唱榜傳遍整個皇宮,一遍遍在紫禁城內迴響。
「第一甲第一名,鴻雁村,黎錦——」
作者有話要說: 【正文完結】
【讓黎錦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停留在他年輕時最輝煌的時刻吧~】
【謝謝太太們的支持,愛您們。鞠躬。】
等到他們依次落座後,執事官便開始發放策題、答捲紙,這會兒就可以細看了。
殿試的座位也是按照名次排的,黎錦在第一排右手起第一個,旁邊就坐了一堆官員。
他平復了一下心情,開始看題目。
題目: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之前也說過,殿試不會淘汰貢士,但這並不代表題目簡單。相反,閣老們會出一些題,呈給陛下後,讓他選出一道作為殿試考題。
但皇帝若是有了興致,也會自己出題。
這道題,就是陛下自己出的。他沒有因為黎錦志在算經和工業,就偏向這一方面。
反而覆蓋面極廣,是真的為了選拔臣子所出的題目。
皇帝也看出來,黎錦會試的答卷之所以讓人眼前一亮,是在他另闢蹊徑的基礎上,文章邏輯環環相扣,讓人辯無可辯。
他期待黎錦給他新的驚喜。
但若黎錦與會試一樣,依然要把題目往算經方面扯,他也不會讓黎錦出了一甲前三名。
畢竟那天在船塢,黎錦踏實肯乾的勁頭皇帝看到了。
他很欣賞這樣的人才,但這樣的人卻不適合協助他管整個朝廷。
想要當狀元,那就得在中庸裡帶著不為任何人徇私的正直,簡單來說,就是在剛正不阿的基礎上,還得有容人之量。
去年,萬雲之所以不是狀元,就是因為他態度帶著一點自己都沒察覺的自負,眼中只有自己看得上的人,其他人他一概不理。
這樣的人有能力,卻不適合當大官。
黎錦看到考題後,閉了閉眼,他事先就猜到了殿試題目不會讓他有捷徑可選。只能謹慎認真的寫治國八股文。
這麼一小會兒,黎錦便開始回憶起前幾日溫習過的書。
大概過了一盞茶的功夫,黎錦整理好思路,他開始落筆起草——
「臣對:臣聞帝王之臨馭宇內也,必有經理之實政,而後可以約束人群,錯綜萬機……臣聞:人君一天也,天有覆育之恩……不勝戰慄隕越之至。臣謹對。」[注]
一篇草稿一氣呵成,黎錦檢查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甚至都不用改其中措辭。
皇帝在抬上批閱了一會兒奏摺,見黎錦突然停下了奮筆疾書的動作,他走下場,想要看看黎錦到底寫得是哪方面內容。
這一看,皇帝足足在他身後站了幾分鐘。
殿試的策論中,黎錦文章一改之前『用數據和事實說話』的風格,卻也借用前面幾位皇帝的治國理念,貼合當代國情,寫出了一篇完美的治國之論。
幾位閣老看著陛下的表情,一個個心裡也有了數。
黎錦謄寫完後又檢查了一遍,不過午時剛過一點,他就交了答卷,準備出門。
這樣一氣呵成的文章,黎錦寫完後感覺自己還沉浸在構思的世界裡,他得回家緩緩。
殿試後三日便是傳臚大典,得宣布排名,故此,評卷時間太短。
所以便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直接挑會試前十名的答卷出來,選出一甲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黎錦如今已經是會元,不出意外,一甲三人中,少不了他。
黎錦回家後,把自己的答卷又默寫了一遍,才洗澡躺床上。
他這一睡,直接錯過了晚飯,睡到了第二天早上。
醒來後,黎錦直接坐起,似乎想到了什麼,他去案几上拿起自己睡前默寫的策論開始看。
秦慕文給他披上衣服,又掌了燈。坐在一邊,十分安靜的等黎錦看完。
他想,自己光是聽了聽殿試的流程,就覺得心潮澎湃。夫君這可是去考了殿試,現在精神緊繃一點也是正常。
如若夫君態度一如往常,那才會讓他覺得奇怪。
三日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很快就到了傳臚大典這天,黎錦與所有的貢士都穿了禮部事先備好的衣服,腰系素銀帶,腳踩白底黑面的管靴。
頭髮則盤起來,站在皇極殿的台階下,等候鴻臚寺官宣讀制誥。
唱榜結束後就有人捧來烏紗帽,狀元的會和其他進士有所區別。
「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注]
黎錦站在第一排,周身氣質清貴中帶著嚴肅,他聽著讀卷官朗聲唱讀第一名。
「第一甲第一名,鴻雁村,黎錦。」
黎錦雙眸微微瞪大,喉結聳動一下,他居然真的連中六元,三元及第了!
前三名唱榜都會唱三遍,人的嗓門有限,進士們也都在殿外,外面則站了很多鴻臚寺官員,他們每隔一段距離,開始重複上一人所唱的內容。
朝陽映照的紅牆琉璃瓦下,一聲比一聲洪亮,又中氣十足的唱榜傳遍整個皇宮,一遍遍在紫禁城內迴響。
「第一甲第一名,鴻雁村,黎錦——」
作者有話要說: 【正文完結】
【讓黎錦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停留在他年輕時最輝煌的時刻吧~】
【謝謝太太們的支持,愛您們。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