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頁
而現在這個時代,算術題目有些與微積分類似,甚至可以說是典型的微積分,但卻因為數字和公式都是繁體漢字,所以計算起來其實很難。
但黎錦現在名望還不夠,嚴格說來,祝善的名氣也不足以在本朝推廣使用阿拉伯數字來解決算術問題。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潛心研究算術,更不是每個人都樂意引入新事物來解決問題。
所以,黎錦的這個念頭,也只能暫時放下。
中午的時候,祝善留了黎錦吃飯,飯桌上還有他的三個兒子。
祝善今年四十七,他的孩子們比黎錦年歲都大,老大和老二也都在工部當值,老三還在考科舉。
此前黎錦來的時候,祝善先生的孩子們都還沒回家。
那會兒他們以為來人又是打著算學的旗號,實則為了去工部混個有油水的職務。
經過這段時間的交往,他們也知道黎錦跟他爹一樣,是位真正有學識的人。故此,他們也借著過年的旗號,打算跟黎錦見上一面。
但這輩分就不好算了,黎錦想,若是被同齡人叫『叔叔』未免有些尷尬。
幸好他們來回稱呼也都是『先生』,完全避免了長輩分的情況。
老三今年二十三,比黎錦大一歲,已經是秀才,正在準備明年的鄉試。
他早就聽聞黎錦年紀輕輕已經是競爭會元的人選之一,再加上跟黎錦又是同齡人,倒是與他很是親近。
下午,黎錦回去的時候,就看到春闈期間可以攜帶物品和考試規矩的榜已經張貼出來。
今年果然與去年的情況一樣,只允許穿兩件單層外袍,其中一件可以是皮衣。夾襖是不允許的。
他經過主街,沿路看到許多人行色匆匆的人從布莊進進出出,看樣子都是為了買皮衣。
秦慕文聽聞不能穿夾襖的消息後,難得生氣:「二月初九考試,正是最冷的時候,還不讓人穿厚點,這個規定也太過分了。」
黎錦安慰他:「別擔心,今年回暖的早,我扛得住。」
小包子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中,知道科舉考試的重要性,他說:「爹爹考出來抱著小包子就暖和了!」
說著他用溫熱的小手握住爹爹的手指,昂著小腦袋,「像不像小火爐?」
第134章
黎錦直接把小包子抱在懷裡,穿過覆蓋著一層白雪的垂花門,去了書房。
雖然他在京城親友不多,但還有一戶人家他得親自寄拜帖過去。
小包子乖巧的窩在黎錦懷裡,他剛睡醒,抱在懷裡確實像個小火爐。
大年初五後,一般情況下,高門大戶走完關係親近一點的親戚,也開始接待門生或者下屬的拜年。
黎錦如今就要給將軍府寫拜帖,雖說他名義上是老將軍的師弟,可地位終究太過懸殊,之前黎錦也只是送了謝禮上門,並未久留。
故此,黎錦還不知道龐老甚至專門給將軍府寄了信,莫二爺也有見他一面的打算。
只是路途遙遠的關係,當時龐老來信已經是黎錦抵達京城一個月後。過幾天就是年關,將軍府需要來往的官員很多,莫二爺分身乏術。
那會兒黎錦也天天往工部船塢跑,整日見不到人影。
這件事就被蹉跎下來。
黎錦寫拜帖的時候,小包子坐在一旁看書,過了會兒小茶端來熱好的羊奶,他還用口型道謝,因為出聲會打擾爹爹。
黎錦寫完後,小包子就跳下椅子,把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問出來。
詩文中很多引經據典、貶謫罷黜的情景,黎錦都一一用通俗的語言給他解釋。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秦慕文正好準備叫父子倆吃飯,推開門便看著身姿筆挺的夫君抱著小包子往過走。
青瓦飛檐上的點點積雪仿佛也成了那人風光霽月的點綴,讓人移不開眉眼。
黎錦如今依照禮節寄了拜帖,正好完美避過了將軍府最忙的時段。
莫二爺怎麼說也得騰出時間,招待他爹和大哥的師弟。
原本在初五之後,門生和下屬都不必莫二爺親自接待,管家就能做好一切。
黎錦既不是門生也不是下屬,按理說,他作為老將軍的師弟,應該是初五之前登門的那一批。
但他不喜歡譁眾取寵,反而給將軍府行了晚輩禮,這讓老太君對他愈發欣賞。
他們將軍府從不缺想要攀附的人,黎錦的做法恰到好處,既能讓人感受到他的誠意,也不會讓將軍府難堪。
若是黎錦仗著自己是老將軍的師弟,直接開口要見人,那恐怕就是另一個結果了。
老太君看過黎錦的信後,直接讓人把這封信放到了老將軍桌上。
她老伴兒自小就喜歡書法、練字,若不是出身將門,肩膀上有必須扛起的責任,老將軍指不定也會成為龐老那樣的書法大家。
黎錦為人有才學有風骨,書信內容有誠意,更是寫了一手好字,老太君倒也樂意代表將軍府接納他。
莫二爺和莫子旋聽著老太君的吩咐,一個眼睛瞪得跟銅鈴一樣大,另一個差點直接從凳子上蹦起來。
老太君沒看他倆,只說自己累了,讓丫鬟扶著去後面歇息。
莫子旋堪堪站穩腳,就聽到他二叔說:「你這下盤功夫練得不錯。」
莫子旋:「……?」
之後幾日,黎錦收到將軍府回信,約他初十在書肆見面。
但黎錦現在名望還不夠,嚴格說來,祝善的名氣也不足以在本朝推廣使用阿拉伯數字來解決算術問題。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潛心研究算術,更不是每個人都樂意引入新事物來解決問題。
所以,黎錦的這個念頭,也只能暫時放下。
中午的時候,祝善留了黎錦吃飯,飯桌上還有他的三個兒子。
祝善今年四十七,他的孩子們比黎錦年歲都大,老大和老二也都在工部當值,老三還在考科舉。
此前黎錦來的時候,祝善先生的孩子們都還沒回家。
那會兒他們以為來人又是打著算學的旗號,實則為了去工部混個有油水的職務。
經過這段時間的交往,他們也知道黎錦跟他爹一樣,是位真正有學識的人。故此,他們也借著過年的旗號,打算跟黎錦見上一面。
但這輩分就不好算了,黎錦想,若是被同齡人叫『叔叔』未免有些尷尬。
幸好他們來回稱呼也都是『先生』,完全避免了長輩分的情況。
老三今年二十三,比黎錦大一歲,已經是秀才,正在準備明年的鄉試。
他早就聽聞黎錦年紀輕輕已經是競爭會元的人選之一,再加上跟黎錦又是同齡人,倒是與他很是親近。
下午,黎錦回去的時候,就看到春闈期間可以攜帶物品和考試規矩的榜已經張貼出來。
今年果然與去年的情況一樣,只允許穿兩件單層外袍,其中一件可以是皮衣。夾襖是不允許的。
他經過主街,沿路看到許多人行色匆匆的人從布莊進進出出,看樣子都是為了買皮衣。
秦慕文聽聞不能穿夾襖的消息後,難得生氣:「二月初九考試,正是最冷的時候,還不讓人穿厚點,這個規定也太過分了。」
黎錦安慰他:「別擔心,今年回暖的早,我扛得住。」
小包子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中,知道科舉考試的重要性,他說:「爹爹考出來抱著小包子就暖和了!」
說著他用溫熱的小手握住爹爹的手指,昂著小腦袋,「像不像小火爐?」
第134章
黎錦直接把小包子抱在懷裡,穿過覆蓋著一層白雪的垂花門,去了書房。
雖然他在京城親友不多,但還有一戶人家他得親自寄拜帖過去。
小包子乖巧的窩在黎錦懷裡,他剛睡醒,抱在懷裡確實像個小火爐。
大年初五後,一般情況下,高門大戶走完關係親近一點的親戚,也開始接待門生或者下屬的拜年。
黎錦如今就要給將軍府寫拜帖,雖說他名義上是老將軍的師弟,可地位終究太過懸殊,之前黎錦也只是送了謝禮上門,並未久留。
故此,黎錦還不知道龐老甚至專門給將軍府寄了信,莫二爺也有見他一面的打算。
只是路途遙遠的關係,當時龐老來信已經是黎錦抵達京城一個月後。過幾天就是年關,將軍府需要來往的官員很多,莫二爺分身乏術。
那會兒黎錦也天天往工部船塢跑,整日見不到人影。
這件事就被蹉跎下來。
黎錦寫拜帖的時候,小包子坐在一旁看書,過了會兒小茶端來熱好的羊奶,他還用口型道謝,因為出聲會打擾爹爹。
黎錦寫完後,小包子就跳下椅子,把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問出來。
詩文中很多引經據典、貶謫罷黜的情景,黎錦都一一用通俗的語言給他解釋。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秦慕文正好準備叫父子倆吃飯,推開門便看著身姿筆挺的夫君抱著小包子往過走。
青瓦飛檐上的點點積雪仿佛也成了那人風光霽月的點綴,讓人移不開眉眼。
黎錦如今依照禮節寄了拜帖,正好完美避過了將軍府最忙的時段。
莫二爺怎麼說也得騰出時間,招待他爹和大哥的師弟。
原本在初五之後,門生和下屬都不必莫二爺親自接待,管家就能做好一切。
黎錦既不是門生也不是下屬,按理說,他作為老將軍的師弟,應該是初五之前登門的那一批。
但他不喜歡譁眾取寵,反而給將軍府行了晚輩禮,這讓老太君對他愈發欣賞。
他們將軍府從不缺想要攀附的人,黎錦的做法恰到好處,既能讓人感受到他的誠意,也不會讓將軍府難堪。
若是黎錦仗著自己是老將軍的師弟,直接開口要見人,那恐怕就是另一個結果了。
老太君看過黎錦的信後,直接讓人把這封信放到了老將軍桌上。
她老伴兒自小就喜歡書法、練字,若不是出身將門,肩膀上有必須扛起的責任,老將軍指不定也會成為龐老那樣的書法大家。
黎錦為人有才學有風骨,書信內容有誠意,更是寫了一手好字,老太君倒也樂意代表將軍府接納他。
莫二爺和莫子旋聽著老太君的吩咐,一個眼睛瞪得跟銅鈴一樣大,另一個差點直接從凳子上蹦起來。
老太君沒看他倆,只說自己累了,讓丫鬟扶著去後面歇息。
莫子旋堪堪站穩腳,就聽到他二叔說:「你這下盤功夫練得不錯。」
莫子旋:「……?」
之後幾日,黎錦收到將軍府回信,約他初十在書肆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