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你確定想幫他?」
萬雲反倒是笑了:「大人,我如果要求了,你就會幫修之嗎?」
那個男人喉結動了動,說:「得看你的誠意。」
萬雲給自己重新倒了杯茶,悠閒的抿了一口。
「修之是我的摯友,若是能幫到他,我自然誠意十足。」
他頓了頓,繼續道:「我的誠意就是,《農桑算經》和《蒙學算經》都是黎錦所著,而黎錦,字修之,就是剛剛走的那位。」
作者有話要說:
【公車:指的是舉人們進京趕考,路途遙遠,為了避免半路遇到劫匪,可以去當地布政使申請火牌,憑火牌可以去驛站領取馬車,上面有小旗子,寫了『禮部會試』,號稱公車,沿途官員不能做阻攔,劫匪也不趕輕易碰。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歷史事件,康有為梁啓超的『公車上書』。】
第127章
那個男人明顯震驚了一下,「他就是黎錦?」
起初,他看到那兩本算經的時候,還以為編撰者至少也過了不惑之年,有多年教書經驗。
所以才一直沒把登門來的修之與黎錦這個名字聯繫起來。
萬雲道:「我騙大人作什麼,他就是黎錦,幫與不幫是大人的事情。」
萬雲回來的這段時間裡,男人雖然留在府城,但也不是一直都在萬雲身邊。
更何況,萬雲也不想他每次都偷聽自己跟黎錦說話。
故此,這人到現在還不知道原來『修之』只是黎錦的字。
聽萬雲說了這句,男人心中已經有了決斷,抬眸看了看反將他一軍的萬雲,說:「確實很有誠意,但不是我想要的。」
說完,他還不等萬雲說話,又拿起萬雲剛剛新拿出來的杯子,就著他喝過的地方把茶水喝完,道,「這才是我想要的。」
萬雲氣地甩袖子走了。
原來這男人名叫莫緒林,出身將門世家,家裡排行老四。
當初萬雲回寧興府能坐官船,也是託了他的福。
有件事黎錦不知道,萬雲也僅僅知道一點,那就是《蒙學算經》和《農桑算經》不僅僅普及到各個村落,莫緒林的軍隊裡也一直在做普及。
畢竟一年到頭打仗的時間最多不過一半,其他時候將士們就在半山腰屯田耕種。
士兵們有些人本來就是莊家漢,有農桑經驗,但他們卻不懂西北的山坡上怎麼種植糧食。
畢竟各地的農作物都不太一樣,有些農作物喜水、有的喜陰、還有的喜陽。
為了提高產量,讓兄弟們都能吃飽飯,他們也請教了當地人,可他們與當地人不僅語言不通,甚至有些人還專門欺騙他們。
窮山惡水出刁民,這句話也不是空穴來風。
就在今年(甲辰年)初春,陛下那裡收到寧興府知府呈遞上來的兩本算經。
於是,尚在京城養老的大將軍就知道了這件事,正好那會兒莫緒林寫信回去詢問父親西北高原農作物的種植情況。老將軍寫了些自己的經驗,同時讓人帶過去的還有這兩套書。
老將軍不知道,莫緒林看到『校對者萬雲』後,雙手顫抖,翻了好幾次,連書頁都沒翻開。
之後,憑藉這本農桑算經,他們果然找到了適合春季、秋季播種的作物,成熟時間還很短,產量又高。士兵們一個個也都可以敞開肚皮吃。
將士們能吃的飽了,練兵也自然有了更大勁頭。
但見效更快的顯然是另外一本《蒙學算經》,士兵們大都不識字,有的人連自己名字都只會認不會寫。
蒙學算經本來就是給小孩子啟蒙用,深入淺出,講了不少實際例子。
莫緒林派軍師給士兵們講蒙學算經,告訴他們怎麼數數簡單,怎麼計算十以內的乘法。
更重要的一點,還給騎兵分析怎麼可以射的更准,從哪個角度下去,敵人可以一擊斃命。
雖然《蒙學算經》沒有後半部分,但其中卻講了弧度和簡單拋物線的問題,軍師從中得到啟發,分析出一套專給騎兵的理論知識。
無論在什麼地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收效都無比顯著。
四月初,莫緒林的軍隊大獲全勝,胡人鳴金收兵,與我朝簽下『和平條約』。
莫緒林把指揮權交給副將後,自己終於按耐不住,抱著那幾本封面和書脊都快要被指腹磨破了的書籍,快馬加鞭,連夜回了京城。
莫緒林回去那天,正好看到萬榜眼騎著高頭大馬,在滿城姑娘和百姓們崇敬的目光中,緩緩遊街,風光霽月。
起初,莫緒林跟著萬雲回中原,藉口就是要找《農桑算經》和《蒙學算經》的編撰者。
其實這只是個幌子,畢竟這兩本書在軍隊裡發揮大作用的事情暫且不能暴露出去,要不然黎錦和萬雲恐怕都有危險。
莫緒林表面上在忙正事,反而偷偷調查萬雲這些年來為什麼不娶妻。
他雖然臉皮厚,但也從沒想過萬雲是為了他而這怎麼做。
畢竟他們倆都是男人,兄弟情升華之後,卻又註定不能在一起,沒有什麼比這件事更磨人的了。
=
翌日,莫緒林親自登門拜訪了黎錦。
黎錦認出他的相貌,莫緒林解釋道:「這件事可能對你和萬雲有影響,我喬裝打扮是為了安全起見。」
黎錦頷首表示理解。
莫緒林雖然出身高,自己也有軍功在身,卻一點都不盛氣凌人。道謝時候語氣也十分誠懇。
萬雲反倒是笑了:「大人,我如果要求了,你就會幫修之嗎?」
那個男人喉結動了動,說:「得看你的誠意。」
萬雲給自己重新倒了杯茶,悠閒的抿了一口。
「修之是我的摯友,若是能幫到他,我自然誠意十足。」
他頓了頓,繼續道:「我的誠意就是,《農桑算經》和《蒙學算經》都是黎錦所著,而黎錦,字修之,就是剛剛走的那位。」
作者有話要說:
【公車:指的是舉人們進京趕考,路途遙遠,為了避免半路遇到劫匪,可以去當地布政使申請火牌,憑火牌可以去驛站領取馬車,上面有小旗子,寫了『禮部會試』,號稱公車,沿途官員不能做阻攔,劫匪也不趕輕易碰。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歷史事件,康有為梁啓超的『公車上書』。】
第127章
那個男人明顯震驚了一下,「他就是黎錦?」
起初,他看到那兩本算經的時候,還以為編撰者至少也過了不惑之年,有多年教書經驗。
所以才一直沒把登門來的修之與黎錦這個名字聯繫起來。
萬雲道:「我騙大人作什麼,他就是黎錦,幫與不幫是大人的事情。」
萬雲回來的這段時間裡,男人雖然留在府城,但也不是一直都在萬雲身邊。
更何況,萬雲也不想他每次都偷聽自己跟黎錦說話。
故此,這人到現在還不知道原來『修之』只是黎錦的字。
聽萬雲說了這句,男人心中已經有了決斷,抬眸看了看反將他一軍的萬雲,說:「確實很有誠意,但不是我想要的。」
說完,他還不等萬雲說話,又拿起萬雲剛剛新拿出來的杯子,就著他喝過的地方把茶水喝完,道,「這才是我想要的。」
萬雲氣地甩袖子走了。
原來這男人名叫莫緒林,出身將門世家,家裡排行老四。
當初萬雲回寧興府能坐官船,也是託了他的福。
有件事黎錦不知道,萬雲也僅僅知道一點,那就是《蒙學算經》和《農桑算經》不僅僅普及到各個村落,莫緒林的軍隊裡也一直在做普及。
畢竟一年到頭打仗的時間最多不過一半,其他時候將士們就在半山腰屯田耕種。
士兵們有些人本來就是莊家漢,有農桑經驗,但他們卻不懂西北的山坡上怎麼種植糧食。
畢竟各地的農作物都不太一樣,有些農作物喜水、有的喜陰、還有的喜陽。
為了提高產量,讓兄弟們都能吃飽飯,他們也請教了當地人,可他們與當地人不僅語言不通,甚至有些人還專門欺騙他們。
窮山惡水出刁民,這句話也不是空穴來風。
就在今年(甲辰年)初春,陛下那裡收到寧興府知府呈遞上來的兩本算經。
於是,尚在京城養老的大將軍就知道了這件事,正好那會兒莫緒林寫信回去詢問父親西北高原農作物的種植情況。老將軍寫了些自己的經驗,同時讓人帶過去的還有這兩套書。
老將軍不知道,莫緒林看到『校對者萬雲』後,雙手顫抖,翻了好幾次,連書頁都沒翻開。
之後,憑藉這本農桑算經,他們果然找到了適合春季、秋季播種的作物,成熟時間還很短,產量又高。士兵們一個個也都可以敞開肚皮吃。
將士們能吃的飽了,練兵也自然有了更大勁頭。
但見效更快的顯然是另外一本《蒙學算經》,士兵們大都不識字,有的人連自己名字都只會認不會寫。
蒙學算經本來就是給小孩子啟蒙用,深入淺出,講了不少實際例子。
莫緒林派軍師給士兵們講蒙學算經,告訴他們怎麼數數簡單,怎麼計算十以內的乘法。
更重要的一點,還給騎兵分析怎麼可以射的更准,從哪個角度下去,敵人可以一擊斃命。
雖然《蒙學算經》沒有後半部分,但其中卻講了弧度和簡單拋物線的問題,軍師從中得到啟發,分析出一套專給騎兵的理論知識。
無論在什麼地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收效都無比顯著。
四月初,莫緒林的軍隊大獲全勝,胡人鳴金收兵,與我朝簽下『和平條約』。
莫緒林把指揮權交給副將後,自己終於按耐不住,抱著那幾本封面和書脊都快要被指腹磨破了的書籍,快馬加鞭,連夜回了京城。
莫緒林回去那天,正好看到萬榜眼騎著高頭大馬,在滿城姑娘和百姓們崇敬的目光中,緩緩遊街,風光霽月。
起初,莫緒林跟著萬雲回中原,藉口就是要找《農桑算經》和《蒙學算經》的編撰者。
其實這只是個幌子,畢竟這兩本書在軍隊裡發揮大作用的事情暫且不能暴露出去,要不然黎錦和萬雲恐怕都有危險。
莫緒林表面上在忙正事,反而偷偷調查萬雲這些年來為什麼不娶妻。
他雖然臉皮厚,但也從沒想過萬雲是為了他而這怎麼做。
畢竟他們倆都是男人,兄弟情升華之後,卻又註定不能在一起,沒有什麼比這件事更磨人的了。
=
翌日,莫緒林親自登門拜訪了黎錦。
黎錦認出他的相貌,莫緒林解釋道:「這件事可能對你和萬雲有影響,我喬裝打扮是為了安全起見。」
黎錦頷首表示理解。
莫緒林雖然出身高,自己也有軍功在身,卻一點都不盛氣凌人。道謝時候語氣也十分誠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