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頁
這明善不愧是醞釀了這麼多年,自從那日霞浦山之事後,便像是從人間蒸發了一般,再也沒有一點兒他的消息。
胭脂利用她是湟源族的身份還能摸索到一些湟源族的集聚地,但那些地方卻也都沒有明善和那些高手的蹤跡。
這一日,慕長安和胭脂追尋著幾個湟源族人來到了東陵的邊陲小城,這已然是二人離開榆林城的兩個月以後的事情了。
這明夏大地上看起來一片安寧,似乎明善這個人從來都沒有出現過一般,百姓安居樂業,也再也沒有任何人煽動什麼對明安皇不利的謠言,一切都如同那無風的大海一般的風平浪靜。
慕長安和胭脂坐在房間裡,胭脂為慕長安斟茶,然後思索著說道:“姐姐,這明善會不會放棄同皇上爭奪皇位了,自己躲起來過下半生了?”
慕長安珉了一口茶,眉頭微蹙,搖了搖頭,說道:“他謀劃了這麼多年,不會那麼輕易的就放棄了,依照我看來,這表面的風平浪靜卻更是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波濤洶湧。”
胭脂聽了,點了點頭。
慕長安又抬頭看著胭脂,說道:“胭脂,若你是明善……下一步你會做什麼?”
胭脂思索了片刻,然後說道:“我會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再一舉反撲,奪得皇位。”
慕長安眼眸一爍,深深的說道:“對,他要等待時機,能夠一舉反撲的時機。”
胭脂點了點頭,但是又有些疑惑的問道:“可是他要人沒人,要權沒權,就連再次煽動老百姓的可能都沒有了,他還有什麼一句反撲的資本呢?”
慕長安婆娑著手中的茶盞,幽幽的說道:“他手裡有一個關鍵的秘密,也是他最後的希望,我猜他就是因為那個最後的武器才沒有放棄。”
一聽慕長安這樣講,胭脂立刻擔憂起來,忙問道:“明善手裡還有什麼秘密?”
“這個秘密你我都知道,但是這天下人不知道,若是這天下人知道了……怕是真的要大亂了。”慕長安眯著一雙眼眸,深深的說著。
慕長安這話一說出,胭脂眼眸一動,頓時也是明了了,她有些後怕的捂住自己的嘴,臉色蒼白。
的確,這個秘密便是這明夏大地的明安皇是湟源族,單憑這一個秘密,便可以讓這天下大亂。
在這片祥和了幾百年的明夏大地上,湟源族是個大忌諱,尋常人家幾乎都不敢提及這幾個字,傳說這湟源族人是這明夏的噩夢,置於究竟為何這般避之如蛇蠍,也沒有多少人知道緣由。
總之,明夏的百姓是絕對不會容許這片土地的皇上是湟源族後裔的,就如同當年君臨的父親娶了湟源族女子,最後即便是做了皇上也被滅了家。
而這個秘密就掌握在明善的手中,此時明夏大地的各個城池都有君臨的線子和明衛暗衛,即便是明善想要散步這輿論,卻也是不可能。
但他怎會放任手中這樣的炸彈一樣的秘密不用,慕長安想,他一定暗自躲藏起來,尋求時機。
“姐姐……我們該如何是好?現在明善是沒有時機,若是哪一天他真的尋得了這樣的機會,那豈不是……”後面的話語,胭脂害怕的沒有再說下去,焦急的望著此時眉眼幽深的慕長安。
慕長安看著那茶盞中因為胭脂的焦躁而泛起來的一圈一圈漣漪,幽幽的說道:“他不是沒有這樣的時機麼……那麼我們便給他創造一個機會!”
想到這裡,慕長安那眼眸更是幽深了。
聽慕長安這樣說,一旁的胭脂不懂起來,分明應該是將一切明善可能會利用的機會都毀滅掉,怎麼還有給他機會呢?
慕長安目光幽幽的說著:“只有這樣才能將他引出來……”
胭脂恍然大悟,只是下一刻心頭卻也擔憂,眉頭緊鎖的說道:“姐姐,這樣做風險太大了,況且我們如何給明善創造機會?”
慕長安淺淺的勾起嘴角,臉上滿滿的算計,示意胭脂俯身過來……
跳躍的燭火下,映黃了慕長安的側臉,分外的清晰。
……
不知什麼時候,這明夏大地上又開始人心惶惶起來。
各種民間傳言開始流傳起來,說是這麼多年明夏大地上的動盪不安,還有各種戰亂全都應了當年玄宗老人祭天大典上的預言,而現在所有的預言都實現了,未來明夏大地該如何,人們又開始擔憂起來。
一傳十十傳百,老百姓們又開始念叨著該舉行一次那被戰亂停滯的五年一次的祭天大典了,請玄宗老人出來主持祭天拜地,預言未來。
一時間,整個兒明夏大地上都在涌動著懇請皇上請玄宗老人出山舉行祭天大典的事情,此起彼伏,一潮高過一潮,更有甚至聽說已經有很多百姓去往都城榆林請命了。
雖然百姓都知道皇上還沒有走出皇后薨的悲傷之中,只是這祭天大典是關乎到明夏未來,關乎到這片土地上千千萬萬個生命的,皇上應該順應民意。
這浪潮開始似乎也有君臨的人暗中壓制著,但後來卻又有人暗中推涌著,越發的強烈起來,似乎大有若是君臨不輕玄宗老人出山舉行祭天大典就是昏庸無道,不顧天下黎民百姓的意味。
人們也都聽說了,玄宗老人得知愛徒慕長安去世了,經受不住久病兩個多月,終於身體無恙了。
從前這玄宗老人便是從不見客人,自從大病初癒後更是謝絕見人。
有無數的一心向著明夏百姓的文人和武將都去玄宗山跪求玄宗老人出山主持祭天大典,卻也都無果,甚至有數萬名百姓跪在山下一日,都沒有求動這玄宗老人。
最後,聽說還是明安皇皇甫君臨背後背著荊條,親自在來到了這玄宗山,在山下足足跪了三天三夜,才得以見到玄宗老人。
接著便聽說一個月後,在這玄宗山下舉行祭天大典……
第303章 決戰前夕
人們也都聽說了,玄宗老人得知愛徒慕長安去世了,經受不住久病兩個多月,終於身體無恙了。
從前這玄宗老人便是從不見客人,自從大病初癒後更是謝絕見人。
有無數的一心向著明夏百姓的文人和武將都去玄宗山跪求玄宗老人出山主持祭天大典,卻也都無果,甚至有數萬名百姓跪在山下一日,都沒有求動這玄宗老人。
聽說還是明安皇皇甫君臨背後背著荊條,親自在來到了這玄宗山,在山下足足跪了三天三夜,才得以見到玄宗老人。
接著便聽說一個月後,在這玄宗山下舉行祭天大典……
這個消息一傳出,頓時整個明夏大地上都開始沸騰起來,這些年的動盪不堪,以及明安皇登基後的快到兩年時間裡的不順利,在百姓的心裡似乎都會隨著這祭天大典而煙消雲散。
君臨派遣工匠在玄宗山下開始修築祭台,甚至周圍的百姓都自發的來幫忙,生怕在選定的日期之前這祭台修不好而耽誤了幾天的時辰。
一切都在緊羅密布的進行著,無亂是準備祭天大典的事宜,還是暗中謀劃的事情。
胭脂利用她是湟源族的身份還能摸索到一些湟源族的集聚地,但那些地方卻也都沒有明善和那些高手的蹤跡。
這一日,慕長安和胭脂追尋著幾個湟源族人來到了東陵的邊陲小城,這已然是二人離開榆林城的兩個月以後的事情了。
這明夏大地上看起來一片安寧,似乎明善這個人從來都沒有出現過一般,百姓安居樂業,也再也沒有任何人煽動什麼對明安皇不利的謠言,一切都如同那無風的大海一般的風平浪靜。
慕長安和胭脂坐在房間裡,胭脂為慕長安斟茶,然後思索著說道:“姐姐,這明善會不會放棄同皇上爭奪皇位了,自己躲起來過下半生了?”
慕長安珉了一口茶,眉頭微蹙,搖了搖頭,說道:“他謀劃了這麼多年,不會那麼輕易的就放棄了,依照我看來,這表面的風平浪靜卻更是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波濤洶湧。”
胭脂聽了,點了點頭。
慕長安又抬頭看著胭脂,說道:“胭脂,若你是明善……下一步你會做什麼?”
胭脂思索了片刻,然後說道:“我會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再一舉反撲,奪得皇位。”
慕長安眼眸一爍,深深的說道:“對,他要等待時機,能夠一舉反撲的時機。”
胭脂點了點頭,但是又有些疑惑的問道:“可是他要人沒人,要權沒權,就連再次煽動老百姓的可能都沒有了,他還有什麼一句反撲的資本呢?”
慕長安婆娑著手中的茶盞,幽幽的說道:“他手裡有一個關鍵的秘密,也是他最後的希望,我猜他就是因為那個最後的武器才沒有放棄。”
一聽慕長安這樣講,胭脂立刻擔憂起來,忙問道:“明善手裡還有什麼秘密?”
“這個秘密你我都知道,但是這天下人不知道,若是這天下人知道了……怕是真的要大亂了。”慕長安眯著一雙眼眸,深深的說著。
慕長安這話一說出,胭脂眼眸一動,頓時也是明了了,她有些後怕的捂住自己的嘴,臉色蒼白。
的確,這個秘密便是這明夏大地的明安皇是湟源族,單憑這一個秘密,便可以讓這天下大亂。
在這片祥和了幾百年的明夏大地上,湟源族是個大忌諱,尋常人家幾乎都不敢提及這幾個字,傳說這湟源族人是這明夏的噩夢,置於究竟為何這般避之如蛇蠍,也沒有多少人知道緣由。
總之,明夏的百姓是絕對不會容許這片土地的皇上是湟源族後裔的,就如同當年君臨的父親娶了湟源族女子,最後即便是做了皇上也被滅了家。
而這個秘密就掌握在明善的手中,此時明夏大地的各個城池都有君臨的線子和明衛暗衛,即便是明善想要散步這輿論,卻也是不可能。
但他怎會放任手中這樣的炸彈一樣的秘密不用,慕長安想,他一定暗自躲藏起來,尋求時機。
“姐姐……我們該如何是好?現在明善是沒有時機,若是哪一天他真的尋得了這樣的機會,那豈不是……”後面的話語,胭脂害怕的沒有再說下去,焦急的望著此時眉眼幽深的慕長安。
慕長安看著那茶盞中因為胭脂的焦躁而泛起來的一圈一圈漣漪,幽幽的說道:“他不是沒有這樣的時機麼……那麼我們便給他創造一個機會!”
想到這裡,慕長安那眼眸更是幽深了。
聽慕長安這樣說,一旁的胭脂不懂起來,分明應該是將一切明善可能會利用的機會都毀滅掉,怎麼還有給他機會呢?
慕長安目光幽幽的說著:“只有這樣才能將他引出來……”
胭脂恍然大悟,只是下一刻心頭卻也擔憂,眉頭緊鎖的說道:“姐姐,這樣做風險太大了,況且我們如何給明善創造機會?”
慕長安淺淺的勾起嘴角,臉上滿滿的算計,示意胭脂俯身過來……
跳躍的燭火下,映黃了慕長安的側臉,分外的清晰。
……
不知什麼時候,這明夏大地上又開始人心惶惶起來。
各種民間傳言開始流傳起來,說是這麼多年明夏大地上的動盪不安,還有各種戰亂全都應了當年玄宗老人祭天大典上的預言,而現在所有的預言都實現了,未來明夏大地該如何,人們又開始擔憂起來。
一傳十十傳百,老百姓們又開始念叨著該舉行一次那被戰亂停滯的五年一次的祭天大典了,請玄宗老人出來主持祭天拜地,預言未來。
一時間,整個兒明夏大地上都在涌動著懇請皇上請玄宗老人出山舉行祭天大典的事情,此起彼伏,一潮高過一潮,更有甚至聽說已經有很多百姓去往都城榆林請命了。
雖然百姓都知道皇上還沒有走出皇后薨的悲傷之中,只是這祭天大典是關乎到明夏未來,關乎到這片土地上千千萬萬個生命的,皇上應該順應民意。
這浪潮開始似乎也有君臨的人暗中壓制著,但後來卻又有人暗中推涌著,越發的強烈起來,似乎大有若是君臨不輕玄宗老人出山舉行祭天大典就是昏庸無道,不顧天下黎民百姓的意味。
人們也都聽說了,玄宗老人得知愛徒慕長安去世了,經受不住久病兩個多月,終於身體無恙了。
從前這玄宗老人便是從不見客人,自從大病初癒後更是謝絕見人。
有無數的一心向著明夏百姓的文人和武將都去玄宗山跪求玄宗老人出山主持祭天大典,卻也都無果,甚至有數萬名百姓跪在山下一日,都沒有求動這玄宗老人。
最後,聽說還是明安皇皇甫君臨背後背著荊條,親自在來到了這玄宗山,在山下足足跪了三天三夜,才得以見到玄宗老人。
接著便聽說一個月後,在這玄宗山下舉行祭天大典……
第303章 決戰前夕
人們也都聽說了,玄宗老人得知愛徒慕長安去世了,經受不住久病兩個多月,終於身體無恙了。
從前這玄宗老人便是從不見客人,自從大病初癒後更是謝絕見人。
有無數的一心向著明夏百姓的文人和武將都去玄宗山跪求玄宗老人出山主持祭天大典,卻也都無果,甚至有數萬名百姓跪在山下一日,都沒有求動這玄宗老人。
聽說還是明安皇皇甫君臨背後背著荊條,親自在來到了這玄宗山,在山下足足跪了三天三夜,才得以見到玄宗老人。
接著便聽說一個月後,在這玄宗山下舉行祭天大典……
這個消息一傳出,頓時整個明夏大地上都開始沸騰起來,這些年的動盪不堪,以及明安皇登基後的快到兩年時間裡的不順利,在百姓的心裡似乎都會隨著這祭天大典而煙消雲散。
君臨派遣工匠在玄宗山下開始修築祭台,甚至周圍的百姓都自發的來幫忙,生怕在選定的日期之前這祭台修不好而耽誤了幾天的時辰。
一切都在緊羅密布的進行著,無亂是準備祭天大典的事宜,還是暗中謀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