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殿下。”方棟臉上烏雲密布,陰沉地好像暴風雨前的天空。“這半夜三更的,永定門外正在攻防,各位在皇城裡又要演哪一齣戲?”
“輔國公來了。”殷季嘴角勾了勾,露出一個毫無笑意的笑容,隨手一指庭院裡梧桐樹下端坐著的重陽,“皇帝大半夜想通了,正準備寫退位詔書呢。”
方棟的臉上不顯,心裡卻掀起了驚濤駭浪。
他入宮探望了幾次女兒,從女兒那裡得知了不少消息。他這位皇帝外甥被囚了近兩個月,備受折磨,卻是個有骨氣的,奄奄一息,依舊寧死不寫退位詔書。
皇城裡不退位,不自盡。
京城外勤王軍雲集,李歲明黃雀在後。
如今的局面,是方棟最喜歡看到的。
入夜時分,勤王軍開始攻打京城。隆隆戰火聲不絕,城裡城外千軍萬馬吶喊聲震天。
方棟坐在輔國公府的書房裡盤算著,京城堅固,易守難攻,撐個十天半個月絕無問題,最好就在這段時間裡,把皇帝外甥拖死了。
到時候,城裡藩王三衛的幾萬兵力拼得差不多了,城外的勤王軍也打得差不多了。把李歲明召回來,里外收拾個乾淨,再以雲賀的名義,解除京城戒嚴。
端王身上背個‘囚禁皇帝,折磨致死’的名頭,莫說肖想皇位了,罵名足以流傳千秋萬世。
再好不過了。
方棟陰沉沉地盯了皇帝外甥一眼。
退位詔書,絕不能寫。
見容廣益回來了,身後卻不見華永廷,端王喝道,“華先生呢?”
榮廣益尷尬回稟道,“華先生下午還在乾清宮暖閣候著,亂黨攻城的那時候,皇城裡忙亂了一陣,不知怎麼的,人不在暖閣了——或許是華先生出去穩定局勢了。”
轟隆!
又是一聲驚天動地的火炮聲,這次聲響更大,震得京城大地一起顫抖。容廣益沒有說完的話尾淹沒在巨響里。
殷季眉頭大皺,心念急轉,“華先生可有留下東西來?”
“有的,有的。”榮廣益急忙雙手捧過一個錦盒。
殷季打開盒蓋,看了一眼,頓時放下心來。
“罷了。有四位朝廷重臣在場,足夠了。”他不再遲疑,站在景陽宮中央,對齊孟使了個眼色。
齊孟會意,清了清喉嚨,道,“奉天命,陛下欲退位讓賢。謀逆亂黨尚覬覦京城外,事急從簡。臣等,輔國公方棟,禮部尚書齊孟,太子太保盧作人,翰林院編修章玉衡四人在此,以身命為見證。”
盧作人囁嚅了幾句,似乎想要說什麼,終究一個字也沒有說出來。
殷季滿意地點點頭,側過身,深吸口氣, “皇侄,請罷!”
重陽面無表情地拿起一支狼毫,蘸足了墨,正要在黃絹上落筆,章玉衡上前一步,顫抖著袖子,抓住了少年皇帝的筆頭。
“容廣益。” 殷季喝道。
容廣益上前兩步,抓住章玉衡的衣領,用力往後一拖,章玉衡整個人站立不穩,栽倒在地。
“端逆!”章玉衡仰面倒在地上,反而豁出去了,大吼道,“城外的是勤王大軍,城內的才是謀逆亂黨——”
容廣益迎面就是一拳,直接把章玉衡的大罵聲打在嘴裡,鼻樑斷裂,兩管鼻血長流。容廣益提著衣領把整個人拖到宮門外去了。
“拎回來拎回來。”殷季吩咐說,“重大時刻,需要史官在旁邊見證。嘴巴堵起來,留雙眼睛看著就好。我說皇侄,你別光站著,動筆寫啊。”
重陽蘸足了墨,字斟句酌,落筆極慢,半晌寫下了第一個字。
“予——“
”且慢!” 方棟開口。
他走上一步,慢吞吞地道,”殿下熟讀史書,應當知道,歷朝歷代皇帝禪讓,除了退位詔書之外,還需要一樣重要事物。兩樣齊備,退位讓賢,才算是名至實歸。”
他的眼睛四下里掃了一圈,在場的其他幾人立刻省悟過來。禮部尚書齊孟小聲提醒道,“殿下,傳國玉璽。”
重陽抬頭看方棟,兩人遙遙對視一眼,嘴角不約而同露出冷笑來。
殷季也笑了。笑得很舒暢。
“榮廣益,請傳國玉璽。”
容廣益大步過來,單膝跪倒,獻上了錦盒。
端王深吸口氣,緩緩打開了錦盒的蓋,露出黃色綢緞中靜靜躺著的古樸玉璽。
方四寸,紐交五龍。
他的手指摩梭著玉質頂端,對著眾人翻開玉璽,在眾多火把的映照下,露出八個古樸篆字。
受命於天,既壽永康。
一陣夜風吹過庭院,滿地敗落的枝葉紛飛。案幾後面坐著的重陽劇烈地咳嗽起來,咳得直不起腰。
方棟眉頭大皺。
他這皇帝外甥平時看起來精明,怎麼大事關頭,就連傳國玉璽也被人輕易拿了去!
端王哈哈大笑,啪的收起錦盒,遞給吳大用。
“找個妥帖地方,收好了!明天早朝帶去朝上,當著群臣的面驗璽。”
吳大用抹著眼淚,嘴裡念著皇恩浩蕩,點了十幾個親兵貼身護送著,親自抱著傳國玉璽,坐在景陽宮另一處偏殿裡,目不轉睛地守著了。
端王志得意滿,背著手,踱到少年皇帝身邊,伸出一隻手,拍了拍重陽的肩膀。“皇侄,看走了眼,用錯了人,都是常事。何必如何掛懷。焦致兒那狗奴才對不起皇侄,三叔替你出氣。那奴才已經在黃泉下謝罪了。”
重陽冷淡地道,“是麼?甚好。”
端王的嘴角噙著笑,“如今傳國玉璽找到了,四位朝廷重臣也在這裡了。皇侄,你的退位詔書,可以寫了。”
一臉病容的少年皇帝,臉上閃過慍怒羞惱。他強自支撐著提筆寫了兩個字,突然又趴在案几上,劇烈地咳嗽起來,肩膀抖得如同風中的落葉。
殷季起先冷眼看著,咳到後來,也有點怕他的大侄子氣怒攻心,生生把自己咳死了,他親自過去,降尊紆貴地幫大侄子順氣。
重陽緩過氣來,用力揮開他的手,攤開黃絹,執筆蘸墨,緩緩寫下第一行字。
“予聞皇天之命不於常,惟歸於德。“
皇城值更的銅鈴聲隱約又在遠處響起,迴蕩在黑夜裡,四更了。
轟轟——
又是幾聲連續沉悶巨響,不知為什麼,這次的轟鳴聲極巨大,仿佛在耳邊響起似的,幾乎震破了耳膜。頭頂的梧桐樹簌簌不停顫抖,樹枝樹葉落了滿地。宮門外的幾個親兵猝不及防,跌在地上。
景陽宮的庭院裡,端王身子一歪,幾乎倒下,急忙用手去扶案幾,勉強站穩了。他驀然轉身,驚疑不定,望著皇城門外乍然升起的紅光。梧桐樹上的尉遲廉霍然坐起身來。
“怎麼回事!”端王喝道。
尉遲廉從樹枝上輕飄飄地落地,俯下身,耳朵貼在地上,聽了片刻,起身道,“殿下,宮門外面鬧騰得挺大,許多人往這邊來了。殿下要不要派人手去看看。”
“輔國公來了。”殷季嘴角勾了勾,露出一個毫無笑意的笑容,隨手一指庭院裡梧桐樹下端坐著的重陽,“皇帝大半夜想通了,正準備寫退位詔書呢。”
方棟的臉上不顯,心裡卻掀起了驚濤駭浪。
他入宮探望了幾次女兒,從女兒那裡得知了不少消息。他這位皇帝外甥被囚了近兩個月,備受折磨,卻是個有骨氣的,奄奄一息,依舊寧死不寫退位詔書。
皇城裡不退位,不自盡。
京城外勤王軍雲集,李歲明黃雀在後。
如今的局面,是方棟最喜歡看到的。
入夜時分,勤王軍開始攻打京城。隆隆戰火聲不絕,城裡城外千軍萬馬吶喊聲震天。
方棟坐在輔國公府的書房裡盤算著,京城堅固,易守難攻,撐個十天半個月絕無問題,最好就在這段時間裡,把皇帝外甥拖死了。
到時候,城裡藩王三衛的幾萬兵力拼得差不多了,城外的勤王軍也打得差不多了。把李歲明召回來,里外收拾個乾淨,再以雲賀的名義,解除京城戒嚴。
端王身上背個‘囚禁皇帝,折磨致死’的名頭,莫說肖想皇位了,罵名足以流傳千秋萬世。
再好不過了。
方棟陰沉沉地盯了皇帝外甥一眼。
退位詔書,絕不能寫。
見容廣益回來了,身後卻不見華永廷,端王喝道,“華先生呢?”
榮廣益尷尬回稟道,“華先生下午還在乾清宮暖閣候著,亂黨攻城的那時候,皇城裡忙亂了一陣,不知怎麼的,人不在暖閣了——或許是華先生出去穩定局勢了。”
轟隆!
又是一聲驚天動地的火炮聲,這次聲響更大,震得京城大地一起顫抖。容廣益沒有說完的話尾淹沒在巨響里。
殷季眉頭大皺,心念急轉,“華先生可有留下東西來?”
“有的,有的。”榮廣益急忙雙手捧過一個錦盒。
殷季打開盒蓋,看了一眼,頓時放下心來。
“罷了。有四位朝廷重臣在場,足夠了。”他不再遲疑,站在景陽宮中央,對齊孟使了個眼色。
齊孟會意,清了清喉嚨,道,“奉天命,陛下欲退位讓賢。謀逆亂黨尚覬覦京城外,事急從簡。臣等,輔國公方棟,禮部尚書齊孟,太子太保盧作人,翰林院編修章玉衡四人在此,以身命為見證。”
盧作人囁嚅了幾句,似乎想要說什麼,終究一個字也沒有說出來。
殷季滿意地點點頭,側過身,深吸口氣, “皇侄,請罷!”
重陽面無表情地拿起一支狼毫,蘸足了墨,正要在黃絹上落筆,章玉衡上前一步,顫抖著袖子,抓住了少年皇帝的筆頭。
“容廣益。” 殷季喝道。
容廣益上前兩步,抓住章玉衡的衣領,用力往後一拖,章玉衡整個人站立不穩,栽倒在地。
“端逆!”章玉衡仰面倒在地上,反而豁出去了,大吼道,“城外的是勤王大軍,城內的才是謀逆亂黨——”
容廣益迎面就是一拳,直接把章玉衡的大罵聲打在嘴裡,鼻樑斷裂,兩管鼻血長流。容廣益提著衣領把整個人拖到宮門外去了。
“拎回來拎回來。”殷季吩咐說,“重大時刻,需要史官在旁邊見證。嘴巴堵起來,留雙眼睛看著就好。我說皇侄,你別光站著,動筆寫啊。”
重陽蘸足了墨,字斟句酌,落筆極慢,半晌寫下了第一個字。
“予——“
”且慢!” 方棟開口。
他走上一步,慢吞吞地道,”殿下熟讀史書,應當知道,歷朝歷代皇帝禪讓,除了退位詔書之外,還需要一樣重要事物。兩樣齊備,退位讓賢,才算是名至實歸。”
他的眼睛四下里掃了一圈,在場的其他幾人立刻省悟過來。禮部尚書齊孟小聲提醒道,“殿下,傳國玉璽。”
重陽抬頭看方棟,兩人遙遙對視一眼,嘴角不約而同露出冷笑來。
殷季也笑了。笑得很舒暢。
“榮廣益,請傳國玉璽。”
容廣益大步過來,單膝跪倒,獻上了錦盒。
端王深吸口氣,緩緩打開了錦盒的蓋,露出黃色綢緞中靜靜躺著的古樸玉璽。
方四寸,紐交五龍。
他的手指摩梭著玉質頂端,對著眾人翻開玉璽,在眾多火把的映照下,露出八個古樸篆字。
受命於天,既壽永康。
一陣夜風吹過庭院,滿地敗落的枝葉紛飛。案幾後面坐著的重陽劇烈地咳嗽起來,咳得直不起腰。
方棟眉頭大皺。
他這皇帝外甥平時看起來精明,怎麼大事關頭,就連傳國玉璽也被人輕易拿了去!
端王哈哈大笑,啪的收起錦盒,遞給吳大用。
“找個妥帖地方,收好了!明天早朝帶去朝上,當著群臣的面驗璽。”
吳大用抹著眼淚,嘴裡念著皇恩浩蕩,點了十幾個親兵貼身護送著,親自抱著傳國玉璽,坐在景陽宮另一處偏殿裡,目不轉睛地守著了。
端王志得意滿,背著手,踱到少年皇帝身邊,伸出一隻手,拍了拍重陽的肩膀。“皇侄,看走了眼,用錯了人,都是常事。何必如何掛懷。焦致兒那狗奴才對不起皇侄,三叔替你出氣。那奴才已經在黃泉下謝罪了。”
重陽冷淡地道,“是麼?甚好。”
端王的嘴角噙著笑,“如今傳國玉璽找到了,四位朝廷重臣也在這裡了。皇侄,你的退位詔書,可以寫了。”
一臉病容的少年皇帝,臉上閃過慍怒羞惱。他強自支撐著提筆寫了兩個字,突然又趴在案几上,劇烈地咳嗽起來,肩膀抖得如同風中的落葉。
殷季起先冷眼看著,咳到後來,也有點怕他的大侄子氣怒攻心,生生把自己咳死了,他親自過去,降尊紆貴地幫大侄子順氣。
重陽緩過氣來,用力揮開他的手,攤開黃絹,執筆蘸墨,緩緩寫下第一行字。
“予聞皇天之命不於常,惟歸於德。“
皇城值更的銅鈴聲隱約又在遠處響起,迴蕩在黑夜裡,四更了。
轟轟——
又是幾聲連續沉悶巨響,不知為什麼,這次的轟鳴聲極巨大,仿佛在耳邊響起似的,幾乎震破了耳膜。頭頂的梧桐樹簌簌不停顫抖,樹枝樹葉落了滿地。宮門外的幾個親兵猝不及防,跌在地上。
景陽宮的庭院裡,端王身子一歪,幾乎倒下,急忙用手去扶案幾,勉強站穩了。他驀然轉身,驚疑不定,望著皇城門外乍然升起的紅光。梧桐樹上的尉遲廉霍然坐起身來。
“怎麼回事!”端王喝道。
尉遲廉從樹枝上輕飄飄地落地,俯下身,耳朵貼在地上,聽了片刻,起身道,“殿下,宮門外面鬧騰得挺大,許多人往這邊來了。殿下要不要派人手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