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班始皺眉道:“既如此,為何那幕後主使不一早就將魯宮婢殺掉,以絕後患?”
“有可能連他們都不知道魯宮婢知道那個秘密,”梁珏將聲音壓得更低,“那宮婢於五年前犯了小錯,卻不願交罰金,寧願前來上林苑,來了之後又顯得相當不樂意,會不會是因為,她當年本不願離開雒陽,但為了避禍不得已而為之?”
“五年前……”班始驀地想到一點,輕聲道,“五年前花姆投靠了陰城,五年前魯宮婢自願前來上林苑,五年前皇上即了位……”
五年前發生了一件大事。因劉懿病死,太后閻姬徵調濟北王、河間王之子入宮,計劃從中選一人出來做傀儡皇帝。當時已被廢為濟陰王的劉保得了梁商的密報,屯兵自守,緊閉宮門,不讓外人進宮,後來在效忠於他的一眾中黃門內侍和侍衛的幫助下,斬殺了太后閻姬的親信,並成功逼迫太后立劉保為帝。即位後的小皇帝立即進行了一場大清洗,雖然沒動太后,但太后那一系幾乎盡數被他所除。
當年的這場宮變異常殘酷,分別支持太后與小皇帝的兩派都傾盡了全力,不知有多少人因此流盡了鮮血,化成了白骨。
班始如今想來仍覺驚心動魄。
那麼,魯宮婢透露給陰城的那個秘密,會不會與當年的宮變有關?
梁珏聽他這麼一說,也覺得有道理,可要是真的與宮變有關的話,兩人就很難再往下查了。
五年前,班始才十幾歲,並未在宮中當值,事後才聽說了宮變之事。何況,雖說小皇帝成為了最後的贏家,但當時死的人太多,思之仍覺不祥,無論皇帝還是其他人都不願多提,很難打聽到什麼。
對此梁珏也無法叫浮生一度幫忙,他只能提供已發生的原有的粗略的史實,詳細過程是不可能知道的。
梁珏與班始兩人面面相覷。
過了片刻,梁珏輕咳了一聲,笑道:“雖說查不了,那我假設一下總可以吧。”
來一個神展開——
假設陰城之死真的與大將軍府有關係,那麼殺人滅口是為了掩蓋什麼?會不會是因為這個秘密一旦揭開,就會影響大將軍一派?
梁商當年作為黃門侍郎,在關鍵時刻密報給小皇帝有關太后徵調外人入宮之事,為小皇帝即位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已升為大將軍,深受小皇帝寵信,被視為國之棟樑。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說他的什麼壞話只怕都會被視作構陷,那麼,身為梁氏暗釘的花姆究竟為什麼不惜賠上自身性命,在聽了陰城一番話後就把她給殺了?梁湖為什麼如此著急,於第二日就去殺魯大?
只有一種可能,那個驚天的秘密一旦泄漏,將會嚴重動搖梁氏在小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班始性子一向嚴謹,對梁珏卻很縱容,聽他嘻笑著這麼說,雖覺得他異想天開,卻也順著他的思路隨口道:“若當年宮變之日,梁氏並未立功……這個秘密夠不夠驚天?”
這一句本是玩笑,然而說出來之後,卻連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房內一時非常安靜,兩人相顧無言。
“不,不至於罷……”班始難得地有些口吃。
梁珏卻不肯放過,左右無其他線索,從任一方向查都是可以的。
於是兩人便開始研究宮變之事。
梁珏因不熟漢時之官職職責,便要班始從頭說起,詳細介紹,以期在裡面發現什麼。
“……黃門侍郎專門負責皇帝和尚書台之間的公文傳達,可自由出入禁中,日暮禁中關閉宮門前,侍郎需得出宮。但若當日之事還未處理完,取了令牌後,侍郎可留宿一夜,此令牌在尚書台只有一個。”
梁珏聽得很仔細,此刻便問:“那時的皇帝已病逝,怎地還有什麼公文要傳達?”
班始低聲說:“那時政事由太后執掌……”
“太后?”梁珏覺得自己模模糊糊地抓住了什麼,“也就是就,梁……那侍郎是太后的人?”
班始一怔,他以前從未以這個角度去猜度過,但仔細一想,梁珏所言卻也不無道理。
宮變之前,太后隻手遮天,相當一部分朝官都投靠她,即便有人不齒於此,但也明哲保身地持中立態度。當時的濟陰王劉保非但沒有威權,甚至有性命之憂,所以並無朝官傾向於他。
黃門侍郎的官不大,但因負責傳達機要公文,所以向來由皇帝極為信任的人來擔任此職。當時執掌權柄處理政事的人是太后,她自然也會選自己的心腹來做黃門侍郎。
然而作為黃門侍郎的梁商,卻在宮變之日果斷地拋棄了勝券在握的太后,投靠了絕無勝算的小皇帝。
此舉於理不合。
何況,從小皇帝後來封賞梁商之用詞可看出,梁商並非劉保的暗釘,兩人事先並無結盟,小皇帝對於他在關鍵時刻能幫助自己既意外又驚喜。
“他這樣做,一定有什麼原因……”梁珏深思地說。
雖然與梁商只見過一面,但梁珏很相信自己的判斷,梁商是一個老謀深算、唯利是圖之人。這樣的人,若有人說他是因同情、憐憫而幫劉保,梁珏的牙都會笑掉。
那麼梁商當時究竟為何會倒向小皇帝?
應梁珏的要求,班始隨手取了一枝筆,蘸了清水,在案几上勾畫,邊畫邊說他所知道的宮變之過程。
他說,宮城共有四道門,東西二門是主要通道,南宮門與覆盎門則為南北側門。當時劉保住在北側的廣陽殿,而梁商暫歇之處是臨華殿的偏殿,同屬北側。那天,太后為了掩人耳目,令濟北王、河間王之子及其護衛乘夜由南宮門進宮,當晚,效忠於劉保的守衛皇宮的衛尉林通正好率隊巡到了南宮門,梁商便將有外人要入宮之事報予林通,林通及時封鎖宮門,任何人不得出入……
“且慢,”梁珏發現了疑點,“你說梁侍郎與皇帝一樣住在北側的宮殿,為何事發之時他不去報告皇帝,反而跑到較遠的南宮門去報告林通?身為黃門侍郎,留宿宮中,夜間可以這般自由行走麼?”
班始被他問住了,喃喃地說,“對啊,夜間在宮中穿行多不方便,萬一被抓住是要被責罰的,他為何要如此捨近求遠呢?”
梁珏想了一想,問:“那魯宮婢原先在哪個殿當值?”
“長秋殿。”班始點著案几上的一個小點。
梁珏伸頭看了看,“這個殿就在南宮門旁邊……你說她會不會在宮變當晚看到了什麼?”
班始明白他的意思,魯宮婢所在的長秋殿位於南宮門旁,若她在宮變當晚看到了什麼她不該看到的,從而害怕躲避到上林苑,那是說得通的。
“我想去面見聖上,”梁珏對班始說,“有些事,可能只有他才能回答我們。”
班始有些猶豫,“可是,我們如今手中並無證據……”
“即便無證據,只要我們將種種疑點稟報,聖上一定會相信你的清白的。”梁珏的目光很堅定,“不必再等一日了,我們明日就去見他吧。”
***************************************
“你真的認為劉保會相信你們的鬼話?”被梁珏召喚出來的浮生一度站在空中,一側的油燈發散出來的光芒完全穿過了他的身子。
“有可能連他們都不知道魯宮婢知道那個秘密,”梁珏將聲音壓得更低,“那宮婢於五年前犯了小錯,卻不願交罰金,寧願前來上林苑,來了之後又顯得相當不樂意,會不會是因為,她當年本不願離開雒陽,但為了避禍不得已而為之?”
“五年前……”班始驀地想到一點,輕聲道,“五年前花姆投靠了陰城,五年前魯宮婢自願前來上林苑,五年前皇上即了位……”
五年前發生了一件大事。因劉懿病死,太后閻姬徵調濟北王、河間王之子入宮,計劃從中選一人出來做傀儡皇帝。當時已被廢為濟陰王的劉保得了梁商的密報,屯兵自守,緊閉宮門,不讓外人進宮,後來在效忠於他的一眾中黃門內侍和侍衛的幫助下,斬殺了太后閻姬的親信,並成功逼迫太后立劉保為帝。即位後的小皇帝立即進行了一場大清洗,雖然沒動太后,但太后那一系幾乎盡數被他所除。
當年的這場宮變異常殘酷,分別支持太后與小皇帝的兩派都傾盡了全力,不知有多少人因此流盡了鮮血,化成了白骨。
班始如今想來仍覺驚心動魄。
那麼,魯宮婢透露給陰城的那個秘密,會不會與當年的宮變有關?
梁珏聽他這麼一說,也覺得有道理,可要是真的與宮變有關的話,兩人就很難再往下查了。
五年前,班始才十幾歲,並未在宮中當值,事後才聽說了宮變之事。何況,雖說小皇帝成為了最後的贏家,但當時死的人太多,思之仍覺不祥,無論皇帝還是其他人都不願多提,很難打聽到什麼。
對此梁珏也無法叫浮生一度幫忙,他只能提供已發生的原有的粗略的史實,詳細過程是不可能知道的。
梁珏與班始兩人面面相覷。
過了片刻,梁珏輕咳了一聲,笑道:“雖說查不了,那我假設一下總可以吧。”
來一個神展開——
假設陰城之死真的與大將軍府有關係,那麼殺人滅口是為了掩蓋什麼?會不會是因為這個秘密一旦揭開,就會影響大將軍一派?
梁商當年作為黃門侍郎,在關鍵時刻密報給小皇帝有關太后徵調外人入宮之事,為小皇帝即位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已升為大將軍,深受小皇帝寵信,被視為國之棟樑。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說他的什麼壞話只怕都會被視作構陷,那麼,身為梁氏暗釘的花姆究竟為什麼不惜賠上自身性命,在聽了陰城一番話後就把她給殺了?梁湖為什麼如此著急,於第二日就去殺魯大?
只有一種可能,那個驚天的秘密一旦泄漏,將會嚴重動搖梁氏在小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班始性子一向嚴謹,對梁珏卻很縱容,聽他嘻笑著這麼說,雖覺得他異想天開,卻也順著他的思路隨口道:“若當年宮變之日,梁氏並未立功……這個秘密夠不夠驚天?”
這一句本是玩笑,然而說出來之後,卻連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房內一時非常安靜,兩人相顧無言。
“不,不至於罷……”班始難得地有些口吃。
梁珏卻不肯放過,左右無其他線索,從任一方向查都是可以的。
於是兩人便開始研究宮變之事。
梁珏因不熟漢時之官職職責,便要班始從頭說起,詳細介紹,以期在裡面發現什麼。
“……黃門侍郎專門負責皇帝和尚書台之間的公文傳達,可自由出入禁中,日暮禁中關閉宮門前,侍郎需得出宮。但若當日之事還未處理完,取了令牌後,侍郎可留宿一夜,此令牌在尚書台只有一個。”
梁珏聽得很仔細,此刻便問:“那時的皇帝已病逝,怎地還有什麼公文要傳達?”
班始低聲說:“那時政事由太后執掌……”
“太后?”梁珏覺得自己模模糊糊地抓住了什麼,“也就是就,梁……那侍郎是太后的人?”
班始一怔,他以前從未以這個角度去猜度過,但仔細一想,梁珏所言卻也不無道理。
宮變之前,太后隻手遮天,相當一部分朝官都投靠她,即便有人不齒於此,但也明哲保身地持中立態度。當時的濟陰王劉保非但沒有威權,甚至有性命之憂,所以並無朝官傾向於他。
黃門侍郎的官不大,但因負責傳達機要公文,所以向來由皇帝極為信任的人來擔任此職。當時執掌權柄處理政事的人是太后,她自然也會選自己的心腹來做黃門侍郎。
然而作為黃門侍郎的梁商,卻在宮變之日果斷地拋棄了勝券在握的太后,投靠了絕無勝算的小皇帝。
此舉於理不合。
何況,從小皇帝後來封賞梁商之用詞可看出,梁商並非劉保的暗釘,兩人事先並無結盟,小皇帝對於他在關鍵時刻能幫助自己既意外又驚喜。
“他這樣做,一定有什麼原因……”梁珏深思地說。
雖然與梁商只見過一面,但梁珏很相信自己的判斷,梁商是一個老謀深算、唯利是圖之人。這樣的人,若有人說他是因同情、憐憫而幫劉保,梁珏的牙都會笑掉。
那麼梁商當時究竟為何會倒向小皇帝?
應梁珏的要求,班始隨手取了一枝筆,蘸了清水,在案几上勾畫,邊畫邊說他所知道的宮變之過程。
他說,宮城共有四道門,東西二門是主要通道,南宮門與覆盎門則為南北側門。當時劉保住在北側的廣陽殿,而梁商暫歇之處是臨華殿的偏殿,同屬北側。那天,太后為了掩人耳目,令濟北王、河間王之子及其護衛乘夜由南宮門進宮,當晚,效忠於劉保的守衛皇宮的衛尉林通正好率隊巡到了南宮門,梁商便將有外人要入宮之事報予林通,林通及時封鎖宮門,任何人不得出入……
“且慢,”梁珏發現了疑點,“你說梁侍郎與皇帝一樣住在北側的宮殿,為何事發之時他不去報告皇帝,反而跑到較遠的南宮門去報告林通?身為黃門侍郎,留宿宮中,夜間可以這般自由行走麼?”
班始被他問住了,喃喃地說,“對啊,夜間在宮中穿行多不方便,萬一被抓住是要被責罰的,他為何要如此捨近求遠呢?”
梁珏想了一想,問:“那魯宮婢原先在哪個殿當值?”
“長秋殿。”班始點著案几上的一個小點。
梁珏伸頭看了看,“這個殿就在南宮門旁邊……你說她會不會在宮變當晚看到了什麼?”
班始明白他的意思,魯宮婢所在的長秋殿位於南宮門旁,若她在宮變當晚看到了什麼她不該看到的,從而害怕躲避到上林苑,那是說得通的。
“我想去面見聖上,”梁珏對班始說,“有些事,可能只有他才能回答我們。”
班始有些猶豫,“可是,我們如今手中並無證據……”
“即便無證據,只要我們將種種疑點稟報,聖上一定會相信你的清白的。”梁珏的目光很堅定,“不必再等一日了,我們明日就去見他吧。”
***************************************
“你真的認為劉保會相信你們的鬼話?”被梁珏召喚出來的浮生一度站在空中,一側的油燈發散出來的光芒完全穿過了他的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