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上官大人即身為輔政大臣,就該一心輔佐太子,不疑有他。而你卻屢次越界,企圖妄議後宮,心思早已不在朝政之上。看來這輔政大臣的敕封,是該收回而另覓賢良了!”
上官道怒目而視,不想被她反咬一口,登時就指著她,“你這妖婦血口噴人!”
桑榆上前,“上官大人還請自重。”
蘇嫣理了理鬢髮,蹙眉一嘆,“只怕現下,還要加一個頂撞本宮的罪名了!”
幾日後,聖上有旨,撤去上官道輔政封號,所有政務交予養病歸來的蘇復處理。
蘭昭儀得到消息時,將寢宮的杯盤器皿砸了個粉碎,怒氣沖沖地抱了靖言往漪瀾宮來。
跪在殿外,大呼小叫著要見皇上。
段昭凌近日想要聽一聽詩文,蘇嫣便搬了靠椅坐在榻前,段昭凌閉上眼,表情十分安和,一隻手還搭在蘇嫣腕上。
正讀到意興正濃時,卻被殿外蘭昭儀的呼喊聲打斷,蘇嫣撇撇嘴,“陛下可要出去瞧瞧,蘭昭儀可在臣妾這裡受了不少委屈。”
段昭凌張開眼,霧氣迷濛,進而握住他的手,“不必了,教她回去安心撫養靖言罷。”
--
展眼春紅落盡,盛夏已至。
長樂王的兵馬並未入皇城,而是在京都安營紮寨,而段昭燁本人亦沒有現身。
寧文遠領罪後,交出兵符,但太子靖文赦免他罪狀,仍是安排他兼任太傅一職。
也因著寧文遠的反擊,戎狄各部短時間內不敢再犯乾朝,倒換的昌平一片。
近來皇上每況愈下,夜間無法成眠,時常靠在床上一咳就是整夜。
宮中太醫束手無策,只是加重了藥量調理。
淑妃見皇上如此,時常暗地裡抹淚,那個從前呼風喚雨的男人,竟是走到了如今這樣狼藉的境地。
宮中許久不曾設宴,蘇嫣便想著七夕那日在飛鳳台設流水宴,也好去一去沉悶之氣。
淑妃等人自是十分配合,將所有事務皆是安排妥當。
開宴時,久未出宮的皇上竟然坐著龍攆而來,自是讓所有人喜出望外。
再看他席間談笑風生,精神頭很好,遂更為寬心。
衣香鬢影,桂殿蘭宮,花糙芳貌。
就連蘇嫣也覺得,仿佛一切靜謐安詳。
席間段昭凌興致頗高,飲了一口黃酒,退宴時,由蘇嫣與他同乘而歸。
喧囂散去,段昭凌有些撐不住,就靠在她身上,“朕突然很想聽你的簫聲,已經有許多年不曾聽過了。”
蘇嫣掀開珠簾,望了望漫天繁星,“今日乏了,明兒臣妾就取來玉簫。”
第二日,段昭凌依然精神健朗,用過午膳,就將蘇嫣喚來,仍是提起昨日要她吹奏之事。
蘇嫣拗不過他,只得替他蓋好蠶絲錦,起身。
卻突然被他從後面拉住,沒有焦點的黑眸長久地定格在她身上。
良久,他道,“朕等你回來。”
蘇嫣心頭一跳,笑了笑出門去。
及至殿外,鼎盛天光從萬里無雲的高空傾瀉下來,滿眼花紅柳綠,風中仍是有薄薄的海棠香氣。
安然,清淨。
蘇嫣放慢步子,摘了一朵海棠別在胸前,舉手投足間都似乎帶著盛夏獨有的芬芳。
她收執玉簫,忽然想起,十多年前,自己也是如此一襲春衫,行走在東宮繁茂如海的花圃中。
而那時,段昭凌就在花海盡頭靜靜等著她。
玉珂和王忠明一同,將皇上從殿中抬出來,安置在海棠花旁的桃花樹下。
桃花已謝,唯剩枝葉。
陽光就透過枝葉,細碎地映在他輪廊分明的臉上。
有那麼一瞬恍惚,蘇嫣竟覺得,那神態一如從前所認識的段昭凌,而不再是後來高堂孤坐的帝王。
“嫣兒。”他低聲喚了一句,然後摸索著,擷下一朵初開的海棠,蘇嫣走過去蹲下,他便替她插入髮髻。
雖然他手法拙劣,海棠花也歪歪斜斜,但段昭凌仍是贊道,“這花配你正合適,玉雪飛花,再為朕吹一次罷。”
“陛下若是乏了,就閉目靠著,臣妾就在一旁。”
段昭凌點點頭。
許久不曾碰過玉簫,蘇嫣與他隔著數尺的距離,坐在花叢中。
漪瀾宮風清蟬鳴,唯有綿綿不盡的簫聲,隨風繚繞。
段昭凌始終閉著眼,蘇嫣一曲歌罷,見他不語,遂又接著一曲。
有幾片綠葉正巧晃悠悠地飄在他鬢髮上,蘇嫣遂停下,走過來,替他拂去。
但見他睡顏安詳,便將露在外面的手臂放回薄披內。
那雙手冰冷,即便是在這盛夏的午後。
蘇嫣放了幾回,他總是又靜靜垂落。
“陛下,臣妾教人抬您回殿去罷。”
沒有回應,蘇嫣再次晃了晃他,直到內心的不安漸漸散開,她抬手在鼻尖下一探,話語哽咽在唇邊。
鬢髮上新插的海棠花被風吹落,花瓣飄然委地。
蘇嫣緩慢地拿起玉簫,放入他懷中。
微風搖曳著漫天枝椏,蘇嫣一步一步走向花圃外。
玉珂迎了上來,蘇嫣仰頭望了望,但眼淚並未收回去,卻是有一滴沿著臉頰滑落,“皇上,病轂。”
--
皇城縞素,萬艷同悲。
靖文身著祭服,與蘇嫣一同守在靈前。
殿外重兵集結,王忠明推開殿門,但見長樂王一身銀白鎧甲,執劍沉步走向靈柩。
蘇嫣已是萬念俱灰,看來,他早就算準了時機,妄圖奪權。
靖文跨步擋在靈前,“父皇沉眠,還請皇叔到側殿朝拜。”
長樂王凝著面前一身縞素的少年,目光划過眾人,定在面無表情的蘇嫣身上,突然轉過身,一把拉開劍鞘。
寒光乍現,殿外所有衛兵皆是屈膝跪下。
沉悶的聲音,響徹雲霄。
“先皇立有遺詔,太子靖文繼位。”蘇嫣站出來,攔在他面前,眸中千言萬語,“王爺若敢輕舉妄動,本宮便與你一同血濺當下,必不食言。”
長樂王猛地收劍入鞘,回身衝著靖文單膝跪下,“臣擁立太子殿下,登基為帝!”
碩和六年臘月,明宣帝段靖文迎娶皇后趙意,十里紅妝,名動京城。
趙意為淑太妃侄女,年方十五,品貌端莊。
後宮大宴,皇帝攜皇后一同往漪瀾宮拜見太后。
蘇嫣與淑太妃正坐在暖爐旁下棋,趙意款款上前奉茶,“臣妾見過太后、太妃。”
“表姐家的女兒,皆是極好的,哀家中意的很,”蘇嫣遂轉過頭看向靖文,“皇上要好好待她。”
靖文微微一拜,“兒臣謹記。”
--
碩和七年,天子選秀,五位良家子充入後宮。
冬日,皇后趙氏誕下第一位皇子,而後皇家開枝散葉,貴妃柳氏誕下一對兒雙生帝姬。
長樂王輔佐新帝七年,於皇子百天宴後功成身退,攜妻兒部下,重回漠南邊境。
京城落雪,元日家宴,蘇嫣高坐在太后鳳榻上,縱覽滿眼千嬌百媚。
靖文悠然飲酒,俊逸威嚴,收放自如。
蘇嫣飲了些薄酒,提前退席。
風雪飄飄,將皇城度了一層銀白。
靖文回到書房,卻再沒看見母后身影,而桌案上,是一封信箋,那信箋之上,壓了一把青鐵鑰匙。
翌日,皇上訃告天下,太后蘇氏病故。
飛雪連天,不曾將歇。
日暮時分,皇城側門悄然駛出一輛車馬,靜靜往南邊而去。
“小姐,咱們這是要往哪去?”車內,蘭若一身尋常布衣,輕輕挑開帘子。
細碎的雪花卷了進來,蘇嫣裹在厚厚的狐裘之下,舉目望著身後越來越遠的皇城。
矗立巍峨仍一如數十年前那般,可故人已然換了新顏。
那些曾經愛過的、恨過的,那些錦繡滿堂、旖旎風光,都被這年年往復的大雪覆蓋下去,漸漸的,將被所有人遺忘。
夕陽映著雪光,天地一片暖黃。
蘇嫣放下帘子,“往南邊去,去我的家鄉。”
蘭若想了想,“小姐的家鄉不是就在京城麼?”
車馬突然停頓,蘭若扶住她搖晃的身子。
流蘇劍柄從外頭伸進來,將布簾挑開。
窗外白衣白馬映白雪,寧文遠高坐馬上,俊逸不羈的風姿猶如初見。
他笑著問向車內,“不知小姐意欲往江南何處而去?”
笑紋漸漸在唇邊盪開,蘇嫣抬手握住流蘇,明眸千里,“要往江南平溪而去。”
寧文遠笑意更深,映著燦爛的暮霞,“正巧與在下順路,何如同去?”
蘇嫣一笑,彷如春光散開,明艷似少女一般。
上官道怒目而視,不想被她反咬一口,登時就指著她,“你這妖婦血口噴人!”
桑榆上前,“上官大人還請自重。”
蘇嫣理了理鬢髮,蹙眉一嘆,“只怕現下,還要加一個頂撞本宮的罪名了!”
幾日後,聖上有旨,撤去上官道輔政封號,所有政務交予養病歸來的蘇復處理。
蘭昭儀得到消息時,將寢宮的杯盤器皿砸了個粉碎,怒氣沖沖地抱了靖言往漪瀾宮來。
跪在殿外,大呼小叫著要見皇上。
段昭凌近日想要聽一聽詩文,蘇嫣便搬了靠椅坐在榻前,段昭凌閉上眼,表情十分安和,一隻手還搭在蘇嫣腕上。
正讀到意興正濃時,卻被殿外蘭昭儀的呼喊聲打斷,蘇嫣撇撇嘴,“陛下可要出去瞧瞧,蘭昭儀可在臣妾這裡受了不少委屈。”
段昭凌張開眼,霧氣迷濛,進而握住他的手,“不必了,教她回去安心撫養靖言罷。”
--
展眼春紅落盡,盛夏已至。
長樂王的兵馬並未入皇城,而是在京都安營紮寨,而段昭燁本人亦沒有現身。
寧文遠領罪後,交出兵符,但太子靖文赦免他罪狀,仍是安排他兼任太傅一職。
也因著寧文遠的反擊,戎狄各部短時間內不敢再犯乾朝,倒換的昌平一片。
近來皇上每況愈下,夜間無法成眠,時常靠在床上一咳就是整夜。
宮中太醫束手無策,只是加重了藥量調理。
淑妃見皇上如此,時常暗地裡抹淚,那個從前呼風喚雨的男人,竟是走到了如今這樣狼藉的境地。
宮中許久不曾設宴,蘇嫣便想著七夕那日在飛鳳台設流水宴,也好去一去沉悶之氣。
淑妃等人自是十分配合,將所有事務皆是安排妥當。
開宴時,久未出宮的皇上竟然坐著龍攆而來,自是讓所有人喜出望外。
再看他席間談笑風生,精神頭很好,遂更為寬心。
衣香鬢影,桂殿蘭宮,花糙芳貌。
就連蘇嫣也覺得,仿佛一切靜謐安詳。
席間段昭凌興致頗高,飲了一口黃酒,退宴時,由蘇嫣與他同乘而歸。
喧囂散去,段昭凌有些撐不住,就靠在她身上,“朕突然很想聽你的簫聲,已經有許多年不曾聽過了。”
蘇嫣掀開珠簾,望了望漫天繁星,“今日乏了,明兒臣妾就取來玉簫。”
第二日,段昭凌依然精神健朗,用過午膳,就將蘇嫣喚來,仍是提起昨日要她吹奏之事。
蘇嫣拗不過他,只得替他蓋好蠶絲錦,起身。
卻突然被他從後面拉住,沒有焦點的黑眸長久地定格在她身上。
良久,他道,“朕等你回來。”
蘇嫣心頭一跳,笑了笑出門去。
及至殿外,鼎盛天光從萬里無雲的高空傾瀉下來,滿眼花紅柳綠,風中仍是有薄薄的海棠香氣。
安然,清淨。
蘇嫣放慢步子,摘了一朵海棠別在胸前,舉手投足間都似乎帶著盛夏獨有的芬芳。
她收執玉簫,忽然想起,十多年前,自己也是如此一襲春衫,行走在東宮繁茂如海的花圃中。
而那時,段昭凌就在花海盡頭靜靜等著她。
玉珂和王忠明一同,將皇上從殿中抬出來,安置在海棠花旁的桃花樹下。
桃花已謝,唯剩枝葉。
陽光就透過枝葉,細碎地映在他輪廊分明的臉上。
有那麼一瞬恍惚,蘇嫣竟覺得,那神態一如從前所認識的段昭凌,而不再是後來高堂孤坐的帝王。
“嫣兒。”他低聲喚了一句,然後摸索著,擷下一朵初開的海棠,蘇嫣走過去蹲下,他便替她插入髮髻。
雖然他手法拙劣,海棠花也歪歪斜斜,但段昭凌仍是贊道,“這花配你正合適,玉雪飛花,再為朕吹一次罷。”
“陛下若是乏了,就閉目靠著,臣妾就在一旁。”
段昭凌點點頭。
許久不曾碰過玉簫,蘇嫣與他隔著數尺的距離,坐在花叢中。
漪瀾宮風清蟬鳴,唯有綿綿不盡的簫聲,隨風繚繞。
段昭凌始終閉著眼,蘇嫣一曲歌罷,見他不語,遂又接著一曲。
有幾片綠葉正巧晃悠悠地飄在他鬢髮上,蘇嫣遂停下,走過來,替他拂去。
但見他睡顏安詳,便將露在外面的手臂放回薄披內。
那雙手冰冷,即便是在這盛夏的午後。
蘇嫣放了幾回,他總是又靜靜垂落。
“陛下,臣妾教人抬您回殿去罷。”
沒有回應,蘇嫣再次晃了晃他,直到內心的不安漸漸散開,她抬手在鼻尖下一探,話語哽咽在唇邊。
鬢髮上新插的海棠花被風吹落,花瓣飄然委地。
蘇嫣緩慢地拿起玉簫,放入他懷中。
微風搖曳著漫天枝椏,蘇嫣一步一步走向花圃外。
玉珂迎了上來,蘇嫣仰頭望了望,但眼淚並未收回去,卻是有一滴沿著臉頰滑落,“皇上,病轂。”
--
皇城縞素,萬艷同悲。
靖文身著祭服,與蘇嫣一同守在靈前。
殿外重兵集結,王忠明推開殿門,但見長樂王一身銀白鎧甲,執劍沉步走向靈柩。
蘇嫣已是萬念俱灰,看來,他早就算準了時機,妄圖奪權。
靖文跨步擋在靈前,“父皇沉眠,還請皇叔到側殿朝拜。”
長樂王凝著面前一身縞素的少年,目光划過眾人,定在面無表情的蘇嫣身上,突然轉過身,一把拉開劍鞘。
寒光乍現,殿外所有衛兵皆是屈膝跪下。
沉悶的聲音,響徹雲霄。
“先皇立有遺詔,太子靖文繼位。”蘇嫣站出來,攔在他面前,眸中千言萬語,“王爺若敢輕舉妄動,本宮便與你一同血濺當下,必不食言。”
長樂王猛地收劍入鞘,回身衝著靖文單膝跪下,“臣擁立太子殿下,登基為帝!”
碩和六年臘月,明宣帝段靖文迎娶皇后趙意,十里紅妝,名動京城。
趙意為淑太妃侄女,年方十五,品貌端莊。
後宮大宴,皇帝攜皇后一同往漪瀾宮拜見太后。
蘇嫣與淑太妃正坐在暖爐旁下棋,趙意款款上前奉茶,“臣妾見過太后、太妃。”
“表姐家的女兒,皆是極好的,哀家中意的很,”蘇嫣遂轉過頭看向靖文,“皇上要好好待她。”
靖文微微一拜,“兒臣謹記。”
--
碩和七年,天子選秀,五位良家子充入後宮。
冬日,皇后趙氏誕下第一位皇子,而後皇家開枝散葉,貴妃柳氏誕下一對兒雙生帝姬。
長樂王輔佐新帝七年,於皇子百天宴後功成身退,攜妻兒部下,重回漠南邊境。
京城落雪,元日家宴,蘇嫣高坐在太后鳳榻上,縱覽滿眼千嬌百媚。
靖文悠然飲酒,俊逸威嚴,收放自如。
蘇嫣飲了些薄酒,提前退席。
風雪飄飄,將皇城度了一層銀白。
靖文回到書房,卻再沒看見母后身影,而桌案上,是一封信箋,那信箋之上,壓了一把青鐵鑰匙。
翌日,皇上訃告天下,太后蘇氏病故。
飛雪連天,不曾將歇。
日暮時分,皇城側門悄然駛出一輛車馬,靜靜往南邊而去。
“小姐,咱們這是要往哪去?”車內,蘭若一身尋常布衣,輕輕挑開帘子。
細碎的雪花卷了進來,蘇嫣裹在厚厚的狐裘之下,舉目望著身後越來越遠的皇城。
矗立巍峨仍一如數十年前那般,可故人已然換了新顏。
那些曾經愛過的、恨過的,那些錦繡滿堂、旖旎風光,都被這年年往復的大雪覆蓋下去,漸漸的,將被所有人遺忘。
夕陽映著雪光,天地一片暖黃。
蘇嫣放下帘子,“往南邊去,去我的家鄉。”
蘭若想了想,“小姐的家鄉不是就在京城麼?”
車馬突然停頓,蘭若扶住她搖晃的身子。
流蘇劍柄從外頭伸進來,將布簾挑開。
窗外白衣白馬映白雪,寧文遠高坐馬上,俊逸不羈的風姿猶如初見。
他笑著問向車內,“不知小姐意欲往江南何處而去?”
笑紋漸漸在唇邊盪開,蘇嫣抬手握住流蘇,明眸千里,“要往江南平溪而去。”
寧文遠笑意更深,映著燦爛的暮霞,“正巧與在下順路,何如同去?”
蘇嫣一笑,彷如春光散開,明艷似少女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