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任何人利用威廉都不行,哪怕對方是在為了他利用威廉,也不行!

  (#‵′)凸←特助先生,低調的在內心裡給了薩巴蒂諾這樣一個表情,有同性沒人性!

  ☆、 第159章 來地球的第一百五十九天:

  普通大眾對《因為我們是一家人》這部由FW出版的小說,最基本的印象有三:

  一,這不是那個得了奧斯卡的電影嗎?

  二,漫畫版挺好看的。

  三,就是個小說啊。

  以三次元零碎的資料為基礎,後人依據想像憑空編出來的小說。

  根本沒有人想過,那也許真的是一個大部分內容都是真實發生過的故事。雖然當初電影申報奧斯卡時候,對外的宣傳也打過這是一部奧斯卡會喜歡的傳記片的旗號。

  但是,傳記片不是紀錄片。

  這兩者之間看上去差不多,其實卻有著很大的區別。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編劇的杜撰程度。

  傳記片一般只會依據一些歷史記錄,就能腦洞出一個與現實沒多大關係的電影故事,還非要一廂情願的給歷史名人按上一段狗血淋頭的撕逼愛情。有情人的就腦洞戀愛過程,沒情人的就捏造杜撰一個。不管是多嚴肅的傳記片,都不可能不牽扯一點感情問題。

  看看以往歷屆的奧斯卡傳記片就能明白了,不管講述的誰,不管發生在哪裡,對方總有一段歷史上不太會多做贅述、可供編劇大肆發揮想像的“愛情”。

  畢竟這些都是“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電影啊。

  這樣的傳統,也就導致了大部分早已經對此習以為常的美國觀眾,都覺得《因為我們是一家人》也是這樣一個傳記片。

  哪怕電影裡有威廉真人出鏡,也有不少人沒能聯想到這是真的發生在威廉家族的故事。甚至不會覺得電影裡的卡爾,就是紐約叱吒風雲的老伯恩斯坦。

  呃,又或者準確的說,其實有很多人對紐約五大家族背後家族,也並沒有那麼清楚。不要說伯恩斯坦家族的掌權者叫什麼了,他們都不一定能叫清楚這個神秘家族的全名。更純潔點的,連紐約有幾大涉-黑家族都不一定清楚,因為他們離那個圈子實在是太遠了。

  薩巴蒂諾之所以為人所共知,不是因為他伯恩斯坦家族的背景,而是因為他是微軟的創始人。

  而知道老伯恩斯坦到底叫什麼的……那群同輩的老爺子很少會有誰有興趣去看現在流行什麼電影,他們更愛看黃金時代的懷舊片,甚至是更早之前的黑白片、無聲默片。

  真有研究過紐約家族譜系表的中二宅男,也只敢在skype組群里和好基友表達一下:“貝克特他們也真的敢這麼YY啊,真不怕哪天老伯恩斯坦興起看電影,發現自己被YY著多了一個妻子嗎?雖然故事挺感人的,發色上也能對得上,但還是覺得很扯啊。這年頭的新銳導演都這麼會玩嗎?”

  “貝克特當然不怕啦,你也不看看製片人是誰,威廉.塞偌斯!”

  “不懂,塞偌斯從入行開始就被傳能量很大,但他的能量總不能大到可以抗衡老伯恩斯坦吧?”

  “威廉是勒森布拉的表弟,勒森布拉是老伯恩斯坦的外孫。而差不多五年前吧,威廉和惠勒拍《兩桿大煙槍》的時候,不是有介紹過嗎?為了拍攝逼真,劇組裡基本請的都是真混混,當時報導里就有暗示,這是某人在支持自己的外孫。還不明白嗎?威廉和勒森布拉的親戚關係,很顯然是母親這邊的,他也是老伯恩斯坦的外孫。”

  “……技術帝啊!這樣的資料你怎麼扒出來的?”

  “都在細節里,雖然沒有他們登報明說,但也差不多了,大家就是缺乏聯想。好比老伯恩斯坦兩年一次的愚人節葬禮,威廉就被報導過有出席啊,雖然只是文字報導,沒有圖片。”

  “我怎麼沒看到?!哪一年的娛樂版?!”

  “不在娛樂版上。”

  外國人名很單調,一樣的名字,出現在不一樣的版面,沒有照片,就很容易被人當做是不一樣的人。

  所以,有了威廉這層關係在,《因為我們是一家人》哪怕拍成個麻花都沒被家族報復,也不會讓人覺得有多奇怪。

  不過,其實在《因為我們是一家人》上映後,還是遭到了伯恩斯坦家族內部的一些非議的。

  好比老伯恩斯坦那個同父異母的事逼兒弟弟拜耳,以及比拜耳更加事逼兒的小兒子亨利。

  亨利是個十分非主流的哥特小青年,哪怕這麼多年過去了,小青年變成了老青年,他依舊是個哥特非主流,頭髮的顏色就跟霓虹燈似的一周三遍。小時候致力於和他歲數差不多大的表侄薩巴蒂諾過不去,長大後開始和威廉死磕……但都沒能把他們怎麼樣。

  這也算是個杯具人物了。【餵

  亨利自認為和威廉的梁子結的可大可大啦,單方面將其標記為一生的勁敵。不過,他對付勁敵的方式有些特別——帶著他的兄弟們給威廉的電影帶來了不少票房。

  注意,是每一部電影。

  亨利也不知道是不喜歡威廉,還是喜歡他。反正只要沾了威廉名字的電影,亨利就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去看,然後把電影批評的體無完膚。一個人罵還不算,非要花錢請小弟們一起去看電影,然後一起痛罵。還不能上升到人身攻擊,只能罵電影,不能罵人,否則亨利就要生氣。

  “哥,咱們為什麼不能看盜版?”如今網上的盜版還不流行,但錄像帶的盜版事業已經蓬勃發展,後來還加上了DVD盜版,十分猖獗,一美金一張,還是合集,能循環看,比電影票划算多了。

  亨利毫不猶豫的給了自己雞冠頭小弟一個嘴巴子:“呸,勞資家出資的電影,你小子竟然敢去看盜版?知不知道損失的到底是誰的錢?!”

  “……”

  亨利這人吧,雖然一直在作死,又看威廉和薩巴蒂諾百般不順眼,但是骨子裡還是頗有些江湖義氣的。簡單來說就是,他和他爸爸拜耳一樣,對伯恩斯坦家族很忠誠。一直在維護著這個家族的利益,誰都不許侵犯。

  上輩子,拜耳不僅在早年間為老伯恩斯坦斷了一隻手,在最後和兒子亨利一起鋃鐺入獄後,也從未咬出過薩巴蒂諾和威廉的名字。只因為薩巴蒂諾是伯恩斯坦家族的希望之光。而威廉……

  “操,他個見血都害怕的小白臉,能做什麼?我雖然是個混蛋,但也不至於通過冤枉人來讓自己顯得更混蛋。”

  這是上輩子,薩巴蒂諾去監獄裡看亨利時,亨利對薩巴蒂諾說的。

  “你別著急感動,我之前不喜歡威廉,現在也不會對他改觀,我最煩他站在道德制高點上,顯得全世界就他最聖父的倒霉樣子了。還TMD是個無神論者!我要是上帝,我第一個弄死他!他和咱們就不是一路人,你也該從當年那個夢裡醒醒了,從一開始,大伯就不該把威廉接回家。”

  到死,亨利都沒有認同威廉作為伯恩斯坦家族的一份子,但也是到死(坐上電椅),亨利都沒從自己的嘴裡對警方提過威廉的名字。

  這些都是經過薩巴蒂諾上輩子的認證的,所以這輩子雖然亨利還是那麼討人厭,但薩巴蒂諾卻也是忍了他,沒有下狠手怎麼收拾。

  ——亨利表示,薩巴蒂諾和我對“狠手”這個詞的理解一定不一樣!我可沒少挨打,青一塊紫一塊的那種真打!可疼可疼啦。

  回到《因為我們是一家人》上映之後,鬧騰的飛起的伯恩斯坦家族。

  亨利第一時間看了威廉的電影,這次他沒罵,直接青著臉,在伯恩斯坦家族掀起了一場“革命”,直接找上老伯恩斯坦表示:“他為了錢,能這樣篡改家族歷史,大伯,您可不能再慣著他了。電影故事已經說明了一切,這位大爺不想和咱們當一路人,他從血統上嫌棄咱們。”

  “故事發行前,我看了初稿,是我拍板決定的。”老伯恩斯坦如是說。

  “……”亨利的表情都裂了,之後就是激起了他內心深處更加的憤怒,“您偏心也該有個尺寸吧?就因為他是瑪格麗特?”

  “就因為他是瑪麗的兒子。以後不要叫瑪格麗特這個名字了,威爾不喜歡。”

  亨利一臉“你怎麼能這麼無情,這麼冷酷,這麼無理取鬧”的樣子,然後就控制不住脾氣的掀桌而走。

  但亨利並沒有放棄,他使用了大召喚術,召了他爸爸拜耳。

  當然,拜耳帶兒子來見老伯恩斯坦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兒子為當日對老伯恩斯坦的不尊重道歉:“還有沒有長輩尊卑了?又是吼又是掀桌的,是我沒教育好孩子。”

  拜耳對老伯恩斯坦這個親哥也算是“真愛”了,為他失去過一隻手,雖然平日裡有點挾恩圖報,卻也從未過分,一直在維持著老伯恩斯坦家族第一人的不可能動搖的地位,誰挑撥離間他第一個弄死誰。

  不過,這些並不妨礙拜耳看不慣除了老伯恩斯坦以外的其他人,好比薩巴蒂諾和威廉這兩個外孫,也好比伊莉莎白。

  “初稿是利茲通過的吧?你就別為她背這個鍋了。我一早就和你說過,女兒不能教的太野,嫁了人也不安生。看看她如今像個什麼樣子嘛。哥,孩子真的不能這麼寵,早晚會出事的。就像是那個喪門星。”

  老伯恩斯坦僅有的兩個孩子裡,拜耳雖然也討厭伊莉莎白,但最討厭還是當年拋棄了家族的瑪格麗特。這在他看來是絕對不能被容忍的,連帶著威廉也被討厭的特別徹底。

  “他今天可以為了錢,為了奧斯卡而胡編亂造,明天指不定就是上天。我嫂子在天堂里,能看得過去?”拜耳這話,站在他這個角度也算是合情合理了,畢竟,沒有哪個女人能夠容忍自己的丈夫被自己的外孫給添個真愛,自己被形婚了。

  老伯恩斯坦在屏退眾人之後,對拜耳道:“如果電影是真的呢?”

  作者有話要說:  希望大家還記得拜耳和亨利_(:з」∠)_

  感謝“夜行”親每天都會有的地雷

  感謝“楚昭羲”親每天都會有的地雷

  感謝“白羽淺淺”親每天都會有的地雷

  感謝“我已”親每天都會有的地雷

  感謝“葉”親每天都會有的地雷

  感謝“阿離”親扔了一個地雷

  ☆、 第160章來地球的第一百六十天:

  老伯恩斯坦和拜耳這對兄弟的關係,就是一處活生生的豪門恩怨、狗血大劇。沒什麼好說的,也沒什麼誰對誰錯,最起碼對於老伯恩斯坦那個年代的人來說是這樣沒錯。

  歐洲受基督教影響,那是連國王都在堅持一夫一妻制的。但是,與此同時,歐洲也在流行著一個名詞叫“情婦”。準確的說應該是情人,不管有錢有權的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愛養那麼一兩個玩一玩。老伯恩斯坦和拜耳就是這種畸形社會現象下的受害者,老伯恩斯坦是妻子生的,拜耳是情婦生的。一般人都會覺得他們是天生的對立體,註定要互撕三百回合,來迎合造成他們這種悲劇的源頭——渣爹。

  但歐洲曾經的法律和傳統,一直以來還有這樣一個共同的意識——非婚生子沒有繼承權。

  準確的說,為了防止家族財產被越分越少,所有的財產只會被大兒子繼承,其他子女只可能分到少量的遺產,未來如何就要靠自己拼搏了。

  所以,作為一個性格有些懦弱的情婦,拜耳的母親在對他從小的教育里,就從未給他生成過要和他大哥搶奪家產的意識土壤。

  老伯恩斯坦在他母親的教育下,也一直沒把拜耳當做過競爭對手。再加之,拜耳和他的情婦母親一直生活在義大利,兄弟倆很少見面,這讓老伯恩斯坦對拜耳的感官其實還算不錯。最起碼比那些胃口大到想要弄死老伯恩斯坦的母親,讓自己母親上位,使得自己獲得和老伯恩斯坦一樣繼承權的野種好,老伯恩斯坦根本就沒把那些人當做過是自己的兄弟,哪怕只是口頭上。

  拜耳是這一殊榮的唯一獲得者。

  可惜,好景不長。

  義大利作為法-西-斯主義的發源地,是最早開始變得極端古怪的歐洲國家。拜耳因此早早的就和德國這邊的父兄失去了聯絡,後來也不知道付出了多少不為人道也的心酸代價,才逃到了美國。性格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以前的膽小懦弱,變成了衝動易怒。

  前面說過了,拜耳和老伯恩斯坦失散後,又在美國奇蹟般的重遇了。

  而拜耳和老伯恩斯坦失去聯絡前,互相寫過的最後一封信,便是老伯恩斯坦即將和一個教養很好的猶太女孩結婚的消息。

  拜耳沒被邀請出席婚禮,所有的非婚生子都不被允許出現,老伯恩斯坦特意寫信來的目的就是和拜耳解釋:我是拿你當兄弟的,也很想邀請你來參加我的婚禮,可是一旦我開了你這個口子,其他人就也會理直氣壯的來要求參加,但我並不想讓那些野心家參加,所以希望能徵得你的意見。

  作為知情識趣的好弟弟拜耳,他自然是回信表示了請不要讓他參加的決心,因為哪怕他想去,他當情婦的母親都會阻止他的,甚至會責罵他。

  “我當年因為貧窮,被迫跟了你的父親,然後生下了你。仁慈高貴的夫人知道後,不僅沒有責怪我,還親自上門詢問我的生活。我已經夠對不起她的了,你明白嗎?她那麼好,我無以為報,只能儘量不要添堵。當夫人需要你的時候,你才能出現,懂?”

  拜耳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的。

  拜耳其實也曾委屈過,但後來經過二戰那樣的混亂,在美國混的走投無路,被逼的就要去死的時候,被哥哥像上帝一般從貧民窟找到了他。那一刻,拜耳覺得他終於明白了自己的母親。




章節目錄